最近,有一位家長向寒石冷月老師提出一個問題,非常有代表性,這位家長問:「我的女兒以出色的成績考入一所重點高中,可是才開學她就對我講,說老師對她有冷暴力傾向,我聽了很著急,不知道該如何應對。」
聽了這位家長的話,我對她說:「高一新生才進入新環境,老師會格外對某一個學生產生不滿情緒嗎?除非這個學生從報到第一天開始就不斷違反學校紀律。你可以向孩子了解一下,她是否違反過紀律,是否被老師批評過。」
家長根據我的建議,和女兒做了進一步交流,然後把信息反饋給我,她說:「孩子非常肯定地講,她並沒有違反紀律,老師也沒有批評過她,但就是隱隱感覺老師總是對她一副冷臉子,讓她很不舒服。」
聽到這裡,我就對家長講,你的女兒遇到了一個新的心理現象——認知感受錯覺。家長不懂是什麼意思,於是我就給她展開詳細做了講解,下面拿出來和家長們一共分享。
一、何為認知感受?
認知和感受原本是兩個詞,雖然都是通過個體通過觀察和體驗生活,在社交活動中感受來自外界對自己的主觀與客觀評價,但是對於認知來講卻存在正確與錯誤之區別,如果認知正確則容易出現良好的情緒感受,反之,如果認知是錯誤的則可能感受的結果會出現偏差。
如開篇那位媽媽諮詢女兒的問題,其實就是這個高一女孩出現了認知感受方面的問題,他把老師沒有給自己想要的笑臉、欣賞的目光、適當的讚美等,誤解為老師不喜歡自己,不願意關注自己,既而產生對老師的不滿情緒,結果就對媽媽講老師對她實施冷暴力。
從正常的生活經驗來說,高一新生才報到,一個班幾十個新同學,老師都要花時間和精力去逐一認識和了解,怎麼可能會把注意力更多放在一個女生身上呢?從這個說老師對她冷暴力的女生的行為分辨力上,可以做出直觀的判斷,她在初中時過多被老師關注,那時算是班上一個小明星,而現在突然失去了關注,心理上便產生了很大的落差,自然會有一種失寵的感覺。
二、高一新生和初中生在認知感受方面有何不同?
1、初一時對新環境並不敏感,仍然延續兒童期的好奇和好玩兒。
說到高一新生,必然要先把目光回溯,看看初一時的他們是如何對待新環境的。在初一時,由於才從兒童期向青春期過渡,此時初一新生對新環境往往有著好奇與好玩兒的心理。他們更多把注意力放在結識新同學上面,既而好為後續建立新的社交關係開個好頭。當初一新生並不把注意力刻意放在關注老師上面時,自然對老師是否關注自己並不是很在意。
因此,初一新生往往會在遵守紀律和服從老師管理方面,一切都顯得中規中矩。但是隨著初一生活的深入,到初一下學期和初二時,便開始出現個體差異性的變化。有些孩子喜歡學習且上進心較強,學業成績會越來越好。而有些不喜歡學習且遵守紀律方面意識較差的同學,學業成績會逐漸下滑。
2、高一時則對新環境特別敏感,很在意老師對自己的態度。
進入高一後,不少原來在初中時一直倍受老師喜愛並關注的同學,仍然有一種慣性思維方式,認為我的成績這麼好,老師沒有理由不喜歡自己。可是他們卻忘了,大家此時是站在同一起跑線上,都是以優異的成績進入重點高中,在老師還不認識全班同學的時候,哪會刻意去關注一個新同學呢?
就如上面所講的那個女生,她正是對新環境特別敏感,才會特別在意老師對自己的態度。可事實上老師即便想關注她,也需要一個一個認識,一個一個熟悉和了解,這自然需要時間。但是對爭寵心理卻會讓一個內心特別敏感的女生缺乏等待的耐心。
3、女生更在乎老師是否留意自己,如果得不到關注會很失落。
前面做了不少分析,家長此時應該非常清楚了,你的孩子說老師對她冷暴力,其實所要表達的內心感受是,老師沒有留意自己,她內心很失落,對老師有了不滿情緒。說到這裡,還得再分析一下這個女孩在家裡的情況,如在家裡經常被父母或長輩們溺愛,每天總是生活在被過度關注的中心。
當一個女孩總是想當然地被置關注和呵護的中心時,進入高一後,突然發現竟然沒有老師時刻關注自己,那種內心的失落感會讓她非常不適應。於是便會在心裡胡思亂想,要麼懷疑自己能力不如別的同學,要麼懷疑老師對自己有偏見。甚至最後想當然得出一個結論,老師對自己實施冷暴力。
三、認知更為敏感的高一新生,很容易出現認知感受錯誤。
1、高一新生說老師對她冷暴力,明顯是認知感受錯誤的表現。
按常理講,冷暴力這現象並不可能會發生在一個才開學報到幾天的高一女生身上,因為老師沒有理由那樣去做,畢竟師生關係才開始構建,而當事女生也沒有出格的行為引發老師的不滿情緒。說到這裡,我們就能得出一個結論,說老師對自己冷暴力的女生,在認知感受方面出現了錯誤。
認知感受來源於個體的情感感受,同時也與認知正確與否密切關聯。如果家長能夠結合我上面所講,給女兒進行正確認知的重建,引導她認識到自己把簡單的問題想複雜了,把合理的現象用不正常的心理給想歪了。則容易讓孩子理解自己問題出在哪裡。
2、高一老師關注的重點主要在綜合評價班上學生上面,不會刻意喜歡哪一個學生。
在幫助孩子建立正確認知感受的過程中,家長需要把引導的重點放在高一老師怎樣看自己新班級的同學上面來。對於高一的老師們來說,他們往往會根據學生的精神面貌,遵守紀律的情況,相互團結協作的積極性,以及對待學業態度方面等觀察他們。
老師為什麼要用這麼複雜的目光去觀察學生呢?是源於高一新生今後將要面臨有難度的學習,更為艱苦的學業生活。如果哪一個學生從初入高一開始就對什麼都無所謂,肯定會引起老師的關注,老師自然會想辦法去幫助這種想混下去的同學。
3、家長要引導孩子正確評價自己,不要總想刻意引起老師的關注。
當高一新生能夠清楚自己問題出現在哪時,家長還要及時引導孩子正確評價自己,此時她已經是真正的高中生,在思想方面應該更加成熟,在處理人際關係方面更應慎重,絕不能隨性而為。就如說老師對自己冷暴力這種現象,就是特別草率的結論。
當孩子發現自己有點小天真時,家長再進一步深入引導,如告訴孩子:優秀的高中生都有獨立的人格,都不會刻意在乎老師是否很關注自己,只有人格獨立,生活與學業有獨立意識,才會讓自己成為陽光開朗的好女孩。類似的話難說嗎?其實一點也不難,關鍵是家長要善於學習和實踐應用。
四、家長要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認知感受,引導孩子把注意力目標放在學業上。
1、高一新生應該在熟悉新學校環境、認識新老師、熟悉新同學方面著手。
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認知感受,需要家長引導孩子找到目標,即從現在開始重新熟悉你的學校環境,認識每一位教你的老師,他們是什麼性格與脾氣,他們的教學特點是什麼,他們最喜歡哪一類學生,最不喜歡哪一類學生等。
同時還要儘快熟悉班上的新同學,利用課上老師提問或點名,或者課間活動時相互往來的時機,結識班上的同學。只有熟悉了新同學,才能算是一個新生融入了新的環境。在新環境下,誰的適應能力強,誰能以寬容的姿態接納一切不如意,誰才是強者。
2、高一新生要把注意力放在掌握高中學習方法和思維上面。
提到適應高中新環境,重心自然要落到學習方面來。隨著高一軍訓生活的結束,很快就會進入緊張的學習之中。高中課程學習難度肯定會增大,對學生的挑戰也正式開始。凡是特別聰明的學生,想順利開啟高一學習生活,必須先儘快掌握學習方法和建立新型學習思維。
正所謂工欲善,必先利其器。當高一新生懂得這個道理時,家長可以讓孩子自己去探索適應高一的學習方法,如網上查資料,如讓孩子自己去請教任課老師,如和同學進行課間交流與探討等。說到這裡,就需要對家長提出忠告了,必須要鼓勵孩子走向生活與學習的獨立,唯有獨立了才能讓能力不斷提升。
3、全面評價自己的學習能力,做好選科的學習準備。
對於有前瞻性目光的高一優秀學生來說,他們一進入高中後,便已經開始收集有關於選學科的信息,因這可是關係到以後高考的大事。說到這裡,家長會發現越是知識面寬的孩子,越是有上進心的孩子,往往注意力專注都會投放在與學業有關的事上,很少去浪費精力去關注諸如老師對自己有冷暴力的現象。
如何才能讓孩子全面評價自己的學習能力,這應放在一個重點內容上面來,因為各學科學習靠就是能力。有些孩子在對待各學科的態度上,如同挑食一樣,喜歡就用心學,不喜歡就想逃避。家長必須要引導孩子才進入高一,不要急於給自己喜好方面下結論,而是要全面發展,通過一段時間努力學習後,才能進入選科利弊分析上來。
結束語:用好很長的篇幅給家長解答一個問題,不知道讀到這篇文章的家長朋友有何感受。其實你可以像我一樣,在孩子遇到問題時,先深入調查和思考。只有你切實了解孩子成長的心理特點,也熟悉了他們面對的新環境,在具備相關知識的前提下,才能給孩子答疑解惑。做孩子的好老師不容易,必須要不斷加強學習,才不至於在孩子成長遇到困難時束手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