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硬體條件的提升,幼兒園設施也越來越規範。現在,幾乎每所幼兒園都配備了監控設備,這為遏制一些教師的不當行為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不過,如果家長將自己的孩子完全放心地交給監視,認為有了監控孩子在幼兒園裡就高枕無憂了,那可就想錯了。
隔壁寶媽玲玲有個四歲多點的男孩,平時就比較調皮,小嘴巴噠噠噠說個不停,玩遊戲的時候也很難坐得住。
自從上幼兒園後,這孩子就成了老師頭疼的對象。關於這一點,玲玲沒覺著有什麼問題,男孩子麼,皮一點很正常。
在幼兒園多和小朋友們一起上課的時間久了,學著其他小朋友的做法,逐漸就會懂得守規矩。
一開始倒是相安無事,玲玲經常會通過手機裡的實時監控看看孩子的情況,覺得娃生活過得還挺不錯,適應的挺好的,老師對他也沒有什麼粗魯的動作。
沒想到,有天孩子回來之後卻再也不願意去幼兒園了。玲玲問他為什麼,孩子委屈地回答,班級裡的孩子都叫自己'小猴子',還常常笑話他、排擠他,她再也不願意去幼兒園了。
經過和孩子仔細的溝通,玲玲這才知道。因為老師對自家調皮的孩子有牴觸心理,但是因為監控的存在又不能明目張胆地體罰,於是就當著其他小朋友的面給孩子起了外號。
這種來自老師的'特殊對待'很快就成了其他小夥伴攻擊和嘲笑孩子的根源,而老師對孩子的告狀則採取視而不見的態度,引發了學校環境對孩子更深一步的排斥……
一、什麼是冷暴力?
就像玲玲家的娃一樣,現在很多老師不會選擇直接體罰,但卻會對孩子採取區別對待、冷嘲熱諷、否定漠視等等態度來'打壓'孩子。這樣的做法對娃的傷害其實並不小於暴力懲罰。
尤其在幼兒園階段,同齡的孩子們還沒有自我價值判斷,很容易就會被權威(老師)的觀念領著走。
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不僅會遭受來自老師的負面情緒影響,更會遇到來自同齡人的攻擊。
二、有哪些常見的幼兒園冷暴力?
1、漠視孩子
孩子是天然喜歡受到關注的,如果當孩子說什麼,老師每次否故意假裝聽不到,實際上就是一種冷暴力形式。
比如,日常活動故意假裝聽不到孩子的各種說法,讓孩子感到很沮喪。再比如利用自己的教師身份拒絕孩子,在全班同學面前公開說'我不喜歡某同學''某同學完全聽不懂話'等等。
這些區別對待會使孩子受到來自環境的排擠,讓TA感到孤獨。
2、起外號
用不太強烈、但是帶有負面意味的詞彙給孩子起暱稱,或者使用一些侮辱性的話,這些也是幼兒園內常見的冷暴力形式。
就像玲玲的娃被老師稱作'小猴子'一樣,咋一聽似乎沒什麼,但如果手這個詞的時候老師使用了負面的語氣,這實際上就是一種侮辱性的稱謂。這種形式的冷暴力比較難以看出,但給孩子的帶來的傷害卻不小。
3、否定孩子
幼兒園正是孩子建立起自我意識的關鍵時期,如果老師對孩子的所作所為總是採取負面消極的態度,就會導致TA出現情緒問題。
比如當孩子畫了一幅畫之後,老師非但不鼓勵,反而諷刺孩子說:'怎麼那麼難看啊,不知道你畫的是什麼東西'云云,這樣的態度也屬於冷暴力範疇。
三、如何保護自己的孩子不受冷暴力影響
1、選擇對的幼兒園和老師
只選對的、不選貴的。在給孩子選擇幼兒園的時候,家長也應該抱持著這種態度。按照自己孩子的個性來為孩子挑選合適的老師和幼兒園。
比如,一個生性內向害羞的孩子,就應該為TA選擇更著重於鼓勵性和人格發展的幼兒園,而不是送TA進入壓力很大的名校學前班;一個生性活潑好動、喜歡調皮搗蛋的孩子,就應該為TA選擇課外和興趣活動更多的幼兒園等等。
2、常常和孩子溝通
即便是有了監控,家長可以通過手機、電腦看到孩子在幼兒園裡發生的事情,也不能忽視自己和孩子溝通。
從幼兒園回家後,家長應該常常問孩子今天的感受如何,通過細枝末節去了解孩子在學校的狀態。
總之,家長需要留個心眼,不能因為有了監控就對孩子採取'放養'態度。如果孩子出現明顯抗拒幼兒園的行為,要及時地了解情況,及時的和老師溝通,幫助孩子適應環境,不能把所有的責任推到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