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篆刻家張強用金石為抗疫英雄立傳 13枚印章被河南省檔案館收藏

2020-12-20 中國日報網

4月17日上午,「眾志成城、中國加油!」——張強抗疫篆刻作品向河南省檔案館捐贈儀式在鄭州市玉鳳路陳正雷太極拳館舉行。篆刻家張強向河南省檔案館捐贈最新創作的抗疫主題印章13方,作為歷史的見證,這些印章將被河南省檔案館永久收藏。

中國日報河南記者站站長史寶銀,河南省檔案局接收徵集處一級調研員李建敏,河南省檔案館主任科員邢亞楠,國家中醫醫療隊河南隊隊員、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急診科主任、副主任醫師閆東升,中國書協隸書委員會委員、中國水利書協副主席、國展評委耿自禮,中國收藏家協會書報刊委員會副主任楊翔飛,河南省直文聯主席殷江林,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非物質文化宣傳形象大使傅偉華,人生與伴侶雜誌社項目部主任陳勇等出席了捐贈儀式。

張強此次捐贈的13方印章,包含「鍾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河南中醫三附院赴武漢代表隊專家組閆東升」「護士」代表等肖像印,以及「平安中國」「庚子大吉」「武漢加油」「逆行者」「眾志成城」「萬眾一心」等文字印,表達了對中國加油和健康祈福的良好祝願。

談起創作印章的過程,張強說:「己亥末、庚子春,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全國上下感受到病毒的無情,我平時很少看微信朋友圈新聞,我的好友中國日報河南記者站站長史寶銀經常向我推送疫情新聞,從中我看到了全國人民團結一心,在黨中央的統一部署下共同抗『疫』的感人場面,也看到了在面對國家民族危難之際衝鋒在前的共產黨員。」

「我們所坐擁的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就這樣,張強被一次次的新聞事件感動著,也點燃著他的創作激情,他決定用印章的方式,向最美的逆行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為英雄立傳頌功。

說幹就幹,人物怎麼選?資料從哪裡來?張強花費了太多的精力,在居家的兩個月時間裡,通過好友史寶銀,張強看到了許多有關鍾南山的報導,他感到萬分感動。

「尤其是看到鍾老乘高鐵逆行而上,前往武漢的照片,我一瞬間淚目了,我徹夜難眠,決定為國士塑像。正好有一張照片感動無數國人,這個與病毒戰鬥了一輩子的國士,眼中泛起了英雄的淚光,我就決定刻這張照片肖像印。」張強回憶起來,仍然難掩激動之情。說幹就幹,從設計到完成,張強整整用了一天多的時間。

「李蘭娟院士的肖像我查了好多資料,沒有看到合適的形象,不過我瀏覽抗疫題材時看到了一張油畫,畫得逼真形象,於是就拿它當為藍本採用了。」 張強說。

史寶銀對張強的行動大為褒揚,並建議張強關注河南社會各界特別是醫護人員中的抗議英雄,同時也幫好友留意著相關素材。疫情期間,史寶銀採訪了河南省中醫三附院的閆東升,於是把閆東升的聯繫方式給了張強。肖像刻成後,張強第一時間發給了他閆東升,特別高興的閆東升立即把肖像印作為他自己微信的頭像了。張強還刻了一個護士形象代表,代表著千萬個奮戰一線的護理人員。

捐贈儀式上,篆刻作品原型之一、國家中醫醫療隊河南隊隊員、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急診科主任、副主任醫師閆東升看到一枚枚精緻的篆刻印章,回憶起在疫情期間在武漢的日日夜夜,幾度哽咽……閆東升現場分享了他進入方艙醫院的經歷和感受,並感謝大家在疫情期間對他們的關注和關心,他說,「這次作品捐贈很有意義,是社會各界的吶喊助威,才使我們獲得了抗擊疫情的動力。」今年2月10日,閆東升請命馳援湖北,在武漢江夏方艙醫院戰鬥了30多天,在全體醫護人員共同努力下,實現了該方艙醫院病人零病亡、零轉重、零事故、零回頭、零投訴、醫護人員零感染六個「零」的可喜成績,向黨和人民交出了一張滿意的答卷。

「方方石印頌國魂,寸寸含情赤子心。」捐贈現場,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著名篆刻家傅偉華作詩贈送張強。他說,細觀張強的篆刻作品章法和諧,技法嫻熟,特別是他的肖像印形式新穎別致,人物造形生動傳神,人物氣質極具形式魅力,章法和刀法和諧統一,技法細膩嚴謹。融素描,版畫,剪紙,書法、金石等各種藝術於一體,金石味十足,妙在即雕即琢而復歸於璞。

河南省直文聯主席殷江林表示,張強通過自己手中的刻刀,謳歌祖國和人民,傳遞著滿滿的正能量,為激勵民心,提振精神,堅定信念,團結奮戰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文字印所選內容:武漢加油,逆行者,萬眾一心,白衣天使,眾志成城等,緊貼庚子春節以來我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實際,表達了作者對國家抗擊疫情的美好祝福和對白衣天使的崇高敬意。方寸之間,紅白相映,文字印精心布局,疏密有致,漢印風格裡蘊含著時代精神。篆法對稱平衡,章法虛實相生。可謂方圓兼備,和諧統一。肖像印取材於這次抗擊疫情中人民群眾崇敬的英雄人物,集繪畫藝術和篆刻藝術於一體,融木刻技法和篆刻技法於一手,多顯金石味。線條凝練,繁簡得體,生動傳神,形神兼備。

中國收藏家協會書報刊委員會副主任、著名收藏家楊翔飛表示,張強捐贈的這組13枚抗疫印章,一是用傳統的手法,吸取了漢印中精微平整一路的風格,印面平正工穩;二是部分是肖象印,在方寸之間表現出人物精神風貌,線條簡潔明快,形象精準到位。這組抗疫印刻用篆刻這一古老的藝術形式,謳歌了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抗疫鬥爭的偉大壯舉。無論從政治還是藝術的角度,都是值得欣賞和珍藏的。

張強告訴記者,為了保證刻印效果,他每刻一枚印章,都要請他的老師耿自禮親自把關。「老師要求我刻肖像印必須刻出人物的特點和神韻,刻文字印要直追秦漢,老師對我要求非常嚴格,甚至會要求我修改多達四五遍。」但張強樂在其中,刻練習印多達千枚,磨印的石屑整整裝了5個一次性飯盒。經過兩個多月的艱辛和快樂工作,為英雄立傳的一套13枚印章終於在幾天前完工。

是日上午,河南省檔案局接收徵集處相關負責人接受了捐贈,並為張強頒發收藏證書。河南省檔案館接收徵集處一級調研員李建敏表示,河南省檔案館從3月初開始面向社會各界徵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檔案資料,公眾積極參與,金石作品的捐贈尚屬首次,「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後,以文藝創作為主題的作品也出現過不少,但張強這套金石篆刻作品清新雅目,格調高雅,既記錄了發生在抗疫的人和事,也記錄了普通市民盡己所能為抗擊疫情做出的努力,表達作者家國情懷,以古老的篆刻方式留下抗疫的時代記憶」。

張強,字逸夫,號三侯堂,河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南省直文聯委員、河南省直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河南省金豫書畫藝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其繼承了古典肖形印「篆化」的塑形手法,又吸取了當代印人在用刀上的成果,比起古典的鑄造印線形有了溢出的中國韻味和現代混合的別樣氣息,用意化的刀法、篆化的造型、靈化的空間共同構成了現在的肖形印。他既善小印,幅面雖小,但蘊含豐富,以小見大,並不讓觀者感到吃力和侷促;亦善治巨印,取法漢印式,參以秦漢刀意,氣息淳厚古雅,富有金石氣。(中國日報河南記者站)

來源:中國日報網

相關焦點

  • 用篆刻記錄支援湖北的英雄 13枚印章被河南省檔案館收藏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梁振廷4月17日上午,支援湖北的英雄國家中醫醫療隊河南隊隊員、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急診科主任閆東升看到一枚枚精緻的篆刻印章,回憶起在疫情期間在武漢的日日夜夜,幾度哽咽……為支援湖北英雄立傳,一場特別的捐贈儀式在鄭州市玉鳳路陳太雷太極拳中心舉行
  • 宅家兩個月,刻練習印上千枚……他用13方印章為英雄立傳,即將捐贈...
    河南商報記者 鄭超/文 受訪者供圖己亥末,一場新冠肺炎疫情「鎖」住了人們的腳步。河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南省直文聯委員、河南省直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河南省金豫書畫藝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張強,選擇在家精心創作印章。4月17日,張強將向河南省檔案局捐贈創作的13方印章。
  • 韓寶玉中華草藥名二百枚篆刻印章問世 郝小學
    中華草藥百味真 金石篆刻永留存 韓寶玉中華草藥名二百枚篆刻印章問世新媒體聯盟訊(郝小學)中華草藥百味真,金石篆刻永留存。日前由著名書畫家、篆刻家韓寶玉先生,號別古,精心設計,篆刻的《中華草藥名二百枚篆刻》圓滿完成。此作品目前在國內尚屬首創。篆刻藝術,是書法主要是篆書和鐫刻結合的古老藝術。興於秦,盛於漢,衰於晉,敗於唐宋,復興於明,中興於清,距今己有三千七百多年的歷史。中華醫藥更是國粹,享譽世界。
  • 「甲骨文鈞瓷龜甲片」被河南省檔案館永久收藏
    「甲骨文鈞瓷龜甲片」被河南省檔案館永久收藏- 新華網河南頻道7月20日,「甲骨文鈞瓷龜甲片」向河南省檔案館捐贈儀式在鄭州舉行。「甲骨文鈞瓷龜甲片」被河南省檔案館永久收藏2020-07-21 21:19:06來源: 新華網
  • 《延禧攻略》乾隆印章大火,1000多枚印章,常用竟高達500多枚…
    >收藏的憑證。璽印即包括在「金石」裡。璽印的起源或說三代,或說殷代,至今尚無定論。根據遺物和歷史記載,至少在春秋戰國時代已出現,在戰國時代已普遍使用。起初只是作為商業上交流貨物時的憑證。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印章範圍擴大為表徵當權者權益的法物,為當權者掌握,作為統治人民的工具。
  • 傅偉華向河南省檔案館捐贈「甲骨文鈞瓷龜甲片」
    央廣網鄭州7月21日消息(記者 彭華 李世康)7月20日下午,著名書法篆刻家傅偉華攜手創作團隊將創作出的一片「甲骨文鈞瓷龜甲片」和甲骨文書法長卷《蘭亭序》捐贈給了河南省檔案館,捐贈儀式在河南四通實業有限公司舉行。
  • 印章收藏:開派人物篆刻作品價值更高
    張茂向記者展示他收藏的各種印章,有銅的、玉的、石頭的、瓷的,還有牛角的。他特地推薦一枚黃田田黃的閒章,上面刻著「一笑百慮忘」,「這枚章子刻於宣統年間,材質是黃田田黃,頂部非常自然地刻了一隻蟬,整個造型非常簡約,但又很大氣。」張茂說,有時候心情不好,把玩這枚章子,體味「一笑百慮忘」的深意,煩惱一下全無。
  • 毛主席的這些印章你見過嗎?
    《對日作戰總方針》1937年,毛主席在提出對日作戰總方針上,蓋有「毛澤東印」,這枚印章為篆體朱文,印章的字體圓潤,刻工精細,早期的工作文件上,大多會出現這枚印章。他們認為書畫後有落款才算是完整的創作,於是向毛主席索要落款,主席說沒帶印章。於是柳亞子特地請篆刻家曹立庵用壽山石,刻了一方 「毛澤東印」篆體白文印,一方「潤之」朱文印。
  • 印章誕生的歷史,「蓋章狂魔」乾隆特遣人雕刻了一千多枚印章
    印章的誕生說 中國的雕刻文字,最古老的有殷的甲骨文,周的鐘鼎文,秦的刻石等,凡在金銅玉石等素材上雕刻的文字通稱「金石」。璽印就包括在「金石」裡。璽印的起源有說商代的,有說殷代的,至今尚無定論。
  • 從印章看方寸間的五千年文化內涵
    小印章大內涵  中國的雕刻文字,有殷朝的甲骨文、周朝的鐘鼎文、秦朝的刻石等,凡在金銅玉石等素材上雕刻的文字通稱為「金石」。璽印即包括在「金石」裡,璽印的起源,或說商代或說殷代,至今尚無定論。根據歷史記載以及出土文物的情況來看,印章至少在春秋戰國時已出現,戰國時代已普遍使用。
  • 書法篆刻家傅偉華試驗數千次創出「甲骨文鈞瓷龜甲片」被河南省...
    7月20日下午,「『甲骨文鈞瓷龜甲片』向河南省檔案館捐贈儀式」在河南四通實業有限公司隆重舉行。是日,著名書法篆刻家傅偉華攜手創作團隊將創作出的一片「甲骨文鈞瓷龜甲片」和甲骨文書法長卷《蘭亭序》捐贈給了河南省檔案館,為頌揚黃河文明、傳承傳統文化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 印章收藏是個技術活,不懂別碰
    識篆字 養底氣 歷代印章所用的文字基本上以小篆為標準,前有大篆、金文、甲骨文,後有秦篆、漢篆、繆篆、鳥蟲篆等,都能在小篆裡找到聯繫,因此小篆是鑑賞者首先應該了解和掌握的。
  • 最早用石刻印的篆刻家與燈光凍的故事
    燈光凍石珍稀名貴,素為各大型博物館,藏家及文人墨客所重。近百年來,雖屢遭不公允的擠壓,不負責任的疑議。但燈光凍真金不怕火煉,時至今日,仍瑕不掩瑜,綻放著亮麗的輝光,散發出沁人的芳香。今天,小牧就跟大家分享一下關於燈光凍與著名篆刻家趙孟的故事:相傳,元朝著名篆刻家趙孟與當時任浙江提舉的趙孟至是堂兄弟關係,兩人交往十分密切。趙孟但凡有事到杭州,總會登門拜訪其兄趙孟至,兩兄弟一起談論詩書畫,親密勝似親兄弟。一年春天三月趙孟因事來到杭州,此時的杭州正風景迷人,西湖碧波蕩漾,青山如黛。
  • 專家品評印章:開派人物篆刻作品價值高
    「我踏入收藏界第一筆有自豪感的交易便是以500元的價格收入一枚印章,後來以2000元賣出,這次買賣讓我信心大增,也因此奠定了我專心做印章收藏的決心。」張茂說。  張茂向記者展示他收藏的各種印章,有銅的、玉的、石頭的、瓷的,還有牛角的。他特地推薦一枚黃田田黃的閒章,上面刻著「一笑百慮忘」,「這枚章子刻於宣統年間,材質是黃田田黃,頂部非常自然地刻了一隻蟬,整個造型非常簡約,但又很大氣。」
  • 印章收藏漸入佳境
    我國印章文化源遠流長,這種由漢字、篆刻及印章石組成的傳統印章藝術,歷來是文人墨客的收藏雅好。直到今天,收藏傳統印章仍然是一些人的嗜好,其中蘊含著很大的學問。質地名貴而又雕刻精美的印章,是金石收藏者夢寐以求的佳品。
  • 承載人文歷史 印章收藏自古有之
    應該說每一方收藏級印章的背後都有著自己的故事,它是實用與藝術的結合體,是具有悠久民族文化傳統特色的藝術瑰寶。本期信息時報《藝術周刊》以「印章拍賣」為切入口,與廣大讀者一起來了解這門越來越熱的收藏專項,以及其悠久的歷史文化。
  • 「天子藏珠玉,諸侯藏金石」你知道篆刻中的金石味是什麼嗎?
    金石篆刻是一種古老的中國傳統工藝美術品,屬於中國石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金:指青銅器中的文字,也叫鐘鼎文。石:指在石頭上刻字。金石味是指刻出的印章效果有金文和石刻的味道。金石被視為金和美玉之屬,「故天子藏珠玉,諸侯藏金石,大夫畜犬馬,百姓藏布帛。」金石還常被喻為不朽,「而欲建金石之功,終傳不絕之世,豈不難哉!」,「建永世之業,流金石之功。」金石擁有如此多的美譽,故被視為饋贈收藏鑑賞之珍品。金石韻味,便是書法中的一種超然的態度。
  • 用一枚印章喚回精緻的生活
    原標題:用一枚印章喚回精緻的生活 省會張先生的父親下個月將過生日,極有孝心的張先生專門為老父親定製了一枚篆書朱文印,作為老人家生日的賀禮,想來老人會十分高興。讀者紀女士定製了一方白文篆書印章,作為禮物送給朋友。省會讀者素霞女士本身就懂得一些印章鑑賞的知識,她為自己定製了「素霞之印」印章一枚,同樣是篆書。不過,在印文方面她選擇了白文,印章經楊榮聘老師甫一制出,行刀勁利乾脆,布局大氣,堪稱精品,尤為吸引眼球。
  • 「百年金石·漢上印風」篆刻展 在武漢博物館啟幕
    市老領導李巖、劉善璧、葉金生、肖志剛為巨印揭幕,中共武漢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馬勳標在開幕式上講話,湖北省書協主席徐本一,書法報社社長、總編輯舟恆劃,武漢市文化和旅遊局黨委委員、副局長張宏斌分别致辭,武漢市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李蓉主持開幕式。
  • 細數趙之謙104方印章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嘉興桐鄉市,去看一看收藏在君匋藝術院內的趙之謙104方印章。桐鄉市內的君匋藝術院,以集中收藏了晚清印壇三大家趙之謙、吳昌碩、黃牧甫的原印,共424方,為海內首富而名播遐邇。趙之謙詩、書、畫、印兼擅,因為生活所迫,也曾大量鬻賣書畫。唯獨印章,極其珍惜,一般不為外人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