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吃的名堂特別多,早期的華僑在海外,開中餐館是很重要的謀生手段,在國外開餐館,都要把菜的名字翻譯成因為,有些可以直接用拼音,有些要解釋其含義:
聽過一個笑話:一個在國外中餐館打工的小夥子,每次上菜時都會用英文給老外報菜名。那天中餐館的老闆創了一個新菜,名字很長,直譯過來是:「老闆娘的手藝烹製的特色田雞腿兒。」小夥子剛來美國不久,語言本來就不靈,上菜時一緊張就報成:「田雞的手藝烹製的特色老闆娘腿兒。」這種就是解釋的含義。
↑童子雞
現在中國有很多老外,所以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的很多餐館推出了中英文雙語菜單:
「童子雞」按照其意思該怎樣翻譯?「還沒有性生活的雞」(Chicken Without Sexual Life )?
想來咱們老祖宗發明這道菜的本意,也只是要標榜材料的鮮嫩爽滑而已,沒有誰要打聽雞先生的私生活。
有一個網友更好玩,他說:「童子雞翻譯成『還沒有性生活的雞』,這還不夠準確,應該是『還沒有性生活的公雞』,要是母雞的話應該是『處女雞』了。」
「四喜丸子」被翻譯成「四個高興的肉團」(Four glad meatballs);
「紅燒獅子頭」被譯成「燒紅了的獅子頭」(Red burned lion head);
↑紅燒獅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