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報菜名 外國吃慣口

2020-12-14 手機鳳凰網

中餐·命名淵源

英國人點菜太靦腆

菜名一長串像菜譜

英國倫敦醉瓊樓老闆金先生告訴法晚記者,中國菜越來越普及,中國菜的複雜也是出了名的,而英國中餐館的菜名之長也讓人大吃一驚。

原來,英國人在點菜的時候通常比較靦腆,「抹不開面子」去向服務員問這問那。因此在英國,中國菜菜名要儘量能夠呈現出更多的信息,讓顧客了解到這道菜的原料以及大致的烹飪方法。

「比如宮保雞丁這道菜,可能其他地方都直接音譯成 Kung Pao chicken,而英國人對此並不買帳,即使在宮保雞丁風靡全球的今天,他們還是喜歡菜單上告訴他們,『這是一種用甜辣醬和花生混在一起炒成的雞肉丁』。」金先生說。

而且,西方人不太愛吃動物的內臟或者味道怪異的食品。因此英國中餐館多是提供常規的中餐。菜名翻譯起來也相對容易。

魚香肉絲沒了「魚」

菜名乾脆用中文

而在其他國家,菜名的翻譯則相對比較「隨性」。美國中餐協會秘書長龔權偉告訴法晚記者,在美國,即使你隨便給菜重新起個名字也可以。正是由於這個原因,現在,「魚香」「宮保」「麻婆豆腐」「混沌」「餃子」等飯菜名已經在英語中非常普遍。

位於土耳其安卡拉的「金公園中國餐廳」老闆謝女士告訴法晚記者,他們餐館最叫座的是魚香肉絲,十年前沒人知道這是什麼玩意,一開始因為英語也不好,的確自己用過翻譯軟體直接翻譯中國菜,比如用「fish」 來翻譯「魚香肉絲」裡面的「魚」字,結果客人找了半天沒有魚,生氣地找老闆投訴。而現在很多當地人都知道,「魚香」只是一種中國的烹飪方法。

中餐·菜名趣事

歐巴馬點菜倍兒順溜

拜登被炒肝嚇得退縮

對於中國菜的菜名,美國現任總統和副總統風格迥異。

2月16日,美國總統歐巴馬來到舊金山唐人街的一家名為「迎賓閣」的中餐廳,點了幾份中餐外賣。老闆向記者介紹,歐巴馬說中國菜名特別「順溜」,進來之後直接點了廣式點心,包括蝦餃、燒賣、叉燒包和小籠包。

美國中餐協會秘書長龔權偉表示,美國人對於中國的點心很熟悉,他們只要一坐進店裡,張嘴一說「Dim Sum(點心)」,服務員就會把燒賣、包子之類的菜單遞過去。「迎賓閣」的服務員說,歐巴馬看起來對於點的幾樣食品非常了解,更不用說菜名了。

而在2011年夏天造訪中國的副總統拜登則是在姚記炒肝點了炸醬麵、豬肉大蔥包子、涼拌土豆絲。而當他聽了隨行人員給他介紹了炒肝的名字和內容之後連連擺手,表示「吃不了這玩意」。

還有人因為以貌取「菜」鬧了笑話。在中國生活了幾年的英國人賽門告訴法晚記者,他第一次來中國時,對豆汁特別感興趣,因為他從字面上以為是豆漿,或者是綠豆湯之類的東西,結果喝了一口渾身「一激靈」。

他曾經看到過有人把童子雞翻譯成「Chicken without sex」(還沒有性生活的雞),但是他當初第一次看到這個名字的時候,以為是專門讓小孩烹飪的雞肉。

菜名·統一不易

麻婆豆腐成了耗子

文化不同難有標準

由於各地的文化差異,一些地區的中餐名稱已經成為一種定式。一些身居國外的餐飲從業者認為統一標準的做法儘管值得肯定,但是推廣起來會有難度。

土耳其的謝老闆表示,由於土耳其是伊斯蘭國家,所以他們會在菜單裡避免出現「豬肉」這樣的詞彙,同時在菜餚裡換成其他肉類。

同時,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語言文化,如果官方統一一種翻譯方法,有點不切合實際。比如當她介紹「麻婆豆腐」的時候,會提到「這是一道四川風味的菜餚」,而土耳其語中「四川」的發音和「耗子」的發音很相似。很多土耳其人聽了之後都會一驚,以為這是傳說中「什麼都吃的中國人」的特色菜。

德國中餐同業會馮強慶表示,由於文化差異,的確經常出現連老闆都解釋得「一頭霧水」的菜名。馮強慶說,德國人非常嚴謹,不習慣中餐菜名中的意境,因此他們就把中文菜單修改為中文發音的名稱,這樣發音會更標準。

美國中餐協會秘書長龔權偉也認為,語言本身就有很多變化,很多人已經習慣了一種叫法就很難改變。即使出臺的菜名的標準翻譯再正確,想要改變人們的固有模式絕非易事,推廣難度可想而知。

近日,北京市外事辦公室和市民講外語辦公室聯合出版了《美食譯苑-中文菜單英文譯法》,為2158道中餐飯菜「正名」。而這些菜名基本涵蓋了目前市面上可見到的中國菜。

多年以來,很多中餐菜名一直沒有規範的翻譯方法,一些餐館老闆將中文菜名直譯成英文,鬧出不少笑話。 比如將火爆腰花直接譯成Pork flower(豬肉花),紅燒獅子頭譯成「Red burned lion head」(紅燒獅子腦袋),弄得外國食客一臉迷茫。

有專家指出,中國的悠久歷史賦予了中餐豐富的內涵,比如「麻婆豆腐」、「宮保雞丁」等背後都是有故事的,因此意譯一定要慎重。本次為中餐「正名」,有利於推廣中國的飲食文化。

但一些身居海外的中餐館老闆對此有不同的看法。他們認為,讓中國菜名標準化當然是一件好事,但中國菜的翻譯代表了當地的某種文化,中國菜在外國生根發芽,也要適應當地文化的需要。

中國菜名翻譯各國對比

回鍋肉

Sauteed Sliced Pork with Pepper and Chili(中國標準)

Twice Cooked Pork (兩次烹飪的肉)(美國)

stir-fried boiled pork slices in hot(煮過的肉片在鍋中快炒)(英國)

Sauteed Shredded Pork with Bean Sprouts in Curry Sauce (中國標準)

Pork in Peking Sauce(北京醬味兒的肉)(美國)

Pork Shredded with Yellow Bean Sauce(黃豆醬做的肉絲)(英國)

京醬肉絲

魚香肉絲

YuShiang Shredded Pork(中國標準)

Pork with Garlic Sauce(蒜醬炒的肉絲)(美國)

Pork in Garand Chili Sauce(蒜醬和辣醬炒的肉絲)(英國)

辣子雞丁

Sauteed Diced Chicken in Hot Pepper Sauce (中國標準)

Szechuan Chicken

(四川雞丁)(美國)

Chicken in Green pepper in Chili Sauce

(青椒和辣醬炒的雞)(英國)

鍋貼

Pan Fried Dumplings(中國標準)

Pan-fried meat dumplings

(鐵板烤的肉餃子)(美國)

Grill Pork Dumpling

(燒烤的豬肉餃子)(英國)

木須肉

Moo Shu Pork(中國標準)

Mu Shu Pork (木須肉)(美國)

omelet and Fungus with shredded pork

(木耳和雞蛋炒的肉絲)(英國)

紙包雞

Fried Chicken in Tin Foil(中國標準)

Foil Wrapped Chicken

(用金屬紙包的雞)(美國)

Wafer Wrapped chicken

Pan-fried meat dumplings

(用錫紙包的雞)(英國)

觀點·中餐正名

統一菜名意境

有利中國飲食走向世界

「中餐是推廣中國形象很好的載體,此次為中餐『正名』,加深了中文菜單的意境,有助於老外了解中國文化。」上海交通大學國家形象與城市文化創新戰略研究基地執行主任徐劍在接受法晚記者採訪時指出,「國內外很多中餐館沒有能力自己翻譯,早就期盼著有這樣一個參考。」

徐劍指出,中國的悠久歷史賦予了中餐豐富的文化內涵,比如「麻婆豆腐」、「過橋米線」、「宮保雞丁」等背後都是有故事的,因此意譯一定要慎重。「2008年,為迎接奧運會頒布的《中文菜單英文譯法》中,將肉夾饃翻譯成Shanxi Sandwich(陝西三明治),我個人認為這個意譯很有問題,因為三明治其實是英國的一個地名。」

徐劍指出,中餐樹立國家形象的空間很大。中國的飲食文化博大精深,卻沒有走向世界的餐飲品牌。「現在中餐已經是全球最受歡迎食物之一,但海外中餐館眾多、競爭過度,以致形象受損,引發信任危機。」

「要想推廣中國菜,下一步要有計劃、有組織地推廣中華飲食文化,把中餐提升到軟實力的高度,可以讓西方人在品嘗美食的同時,更全面、更感性地認知和了解中國。」徐劍說。

宮保雞丁

Kung Pao chicken(中國標準)

Kung Pao chicken(宮保雞)(美國)

Chicken in batter in Chili-

sweet and peanut sauce

(甜辣醬和花生炒的雞丁)(英國)

咕嚕肉

Sweet and Sour Pork(中國標準)

Sweet and Sour Pork(甜酸肉)(美國)

Sweet and Sour Pork(甜酸肉)(英國)

麻婆豆腐

Mapo Tofu (中國標準)

Hot and Spicy Tofu

(辣和香的豆腐) (美國)

Tofu with Spicy Minced Beef

(辣味的牛肉末豆腐)(英國)

春卷

Spring Rolls(中國標準)

Egg Rolls(蛋卷)(美國)

Spring Rolls(春卷)(英國)

本版文/記者 程磊 郭悅 尹曉琳實習生 高曉娟 孫曉萌

相關焦點

  • 外國餐廳翻譯中國菜名,難怪有人不願意吃中餐
    每個國家都有很多城市,不同地域也有不同的飲食文化和語言文化,中國的漢語雖然說已有很多外國人會去學,但是畢竟漢語還沒有普及,這也就出現了許多翻譯上的笑話,有很多中國菜的名字翻譯到外國就不是那麼回事了,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一講因為語言翻譯上給中餐帶來的笑話夫妻肺片是一道川菜,在國外也火了
  • 中餐西譯——細數那些老外百思不得其解的菜名
    中華美食許多外國城市的中餐館永遠都是門庭若市,擠滿了前來大快朵頤的外國朋友。老蔡早些年也曾常出國門,在外也經常出入中餐館,每每點菜之時也會發現有中英文兩行菜名,一般習慣性的看中文點菜,對因為譯名基本沒看。直到最近有一位外國朋友發來幾道英文菜名來請教老蔡,老蔡想了好久才恍然。由於文化的不同,各種千奇百怪的中餐譯文出現在各大中餐館,讓前來點菜的外國朋友百思不得其解。
  • 中餐菜名英文翻譯
    餐飲專業英語主要包括日常會話用語、烹飪技術用語和中餐英文菜單等等,而這其中尤以中餐英文菜單用得最為普遍。要將中餐菜單翻譯成英文,就先得了解中餐菜名的構成及命名方法。中餐菜名通常由原料名稱,烹製方法、菜餚的色香味形器、菜餚的創始人或發源地等構成。
  • 北京奧運菜單注重中餐 菜名英文翻譯搞笑
    日前,北京奧組委運動會服務部餐飲處列出了一份特殊的「菜單」,在這份菜單上,西餐佔70%,中餐佔30%。  儘管中餐只佔據3成比例,但專家們在中餐食品安全上費的心思卻和西餐一樣多,為了讓中餐通過北京奧運會進一步走向世界,如何翻譯好菜名也成了一門學問。很多菜名翻譯的方法就是解釋做法――比如咕?
  • 中餐菜名英文其實可以公式化
    由於漢語和英語的差異很大,我們在把中餐菜名由中文譯成英文的時候,應該採用寫實性命名法,儘量將菜餚的原料、烹製方法、菜餚的味型等翻譯出來
  • 傳奇中餐女王江孫芸:賴聲川給她餐館洗盤子,讓美國人吃鍋貼
    但在美國餐飲界中,有位中國老太太非常有名,甚至還被外國人譽為是"中餐女王"。上個世紀許多名人都去過她的餐廳吃飯: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約翰列儂夫婦,瑞典國王等等。她就是100歲的江孫芸,憑藉一己之力,改變了中餐在外國的地位。
  • 外賣小哥英文送餐爆紅 為方便送餐片區的外國友人學習用英文報菜名
    外賣小哥英文送餐爆紅 為方便送餐片區的外國友人學習用英文報菜名時間:2017-04-03 20:10   來源:cnbeta網站(台州)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外賣小哥英文送餐爆紅 為方便送餐片區的外國友人學習用英文報菜名 這個藍胖子是單王 胯下電動車,背起外賣箱,一個體態圓圓的外賣小哥疾步走進寫字樓
  • 中餐菜名英文翻譯規則詳解
    根據北京市外辦和市民講外語辦公室聯合出版的《美食譯苑——中文菜單英文譯法》,中餐菜名翻譯成英文是有一定的規則的,只要掌握規則,你也可以給自己的創新菜
  • 吃慣中國菜的外國人對中餐的態度是什麼?瞧瞧老外怎麼說
    可以說很多外國人已經習慣吃中國菜,他們在一周時間就會吃幾次中國菜,一些外國人還會每天都會吃一次中國菜。在國外中餐那麼吃習慣中國菜的外國人對中國菜的態度是什麼?還是廉價食品?什麼都做的菜嗎?下面我們就整理了一些吃慣中國菜的外國人對中國菜的評價。有美國網友說道:「中國菜拯救了我的胃,我們每次吃的時候都希望多來點,因為我們很飢餓!」一些美國網友還說到:如果在美國討論中國菜,保證會引起大家積極反應。
  • 外國網友分享,自己吃中餐的感受:我永遠不可能吃完它
    Schneider外國網友分享他自己吃中國菜的感受時,對中國菜種類豐富而說到:我永遠不可能吃完它。I can never finish it.看來這位外國網友是意識到中餐的種類豐富了,其實我們也永遠不可能吃完它。
  • 外國網友提問「你在中國第一次吃中餐好吃嗎」外國人怎麼說?
    在國外中餐廳吃中餐的外國人其實我們都知道在國外的中餐很少有正宗的中國菜,都是為了迎合外國人口味改良版的美式中餐,和我們平常吃的中餐在口感上有一些差距。有外國網友就說:我們現在吃到的中餐都是符合西方人口味的中餐和中國人吃的中餐根本不一樣。
  • 中餐規範英文名收效如何?與西餐差在服務上
    依據《中文菜名英文譯法》討論稿,童子雞將升格為「春雞」,「田園素小炒」將成為「讓素食主義者高興的菜」……這固然比「四喜丸子」叫「四個高興的肉團」要有文採得多,也直觀得多,可改了名,真的更有利於中餐國際化嗎?區區一個菜名,興師動眾之後,收效如何?
  • 官方發布2158道中餐飯菜英文譯名
    北京市外辦和市民講外語辦公室近日聯合出版的《美食譯苑——中文菜單英文譯法》,為2158道中餐飯菜「正名」。正名 中餐菜名將統一規範隨著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北京市越來越多的餐館開始提供英文或中英文對照菜單。但中餐菜名一直沒有規範的翻譯方法,很多餐館老闆將中文菜名直譯成英文,鬧出不少笑話。
  • 外國人:我吃中餐餃子要搭配什麼菜?瞧瞧外國網友的回答
    中餐餃子不同西餐烹飪的餃子講究餡大皮兒薄,而且中餐餃子裡面的肉餡種類非常多,有蝦仁,大肉,韭菜,蘿蔔等等種類,而且我們吃的餃子有酸湯,幹拌配以辣醬等種類,所以我們在吃餃子的時候通常也不會選擇什麼配菜。更有意思的是竟然有很多外國網友給出了自己的回答,而且這些回答也是亮點十足,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外國網友是什麼回答的。有外國網友回答道:「就我個人而言,我最喜歡的配菜是中餐餃子。
  • 2158道中餐有了新譯名(圖)
    麻婆豆腐「螞蟻上樹」被翻譯成A pile of climbing the tree (一堆在爬樹的螞蟻),「驢打滾兒」被翻譯成Rolling donkey(翻滾的毛驢),「麻婆豆腐」被譯成Bean curd made by a pock-marked woman(麻臉女人做的豆腐),這些令人忍俊不禁的中餐英譯菜名即將在餐館的菜單上消失
  • 「童子雞」譯為「春雞」 2158道中餐定統一英譯名
    市外辦和市民講外語辦公室近日聯合出版的《美食譯苑——中文菜單英文譯法》,為2158道中餐飯菜「正名」。正名 中餐菜名將統一規範隨著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本市越來越多的餐館開始提供英文或中英文對照菜單。但中餐菜名一直沒有規範的翻譯方法,很多餐館老闆將中文菜名直譯成英文,鬧出不少笑話。
  • 中文菜名英譯翻沒了文化?
    奧運期間,外國人更願意在飯店的中餐菜單上看到哪個名稱?《中文菜單英文譯法》的出臺,引發議論紛紛。有人說統一、規範的菜名翻譯是奧運會期間城市形象提升的標誌,也有人說中國飲食的文化特色在這樣的翻譯中被「翻沒了」。
  • 老外第一次吃中餐很納悶:中餐那麼油膩,中國人吃了不拉肚子嗎
    大概就是世界各地湧現的中餐館,只不過中國菜雖說讓外國人嚮往,但是很多第一次吃中餐的外國人,都會面對一個讓他們非常尷尬納悶的事情 那就是很多第一次吃中餐的人,都會一邊吃一遍吐槽中餐太過油膩,吃完容易拉肚子,所以很多人面對中餐都是又愛又恨,並且很好奇:「中餐那麼油膩,中國人吃了不拉肚子嗎?」
  • 奧組委服務部:中餐菜名翻譯尊重西方習慣
    北京奧組委運動會服務部副部長向萍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介紹,奧運村與媒體村中菜名的翻譯尊重了西方人飲食習慣和菜名的命名習慣。  向萍說,中文菜名更加寫意,西餐菜名更加寫實,可以從菜名中看到裡面的原材料。為此奧組委準備了專門的菜名譯法來方便西方客人。比如中國的翡翠白玉湯,在英文菜名中裡面會說明這個菜是由豆腐和蔬菜組成。
  • 外國人吃中餐是怎樣神奇的一種體驗?請允許我先笑為敬
    -雖說當年麥當勞肯德基剛來中國時,引起了一陣潮流旋風,但十幾年過去,大家還是意識到一件事兒:不知道吃啥才吃快餐,沒時間吃飯才吃快餐,有時間有錢大傢伙兒還是得下館子。如果說......大部分歪果仁看中餐館就像我們看開封菜金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