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序類型學推動漢語語序習得研究

2020-12-11 中國社會科學網

對於任何一種語言來說,無論其形態是否豐富,語序都是必不可少的。雖然有些語言的語序相對固定,有些語言的語序相對靈活,但無論如何,語序在語言的表達中都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學習者在學習第二語言時,都不可避免地會遇到語序問題。學習者在學習第二語言時已經具備了相應的母語語序策略,從理論上講,母語的語序策略會對二語語序習得造成一定影響。但就像學者們批評對比分析的弊端一樣,我們不能簡單地以語序的異同來判定母語語序的影響力,而必須從類型學的角度展開詳細的考察,才能真正找到對二語語序習得有影響的語序共性,從而更全面地考察二語語序習得發展過程。

語序類型學為習得研究提供理論基礎和研究視角。Joseph H. Greenberg 1966年以語序共性理論為基礎的研究,開創了當代語言類型學,得到了學界的普遍認同。半個多世紀以來,語言類型學研究的語言樣本不斷擴大,從最初的30個發展到現在的上千個,大大增強了語序蘊含共性的解釋力度。而蘊含共性理論為第二語言語序習得研究中的語言對比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分析框架。從目前語序蘊含共性的研究成果看,優勢語序可以出現在和諧與不和諧的語序組合中,但劣勢語序只能出現在和諧語序組合中。蘊含共性理論與標記理論實際上是相通的,因此可以得出:優勢語序是無標記的,劣勢語序是有標記的;和諧語序組合是無標記的,不和諧語序組合是有標記的。運用標記理論進行的二語習得研究發現,在二語習得中總是無標記項目比有標記項目具有更大的遷移能力,或曰影響力。也即,如果目標語是優勢或和諧語序,學習者學習起來就比較容易,不會遷移母語的語序策略;而目標語是劣勢或不和諧語序時,學習者學習起來就會比較困難,就很有可能遷移母語的語序策略;若學習者的母語和目標語都是有標記語序,他們則可能選擇第三種具有共性的無標記語序現象。因此,考察學習者的母語和目標語是優勢語序還是劣勢語序,以及相關的語序組合是和諧的還是不和諧的就顯得非常重要。而這些恰恰是語序類型學的研究成果,可以直接為二語習得研究所應用。

從語序參項(parameter)的角度看,在S、V、O參項上,漢語大部分符合SVO語序,但也存在一些SOV語序,而英語屬於典型的SVO語言,韓語則屬於典型的SOV語言。在前置詞(Pr)/後置詞(Po)參項上,漢語既有前置詞又有後置詞,英語只有前置詞,韓語只有後置詞。另外,在數量詞、指別詞、形容詞、領屬語與名詞,前/後置詞、副詞與動詞,副詞與形容詞,主句與從句等許多語序參項上,漢語與英、韓語都存在著有異有同的複雜關係。對於英語母語學生和韓語母語學生來說,不同語序參項的優勢與和諧性不同,其母語的影響力也就不同。從大量的研究來看,漢語還存在不少不合Greenberg 45條語序共性的現象,是世界語言語序類型中少有的特例。那麼對於漢語中違背語言共性的語序現象,英、韓母語學生在習得時又會有什麼樣的表現?這是一個由語序類型考察引發的二語習得研究問題。可見,語序類型學也可能成為二語習得研究的一個觸發器(trigger)。

另外,陸丙甫先生基於語言類型學研究提出的「可別度領先原理」和「語義靠近原理」對於各種語序現象,尤其是漢語中一些看似特殊的語序現象,都有很強的解釋力,對於幫助學生克服漢語語序習得中的難點、掌握漢語的語序規律非常有幫助。教師們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把這些原理運用到漢語語序教學中去。

外國學生漢語語序習得研究的核心問題。各自漢語語序習得研究的核心問題,是他們在漢語短語和句子等不同層面語序的構建過程。以英語母語學生和韓語母語學生為例,二者母語與漢語在不同層面的很多語序參數設置上都存在複雜的異同關係,其標記性也各不相同,因此兩類學生在習得漢語時的語序策略構建過程就會存在差異。對於漢語語序策略的構建研究不能只看到學生出現了哪些漢語語序偏誤,更要關注學生對於漢語不同語序的理解和輸出情況,從而揭示學生習得各類漢語語序的動態發展變化過程。在研究方法的選取上,我們採用口語追蹤語料和問卷測試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考察:口語追蹤語料採用每周自由交談錄音的方式收集,不限定話題,由學生自由產出,且語料收集密度高,可以進行微變化分析考察兩類學生漢語語序的輸出和動態變化情況;問卷測試採用詞語排序成句的方式進行,以測試學生對於不同語序的理解情況,尤其是口語追蹤語料中輸出比較少,以及沒有輸出的語序。以此數據作為語料庫數據的補充,可以看出學生理解性輸出和自然輸出的差別。兩種研究方法相結合,全面推知不同語序類型學生漢語語序策略構建的詳細過程。我們在語序習得研究中還著重探討了兩類學生兩個方面的策略構建問題。

一是兩類學生對不同界面/接口(interface)的處理策略。任何語言的語序變化都涉及語義和語用兩個層面的處理和加工,也即句法—語義和句法—語用界面:句法形式上的順序變化體現了不同的語義,如「客人來了」和「來客人了」;同時語序的變化也受到語用的影響,亦會產生不同語用效果,如「屢戰屢敗」和「屢敗屢戰」。有學者如袁博平等指出漢語習得中的句法—語義、句法—語用等界面不是無法掌握的難點,其信息處理量才是影響習得的重要因素。那麼,不同語序類型的學生在處理漢語語序不同界面信息時所遇到的問題是什麼?比如何時需要處理句法—語義界面,何時需要處理句法—語用界面,以及他們採用何種策略去處理這些界面障礙,都是必須要解決的研究問題。

二是兩類學生語序認知原則的調整策略。不同語言語序差異背後的動因是各民族在邏輯、思維和認知上的差異,具體表現在距離象似性、順序象似性、數量象似性和標記象似性等語序認知原則的運用。比如,漢語在時間和空間表達上都遵從「由大到小、由近及遠」的順序原則,但英語遵從的是完全相反的順序原則;韓語與漢語的時空認知順序基本一致,但在具體語序表現時仍有差異。所以,英、韓母語學生漢語語序習得的過程伴隨著相關認知原則的調整。這些認知原則的調整過程是緩慢的,而且具有語序類型的認知差異,不能一概而論,需要詳細考察。

重視語序習得研究與語序類型學的互動。語序習得研究不只得益於語序類型學,反過來,它同樣也會促進語序類型學的研究。例如,語序類型學的研究證明SVO語言的數量最多,且存在SOV語序發展為SVO語序的現象;同時,SVO對於其他語序參項也有更大的兼容性,表現在SVO型語言所包容的不同參項的語序種類明顯多於其他語言類型。這充分表明SVO作為經典語序(canonical word order)的傾向。而從很多二語習得研究中也可以發現,不同語序類型學生在掌握SVO語序時比其他語序要容易,即,無論何種語序類型的學生在開始學習第二語言時都有使用SVO語序的傾向。漢語的SVO和SOV語序之爭由來已久,從本課題的考察看無論是英語母語學生還是韓語母語學生,對於漢語SVO語序的習得情況也都要明顯好於SOV語序的習得情況。這說明從習得和認知的角度看,SVO作為經典語序是有道理的。不同語序類型的學生,尤其是那些母語與經典語序不同的學生,為什麼會習得和使用同一個經典語序?其中語序蘊含共性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而習得研究也驗證了蘊含共性的解釋力度。

再拿「若位置發生變動,只能從前置變為後置」這條共性來說,我們的考察發現,無論是英語母語學生還是韓語母語學生,都傾向於使用「後置」這個語序變化的最終狀態,他們也因此會出現一些忽視具體限制,直接把「在」「跟」等構成的介詞短語後置於動詞的偏誤。兩類學生共同的偏誤傾向說明這條「後置」的語序共性同樣具有跨語序類型的強大影響力。

習得研究可以從認知層面揭示一些語序蘊含共性的解釋力度。從第二語言學習者的角度看語序蘊含共性,可為語序蘊含共性提供來自人類認知方面的證據,而不僅僅是現在語言的推理。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類型學視角下的英、韓學生漢語語序習得研究」(17BYY117)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南京師範大學國際文化教育學院)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2020年7月21日第1971期 作者:周文華

精彩推薦:

語言問題:現代漢語與現代文學的互動研究

敦煌文獻為漢語研究注入新活力

現代漢語中單位名稱的縮略原則

歡迎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微信公眾號 cssn_cn,獲取更多學術資訊。

相關焦點

  • 從類型學視角探究中亞東幹生漢語語序
    語言類型學對二語教學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而通過二語學習者語言偏誤的分析,可以更好地認識人類語言的共性與變異,豐富語言類型學的相關研究。東幹族是19世紀下半葉從中國陝、甘、新等地區陸續遷往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等中亞國家的回族後裔。
  • 漢語語序的花式變換法則
    所以,研究漢語動作行為詞和受事構成的「語義結構」的語序,既應肯定受事後置是現代漢語靜態的一般規律,不承認這一條就是否定漢語語義語序存在著相對固定的一般規律;又應看到受事前置是動態句裡語用多樣性和靈活性的表現,不承認這一條就是否定漢語語義語序存在著由語用表達制約著的語用規律。劉順教授很關注動態語境裡出現的受事前置句。
  • 金立鑫:漢語語序的類型學特徵
    通過語言語序類型學中語序指數 (word order index) 測量漢語中的相關句法組配,結果顯示,漢語在語序類型上表現為典型的VO-OV混合型語序。與這種混合語序對應,漢語中有一系列較為罕見的句法現象。我們假設漢語混合語序背後的動因主要是語系親屬關係以及語言地理區域的影響。
  • 語序在語言學中的劃分
    大家好,這裡是國際漢語教學網,歡迎回來。在語言學中注重形態分類,而傳統語言類型學把語言分成了四類:孤立語、黏著語、屈折語和復綜語。其實現代語言類型學非常重視語序甚至超過了對形態的重視程度,這一點在當代語言類型學奠基的初期階段很是明顯,學界的學者們通過對語序共性的討論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其中較為典型的就是當代語言類型學的奠基之作——Greenberg (1963)《某些主要跟語序有關的語言共性》,那麼這也是一個傳統語言類型和當代語言類型的的分水嶺吧。
  • 語言類型學漫談 | 李佔炳:語序類型
    而當代語言類型學對語序的重視遠超過了對形態的重視,特別是在當代語言類型學奠基的初期階段。事實上,當代語言類型學的奠基之作——Greenberg (1963)《某些主要跟語序有關的語言共性》就是通過對語序共性的討論而引起廣泛關注的。學界通常也以此作為傳統語言類型和當代語言類型學的分水嶺。
  • 中韓語序研究
    中韓語序研究  語序是句子成分的排列順序,語序在正確表達和理解目的語言上起著重要的作用。而中韓兩種語言在發生學分類法和形態分類法都屬於不同語系不同語種,本文主要從語法語序的角度,即從中韓句法成分的排列次序的角度比較找出中韓語序的區別,為學習韓國語的中國留學生提供參考的基礎資料。
  • 上古漢語到現代漢語的語序演變:主謂賓→主賓謂
    當然,現代漢語此類研究把這一類次歸入名詞性的方位詞。參見郭銳的漢語詞類研究和黃正德的漢語生成語法。看兩個所謂的後置詞的例子:(10)我在床上睡覺。(11)我在房間裡運動。    體標記產生於漢代。    值得注意的是,漢語特別適用於進行語序演變原則和方向的研究,因為在20世紀以前漢文化一直在亞洲佔據優勢。這樣的文化優勢排除了絕大多數可能的對漢語語序發展的外部影響。漢語語序中任何演變都很大程度上源於內部因素。(對比之前我們提到的東南亞的蒙達語。)
  • 淺談語言類型學視角下滿語研究的發展空間
    在我國,對漢語共時和歷時方面的類型學研究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成果和基礎,同時結合少數民族語言的研究也在逐步展開。筆者認為,日後滿語的研究也需要注重其在語言類型學上的發展潛力,這無論是對於滿語研究本身,還是對於語言類型學的研究,都具有極高的價值。
  • 為何歐美語言的語序和漢語一致,而亞洲其他國家的卻跟漢語不同?
    漢語和英語等歐洲語言都是主語(Subject)、動詞(Verb)、賓語(Object)語序,簡稱主動賓(SVO)語序。如:我愛你,I love you 等。至於為什麼漢語和英語等歐洲言語語序一致,可能是一些巧合吧。
  • 理解英語語序和漢語語序的區別,讀懂英語和文言文
    在表達句子的核心信息時,即句子的第一次擴展時,漢語和英語語序一致,都是名詞性+動詞+名詞性。
  • 語序的各種問題—特殊疑問句語序、從句的陳述語序及倒裝句語序
    記錄典型問題分享教學方法導語:關於句子語序的問與答時間S: 學生 T: 老師S: 老師,特殊疑問句「What’s the matter?」是什麼語序?S: 怎麼判斷特殊疑問句是陳述語序?T:特殊疑問句的語序有兩種:1.疑問語序:特殊疑問詞 + 一般疑問句?
  • 詞彙類型學拓展詞彙研究視角
    詞彙類型學是詞彙學的跨語言和類型學分支,其研究目標是揭示不同語言詞彙系統在語義層面的共性與個性。目前語音、形態和句法領域的類型學研究已取得較多進展,詞彙領域的類型學研究卻發展緩慢。  另外,其他類型學研究主要討論跨語言常見的語言現象(比如聲調、語序、格標記等),其語言樣本往往要達到數百種語言(通常為200—400種),並且這些語言須在譜系、地域和語言類型上平衡分布。詞彙類型學很難達到相同的語言樣本規模。
  • 積極開展面向語言教學的漢語語調研究
    但由於主客觀原因,我們的語調研究一直用的是朗讀短句,直到現在也還沒有深入到口語語篇之中。1992年,許國璋先生提出漢語語調研究及英漢語調教學研究的問題,即結合外國人講漢語的洋腔洋調問題來研究漢語的語調。許國璋先生認為,在漢英語調對比研究做好之後,外語教學界要跟語言學界同仁合作開展漢語方言與英語等非聲調語言的語調類型學對比研究,使我國方言區的人能夠學好外語。
  • 構建符合漢語實際的語法研究
    經過幾次大的語法討論和持續的研究,描寫語言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逐漸成了中國語法學的主流理論,如分布論、語序論與層次分析法等。有了分布論,就可以較為一致地為漢語劃分詞類。如果認為詞類是形態的反映,那漢語就沒有詞類,因為漢語的名詞沒有數形態,動詞沒有體形態,形容詞沒有級形態。為了講好語法,中國學者一直在探索合適的方法,如採用意義或根據句子成分劃分詞類。
  • 日語狀語語序與翻譯
    漢語的狀語主要也是修飾謂語的動詞、形容詞的,有時也能修飾全句,它的位置通常是處於主語與謂語之間,有時也可以置於主語之前(大多是時間名詞狀語或介詞結構狀語),個別時候還可以置於謂語之後(屬於倒裝)。日語狀語與漢語狀語比較,短的副詞等類狀語,基本一樣;而日語某些副詞狀語距離被修飾語很遠,漢語則一般不遠,這種情況漢譯時要適當調整語序。
  • 英漢翻譯技巧之語序的調整
    前幾期講的都是關於英譯漢篇章翻譯的內容,今天我們來著重關注一下英譯漢的一個翻譯技巧——語序的調整。大家都知道,英漢兩種語言有著不同的思維表達習慣和語法構成,這一點在兩種語言的語序上體現得非常明顯。一般來講,語序指的是句子單詞和成分的先後排列順序,包括詞序和句序。
  • 漢語語序趣
    漢語語序趣 2007年7月2日 09:00
  • 跨語言視角下的漢語假設句研究
    《跨語言視角下的漢語假設句研究》在跨語言比較的視角下,重點研究了漢語假設標記的位置、語法化來源類型、從句和主句標記的配套使用、從句和主句的相對位序等議題。相較於之前的相關研究,該書值得肯定的有以下三點。(一)運用跨語言比較的方法,從語言類型學的角度來觀察和處理漢語假設句的相關現象。
  • 跨語言視角下的漢語假設句研究
    《跨語言視角下的漢語假設句研究》在跨語言比較的視角下,重點研究了漢語假設標記的位置、語法化來源類型、從句和主句標記的配套使用、從句和主句的相對位序等議題。相較於之前的相關研究,該書值得肯定的有以下三點。 (一)運用跨語言比較的方法,從語言類型學的角度來觀察和處理漢語假設句的相關現象。
  • 翻譯語序如何調整?
    而漢語是遵循自然時序法則,按照事件的自然進展鋪展開來,先發散地展開事實背景等,最後才表述結果。對於因果關係,英美國家的人偏好先說結果,後提及原因,可能他們認為結果比原因更重要。而漢語裡,必然是現有原因、條件才會有結果。從主客體關係來說,當英語在敘述或說明事物時,一般從大到小、從一般到特殊,從整體到個體,漢語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