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今年入梅時間偏早 梅雨期偏長強度偏強

2020-12-17 中國新聞網

發布會現場。 馬芙蓉 攝

中新網武漢6月11日電 (記者 馬芙蓉)湖北今年自6月8日開始正式進入梅雨期,較常年(6月17日)偏早;預計出梅時間偏晚,梅雨強度偏強,期間有階段性集中強降水、區域性洪澇和乾旱發生。這是記者11日從湖北省氣象局梅雨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的消息。

武漢區域氣候中心首席專家周月華解釋說,入梅偏早主要與影響湖北梅雨進程的南海夏季風爆發偏早、副熱帶高壓北抬較早有關。

預計6月11晚~13日,湖北將出現入梅以來首場區域性暴雨過程。鄂西南、江漢平原至鄂東北一帶有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累計雨量一般80~150毫米、局部地區可達200~300毫米,最大小時雨強40~80毫米;其他地區中到大雨、局部暴雨;過程期間伴有短時強降水、雷雨大風等強對流天氣。

據預測,湖北今年出梅時間在7月中旬,較常年(7月10日)偏晚。湖北省氣象局副局長汪金福介紹,預計該省今年梅雨期降雨總量較常年(273毫米)偏多1成左右,其中鄂西北和鄂西南北部略偏少,其他大部分地區偏多1~3成。

專家表示,梅雨期較常年偏早、偏長、強度偏強,降水東多西少、南多北少,可能造成東部、南部地區農田漬澇較重,對水稻、棉花、玉米、蔬菜、瓜果等作物造成一定不利影響。需加強防範強降雨引發的山洪、泥石流、滑坡及城鄉漬澇災害,做好局部短時強降水、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防禦。

據悉,自5月中旬以來,湖北十堰、襄陽、隨州等地降水量比歷史同期偏少7~9成,26縣市發生重旱及以上等級氣象乾旱,對中稻、玉米、花生、菸葉等作物播栽造成明顯不利影響。隨著入梅首場區域性暴雨的到來,6月12日起這些地區旱情將有明顯緩解。(完)

相關焦點

  • 今年梅汛期降水為何這麼多?專家:入梅偏早和梅雨鋒偏強是直接原因
    來自國家氣候中心、中央氣象臺、南京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的專家學者,湖北、安徽等省氣象局一線的業務科技工作者參加了研討。「今年入梅偏早和梅雨鋒偏強,是長江中下遊梅汛期降雨異常偏多的直接原因。」中國工程院院士丁一匯介紹,2020年南海夏季風爆發偏早,6月上中旬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副高)偏北,造成長江中下遊地區入梅偏早,梅雨期偏長。
  • 梅雨期加長 湖北今晚或迎入梅後首場大範圍強降雨
    6月11日,記者從湖北省氣象局入梅新聞發布會獲悉:8日,湖北累計降雨量達375毫米,降水範圍和總量、溫度等滿足梅雨日標準,當天正式入梅,較常年(6月17日)偏早9天。據預測,今年7月中旬出梅,較常年(7月10日)偏晚;梅雨期降雨總量較常年(273毫米)偏多1成左右,其中,鄂西北和鄂西南北部略偏少,其他大部偏多1至3成。鑑於今年入梅時間偏早,梅雨期偏長,強度偏強,需加強防範強降雨引發的山洪、泥石流、滑坡及城鄉漬澇災害,做好局部短時強降水、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防禦。
  • 湖北迎新一輪強降雨,梅雨時間長,早稻面臨減產危險
    6月18日湖北東部地區遭遇斷崖式降溫!湖北省全省氣溫步調一致,大都在20℃出頭的樣子。東部地區降溫幅度普遍在10℃左右。 據預測,今年梅雨期降雨總量較常年(273毫米)偏多1成左右,其中,鄂西北和鄂西南北部略偏少,其他大部偏多1~3成。
  • 今年梅雨期為何超長?降雨量為何異常偏多?
    正常情況下早該結束的梅雨期為何出現超長情況?今年梅雨期的降雨量為何異常偏多?「今年入梅偏早和梅雨鋒偏強,是長江中下遊梅汛期降雨異常偏多的直接原因。」20日下午,中國工程院院士丁一匯指出。丁一匯介紹,2020年南海夏季風爆發偏早,6月上中旬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副高)偏北,造成長江中下遊地區入梅偏早,梅雨期偏長。
  • 為什麼今年梅雨期如此之長,地理背景到底是什麼?
    梅雨國家標準定義的三個主要梅雨監測區域  圖/國家氣候中心2020年梅雨期氣候總體特徵為:入梅時間早,出梅時間晚,梅雨期持續時間長其中,江南區於6月1日入梅,較常年偏早7天,7月11日出梅,較常年偏晚3天;梅雨期長度為40天,較常年偏長10天;梅雨區平均雨量達到615.6毫米,較常年偏多68.5%。
  • 南通22日出梅 「超長待機」的梅雨期43天
    「超長待機」的梅雨期終於結束啦!市氣象臺昨天下午發布消息稱:根據最新氣象資料分析,大氣環流形勢發生調整,雨帶北抬, 我市7月22日出梅。今年的梅雨主要呈現三大特徵:第一、入梅早,出梅晚,梅期長。6月9日我市入梅,偏早(常年6月20日);7月22日出梅,偏晚(常年7月13日);梅雨期43天,偏長(常年23天)。第二、梅雨量顯著偏多。全市梅雨量384.3~688.4毫米,是常年的1.7~2.9倍。第三、強降水過程頻繁。梅雨期共出現11次強降水過程。
  • 今年梅汛期降水為何這麼多?聽聽專家怎麼說
    原標題:今年梅汛期降水為何這麼多?聽聽專家怎麼說   時至7月下旬,南方尚未出梅。正常情況下早該結束的梅雨期為何出現超長情況?今年梅雨期的降雨量為何異常偏多?   20日下午,中國氣象局—南京大學氣候預測研究聯合實驗室主辦2020年梅汛期降水異常成因研討會。
  • 今夏預計有22-28個高溫天 梅雨期預計偏長
    另據上海發布:上海中心氣象臺發布本市汛期氣候趨勢預測情況:總體上,今年汛期(6-9月)魔都將呈現「降水總量、高溫日數和強對流天氣偏多,影響颱風強度強」的特點。預計入梅正常略晚,梅雨期偏長;極端最高氣溫在39-40℃左右,高溫日數預計為22-28天;預計汛期將有2-3個影響本市的颱風「到訪」。
  • 今年梅汛期降水異常真相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氣候中心研究員丁一匯認為:「今年入梅偏早和梅雨鋒偏強,是長江中下遊梅汛期降雨異常偏多的直接原因。」丁一匯說,2020年南海夏季風爆發偏早,6月上中旬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副高)偏北,造成長江中下遊地區入梅偏早,梅雨期偏長。
  • 湖北將於21日結束長達43天的梅雨期
    今年梅雨期該省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1.5倍,居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1位。湖北省氣象局副局長汪金福介紹,今年該省梅雨期天氣氣候異常,呈現入梅早,持續時間長;總量大,覆蓋範圍廣;降雨集中,重疊度高;雨強大,致災性強;氣溫低,日照創新低五大特徵。
  • ...強度偏強,梅雨期略長,降水偏多……浦東今年汛期氣候有這些特點→
    影響颱風強度偏強,梅雨期略長,降水偏多……浦東今年汛期氣候有這些特點→ 2020-05-20 04: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湖北今年梅雨有哪些特點?
    時間長、雨量大、範圍廣水文專家介紹,截至目前,今年梅雨期已呈現五大特點。一是入梅早。6月8日入梅,較常年偏早近10天。二是雨量大。七輪降雨累計面平均雨量達492.8毫米,比歷年平均梅雨總量(250毫米)偏多97%。三是範圍廣。
  • 入梅早、總量大、雨集中、強度大、氣溫低,這就是湖北今年的梅雨季
    記者 肖僖 攝7月20日,記者從湖北省氣象局2020年「出梅」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湖北梅雨期主要呈現以下五大特點:1.入梅早,持續時間長。今年6月8日入梅,較常年偏早9天。梅雨期長達43天,較常年平均(24天)偏多19天;平均雨日多達30天,較常年偏多12天。
  • 為什麼2020年梅雨汛期南方降雨這麼強?專家分析
    同時,今年副熱帶高壓穩定維持,使得來自熱帶海洋的水汽輸送異常偏強,且北方冷空氣持續南下,冷暖空氣在長江流域上空交匯,導致出現持續性強降雨。  自梅汛期以來,截至7月28日,南方持續性強降雨到底有多「兇」?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副司長王志華介紹,今年入梅時間早、暴雨日數多、持續時間長是今年南方降雨的第一個特點。
  • 合肥公布梅雨期各地降雨數據 全市平均降雨量233毫米
    最大小時雨強前五名廬江樂橋71毫米廬江沙溪68毫米政務區63毫米肥東撮鎮61毫米肥東大興58毫米今年梅雨期主要特徵自6月10日入梅以來,合肥先後經歷7輪強降水過程今年梅雨主要呈現以下特徵:一是入梅時間偏早。今年合肥6月10日入梅,較常年偏早11天,為2012年以來最早,全市梅雨期已達40天,超過歷史平均19天,梅雨期之長位列第5(其中前四位的是1974年53天、1996年49天、1956年47天、1989年43天)。二是梅雨形勢典型。入梅以來,主雨帶在沿淮至沿江一帶南北擺動,全市降雨明顯,各種特徵均顯示今年為典型梅雨年份。
  • 今年江南梅雨季啟幕偏早
    中國氣象記者崔國輝報導 國家氣候中心最新監測顯示,江南地區梅雨已於6月1日正式開始,入梅時間較常年偏早7天。入梅後,江南一帶降水強度增強,強對流天氣活躍,需防範強降水引發的次生災害。
  • 今年東陽的梅雨期時間長雨量也特別大
    窗外,下著雨,今天是高考第一天,也是我市入梅第40天,雨、雨、雨,14時47分起將暴雨藍色預警信號升級為暴雨黃色預警信號。市氣象臺工作人員說,今天的雨下得比較均勻,小時雨強不會大,大概在5至10個毫米。
  • 常年梅雨期22天,今年17天,降雨比常年偏少3—6成
    我市昨天出梅    常年梅雨期22天,今年17天    常報全媒體訊 隨著大氣環流形勢調整,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穩步西進北上,梅雨帶隨之北抬,我市自6月22日開始為期17天的梅雨於昨天結束。
  • 氣象局:今年長江中下遊梅雨期降雨量比常年多168%
    中國氣象局副局長餘勇介紹,入汛以來,我國天氣氣候形勢複雜,降雨時空分布十分不均,南方地區先後經歷了20次大範圍強降雨過程,部分地區暴雨致災嚴重;北方進入雨季偏晚,降水總體偏多。全國天氣氣候主要呈現下面的幾個特點:一是長江中下遊梅雨期長、雨量大。長江中下遊地區入梅早、出梅晚,梅雨期較常年偏長23天,梅雨期的平均降雨量為753.9毫米,比常年偏多168%,顯著超過了1998年和2016年,為1961年以來最多。二是部分市縣降雨極端性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