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歲的文昌植老人,每天到地鐵站服務2個小時,至今已堅持7年2500天,成為武漢地鐵志願者第一人。
11月30日中午,氣溫只有6℃,還下著小雨。67歲的文昌植撐著傘來到漢口循禮門地鐵站,迅速換上志願者紅馬甲,站在換乘通道服務乘客。
文昌植是武漢第一批地鐵志願者,也是武漢年齡最大的地鐵志願者。30多年前,他舉家來到漢正街做生意,7年前退出商界,每天堅持到地鐵站服務2個小時。漢正街少了一位「文總」,地鐵站裡卻多了一位熱心人。
到12月2日,文昌植從事地鐵志願服務2500天,服務時數累計達到5000個小時,成為武漢地鐵志願服務時數第一人。
緣起
六萬元失而復得 志願之火被點燃
1953年出生的文昌植,曾在漢正街做服裝生意20多年。2007年的一天,他隻身到廣州辦事,乘地鐵時不慎把隨身攜帶的小包忘在車上,裡面裝著6萬多元現金和支票、發票等重要票據。
看著遠去的地鐵,不知所措的文昌植,向站臺上的志願者求助。經過20分鐘焦急的等待,志願者回來了,手上拿著他的包包,裡面的錢物原封未動。
這次意外,讓文昌植髮現了志願服務的珍貴,也點燃了他心中的志願之火。
回到武漢後,文昌植開始頻頻接觸公益和志願活動。他參加了「愛我百湖」協會,還擔任了月湖「民間湖長」。2012年,武漢地鐵2號線開通前夕,運營方徵集志願者,得知消息的文昌植拎著兩個大包趕到了報名點。
包裡裝的,是文昌植參加各種志願活動的資料,包括活動記錄、心得體會、媒體報導等。他告訴記者:「我年齡超標了,擔心人家不錄取我。我想,這些資料可以證明我的能力和熱情。」
最終,評委們被打動了,60歲的文昌植成為武漢地鐵年齡最大的志願者。差不多也是那個時候,他陸續把生意交給兩個兒子打理,自己全身隱退從事公益活動。
文昌植(中)為乘客引路。
痴迷
每天服務兩小時 就像乘客在召喚
在廣州地鐵收穫的溫暖,文昌植一直藏在心底。他暗暗對自己承諾:每天到地鐵站從事2個小時的志願服務。
11月28日下午,記者在循禮門站見到文昌植時,他右手手背清晰地留著一小片烏青和幾個針眼。原來,前幾天他病了,尚未痊癒。怎麼不在家休息幾天?面對記者的提問,他說:「在家裡待不住,就像乘客們在召喚我似的,所以好一些就出來了。我的身體我心裡有數,沒問題。」
10月1日晚,武漢長江主軸上演燈光秀,距離漢口江灘最近的江漢路地鐵站,客流量創造新高。一時間,站內服務人員人手告急。晚上8點多鐘,武漢地鐵運營公司團委書記李丹在志願者群裡發布消息:「誰在江漢路站附近?速來支援!」很快,她收到了文昌植的回覆:我馬上到。
10多分鐘後,文昌植趕到江漢路站,在洶湧的人潮中一站就是2個多小時,引導乘客、扶老幫幼、解答疑問……直到晚上10點多鐘,客流漸漸下降,他才返回家中。這時,地鐵站工作人員才知道,當晚他身體不舒服,早早就臥床休息了,看到「召集令」後就起了床。「我離得近,沒理由不去。」文昌植淡然地對記者說。
文昌植表示,做志願服務會讓人「上癮」。在他心中,志願服務和家人並列排在第一位,如果兩者存在衝突,他會儘量協調,不中斷志願服務。
文昌植的長子文國慶笑著說:「時間一長,我們也想通了:既然父親的愛好是做志願者,只要身體允許,就讓他去做吧。他做的事對社會有益,我們沒有理由不支持。」
文昌植關照搬嬰兒車下樓梯的女乘客
愧疚
七年除夕團圓飯 全家等他一個人
過去7年,每年除夕的上午,在全家人忙著操辦中午的團圓飯時,文昌植總是像平時一樣,雷打不動地去地鐵站服務。中午12點多鐘,飯菜已經上桌,全家人等他回家才開飯。
「為什麼不早一點出門、早一點結束服務,中午好好跟家人團聚?」記者問。
文昌植有些急了:「志願服務不是為了完成任務。過年期間,地鐵早上人少,所以我上午10點鐘去,這樣可以幫助更多的人。」
時間長了,家人也習慣了,索性把團圓飯的時間推遲到12點以後。
文昌植的老伴金德英回憶,有一年除夕,直到中午12點30分許,文昌植還沒回家。她有些著急,打電話詢問。文昌植淡淡地說:「有點事,再等等。」知道他平安無事,全家人放下心來。
直到下午1點多鐘,文昌植才回到家。原來,他遇到一位腿腳不便的外地老人問路,他不放心,轉了兩條地鐵線,把對方送到目的地。家人聽完,默默把飯菜熱了一遍,一家人這才開飯。
2015年9月的一天,文昌植的姑姑去世,全家人都去洪湖奔喪。當天上午,文昌植做完2小時志願服務,中午趕到洪湖。為了不耽誤第二天的服務,他又連夜回到武漢。「其實我和姑姑感情很深。但我沒辦法,我必須兌現自己『每天志願服務2小時』的承諾。這些年,我對家人有不少愧疚,但他們都堅定地支持我。」文昌植說,眼眶有些溼潤。
文昌植幫老人推輪椅
傳承
親朋好友受感染 志願者成風景線
7年來,文昌植不僅自己參加地鐵志願服務,家人、朋友、生意夥伴……身邊能動員的人,都被他發展成了地鐵志願者。
文昌植的孫子文杰,目前正上高三。「我上小學四年級的時候,爺爺就帶我參加了文明乘車宣傳。後來我大了一點,他又鼓勵我加入地鐵志願者。」文杰回憶。他上初中時,有一次,爺爺想帶他和全班同學參加一場禁菸宣傳,但班主任一開始不同意。在爺爺的努力下,班主任徵求大家的意見,最終同意爺爺帶領全班同學到地鐵站參加活動,很多同學心中因此種下了志願服務的種子。
曾在華中師範大學留學的阿達姆,和文昌植結識於7年前的一次環保活動,老人盛邀他參加地鐵志願服務。「一個周末,我帶著幾名同學來到中山公園地鐵站。雖然我們操著不標準的中文說著『請先下後上,不要擁擠』,但效果出奇的好。」阿達姆說。武漢地鐵洋雷鋒志願服務隊就此成立,阿達姆擔任隊長。後來,文昌植多次跟他來到學校,發動更多留學生加入志願隊。從那時至今,這支隊伍歷經四任隊長,先後有200多名留學生加入。
文昌植目前擔任武漢地鐵文明志願者服務總隊1號線支隊長。1號線沿線高校較少,但不少高校「捨近求遠」,與1號線車站籤訂了共建協議。武漢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生朱希康說,他和同學們都願意輾轉兩三個小時,到循禮門、大智路等1號線站點,和文昌植一起服務。
7年裡,文昌植已經成為武漢地鐵志願者的精神領袖,年輕的學生們親切地稱呼他為「志願者爺爺」。那一件件火紅的馬甲、一張張真誠的笑臉,成為武漢地鐵最美麗的風景線。(楚天都市報記者 潘錫珩 通訊員 曾斯 產啟鬥 黃彥 實習生 黃冉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 王永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