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非常怕跟人打招呼,每次要他跟人打招呼,就抿著嘴、一邊往後縮,一邊眼睛看爸爸媽媽,不說就是不說。
你站在一旁,害怕得罪了對方,覺得尷尬極了,覺得自己沒把孩子教好,你忍不住開始責備:「小孩子不可以這麼沒有禮貌……」
你覺得鬱悶極了:「真是不公平,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就那麼活潑,自來熟,討人喜歡,自己家的孩子就這麼不開竅呢?」
家長要怎樣讓孩子喜歡和陌生人打招呼呢?
1.學會接納孩子
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變得有禮貌,變得活潑熱情。但是要知道孩子終歸還只是孩子,和我們成年人是有著很大差距的,我們可以把打招呼當做禮儀,但是在孩子的世界中不是這樣。他們有自己表達的一種方式,家長不要對此感到過於憂慮,其實打不打招呼和孩子的道德品性無關。
2.父母為孩子做示範
其實在孩子與父母在一起的時候,如果碰到別人父母主動與其他人打招呼,孩子也會潛移默化的學習。因為孩子只要看得多了,在他們的印象中也會形成固有的模式。等孩子慢慢長大之後,自然而然的在見到旁人之時就會模仿父母的行為,完全不需要家長過多的操心。
3.給孩子留出緩衝期
讓孩子和別人打招呼之前,可以試著先把對方介紹給孩子。
比如 「寶貝,這是張阿姨,是媽媽的好朋友。」 這樣既是給孩子熟悉對方的時間,也是在做必要的安全感補充。當然,介紹完對方,也正式地把孩子介紹給對方吧。
尊重孩子的人格,孩子會感覺到自己是被平等對待的。也會學著卸下心防,做出第一步的努力。
如果孩子表現的熱情友好,要及時給予孩子讚賞。而且一定要及時,越及時越容易形成習慣,讓他樂於這樣做。
4.如果寶寶有一些比較積極的行為,家長一定要及時而明確的鼓勵。
在寶寶玩的時候,只要有一點點的進步都有及時而明確的鼓勵,讓孩子明白哪一點做的比較好,也可以增強他的信心。當孩子的做法不是那麼的積極,甚至有些消極退縮的時候,家長也不要批評當做什麼都不知道。但是事後要加強引導。如果批評的話,反而會讓孩子心理壓力過大,造成一些負面性的影響。
如果大人逼著孩子一定要打招呼,會讓孩子越來越叛逆。而且,最不好的就是當眾指責孩子,給孩子貼標籤,這樣會給孩子一個很不好的心理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