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遊推薦」好遊戲來自設計師的自我突破——《牛頓》

2020-12-22 桌遊圈

在2018年美國gen con(全球最大的綜合性桌遊展會之一,與艾森齊名,更偏重於美式桌遊),《牛頓》閃亮登場了。它集萬千寵愛於一身,打誕生起就被給予了厚望,為何?我們來看看它的幾個哥哥:

《瑪雅日曆》(2012)BGG排名第39位,輪盤機制的經典作品,獨特的齒輪輪盤,是當年桌遊迷最位津津樂道的設計。

《馬可波羅遊記》(2015)BGG排名第42位,將可變玩家能力這個附屬機制玩的爐火純青,同時也引發了此類設計是否適用於德式遊戲的爭論。

《奧地利大飯店》(2015)BGG排名101位,樸實剛健的德式刷分遊戲,COMBO感很強。

《輝煌的洛倫佐》(2016)BGG排名119位,工人放置遊戲的代表作,殘酷的卡位和卡牌爭奪貫穿遊戲始終,加擴食用更加美味。

這些都是出自Simone Luciani的大作,此君一出手,基本BGG前200名沒得跑,可以說是近期最火爆的一個設計師。

此君也有自己的一些固定套路:

1、可變玩家能力

這是這個設計師最受爭議的點。由於他設計的可變玩家能力彼此差別很大,會極大的影響每位玩家的打法和體驗,的確會有人質疑這是否影響到了德式遊戲公平公正的靈魂。在《輝煌的洛倫佐》的擴充中,設計師給了他的答案:既然你們覺得不公平,用資源拍賣便是。

2、回合內隨時可以穿插的可選行動

這個設計讓遊戲流暢了許多,又憑空添出了COMBO的感覺,是加分項。

3、多線路發展&刷分

當然這是很多德式遊戲的精髓所在,Simone也酷愛讓你什麼都做一些,然後再突出某個路線來刷到主要的得分。所以《牛頓》也不可避免的帶有了這些烙印。

在《牛頓》中玩家扮演科學家,周遊列國,訪問各個古蹟和大學,同時鞭策著自己留在實驗室的學生瘋狂搞科研,自己閒暇之餘再打打工,進修進修,出出書什麼的,就走上了人生巔峰。

別說,還真的挺像牛頓那個時代科學家的人生。比如牛頓個人在數學、物理、經濟學上都有建樹,我們在大學掛科無數的微積分就是拜他老人家所賜。物理中必考的也是他老人家的三大定律。據說他發現的定律是任何一個其他科學家的兩到三倍以上。。。但是本尊又自由灑脫,學生大多不太出名,晚期既當過造幣廠的總監,又研究過神學,也許遊戲中科學家打工賺錢就來自牛頓這一獨特的經歷吧。

遊戲中玩家依次打出手牌執行五項行動中的一項:學習(獲得新的卡牌)、旅行(在各個遺蹟和城市打卡,順便拿一下路上的獎勵)、打工(主要是賺錢,順帶路上完成一些其他事情)、技術(爬科技樹,獲得各種一次性獎勵和得分,以及強化能力等)、著書(最主要的得分手段,但需要其他各項行動的支持)。

同時,每一項行動都會因為行動版圖上同種類的圖標獲得加強。每回合結束時,你需要把此回合用過的一張卡牌插入行動版圖以獲得一個圖標,同時也意味著你少了一張行動牌。

我們通常說,在遊戲中做出正確的抉擇,最後因此獲勝才是德式遊戲之魂。在《牛頓》中你一般要面臨的抉擇是:

1.選擇旅遊和科技樹的路線,這在地圖一設置好大家就應該仔細的規劃,和《馬可波羅遊記》非常相似;

2.適時打出你的科學家(每人4張,一般通過各個線路可以解鎖2-3個),除了解鎖你還可以放棄它來執行一些可選行動,這個傳承自《輝煌的洛倫佐》;

3.管理你的手牌,包括每回合打出牌的種類和順序,買入的牌以及插進行動版圖的牌(這個遊戲的亮點,突出了節奏感,你會發現所有行動都是有價值的,怎樣平衡好是一門學問);

4.走合適的步數,遊戲中的旅遊、打工、科技樹有同一個特點,一些獎勵只有正好踩中才能獲得,是追求速度,抓大放小,遠遠的把競爭對手拋在腦後,還是追求收益,錙銖必爭,不放過每個獎勵,玩家必須作出抉擇。

而對於自己的老套路,Simone君也給出了新答案:

1、可變玩家能力

起始的可變玩家能力被限定在了稍弱的水平——送了每位玩家各一個不同的圖標。它會影響到玩家的行動和路線選擇,但同時玩家又很容易迎頭趕上——只是插一張卡牌的事情,不會有太大的波瀾。

經過《馬可波羅遊記》的大量爭議、以及《輝煌的洛倫佐》的放任自流,Simone選擇了一種玩家定製的模式:你覺得別人能力強,你不用搶,你完全可以和他一樣啊。

2、穿插的可選行動

《牛頓》中的可選行動可以簡述為:有錢可使鬼推磨。。。錢可以做的事情很多,但是也僅僅是花錢可以做,還有喝藥可以做,玩家容易記,提示版上寫的明白,比較清楚明了。(相對來說《馬可波羅遊記》的可選行動要更多一些,通常玩家會忘記一些駱駝的用法)

可選行動依然是遊戲的爽點,同時也是玩家之間拉開差距的重要原因。為什麼有些玩家早期就能通過著書得分,為什麼有些玩家可以某幾個行動走的飛起,而有人攢了一手金幣和藥劑還在發懵?一定記住,葛朗臺可贏不了這個遊戲。

順便插個花絮:牛頓曾與藥劑師繼女安妮·斯託勒(Anne Storer)訂婚。之後因為牛頓專注於他的研究而使得愛情冷卻,安妮轉嫁他人,牛頓據說因此終身不娶。。。藥劑出處便是在這裡了!

3、多線路發展&刷分

在《輝煌的洛倫佐》裡,你可能可以放棄一部分紫牌、綠牌、藍牌或者黃牌,依然最後笑傲群雄。在《馬可波羅遊記》中刷任務和走路偏重一門就可以。在《瑪雅日曆》裡也有信仰流、建築流、骷髏流的玩法。但是《牛頓》裡,各個行動的邏輯是嵌套的:要贏就必須著書,來獲得每回合穩定的得分;要著書就需要買牌獲得牌上的標記,完成湊套,還需要四處旅行滿足地點需求;為了完成這三個行動,你需要錢,就得去打工,你需要更高的效率,就需要攀科技樹。同時每一回合的五個行動也是互相關聯的,你第一動獲得的資源要在第三動用,第二動獲得的書籍標記,要在第五動寫自己著作時用。

多個線路就這樣被有機的整合在了一起,玩家就好像在設計、操縱著一臺機器,不知疲倦的在分數軌上奔跑著。

最後,也是很特別的一點:設計師大反常態的,做了一個相對獨立操作的遊戲:遊戲中有互卡,體現在搶牌和搶獎勵板塊上,但並不激烈。玩家各自走上自己的科研巔峰,很多時候並不針鋒相對。我們都知道「卡人」會讓人血脈賁張,腎上腺素分泌,為遊戲激動不已。但是玩家相對平和的發展,各自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也別有一番風味。BGG上的點評中,很多玩家為這一改動點讚,稱體會到了減少強互動的快樂。

也許設計師覺得,牛頓和萊布尼茲的對立,特斯拉和愛迪生的戰爭,本就是憾事。如果諸君放下成見,也許更能為人間增添福祉呢!

相關焦點

  • 「桌遊設計師列傳」你不知道的理察加菲
    「桌遊設計師列傳」你不知道的理察加菲 作者:kemono系列的第一篇?
  • 「桌遊推薦」設計師的自我修養——《梅林》
    《梅林》,這一桌遊聯手《CUBA》設計師Michael Rieneck、特意加強了美工,又和大廠QUEEN GAME一起合作,IP取自梅林大法師輔佐亞瑟王拔出聖劍的聖杯故事,在眾籌網站KS上斬獲10萬多美金不錯佳績,卻依然沒有逃過粉絲們的質疑。SF真的江郎才盡了麼?
  • 【遊戲亂評】你的桌遊設計夢想值多少錢?
    在2016年,為了樹立所謂的品牌格調與實踐自我理想,我選擇挑戰了一件事情:以德式桌遊思維做一個規格很大且富有創意的遊戲:一款以香味嗅覺來玩的桌上遊戲−《調香師》。那時的我,跟現在很多桌遊設計師一樣,認為「做出接近德式桌遊規格的遊戲才是證明設計價值與能力的方法」,妄想著這樣的東西才能跟國際市場的產品並駕齊驅,所以當時真的是以很「歐式」的樣貌與遊戲方式在做這個企劃,包含配件、美術、包裝、價格等,都大量參考了德式桌遊的呈現與做法。
  • 桌遊推介|牛頓
    而作為一個桌遊玩家,這樣一款名為《牛頓》的桌遊現在來了!《牛頓》中玩家扮演科學家周遊列國,訪問各個古蹟和大學留在實驗室的學生瘋狂搞科研閒暇之餘再打打工,進修進修,出出書就走上了人生巔峰 《牛頓》的一位設計師是來自義大利的Simone Luciani,他的遊戲相信很多玩家都不會陌生:《卓爾金歷》、《馬可波羅》、《奧地利大飯店》、《輝煌的羅倫佐》、《Barrage
  • 日本設計師製作了一款結婚主題桌遊 包含吵架與武力階段
    最近日本一位桌遊設計師細谷嶽廣(細谷嶽広)收到新婚朋友的拜託,製作一款以婚姻為主題的桌遊。但是卻因為一些細節讓朋友無法接受,但是放到網上後也有人希望將這款桌遊商品化。這位名叫細谷嶽廣(細谷嶽広)的日本網友是一位桌遊設計師,擔任製作團隊「FriedeggGames」的代表,去年底他們出了一款外型十分特別的雙人心機遊戲
  • 推薦兩款小眾的數字遊戲,作為暖場桌遊再好不過了
    推薦兩款小眾的數字遊戲,作為暖場桌遊再好不過了 2018-06-07 22:07  地核桌遊工作室
  • 「桌遊推薦」一段新旅程,一個好故事——《仙境幽谷》
    有人說是它的大哥《root:茂林源記》、二哥《牛頓》撐的場面,這點我表示不服。你也太小看這個萌萌的三弟了。先說美術,《仙境幽谷》畫風絢麗,稱得上美輪美奐。每張卡牌的細節做的非常好。你甚至可以試試把一張張卡依次翻出,讓家裡的小孩子看圖講故事,她沒準會給那些可愛的松鼠和鼴鼠起一些名字,然後再講述它們在叢林中的冒險經歷。
  • 「桌遊推薦」「過氣」設計師的一碗心靈雞湯——《活在當下》
    又到了每年年底各類年終盤點、排行、總結刷屏的時候了,如果要盤點十大桌遊設計師,德國設計師Stefan Feld(以下簡稱SF)一定能佔據一席之地。他開始設計桌遊的時間很早,在桌遊產出數量不多的年代,能夠有這樣一位可以穩定產出,且遊戲可玩性很高的設計師,毫無疑問會受到國內外玩家的追捧。
  • 優秀的桌遊設計師有哪些鮮明的特點?
    世界上桌遊有萬萬千千,優秀的設計師卻屈指可數,為什麼成為下一個馬丁、下一個烏老師、下一個狼老師、下一個SF會如此的艱難呢?不妨讓我們從桌遊的本質說起:桌遊是藉助版圖、卡牌、骰子等媒質,表現桌遊的核心機制,最後讓玩家獲得愉悅感的一種遊戲。
  • 感受科學的力量——《牛頓》來了!
    如果大家平常談起牛頓,第一時間會聯想到什麼,是牛頓的三大定律,或者是那棵著名的蘋果樹,還是那句世人所傳頌的名言:「如果說我比別人看得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緣故。」而作為一個桌遊玩家,這樣一款名為《牛頓》的桌遊現在來了!
  • 「桌遊推薦」新手向的4X類桌遊推薦——《骰子殖民者》
    遊戲的設計師DávidTurczi,在桌遊設計這一領域算是一位後起之秀,他設計的第一款遊戲是於2014年推出的《編輯(redacted)》。雖然實際上拿到手有一陣子的時間了,在最近才有了機會真正的去遊玩這款遊戲(倉鼠型玩家的痛)。遊戲開箱之後映入眼帘就是一大疊的板件,在這款桌遊的板件堆中還包含了今年設計師另一款桌遊《特奧蒂瓦坎:眾神之城》的PROMO,而實際上《特奧蒂瓦坎:眾神之城》也含有了這款遊戲的PROMO。筆者購置的是豪華版本,遊戲裡除了基礎的紙質板件之外,還有額外的升級指示物。
  • 推薦兩款航天太空主題策略桌遊《泛美航空》與《太陽之外》 |桌遊...
    航仔註:這一篇是桌遊菜鳥的文章,他的2020年度TOP10視頻也將在今晚(1月10日)在B站@航仔在玩桌遊 發布,歡迎大家也去看!內容真的很棒,會很過癮!B站@航仔在玩桌遊! 大家好我是桌遊菜鳥,從本周開始我就在這裡向大家介紹我喜歡的桌遊啦!
  • 「王者之戰」兩大硬核桌遊賽事,尋找萬裡挑一的桌遊大佬!
    今年可能是國內桌遊玩家最為興奮的一年,並稱「遊卡三傑」的《仙境幽谷》、《牛頓》、《ROOT:茂林源記》,這三款由遊卡桌遊代理的精品桌遊,成功將國外熱門桌遊中文化,也讓整個核心桌遊圈瞬間熱鬧了起來。2019年,「三國殺王者之戰」升級為「遊卡桌遊王者之戰」,在繼續舉辦3V3、身份局等《三國殺》賽事之外,核心桌遊的賽事也安排上了!今天為大家帶來的,就是2019遊卡桌遊王者之戰核心桌遊賽事——打造國內最大的綜合類桌遊競技賽事,我們是認真的!
  • 「桌遊推薦」小桌面上的音樂會——《第九交響曲》
    以這樣的一個名字為題,這款桌遊自然也是和音樂有關。不過實際上在遊戲中玩家們扮演的不是音樂家,而是在音樂家的背後默默的支持他們的貴族們。《第九交響曲》的背景雖然放在了歐洲,但設計這款遊戲的工作室卻是來自於臺灣的摩埃創意工作室。
  • 「桌遊推薦」鑑定智商的法寶——《聰明絕頂》
    《快可聰明》是一個骰子驅動的紙筆遊戲(Paper-and-write),在這類遊戲中玩家會有一張記錄表用於填寫來自於骰子點數的結果。在這款遊戲裡,玩家每輪會投擲三次骰子,並記錄三次骰子點數,每種骰子會有不同的計分方式和填寫規則。因此玩家在遊戲中需要思考何種方式去填寫,細心的權衡概率,當然想要高分的話還需要一點點運氣。
  • 「桌遊硬核推薦」BGG排名第一的都是哪些神作?
    在桌遊圈,BGG桌遊排行榜是最重要的風向標。這個榜單統計了來自全世界的玩家對桌遊的評分,能在這個榜單上名列前茅的遊戲,都有著極為驚人的實力。而能夠在這個榜單上位列第一,更是一個桌遊極大的榮譽。雖然也有一定的運氣成分,但是能夠到達這個位置的遊戲,素質都是毋庸置疑的。這次就來帶大家了解一下歷代的BGG排行榜第一位。
  • 「桌遊推薦」深夜放毒——《Sushi Go/Party》
    的原意是迴轉壽司,這個遊戲呢也是在模擬幾個人吃迴轉壽司的過程。最近迴轉壽司也是在世界各地火熱起來。師傅把製作好的壽司放在盤子後擺在運輸帶上,運輸帶圍繞餐廳的坐檯而行。用膳後,店員依照顧客桌上的盤子而結算帳單,相當於自助了。
  • 「桌遊硬核推薦」Gen Con日後談
    這是一個輕體量的聚會遊戲,遊戲的設計師是Oleksandr Nevskiy,代表作為《詭秘莊園(Mysterium)》。而這款遊戲的核心玩法和他的代表作一樣,也是一個通過圖片來傳遞信息的桌遊。這裡有充滿天馬星空的幻想,異想天開的創意的卡牌。而將他們串聯起來拼湊成一個遊戲的核心部分——機制,也同樣的出色。
  • 「桌遊說」五款適合新手進階的桌遊
    「桌遊說」五款適合新手進階的桌遊 作者:kemono血書大成功☆daze
  • 遊戲設計師眾籌大逃殺桌遊,縮圈搜裝備全都有
    遊戲設計師眾籌大逃殺桌遊,縮圈搜裝備全都有 新聞 愛玩 ▪ 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