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兩歲」來得好,父母認清養育三季,好性格從此起步

2020-11-03 庭爸談育兒

雖然經常和家長與孩子們打交道,但有一個問題,我也一直沒有時間好好想明白,直到有一天,在討論很多家長眼裡的「可怕的兩歲」時,突然驚覺一個重要的問題:

父母教養孩子的目標,到底是什麼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建議你也稍微思考幾秒鐘,腦海裡閃現出了什麼呢?

約翰.羅斯蒙德在《可怕的兩歲》中提出,父母教養孩子的目標,是培養孩子的性格。

培養的起點,就在於兩歲,並且要幫助孩子完成角色的轉變。

在這裡,就需要我們注意到,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存在著「養育的三季」。

兩歲以前,孩子像個「王」,他獲取了大量的關注與照顧,他的任何一個舉動和哭鬧,都能得到照顧他的父母和長輩的關照,此情此景,就像是「王」與僕人一般的關係。

因此,在孩子眼中,他的一切都來自於父母的照顧,同時,他也產生一種想法,我的一切都必須得到回應與照料。

在這個從出生到兩歲的時段裡,羅斯蒙德稱之為「服務季」,特點就是以孩子為中心,夫妻關係變得次要,父母的角色重要於夫妻的角色。

此時,站在孩子的感受來看,他就是整個世界的中心,因為父母都在圍繞著他來轉。

兩歲到三歲時,孩子自我意識增強,並且開始會用各種逆反來回應父母,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可怕的兩歲」。

在羅斯蒙德這裡,他認為,這就是開啟了一個全新的養育季,作為父母,我們需要從「服務季」過渡到「權威季」,開始需要有意的樹立父母的權威,並且反過來要讓孩子來關注父母,而不是仍像原來那樣,仍以孩子為中心。

在這裡,也往往是很多育兒理念爭論的焦點,比如託馬斯.戈登在《P.E.T父母效能訓練》中就認為,只有以孩子為中心才是健康的家庭,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孩子的心理健康與自尊心。


父母要儘可能與孩子互動,關注與經常性的鼓勵。

實際上,這也是我一直以來所信奉的觀點,但後面羅斯蒙德指出來的部分,也讓我陷入思考。

他說,正是我們過度的關注了孩子,現在的媽媽,給予孩子的關注度,有可能超出了父輩們十倍,而且也受到很多類似託馬斯.戈登這樣育兒理念的影響,對孩子過度關注,放大其因為父母的態度所受的影響,因此反而導致了現在的孩子,缺乏獨立性,也變得難以管教。


那麼,母親在這個階段,要做的事情是什麼呢?

1、明顯減少為孩子做事的數量,一次少做一件事,讓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

比如,兩歲左右就開始做如廁訓練,自己穿衣服,學會自己上床睡覺等等,把責任委託給孩子,而不是一切都還是由父母代勞,這樣做一舉兩得:既培養了孩子的獨立性,又讓自己變成「兼職母親」,是個不錯的做法。

2、心理上和情感上與孩子劃出局限,不要過度接近自己

這一點又顛覆了很多媽媽熟知的育兒理念,我們總認為,和孩子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是一定要及時的關注與溝通,充分發揮父母「安全港灣」的作用。

但羅斯蒙德的看法卻相反,他給出的理由是:

現在的親子關係中,缺少界限是普遍的現象,我們總是被要求:類似「十句話不要跟孩子說」,像「我現在沒空理你」「我不在乎你的感受」等等,否則會帶來心理創傷。

羅斯蒙德大力抨擊這種說法,認為這是錯誤的,否則為什麼小時候父母這麼說,他卻也沒受什麼創傷呢?

他認為,母親有權拒絕孩子,也有權擁有自己的獨立空間不受打擾,這一點往往被人忽略或者否定。

這就有意思了,一般來說,很多育兒工作者也傾向於上面的那種不要說的一些話,真的沒有意識到,母親是可以明確拒絕的。

在我看來,這段話也話可以這樣理解:拒絕孩子的態度和話語,哪怕對孩子有傷害,但只要能夠及時安撫,還是不會留下什麼創傷的,真正的創傷,來自於對孩子的不理不睬,和長期的打罵、嘲諷和忽視。

換句話說,時間因素要考慮進去,而且也要看總的趨勢。

3、媽媽有必要改變自己的角色,她對自己的定義,首先是妻子,其次才是媽媽

這一點好理解,如果永遠圍繞著孩子轉,這個家庭的關係也不是最佳的。在這裡,我很認可羅斯蒙德所說的,沒有什麼比父母的穩定關係更能為孩子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奠定堅實的基礎了。

以上三點,綜合起來,會形成新的關係圖,孩子適應了父母的權威,也開始不斷的關注父母,並且會按父母的要求去做。

這個說法也說明了,為什麼有些家長對孩子的影響力不高,往往在於處於這個權威季時,父母沒有很好的樹立起權威來。

這一季,時間長達10年,從3歲一直到12歲。此後進入到另一季:指導季。

指導季實際上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青春期,中外的看法都差不多,但在形成原因上面,除了荷爾蒙的作用外,還有一點需要重視,那就是父母的角色沒有轉變。

在這一季裡,父母是引導者,孩子已經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他們需要的,更多是指導,而這時候父母既不能像權威季裡一樣的表現父母的影響力,更不要像服務季那樣什麼都聽從孩子的。

那麼,回到我們開頭所說的,關於可怕的兩歲,實際上卻是培養孩子的性格。在兩到三歲的這個權威季的開端,我們需要做很多的事情來轉變。

除了上面所列的三個方面,還有怎麼培養孩子如廁,如何有效溝通,怎麼面對孩子的領地意識等等,大家也可以看看他的書,點擊下面連結即可了解。

所以,簡單來說,父母需要經歷三個養育季的變化,並且懂得調整自己的定位與關係。類似這樣的變化,總是很多。

那麼,具體怎麼做的,篇幅關係,這裡就不展開,以後有機會再深入來探討。有興趣的家長們,也可以讀一讀羅斯蒙德的這本《可怕的兩歲》,相信你的收穫一定不會小。

最後,不用迷信專家的意見,一切的教育,都要結合自己孩子的情況,歡迎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父母想要培養孩子的好性格,就從「可怕的兩歲」開始
    養育孩子最難的是什麼時候?很多父母都會異口同聲地回答:「當然是孩子兩、三歲的時候,真是太可怕了!」「可愛的兩歲」,培養孩子有一個好的性格,就要從「可怕的兩歲」開始。作為父母,我們的任務就是在孩子成長到兩歲左右的時候,要懂得理解孩子在這個重要階段的發展本質及過程。養育孩子的教育類書籍有很多,相信為人父母之後,想更好地教育好孩子,很多父母都會學習各種各樣的養育理念。
  • 為人父母,怎樣更好地應對孩子「可怕的兩歲」?
    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就說明,「可怕的兩歲」來了!什麼是可怕的兩歲呢?孩子一歲半到三歲時,是最麻煩的時候。這時他們處於人生的的第一叛逆期。因為這個叛逆期最典型的時期出現在兩歲,所以也被稱為「可怕的兩歲」(Terrible Two)。為人父母,怎樣才能更好地應對孩子的「可怕的兩歲」階段呢?
  • 怎樣把兩歲的孩子從「可怕」培養成可愛-《可怕的兩歲》讀後感
    今天聽的這本書,是著名的家庭心理學家約翰羅斯蒙德的《可怕的兩歲》。因為家裡正好有個處於這個階段的娃,所以很有感觸。雖然娃現在兩歲還差一點點,也沒有書中描寫的那麼可怕,但是文中描寫的很多情況都有發生。比如說對什麼都非常好奇,什麼都要沾手;比如小要求沒有得到滿足就大哭大鬧;比如吃飯的時候總是喜歡吃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 真正的育兒從兩歲開始,好性格是從可怕的兩歲培養起來的
    其實很多父母都有這個困惑,在孩子兩三歲時,孩子會突然變得特別難以管教,說啥都不聽,不講道理,躺地上撒潑打滾耍無賴,逼迫父母投降。其實,在孩子兩歲左右,他會萌發出自我意識,進入新的自主探索階段,這是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如果父母處置不當,孩子很可能就陷入「可怕的兩歲」怪圈,甚至影響以後的性格。
  • 做「兼職母親」,把孩子從「可怕的兩歲」變成「可愛的兩歲」
    2歲既是培養孩子好性格的開始,真正的育兒也是從這個時期開始的。也是孩子成長期重要的過渡期。這一特殊時期是會成為最好的時期還是最壞的時期,取決於家長能否了解孩子的天性,是否能制定出清晰的育兒目標。作為父母,你的任務就是在孩子感知你和世界,與你和世界建立聯繫時,對孩子進行必要的指導。3. 在這個轉折期,兩歲的孩子不會樂於合作。4. 在這個時期父母會遇到一些棘手的問題,充滿愛意且堅定的管教方法最有效。5. 為了有效的管教孩子,必須嚴於律已。6. 避免使用讓孩子感到恐懼和沮喪的教養方式,兩歲到三歲過渡得好,就給親子關係開了了好頭。
  • 好性格是從兩歲培養起來的,父母多了解孩子,養育乖巧懂事的娃
    最近復讀了《可怕的兩歲》這本書,讓我又有了一些新的感觸。作者約翰•羅斯蒙德認為:孩子一歲半到三歲時處於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兩歲最為典型,因此被稱為「可怕的兩歲」。「可怕」嗎?約翰•羅斯蒙德說:好性格是從「可怕的兩歲」培養起來的,真正的育兒也是從這時開始的。
  • 育兒專家說,好性格是從可怕的兩歲培養起來的,父母越早知道越好
    其實,在孩子兩歲左右,他會萌發出自我意識,進入新的自主探索階段,這是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如果父母處置不當,孩子很可能就陷入「可怕的兩歲」怪圈,甚至影響以後的性格。這對父母來說,也是很好的教育契機。真正的育兒從兩歲開始,好性格是從可怕的兩歲培養起來的。
  • 《可怕的兩歲》讀書筆記
    可怕的兩歲來了,孩子人生的第一叛逆期,一言不合就情緒失控。兩歲的孩子,確實會讓父母感到崩潰,同時也是孩子人生最重要的過渡期,孩子的自我意識在萌芽。描述一下兩歲孩子的特徵。第一特徵:沒有形成挫折耐受力,沒有社會化。第二個特徵:孩子的語言能力和知識技能在飛速發展。第三個特徵:孩子的好奇心和想像力已經開始發展。第四個特徵:孩子認為自己是父母的主宰,也覺得自己是一個獨立個體。第五個特徵:孩子極度以自我為中心。我們該如何幫助孩子渡過叛逆期?讓「可怕的兩歲」變「可愛的兩歲」呢?
  • 可怕的兩歲不可怕,家長錯誤養育方式才可怕,你要早點知道(下)
    上一期我們和家長朋友們分享了產生「可怕的兩歲」現象的原因,很多爸爸媽媽們詢問了關於他們自己見遇到的類似狀況應該如何處理。今天,我們就集中分享一下,孩子到了兩歲應該如何教育。只要家長掌握了兩歲孩子的正確養育方式和正確的與孩子溝通交流的方法,兩歲的寶貝仍然可以是人見人愛的小天使。
  • 兩歲可怕嗎?父母做好3件事,幫寶寶順利度過性格養成期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Terrible Two,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可怕的兩歲」。為什麼2歲的寶寶如此討人嫌?在寶寶2歲前,父母的角色是「全面為孩子服務」,尤其是媽媽,這個階段培養寶寶對世界的信任感,通常家長都把關注的焦點放在了孩子的身上,而忽視了夫妻關係。可到了2歲,家長應從「服務季」向「權威季」轉變。也就是說,夫妻關係應該是擺在第一位的,其次才是親子關係。
  • "可怕的兩歲",並不是孩子可怕,而是父母把這一切推向了孩子
    ,兩歲的孩子以可怕而聞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確也是名副其實。&34;,並不是孩子可怕,而是父母把這一切推向了孩子兩歲的人類幼崽該有多可怕,經歷過的寶媽應該都知道但到了兩歲的時候就特別喜歡哭鬧,說&34;,然後跟孩子講道理又講不清楚,最後一上幼兒園就能講清道理了。過了三歲以後,發現&34;那個時期並不長。於是主持人李靜就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兩歲會是這樣的一個跟前比跟後比都是一個特別的時期呢?
  • 「可怕的兩歲」不可怕,父母只要做好以下三點
    我的孩子,2歲之前,性格雖然急躁,但樂觀好動,不愛哭鬧。可最近,發現孩子動不動就放聲大哭,幾乎不理會父母的勸是。今天上午,給女兒裝好的飯菜,和以往一樣,給她洗手好了,讓她坐在餐桌裡。剛開始自己還用勺子吃幾口,我一邊挑魚刺一邊餵她,可她不願意吃了,一邊用手抓著飯玩一邊笑。
  • 育兒也分季節,可怕的兩歲父母要做好季節轉變,影響孩子未來30年
    一歲半到3歲是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兩歲最為難纏,被稱為「可怕的兩歲」。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孩子對你的一切都說「不」。掰斷的餅乾、麵包、饅頭,父母無法黏回原來的樣子,孩子哭到崩潰。冬天非穿某件喜歡的夏天短袖出門,否則撒潑打滾。
  • 「可怕的兩歲」,到底有多恐怖?建議父母收好這份「保命指南」
    《可怕的兩歲》一書中提出: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出現在1.5-3歲之間,2歲最為典型。父母經常把孩子的叛逆期和「青春期」聯繫在一起,但是孩子的第一次叛逆期從2歲就開始了。帶過2歲孩子的老人都常說:「兩歲的孩子連狗都嫌棄」相信家長都能感覺到孩子在兩歲左右變得叛逆"可怕",兩歲之前明明很乖的孩子為什麼變成了「小惡魔」,天天不是摔東西就是撕書、哭鬧等等,讓父母被逼瘋。什麼是可怕的2歲?
  • 老母親再出徵:可怕兩歲or可愛兩歲
    最近在讀《可怕的兩歲》。基於此,我又重新思考這本《可怕的兩歲》。發現它「叛逆」的言論下,也有經得起考究的論點。如:✦即使父母在育兒過程中所做的決定不是最好的,也總比孩子自己做的決定好。✦減少代替孩子做事,拒絕做「全職母親」,學做「兼職母親」。
  • 家長圈流傳的「可怕的兩歲」來了,怎麼辦?1900字乾貨講透
    好吧~誰也沒有奪走我軟萌可愛的女兒,只是丸子快兩歲了,已經邁入了可怕的兩歲這一階段。孩子一歲半到三歲時,處於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兩歲最為典型,故被稱為「可怕的兩歲」(Terrible Twos)。如果你家寶寶出現以下這些表現!
  • 純乾貨:「可怕的兩歲」,家長需要這份保命指南(幼崽使用說明)
    ,只是丸子快兩歲了,已經邁入了可怕的兩歲這一階段。 孩子一歲半到三歲時,處於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兩歲最為典型,故被稱為「可怕的兩歲」(Terrible Twos)。 如果你家寶寶出現以下這些表現!那麼恭喜你你家寶寶已經進入「可怕的兩歲」 1:一言不合,情緒失控,大哭大鬧。
  • 《可怕的兩歲》:孩子的教育並不是從三歲開始,而是這時開始
    俗語有說:三歲定終身,意思是孩子3歲的性格就成形,到他老了都是這個性格。3歲真的決定終生嗎?目前有這種看法。根據1980年英國倫敦精神病研究所教授卡斯比同倫敦國王學院的精神病學家們給1000名3歲幼兒做的實驗觀察得出結論是:這些3歲的幼兒言行準確預示了他們成年後的性格。卡期比教授還提出,一個人對3歲之前所經歷的事情會像海綿一樣吸收。
  • 可怕的兩歲,究竟有多可怕?處理不好,或許會影響孩子將來的性格
    孩子在兩歲的時候,是因為以下三個原因使得他們變得很可怕。首先是因為孩子此時處於自覺意識覺醒期。這個階段孩子的我自覺意識很強,我們會發現生活中孩子會表現出自己要做自己事情的一種獨立感和自覺感。此時他們已經可以充分認識自己了。
  • 可怕的兩歲?可愛的兩歲!一本好書教您育兒,可怕變可愛
    書的名字是《可怕的兩歲》,是美國育兒作者羅斯蒙德女士的作品。我家老三正好處在快兩歲的年齡,最近自我意識萌發,在家裡各種作,雖然我知道他的很多行為並不是故意惹我生氣,但是還是有些抓狂。網上搜了半天,又問了幾個兒科工作的好友的意見,最後決定讀一下羅斯蒙德女士的這本《可怕的兩歲》。分享心得之前先吐槽一下我的看書速度,好書到手三天還沒看完,這真不是我讀書的風格!還是姑娘的時候,一本上萬頁的金庸小說全集我都能不吃不喝一口氣讀完,可現在要一口氣看完一本書真的只能是奢求,在照顧好小朋友的同時見縫插針的做自己喜歡的事也是全職媽媽要修煉的高級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