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世奇書《素書》6大處世精華,洞穿人性,直指人心!

2021-02-07 國學新觀
點 上 面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國學新觀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跟隨老師學習了,感恩您!

編 / 國學君  圖 / 網絡

 本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有一本奇書,來歷很不一般,內容也非同尋常,它叫《素書》。


《素書》相傳為秦末黃石公所作,黃石公在橋上扔下鞋子,三試張良,認定張良品行優良之後,才把天書傳給他。後來張良正是憑藉《素書》輔佐漢高祖劉邦擊敗項羽,建立漢朝基業。


「素」的本意是白色生絹,含有「質樸」、「根本」的意思,在這裡指的是「簡單的道理」。


《素書》全書僅六章,一百三十句,一千六百三十字,卻道盡了人性善惡與世間百態。


書中既有治國安邦的大謀略,更有修身處世、為人之道的智慧。


本篇歸納書中6句精妙之言,加以註解,一窺智慧天機。



小功不賞,則大功不立;小怨不赦,則大怨必生


【釋義】小的功勞不獎賞,便不會建立大功勞;小的怨恨不寬赦,大的怨恨便會產生。

 

曾國藩說:「賞罰之任,視乎權位,有得行,有不得行。」細細品來,非常有內涵。賞與罰是個問題,如何賞罰,更是個問題。


如果賞罰不分,則是不明是非。如果小功勞不賞,也就失去了大功的動力;若小錯不罰,則很可能下次釀成大錯。因此,要根據下屬的權位而去考量賞與罰的尺度。


另外,做人要有肚量,以禮寬恕於人。人經常會個毛病,就是別人對我們有十個好,有一個不好,前面的十個好就被我們全部抹殺。於是,便越看這個人越滿身缺點,越看這個人越不可理喻。


而別人恰恰是一面鏡子,我們對它怒目相視,鏡子反射回來的也是怒容滿面,於是,我們都互相看不順眼了。


對別人寬容些,將矛盾和誤會及時消除在萌芽中,就不容易鬧到無法收拾的局面。



怒而無威者犯,好眾辱人者殃


【釋義】喜歡發怒而沒有威勢的人,一定會受到侵犯。喜歡當眾侮辱別人的人,一定會有災難。

 

脾氣大,是性格,本事大,是實力。發脾氣是本能,把脾氣壓下去是本事。發脾氣也沒問題,但人的脾氣不應該大過他的本事。


發脾氣前先默數幾秒鐘,想想你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解決問題,還是為了發洩情緒?再問問自己能承擔得起後果嗎?


如果承擔不了後果而只是為了宣洩情緒,那最後只能讓自己淪為一個笑話。

同樣的道理,如果喜歡當眾去侮辱別人,不給任何臺階,讓別人沒面子的人,不僅不會有真朋友,反而容易引來怨恨災禍,最後倒黴的還是自己。



以明示下者暗


【釋義】將自己的想法都告訴下屬是一種極不明智的做法。

 

所謂聖賢之道,「內明外晦。」領導者應該明於內,憨於外,要對全局洞若觀火、明察秋毫,心中瞭若指掌,面上卻應該不動聲色。一個透明的領導對於下屬來說是毫無威信可言的。


做領導如此,做人同樣如此。話不說滿,事不做絕,說話得當,行止有度,是明理,也是智慧。


孔子說,「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說話要小心謹慎,重要的話要經過深思熟慮再說出口,不說傷害別人的話,不談做不到的事。


言多必失,話多惹禍。沒有人能完全看穿另一個人,在沒有把握時,一定要慎言慎行。


 不然,你把自己的「底子」都洩露出來,對方可能轉身就把你賣了。



守職而不廢,處義而不回,見嫌而不苟免,見利而不苟得,此人之傑也


【釋義】克盡職守,而無所廢弛;恪守信義,而不稍加改變;受到嫌疑,而能居義而不反顧;利字當頭,懂得不悖理苟得。這樣的人,可以稱為人中之傑。

 

人在其位,必謀其政。愛崗敬業這話不僅僅是口號而已,每個人都要有高尚的職業道德,不論職務大小、權責輕重,在位一天,就要忠於職守。


在生活中,則要有自己所堅守的原則,即使面對利益生死的衝突,也要堅守自己的底線,即使被人誤解、猜疑,身處是非之地,仍然不會因為害怕被猜忌而推脫自己的責任。


面對美色、功利等誘惑,要憑藉自己的智慧,做出冷靜、正確的抉擇。具備上述品德的,必成大事。


 

略己而責人者不治,自厚而薄人者棄廢


【釋義】對自己忽略,對別人求全責備的,無法做成事。對自己寬厚,對別人刻薄的,一定被眾人遺棄。

 

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面對錯誤,我們當然不能無底線地原諒,但我們可以在理解的基礎上用客觀的態度評價別人。


對己寬容,對人嚴厲,對自己的缺點過失千方百計找理由辯解,而對別人的失誤卻不加體諒,一味責備求全,這樣的人違背了一條重要的原則:「寬則得眾」,所以什麼事情也不會辦好的。另一類人則是享受在前,吃苦在後,恨不能得到所有的好處,而對別人的切身利益卻百般阻撓、限制,一定要遠離這樣的人。


孟子云:「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一個有道德的人,在同別人的相處中,由於他能夠很好的換位思考,尊敬別人,所以,他也能夠得到別人的關心和尊重。


見已生者慎將生,惡其跡者須避之。畏危者安,畏亡者存


【釋義】見到已發生的事情,應警惕還將發生類似的事情;預見險惡的人事,應事先迴避。害怕危險,常能得安全;害怕滅亡,反而能生存。

這句話揭示了兩個道理:一是要從過去的事情中不斷總結,以防止未來再犯同樣的錯誤;二是要對當前已經展現的苗頭提前預判,居安思危,提前做好準備。


《周易·坤》中說:「履霜,堅冰至。」雙腳行走於結霜的地面之時,接下來也就預示著寒冬的到來。這就是見微知著,防患於未然的思想。知道懼怕危險的人,就能適當約束自己,時時保持警惕,確保自己不履險地。同理,知道畏懼死亡的人,就能活得更長久。人只有居安思危,見幾而作,才能永保平安而不敗。

國學新觀

你若喜歡,點個在看 

相關焦點

  • 《素書》語言高度凝練為千古處世智謀、人生韜略的不二奇書
    近讀《素書》,通覽全篇,睿文批註繁冗,獲益良多,所謂素書,宋人張商英釋意:「素者,符先天之脈,合玄元之體,在人則為心,在事則為機,冥而無象,微而難窺,秘密而不可測,筆之於書,天地之秘洩矣。」良愕然,為其老,強忍下取履,跪進,老父以足受之,良大驚。老父去裡許,還曰:「孺子可教矣。後五日平明與我期此。」良怪之,曰:「諾。」五日平明往,老父已先在,怒曰:「與老人期,後,何也?去,後五日早會。」良雞鳴而往,老父又先在,復怒曰:「後,何也?去,後五日復早來。」良乃夜半往,有頃,老人來,喜曰:「孺子當如此。」乃出一編曰:「讀是則為王者師。
  • 「中國三大處世奇書」最精華30句,人心寬處皆是路!
    《菜根譚》《圍爐夜話》《小窗幽記》,並稱為修身養性、處世做人的三大奇書,從問世以來一直備受推崇,對於讀者感悟中國文化、修養心性,都有很大助益。 《菜根譚》最精華10句《菜根譚》是明代還初道人洪應明收集編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集,是三教真理的結晶,萬古不易的教人傳世之道,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
  • 處世奇書《增廣賢文》,句句大智慧,早讀早受益
    《增廣賢文》這本書通常被當作兒童啟蒙讀物,但是其中的觀點和看法卻是深刻而洞徹的,該書包含了天文地理、禮儀道德、風俗習慣等,涉及領略廣泛、見解獨特,但是其重點還是在人生哲學、處世之道上,可以說是一本處世奇書。
  • 「處世三大奇書」最精華30句,深刻說盡人生大智慧
    《菜根譚》、《小窗幽記》與《圍爐夜話》被稱為「處世三大奇書」,是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
  • 「處世三大奇書」最精華30句,深刻說盡人生大智慧,字字珠璣!
    《菜根譚》、《小窗幽記》與《圍爐夜話》被稱為「處世三大奇書」,是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三書自問世以來一直備受推崇,對於讀者感悟中國文化、修養心性、做人處世,都大有裨益。三部書字字珠璣,句句真理,我們分別從中精選出10句,與大家一起學習體悟。
  • 中國處世三大奇書至理良言三十句!人生不可不讀的處世寶典!
    菜根譚:是明代還初道人洪應明收集編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世集。具有三教真理的結晶,和萬古不易的教人傳世之道,為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對於人的正心修身,養性育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的力量。其文字簡煉明雋,兼採雅俗。
  • 著名辭賦研究專家詹杭倫教授為匯才文化公開課中華奇書系列課程題詞
    著名辭賦研究專家詹杭倫教授為匯才文化公開課中華奇書系列課程題詞 周曉明(錫東刀客) 其中中華奇書系列課程有《韜晦術》詳解、《榮枯經》詳解、《勝勢學》詳解、《權謀殘卷》詳解、《止學》詳解、《權經》詳解、《解厄學》詳解、《素書》詳解、《宦經》詳解、《予學》詳解、《守弱學》詳解、《度心術》詳解、《處世懸鏡》詳解、《勸忍百箴》詳解、《羅織經》詳解、《冰鑑》詳解等。共兩千多個短視頻,已在各大多媒體平臺播出,獲得了廣泛的讚譽和好評。
  • 400年前的處世奇書,僅在皇宮傳閱:它揭露的人性真相,字字戳心
    曾國藩深諳處世之道,說「為官必學曾國藩,千古智謀一奇人,後人卻無法繞過他來學習官場智慧。曾國藩的文武謀略,機智機智,都離不開一位好老師:千古謀略第一書——《智囊全集》。這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運用智慧解決問題、戰勝敵人的奇書。置身於當今社會,若想要為人處世如魚得水,混跡名利場卻片葉不沾身就一定要時刻都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與嗅覺。雖說智無常局卻也並非無跡可循,《智囊全集》這部書並不是一本似平常勾心鬥角的書籍,而是一本實實在在看後可以培養智慧的書籍。
  • 曾國藩捧讀的處世奇書《智囊全集》:汲取官場智慧,習得為人處世
    汲取官場智慧,習得為人處世都繞不過他。但你可知,曾國藩這一身文韜武略,離不開一位好老師:千古謀略第一書——《智囊全集》。《智囊全集》共10部28卷800餘節。全書可分「上智」、「明智」、「察智」、「膽智」、「捷智」、「術智」、「語智」、「兵智」、「閨智」、「雜智」等十大部和「見大」、「知微」、「得情」、「威克」、「委蛇」、「辯才」、「靈變」、「賢哲」、「不戰」等二十八卷。《智囊全集》是馮夢龍以摘取先秦至明代的歷代正史及民間外史作為參考所寫的讀書筆記。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運用智術計謀來排憂解難、克敵制勝的處世奇書。
  • 世界三大奇書是哪三本
    《君主論》、《孫子兵法》、《智慧書》正是記載人類永恆智慧的三部奇書。《君主論》是馬基雅維利的傳世名著。它從人類的倫理道德的束縛中脫離出來,展示了人性惡的一面。馬基雅維利認為統治者可以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用最無恥,卑鄙,殘忍的方式去行事。展現了西方君主黑暗一面。
  • 十大奇書,有的曾被列為禁書,有的能推演未來,能讀懂一本可成聖
    而到今天越來越多的人發現《鬼谷子》中講述的人生哲理及為人處世技巧都是十分有道理的,只不過這些思想在封建王朝被統治者不能容,而背負了禁書之名。如今常會在抖音上刷到有廣告將《鬼谷子》與《狼道》等書作為為人處世必讀經典推薦。
  • 《素書》經典三十句,懂點謀略,人生順達
    《素書》相傳為秦末黃石公作,民間視為奇書、天書。《素書》以道家思想為宗旨,集儒、法、兵的思想發揮道的作用及功能,同時以道、德、仁、義、禮為立身治國的根本、揆度宇宙萬物自然運化的理數,以此認識事物、對應事物、處理事物。
  • 人之俊,人之豪,人之傑有什麼不同,《素書》講得透
    《素書》相傳為秦末黃石公作,民間視為奇書、天書。《素書》以道家思想為宗旨,集儒、法、兵的思想,發揮道的作用及功能,同時以道、德、仁、義、禮為立身治國的根本、參照宇宙萬物自然運化的理數,以此認識事物,對應事物、處理事物的智能之作。傳說黃石公三試張良,而後把此書授予張良。張良憑藉此書,助劉邦定江山。
  • 《素書》從這一角度闡述「仁」,相比儒家,道出它的真正內涵
    《素書》則與儒家提出的「仁」大同小異,卻從另一個角度道出為何要在為人處世當中遵循「仁」的相關規則。《素書》不同於儒家相關學說,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在「仁」的相關論述裡面,儒家認為可以為了「仁」的實現,達到「殺身以成仁」的境界,無疑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素書》則不同於儒家思想,它是這樣論述「仁」:仁者,人之所親,有慈慧惻隱之心,以隨其生成。
  • 被稱奇書的文化典籍書單及處世或勸人方類奇書介紹
    《奇門遁甲》、劉伯溫神撰的《燒餅歌》和大家熟悉的《易經》等,如君學或權術類典籍,如商鞅所著的《商君書》、王安石或浮邱伯或周履靖所輯《相鶴經》、楊慎創作的《韜晦術》、來俊臣寫作的《羅織經》及張居正編纂的《帝鑑圖說》和《馭人經》等,因種類繁多,本文不可能全部一次性全部介紹,今天只選擇幾篇處世或勸人方類奇書予以簡要介紹,請各位朋友多包涵並多多指教,謝謝。
  • 素書分享會走進藝羽股份
    2020年12月25日周五,下午兩點,素書分享會如約走進藝羽股份。 長風導師以《素書與美好生活》為主題開始了今天的分享,通過親身經歷的案例,分享了素書關於德、禮,以及人才架構中的俊、豪、傑的內容。  藝羽股份提供人才的解決方案,素書是人生的解決方案,素書是通過最本質的語言講通人世間的因果關係,兇吉禍福。  福氣來自於哪裡?
  • 老實人不懂怎麼為人處世,4句處世良言,讓你左右逢源,無往不利
    鬼谷子留下4句處世良言,讓你左右逢源,無往不利!這類人成就大事的機率也比較大。3,事貴制人,勿制於人凡事要做到變化,走在一切事物的前端,唯有這樣才不容易被別人牽制著走,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利益面前就是佔據上風,自然是要平衡的狀況下。
  • 修身養性三大奇書精華20句,每天品一品,心智更清明,越活越通透
    明清是中國古代出版的鼎盛時期,不僅誕生了四大名著,在修身養性,為人處世等方面也有許多著作問世,影響最為久遠的莫過於《菜根譚》、《圍爐夜話》、《小窗幽記》三部,這三部書可謂字字珠璣,簡潔明了,一看即懂,被後人稱為「明清三大處世奇書」,書中絕大多數道理,放到今天仍然受用。
  • 世人皆知「聰明反被聰明誤」,前一句卻很少有人知道,非常精華!
    被稱為「古今第一完人」的曾國藩,就在官場生涯中過得如魚得水,最後能夠安享晚年,他之所以能夠成為晚清名臣,成為立德,立言,立功的「聖人」,靠的就是他不僅懂得向高人低頭,也懂得向小人避讓,這就是他的處世智慧。同時也完整地掌握了為官之道,不僅深得皇上喜歡,還深受百姓愛戴,這樣的官是在是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