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中國》這本書應該怎樣讀?

2021-02-13 從良老師

大家好,歡迎收聽從良老師微課,這一節是我們《鄉土中國》系列微課第2講。

上一節課講了為什麼要讀《鄉土中國》,這一節課來說說這本書應該怎樣讀。

一、閱讀目標


既然說應該怎樣讀,那就得先說說要達成什麼樣的目標,這樣才有「怎樣讀」的標準。

概括來說,一個是讀懂,一個是掌握一般性的方法。


新的《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是這樣要求的:

「在指定範圍內選擇閱讀一部學術著作。」這本《鄉土中國》就是指定的學術著作。

「通讀全書,勾畫圈點,爭取讀懂。」通讀是基本要求,勾畫圈點是具體方法,讀懂是目標,不過加了「爭取」二字,也預測到了學生可能讀不懂的現實。

什麼叫「讀懂」?

學術著作作者都是某一行業的專家,我們當然不可能和作者平等對話,我們只能是看作者表達了什麼觀點,這個觀點是什麼意思,作者是如何(用什麼方式、接什麼順序)論證他的觀點的。

比如說費孝通在《鄉土中國》中說「鄉下人離不了泥土」,這看著很明白,實際要表達的意思是:鄉下人最普通的謀生辦法就是種地,無論到哪裡都先想到土地。

怎麼論證的呢?

先說在這片土地上絕大多數人都是拖泥帶水下田討生活的,然後說即使是遷徙到別的地方去,還是要種地。到草原上,這最適宜放牧的草原上,中原人去了,還是劃出小小的一方地,種地。費孝通的老師史祿國(俄國人)說,中國人到了西伯利亞,不管天氣如何還是種下一些種子,看看能不能種地。最後總結,我們的民族確是和泥土分不開了。然後在這個基礎上再提出一個新的觀點,「我們的民族從地地裡長出光榮的歷史,但也會受到土地的束縛,現在很有些飛不上天的樣子」。

「梳理全書大綱小目及其關聯,做出全書內容提要」,這14篇實際上構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有因有果,有社會結構,有社會關係。

「把握書中的重要觀點和作者的價值取向。」

「閱讀與本書相關的資料,了解本書的學術思想及學術價值。」

「通過反覆閱讀和思考,探究本書的語言特點和論述邏輯。」

這本書是需要慢讀的,讀快了讀不出來;而且是需要反覆讀的,這本小書我看了六七遍了,還在聽書軟體上聽了兩遍,每次都有新的收穫,有新的理解和思考。

讀多了就會感覺到這本書的語言非常獨特:作者既用了大量的概念(還有很概念是費孝通自己創造的),費孝通又有深厚的古文功底;但在寫作上他又力圖深入淺出,特別樸實,而寫作的邏輯又非常嚴謹。

比如說在《長老統治》中有這樣一段:

人如果像螞蟻或是蜜蜂,情形也就簡單了。群體生活的規律有著生理的保障,不學而能。人的規律類皆人為。用筷子夾豆腐,穿了高跟鞋跳舞不踐別人的腳,真是難為人的規律;不學,不習,固然不成,學習時還得不怕困,不憚煩。不怕困,不憚煩,又非天性;於是不能不加以一些強制。強制發生了權力。

讀來讓人享受語言和邏輯的美感,又很輕鬆地理解了作者要表達的意思。

 

二、閱讀方法


好的,我們明確了標準,就要來談談閱讀方法。

這裡我們不得不提到一本有名的書,叫《怎樣閱讀一本書》,提到了閱讀的分類:

  

顯然,《鄉土中國》應該屬於第三種,作者是專業人士,水平比我們高得多,我們閱讀的目的是增進理解力。

這一點我們要明確,隨便翻翻,瀏覽一下,是不會有收穫的。(實際上,這本書,你隨便翻翻,不集中注意力,也是讀不下去的。)

很多人覺得「觀其大略」「好讀書不求甚解」都是古人建議的,我一定要提醒大家,這是古代文人展示自己個性的文學表達,要表示自己是隨性的,不拘小節的,但絕不是科學的讀書方法。能夠觀其大略的,一定是和作者水平非常接近,甚至高於作者的人才行。中學生閱讀,千萬不能如此。

這本書裡提了閱讀的幾種方法,實際上是分層次的

 

三、閱讀指導


我們語文教材上的閱讀指導部分,給出了5個閱讀策略。

1. 要有閱讀的「預期」。

同樣的一篇文章,不同的人為什麼會看出不同呢,本質上,就是因為閱讀的「預期」不同,就是閱讀的目的不同。

我的一個朋友是編輯,他只要看篇文章,就非常容易看出錯字和語法,因為這是他的職業習慣,他總是習慣於帶著這樣的目的讀書。

我的導師鄭傑老師曾經把他寫的文章發給我們,讓我們寫感想,最後特別注了一條,「別跟我提什麼錯別字,誰提我跟誰急」,顯然,鄭老師就是要讓我們的閱讀預期調整到思考他的觀點,而不是找錯別字。

閱讀《鄉土中國》的預期可以是為了了解中國鄉村的歷史與文化,也可以是學習社會學研究的一般方法,可以是為解決當今農村問題尋找解決答案,當然 也可以是學習費孝通質樸而有魅力的語言表達方式,也可以是學習其嚴密而周到的論證手法。大家讀之前要給自己定個目標。

2. 先粗後細,逐步推進。

所謂「粗」,一是閱讀序言後記等,了解寫作背景和目的;二是通過瀏覽目錄大體了解著作的基本內容和章節結構。

所謂「細」,就是注重概念、材料、論證、推理等要素,深入思考,不斷提煉。可以先讀文章標題,預測推想,我們上節課不是提到了嗎,僅從「鄉土中國」這個書名,我們就想到了全書主要是對比的研究方。

一定要預測推想,閱讀時要做「老司機」。老司機什麼特點?就是能夠推測和預判,前面的車有可能減速還是變道,要提前發現,提前準備,不能等車到跟前再做決定。很多人讀書效果太差,就是因為沒有推測習慣,是被動接受信息,就變成了上面說的第一種層次的閱讀了,就是獲取信息。

還有,讀各段的時候,要能夠判斷重要概念和語句,要能區分哪些是主要信息,哪些是次要信息,比如說「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你要能立即判斷,前面「路遙知馬力」是次要的,「日久見人心」是關鍵。有一年高考,考的馮驥才的一句話:「運動中的賽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內看你使用了多少時間;人生中的賽跑,是在有限的時間內看你跑了多少路程。」你要能夠判斷重點在後一句。這樣才能進而了解一段的主要內容,最後要能觀照全篇,更好地把握作者的觀點和論證邏輯。

3. 抓住核心概念,找出概念間的聯繫。

學術著作肯定要提一些概念,這本書哪些概念比較重要呢,像「禮俗社會」「差序格局」「無訟」「無為政治」等。這些都是作者從大量的田野調查材料中提煉出來的,用概念從理論水平上來歸納這些現象。概念是讀懂學術論文的鑰匙。

比如,什麼叫「差序格局」?差,等級;序,次序。差序者,就是有等級的次序,如果換一個詞的話可以叫做「倫」(如人倫,倫理)

不過,不得不說,一個概念,最好能讓人看清楚,它的由來,它的邊界,它的應用。才能真正弄懂。但是費孝通這本書原來是講給大學生聽的,有一些概念不需要解釋大學生就能明白,所以今天的高中生讀起來肯定是有一些難度的, 費孝通自己都把這種寫法稱之為「雜話」體。

4. 關注作者的研究思路。

尤其是他是怎樣從田野調查材料中提煉典型的現象,形成概念,又怎樣上升到理論高度進行闡釋的。這個過程對我們將來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說我們讀一本書,不僅要知道結論,還要注意形成結論的過程,看作者怎樣通過辨識、分析、比較、歸納提出和研究問題的。學校裡經常會開展研究性學習,本質上就是需要這種能力。

5. 反覆閱讀,積極思考。

反覆讀,當然是帶著問題讀,另外還要調動自己的經驗積極思考。

好的,這一講就到這裡,我們明天講「鄉土本色:我們為什麼土得可愛」。每天10分鐘,一起學語文。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要讀《鄉土中國》這本書?
    《紅樓夢》大家都比較熟悉,文學作品;《鄉土中國》很多同學可能沒聽說過,這是一本社會學的學術著作。沒有老師指導,還真不容易讀。所以我來做個系列微課,幫助大家讀懂這本書,同時講一些整本書閱讀的方法。就講這兩個方面,不是我要求不高,是要考慮到學生目前的閱讀實際,沒時間呀。
  • 王希明:《鄉土中國》整本書閱讀教學設計
    而要想帶動「面」,前提又是師生對整本書的內容非常熟悉。所以,整本書閱讀的教學,首先要落在「讀」上。讀是出發點,也是歸結點。其次還要落在「整」上。整本書的教學是一個系列,一堂課是否有效,需要放在整個教學序列中去考察。此外,一堂課是不是有「整」的意識也很重要,不能糾纏於具體問題,要抓大放小,最好能在讀透全書的基礎上有所生發。
  • 《鄉土中國》整本書閱讀教學設計
    而要想帶動「面」,前提又是師生對整本書的內容非常熟悉。所以,整本書閱讀的教學,首先要落在「讀」上。讀是出發點,也是歸結點。其次還要落在「整」上。整本書的教學是一個系列,一堂課是否有效,需要放在整個教學序列中去考察。此外,一堂課是不是有「整」的意識也很重要,不能糾纏於具體問題,要抓大放小,最好能在讀透全書的基礎上有所生發。
  • 《鄉土中國》整本書閱讀1:鄉土本色講了什麼?這是全書總綱
    《鄉土中國》作為中國社會學的奠基之作,是費孝通先生作品中的傑出代表。一提起社會學,我們可能都會感覺很學術,很高深。然而,這本書我們一拿起來,還是感覺很親切的。它是費孝通先生講課的內容,因為是口語表達,所以讀起來還是通俗、流暢的。
  • 整本書閱讀|孫晉諾:用思維導圖剖析《鄉土中國》的邏輯架構
    《鄉土中國》的邏輯架構《鄉土中國》從表面上看,從一個章節自然推衍到下一個章節,環環相扣,節節相生,圓潤融通,從頭到尾難以分清何處是分界。如果只是隨著文字依次讀下去,每一章節也都讀得津津有味,內容清楚。但回頭審視全書,我們會有一個疑問:《鄉土中國》是按照一個怎樣的邏輯順序安排整本書內容的,各章節間似乎聯繫密切,又似乎難以斷定其內在邏輯關聯。其實,這正是初讀本書的真實感受。下面我們來簡單剖析一下《鄉土中國》的邏輯架構。這本書有一個論題核心,這個核心就是:村落。
  • 《鄉土中國》讀不下去?高中生朋友們,註解本來也
    根據當時記錄,這本書的讀者群囊括了大、中學生,工人,店員,士兵,公務員,還有一些農民,實屬罕見。它的作者收到了「從高中生到工廠主等廣大群眾」的熱情來信。如果那時就有直播帶貨的話,想必不用多做介紹,這本書甫一上架就會被搶購一空,連「oh my god,買它買它」都來不及喊。它,就是大名鼎鼎的《鄉土中國》。《鄉土中國》是我國著名學者費孝通先生最受歡迎的一本書。
  • 怎樣閱讀《鄉土中國》—教育部統編高中語文教材指定閱讀圖書
    從語文課程的意義上看,我們閱讀《鄉土中國》,不但要讀懂這本書,還要通過閱讀這一本書來學會如何閱讀學術著作,掌握研讀學術著作的基本方法,建立閱讀學術著作的基本規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在閱讀過程中,探索閱讀整本書的門徑,形成和積累自己閱讀整本書的經驗。
  • 費孝通和《鄉土中國》:作為中國基層社會的鄉土社會究竟是什麼樣的?
    用費孝通後來的評價就是,這些文字根本是在探討「作為中國基層社會的鄉土社會究竟是個什麼樣的社會」的大問題,同時也是在抒發著自己對於理想中的中國應該選擇的道路將會是怎樣的,它未來究竟會有怎樣的一種變遷和轉型,而這樣的一種中國敘事的構建,又必然是以現實之中的中國究竟是怎樣一副面貌為基本前提的。
  • 直播預告 | 北京市骨幹教師談如何開展《紅樓夢》《鄉土中國》的整本書閱讀
    部編高中語文教材的一個顯著變化是專門增設「整本書閱讀」單元,上學期指定書目為《鄉土中國》,下學期指定書目為《紅樓夢》。為此,中華書局特邀任教於北京市第二中學的骨幹教師劉智清和王錫婷,和廣大教師、學生朋友們談談如何開展《紅樓夢》和《鄉土中國》的整本書閱讀。
  • 六年送了六本書:清華校長今年送新生《鄉土中國》
    隨通知書寄出的還有一本書——《鄉土中國》。據悉,這是邱勇校長第六次為新生贈書。那麼近六年來,清華校長都為新生送出了什麼書呢?今天,跟隨@北京五道口校園 一起看一下。,探尋了家國鄉土深處的文化根脈。2020年,邱勇校長選擇《鄉土中國》贈給新生,希望同學們通過閱讀這本書,對生於斯長於斯的這片熱土有更深厚的認知,對自己肩頭的責任有更深刻的體悟。
  • 整本書閱讀 |《鄉土中國》知識清單+導讀設計+習題精選
    寫作背景《鄉土中國》這本書是費孝通先生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後期,根據他所講「鄉村社會學」的課程講義內容整理結集而成的,全書主體共14篇文章,站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了解了那時的作為中國基層社會的鄉土中國。3.
  • 法學生必讀書籍——<<鄉土中國>>
    法學生必讀書籍---------<<鄉土中國>>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作為一個法學生,一定要拓寬自己的視野,博覽群書,今天就向大家推薦一本經典書籍,名字叫做<<鄉土中國>>,這是社會學領域與法學領域都應該拜讀的名著
  • 為什麼要讀《鄉土中國》—教育部統編高中語文教材指定閱讀圖書
    品讀《鄉土中國》價值分析及方法指導《鄉土中國》本書特色《鄉土中國》是社會學巨擘費孝通先生的一部研究中國基層傳統社會——鄉村的經典著作。這本書於20世紀40年代後期根據費先生所講授的「鄉村社會學」課程內容寫成,篇篇短小精悍,語言樸實卻深沉精確;書中作者用通俗、簡潔的語言從鄉村社區、文化傳遞、家族制度、道德觀念、權力結構、社會規範、社會變遷等各方面分析、解剖了中國鄉土社會的結構,構建中國社會特有的鄉土倫理體系。
  • 這本書告訴你,怎樣讓讀過的書不白讀
    這本《如何閱讀一本書》裡有你想要的答案。《如何閱讀一本書》是由美國教育家、學者、《大英百科全書》的編輯莫提默.J.艾德勒和曾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的查爾斯.範多倫合著。這本書曾高踞全美暢銷書排行榜榜首,自問世以來,讓無數讀書人找到了有效讀書的途徑。作者將讀書分為四個層次,通過讀書層次的不斷深入,我們就能讓一本書的知識內化於心。
  • 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鄉土中國》知識清單+導讀設計+習題精選 ,打卡~
    寫作背景《鄉土中國》這本書是費孝通先生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後期,根據他所講「鄉村社會學」的課程講義內容整理結集而成的,全書主體共14篇文章,站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了解了那時的作為中國基層社會的鄉土中國。       3.
  • 第3158期 學生園地 | 走進鄉土 ——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學高一學年《鄉土中國》讀後感展示
    落葉歸根——讀《鄉土中國》有感高一  485班 任曉彤在近期的語文學習中,我進行了《鄉土中國》整本書的閱讀。在老師的指引下,我不僅懂得了如何構造思維導圖,更對中國的鄉土社會有了更為深刻的了解。當今時代,社會正處在不斷地發展變化之中,中國在不斷得到書寫。不可否認,數千年的農業文明所構築的中國意識也許能夠離開「鄉土」這兩個字,而去獲得一種額外的理解。這又恰是《鄉土中國》這本書的另一價值所在。 「我是你的一片綠葉,我的根在你的土地」——這不僅是費孝通老先生所固守的原則,更是每個鄉土中國人的心聲!憶鄉土,憶中國,憶文明之魂!
  • 從《鄉土中國》看中國文化特色:我們為何不會愛?
    對此,我們又應該怎麼了解真相?本書都能找到線索。就社會文化而言,我也時常困惑:為什麼中國人的思維方式與外國人如此不同?雖然,我們的確應該有文化自信,畢竟中國文明是唯一延續五千年的古文明。但是,在社會劇烈變動的現代社會,我們需要對傳統儒家文化進一步完成「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過程。這種自我反思,是本書給我的最大感慨。
  • 《鄉土中國》高考整本書閱讀2鄉下人「愚」嗎?鄉村的社會學解析
    歡迎各位跟我一起閱讀費孝通先生的《鄉土中國》,這本書是高考整本書閱讀內容,同時也是一本經典的社會學經典,想跟我一起閱讀的朋友,可以點擊關注!導讀:中國的基層社會是鄉土性的。在基層的鄉村,個體十分依賴土地,而鄉村之間又彼此隔膜。
  • 一部《鄉土中國》,帶孩子讀懂中國社會,讀通無數經典
    教育部統編的高中語文新教材增加了「整本書閱讀」單元,學生須閱讀整本《鄉土中國》(費孝通著)和《紅樓夢》。這意味著,這兩本書是新高一學生必讀圖書,且為高考考試內容。《鄉土中國》列入統編高中語文教科書(必修上冊;適用年級:高一上學期)「整本書閱讀」指定書目。那麼,面對比較專業的《鄉土中國》,高中生應該怎麼讀?
  • 清華大學校長邱勇今年贈新生書《鄉土中國》
    隨錄取通知書一起寄出的,還有校長邱勇給新生的贈書《鄉土中國》以及致新生的信,寄語新生「植根家國熱土,砥礪成長擔當」。》這本書。」 之所以選擇《鄉土中國》,邱勇在致新生的信中說:《鄉土中國》是一部飽含家國情懷的經典力作。費孝通學長基於大量紮實的社會調查,以簡潔平實的語言勾畫出中國基層社會的基本面貌和主要特徵,探尋了家國鄉土深處的文化根脈。家國情懷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是每一位中華兒女自覺的使命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