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季開始,北京、上海、天津、山東、海南、遼寧六省市開始啟用新版統編教材,高一語文教材第五單元的內容是:整本書閱讀《鄉土中國》。對於高中生來說,對於這部經典的社會學論著不僅要完成閱讀,還要應對可能的考察。
秋季學期已經過去,部分學校出現了「老師不知道怎麼教,學生不知道怎麼讀」的情況。可以說, 這部研究以農耕文明為底色的中國的學術著作,對於今天身處都市文明的同學們來說,讀起來確實有點難!
不過正如教材前的閱讀指導提到的:「學習不同類型書籍的閱讀方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不斷拓寬閱讀視野,我們將終身受益。」
為了更好地配合整本書閱讀的需求,幫助同學們「啃下」《鄉土中國》這塊硬骨頭,我們邀請到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嶽永逸教授對其進行註解。嶽老師撰寫了兩萬餘字導讀,細緻地梳理了費孝通先生的人生經歷和知識譜系,將我們帶回到《鄉土中國》成書的具體語境之中;同時,註解本還對書中出現的學術觀點與流派等疑點難點進行注釋,掃清學生閱讀障礙。
根據當時記錄,這本書的讀者群囊括了大、中學生,工人,店員,士兵,公務員,還有一些農民,實屬罕見。它的作者收到了「從高中生到工廠主等廣大群眾」的熱情來信。如果那時就有直播帶貨的話,想必不用多做介紹,這本書甫一上架就會被搶購一空,連「oh my god,買它買它」都來不及喊。
它,就是大名鼎鼎的《鄉土中國》。
《鄉土中國》是我國著名學者費孝通先生最受歡迎的一本書。它的文字平易曉暢,論述健朗,入筆處是大家習焉不察的日常生活經驗,提煉出的卻是極為深刻的洞見。直到現在,這本書還霸佔著大學圖書館的借閱排行榜。記得筆者當時去借書,眼睜睜看著一步之遙的妹子借走了圖書館四樓最後一本《鄉土中國》,之後日思夜想,輾轉反側,每隔幾天就去看看是否有人還書。那滋味,借用大城市鐵嶺某黑姓村民的話說就是:「憋得是相當難受。」
《鄉土中國》的暢銷,在費孝通先生看來是因為使用的語言淺顯,和其他作家的筆法不同。不過,這不意味著這本書的「乾貨」就少。事實上,《鄉土中國》既能深入淺出地啟發普通讀者,也能一語點醒深耕學術的研究人員。
中國人對於土有著特殊的感情。在書中,費老講述了一則親身經歷:他初次出國時,奶媽曾偷偷將一包灶上的泥土塞在箱子底下,並囑咐他,水土不服時就吃上一點。
或許有人會黑人問號臉:為什麼中國人這麼依賴「土味」?
在費孝通看來,這與我們靠農業為生,「黏著在土地上」的文化環境密不可分。「從基層上看去,中國社會是鄉土性的。」這是統領全書的經典開場。那麼具體「土」在何處?中國文化模式是怎樣從中國農業和鄉村生活中產生出來的?作者分了14章,向我們娓娓道來。
這其中不乏金句和經典概念。如中國社會學最有影響力的「差序格局」。費老的形容是:
「以『己』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別人所聯繫成的社會關係……像水的波紋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遠,也愈推愈薄。」這是對儒家人倫觀進行的社會學詮釋。鄉土中國的社會結構就像把石頭丟在水面上所發生的一圈圈波紋,每個人都是自己圈子的中心,推及的波紋遠近不同,便有了差序、分別。這種舒揚的言說方式鞭辟入裡,接通的是人們對世俗經驗的入微感受。
再如解讀《論語》中的「孝」。費老認為,孔子列舉具體行為,因人而異答覆學生的做法,恰恰體現了鄉土社會不追求抽象的普遍原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個別的這一特性。而「學而時習之」的「學」指的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觸,「習」是陶煉,「不亦說乎」是描寫熟悉後的親密感覺。這句話其實是在描述鄉土社會的禮俗特點:規矩是「習」出來的。是不是有點腦洞大開的感覺呢?
《鄉土中國》的前身是費老「鄉村社會學」課程的講義,現在,高中語文統編教材將它列為「整本書閱讀」單元,要求通讀。為全面配合整本書閱讀,我們邀請到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嶽永逸教授對其進行註解。嶽老師撰寫了兩萬餘字導讀,細緻地梳理了費孝通先生的人生經歷和知識譜系,將我們帶回到《鄉土中國》成書的具體語境之中,質感十足。
嶽老師在北京師範大學「新課標·新教材」整本書閱讀教學名家精講班主講《鄉土中國》過去閱讀時,我們會隱約感到書中的部分章節是在回應當時的某些意見,但因《鄉土中國》文字精煉,無法找到明晰的線索。如今參照導讀,了解費孝通對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鄉建運動、平民/民眾教育運動的謹慎態度後,就能夠更全面地體會他筆下的深意。此外嶽老師還指出,《鄉土中國》的每個單篇都有各自的核心問題與答案,並總結了「土、愚、私、家、情、禮、法、權、變」這些關鍵詞,一一進行解讀。
藉助這些註解,《鄉土中國》中的作者形象更加立體,家國情懷撲面而來。1937年尚在倫敦求學時,費孝通就直言要做「真正的學術」「有用的知識」。志在富民是他一生的目標,他也為此行走一生,步履不停。其實在《鄉土中國》時期,費老的生活是很拮据的,要為柴米油鹽發愁,但他字裡行間體現出來的,是對整個社會和中國文化的關切與冀盼,他也認識到「我有義務經常把我的觀點讓廣大群眾知道」。《費孝通傳》的作者阿古什曾如此評價:「許多人如饑似渴地讀他的文章。他對農民生活及農村經濟危機的分析,他的通過新的發展方法保持中國農村社會完整性的主張,他的關於知識分子應服務於中國社會和廣大農民的倡議,打動了當時許多城市讀者的心。」
相信,也一定能夠打動你的心。
經典文本再加上詳細註解,少年們,盡情探索《鄉土中國》吧。閱讀時不妨帶著下面的問題,邊閱讀邊思考,相信你會有更大的收穫。
1.什麼叫「熟人社會」?
2.為什麼「熟人社會」在費孝通筆下反倒是「孤立和隔膜」的?
3.為什麼鄉土社會認為使用法律就是「見外了」,但現代社會離不開法律和「法外狂徒張三」?
4.是什麼讓費孝通心裡「總難甘服」?
5.在費孝通看來,孔子最注重的是哪個字?
……
掃描上方二維碼,進入中華書局京東官方旗艦店購買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