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中國》高考整本書閱讀2鄉下人「愚」嗎?鄉村的社會學解析

2020-12-17 語文觀瀾

歡迎各位跟我一起閱讀費孝通先生的《鄉土中國》,這本書是高考整本書閱讀內容,同時也是一本經典的社會學經典,想跟我一起閱讀的朋友,可以點擊關注!

導讀:

中國的基層社會是鄉土性的。在基層的鄉村,個體十分依賴土地,而鄉村之間又彼此隔膜。就單個鄉村來講,人數都不會太多,而家家戶戶幾世幾代都生活在一起,這就構成了「面對面社群」,也就是可以通過面對面解決絕大多數事情的群體。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面對面社群」怎樣進行交流吧!同時,也可以判斷一下,這樣的交流方式是判斷賢愚的標準嗎?

我們都知道,上一章「鄉土本色」的內容是全書的總綱,是全書論述的基礎。中國基層社會的鄉土性、不流動性和熟人社會,都是出自這一篇。而下兩篇文章《文字下鄉》和《再論文字下鄉》就顯得比較單薄了。意思不難懂,但是用這麼大的篇幅說明這麼淺顯的道理,就讓人費解了。

作者表面上揭示「鄉下人在城裡人眼睛裡是愚的」觀點是錯誤的。實際上,藉助對這種現象的分析,是在抽絲剝繭,分析鄉村是面對面社群,交流主要是靠非文字的方式。

01一、如何理解鄉下人在城裡人眼睛裡是愚的現象?

之所以鄉下人被城裡人看作是愚的,原因是中國社會的基層和上層是兩種不同的社會。鄉村不懂城市,城市不懂鄉村。

有例為證:鄉下人不懂右側通行,城裡人不懂捉螞蚱。

城裡人和鄉下人周圍所接觸的東西不一樣,他們所學也就不一樣。如果你不能說城裡人是愚的,也就不能說鄉下人是愚的。既不能說明鄉下人智力不如人,也不能說他們知識不如人。

當然,這還是引子,還沒說到鄉村社會的特徵。

02二、從空間上看

從空間上看,鄉村社會的特徵是面對面社群,他們的交流往往採取非文字方式

上一章我們說到,中國的基層鄉土社會是由不愛離開故土的熟人組成,這樣就構成了一種熟人群體。

每天走過村子,鄰裡街坊都認識,不但小孩子認識,就是往前數幾代,都是故交。彼此之間有什麼事,都是當面交流。

要了解中國鄉村社會,就要了解他們的交流方式。那麼,一般的交流方式都有什麼呢?

先舉例子,比如兩個人天天見面,彼此熟悉,遇到問題,眉頭一皺,對方就知道是沒有辦法了。這種時候不需要語言,更無需文字。兩個人生氣了,一方做出橫起眼睛的樣子,對方就明白這是生氣了。

當表情、動作解決不了時,就要通過語言,也就是說話。而當彼此距離很遠時,就要通過事物來表達,比如遠古時的結繩記事,比如廣西瑤山的部落有急,送個銅錢對方就知道及時救人等。而這種方式依然解決不了,就要通過文字了。

總結一下,從簡單到複雜的順序,有表情動作等特殊語言,有面對面的語言,有結繩等特殊手段,最後才是文字。越是靠前的交流手段,越是看得見摸得著的,越是靠後的交流手段,越是抽象的,象徵的。文字的傳輸是最不利於準確傳達的。

03三、從時間上看

從時間上看,鄉村社會的知識總體是恆久不變的,他們的知識是代代相傳的

比問候等更高級一點的交流,是知識的傳授,而知識的傳授靠記憶再現或文字記錄,而選擇記憶再現或文字記錄哪一種方式進行傳授要視環境而定,鄉村的環境代代生活在此,生活經驗少而為人熟知,只需代代相傳即可,無需文字記載。

而陌生人社會人與人交流頻繁,事件多而繁雜,經驗教訓較多,需要文字輔助。

一口氣說了這麼多,實際上就是在論文字下鄉的主要內容了。下面具體解釋一下。

從絕對意義上說,一個個體的人,不通過任何學習,是不能在社會中生存的。動物也需要學習生存技能,人更是如此。動物小時的每一次嬉戲,都是在為未來積累經驗,而人類這種積累就更多。

但相比較而言,鄉村生活圈子小,又彼此熟悉,獲取成熟的經驗比較容易,也容易傳播。因此可以靠短時記憶的再現或代代相傳來實現。

從種植的時間,收割的時間,到看雲識天氣,看螞蟻識天氣等都無需文字輔助。

鄉村社會就是這樣一個社會,它不能粗暴地用愚來形容,它就是中國基層的生活狀態,簡單生活,慢生活。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要讀《鄉土中國》這本書?
    現在高中語文新教材,設置了《鄉土中國》整本書閱讀單元。大家可能對這種安排不太熟悉,其實變化是非常大的,我從三個方面簡單介紹一下。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可以語音+文字一起學習↓↓↓為什麼要讀整本書呢,打個比方,吃再多的零食,也代替不了主食,吃再多的雞爪,也是沒辦法完整了解一隻雞。我們不能只有零碎的單篇閱讀,還要進行整本書閱讀。
  • 整本書閱讀 |《鄉土中國》知識清單+導讀設計+習題精選
    《鄉土中國》閱讀清單一、整體把握《鄉土中國》是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的學術性著作,費老以中西對照的學術視野,紮根鄉土本身,經過十幾年社會實踐與調研,運用社會學方法來整體分析鄉土社會。寫作背景《鄉土中國》這本書是費孝通先生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後期,根據他所講「鄉村社會學」的課程講義內容整理結集而成的,全書主體共14篇文章,站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了解了那時的作為中國基層社會的鄉土中國。3.
  • 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鄉土中國》知識清單+導讀設計+習題精選 ,打卡~
    《鄉土中國》閱讀清單一、整體把握《鄉土中國》是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的學術性著作,費老以中西對照的學術視野,紮根鄉土本身,經過十幾年社會實踐與調研,運用社會學方法來整體分析鄉土社會。寫作背景《鄉土中國》這本書是費孝通先生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後期,根據他所講「鄉村社會學」的課程講義內容整理結集而成的,全書主體共14篇文章,站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了解了那時的作為中國基層社會的鄉土中國。       3.
  • 《鄉土中國》整本書閱讀教學設計
    而要想帶動「面」,前提又是師生對整本書的內容非常熟悉。所以,整本書閱讀的教學,首先要落在「讀」上。讀是出發點,也是歸結點。其次還要落在「整」上。整本書的教學是一個系列,一堂課是否有效,需要放在整個教學序列中去考察。此外,一堂課是不是有「整」的意識也很重要,不能糾纏於具體問題,要抓大放小,最好能在讀透全書的基礎上有所生發。
  • 王希明:《鄉土中國》整本書閱讀教學設計
    作者 王希明 七彩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對傳統的語文課堂提出了挑戰。眾所周知,一堂課是有時間限制的,所解決的問題只能是幾個甚至一個。單篇課文的容量有限,和課堂教學的時長及授課方式都相匹配,比較容易講透。而整本書則內容宏富,課堂教學中試圖做到面面俱到絕無可能。想要以一堂課撬動整本書,就必須要找到可以帶動「面」的幾個「點」。
  • 《鄉土中國》整本書閱讀1:鄉土本色講了什麼?這是全書總綱
    《鄉土中國》作為中國社會學的奠基之作,是費孝通先生作品中的傑出代表。一提起社會學,我們可能都會感覺很學術,很高深。然而,這本書我們一拿起來,還是感覺很親切的。它是費孝通先生講課的內容,因為是口語表達,所以讀起來還是通俗、流暢的。
  • 《鄉土中國》|從社會學角度,淺析中國社會文化的基礎結構
    本書作者費孝通主要研究中國農民如何擺脫貧困走向富裕之路,他關心中國農村和少數民族的經濟發展,關心農產品流通和農民增收問題,為中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他是中國社會學的奠基人,也是中國社會學的總設計師,是一位當之無愧的傳奇大師。
  • 怎樣閱讀《鄉土中國》—教育部統編高中語文教材指定閱讀圖書
    《鄉土中國》作者費孝通(1910—2005),江蘇吳江人,具有世界聲譽的中國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民族學家、社會活動家,中國社會學和人類學的奠基人之一。代表作品《鄉土中國》和《江村經濟》是研究中國經濟、社會和文化的必讀之書。主要著作還有《生育制度》《志在富民》等。
  • 直播預告 | 北京市骨幹教師談如何開展《紅樓夢》《鄉土中國》的整本書閱讀
    部編高中語文教材的一個顯著變化是專門增設「整本書閱讀」單元,上學期指定書目為《鄉土中國》,下學期指定書目為《紅樓夢》。為此,中華書局特邀任教於北京市第二中學的骨幹教師劉智清和王錫婷,和廣大教師、學生朋友們談談如何開展《紅樓夢》和《鄉土中國》的整本書閱讀。
  • 為你讀書|《鄉土中國》告訴我們什麼是鄉土社會
    在社會學上我們稱之為Face to face group,即「面對面的社群」,在面對面的社群裡,人們甚至不必見面,僅僅憑藉腳步聲或者說話聲音就知道對方是誰;第三,鄉下人愚。這當然不是指鄉下人的智力不及城裡人,而是說,在鄉村生活所需的知識與在城裡生活所需的,是不同的。
  • 整本書閱讀|孫晉諾:用思維導圖剖析《鄉土中國》的邏輯架構
    作者的話費孝通先生的《鄉土中國》從社會學的角度研究了鄉土社會的特徵,讓我們清晰地認識到鄉土社會的人際關係與社會變遷原理,是一本引導我們觀察社會、研究人事、學習表達的重要學術著作。《鄉土中國》的邏輯架構《鄉土中國》從表面上看,從一個章節自然推衍到下一個章節,環環相扣,節節相生,圓潤融通,從頭到尾難以分清何處是分界。如果只是隨著文字依次讀下去,每一章節也都讀得津津有味,內容清楚。
  • 《鄉土中國》這本書應該怎樣讀?
    大家好,歡迎收聽從良老師微課,這一節是我們《鄉土中國》系列微課第2講。
  • 《鄉土中國》讀不下去?高中生朋友們,註解本來也
    可以說, 這部研究以農耕文明為底色的中國的學術著作,對於今天身處都市文明的同學們來說,讀起來確實有點難!不過正如教材前的閱讀指導提到的:「學習不同類型書籍的閱讀方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不斷拓寬閱讀視野,我們將終身受益。」為了更好地配合整本書閱讀的需求,幫助同學們「啃下」《鄉土中國》這塊硬骨頭,我們邀請到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嶽永逸教授對其進行註解。
  • 第3158期 學生園地 | 走進鄉土 ——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學高一學年《鄉土中國》讀後感展示
    落葉歸根——讀《鄉土中國》有感高一  485班 任曉彤在近期的語文學習中,我進行了《鄉土中國》整本書的閱讀。在老師的指引下,我不僅懂得了如何構造思維導圖,更對中國的鄉土社會有了更為深刻的了解。《鄉土中國》是費孝通先生根據「鄉村社會學」的講義整理修訂而成,它代表著中國的鄉土社會,同時也是中國鄉土生活的真實寫照。《鄉土中國》是田野調查研究的產物,是一個實地研究者借文字來描摹中國基層社會結構的文稿。書中的每一個章節,每一個段落,每一個文字,都流露著作者最真摯的情感,也抒發了對理想中國鄉土社會的熱切盼望。
  • 名著細讀·合集2 | 整本書閱讀《鄉土中國》原文解析+能力測評+延伸閱讀(可下載)
    《鄉土中國》是費孝通著述的一部研究舊中國農村的作品,由作者當時所講的「鄉村社會學」的課程講義整理而成,首次出版於1948年。全書由14篇文章組成,作者用通俗、簡潔的語言對中國基層社會的主要特徵進行了概述和分析,全面展現了中國基層社會的面貌。作者基於當時中國基層社會所提出的觀點看法,在現今社會仍然具有極高的借鑑價值。
  • 玄幻小說推薦整本書閱讀
    「中國鄉村」的安扎是「建立整本書的經驗和閱讀方法」。      結合課程標準的「學習目標和內容」部分,中國農村的教學內容可以分為三個層次:    (1)文本的內容級別,「閱讀文本,捕捉文本「;」的豐富內涵和實質。
  • 名著閱讀:《鄉土中國》練習題彙編一二三
    鄉土社會是面對面的社群,長期的相處使他們甚至不用面對面就能憑藉腳步聲辨認對方,而文字的傳遞信息能力也有其限制性,需要一定的文法才能規定其正確使用。所以文盲並非出於「愚」,而是由於鄉土社會的本質。C.中國家的擴大是單系的,就是只包括父系之一方面。在西洋家庭中,夫妻是主軸,而在中國,父子是主軸。在鄉土社會中,同性別同年齡的人待在一起,這是社會養成的性格。D.
  • 為什麼要讀《鄉土中國》—教育部統編高中語文教材指定閱讀圖書
    品讀《鄉土中國》價值分析及方法指導《鄉土中國》本書特色《鄉土中國》是社會學巨擘費孝通先生的一部研究中國基層傳統社會——鄉村的經典著作。這本書於20世紀40年代後期根據費先生所講授的「鄉村社會學」課程內容寫成,篇篇短小精悍,語言樸實卻深沉精確;書中作者用通俗、簡潔的語言從鄉村社區、文化傳遞、家族制度、道德觀念、權力結構、社會規範、社會變遷等各方面分析、解剖了中國鄉土社會的結構,構建中國社會特有的鄉土倫理體系。
  • 《鄉土中國》有何特別,讓清華校長選它作為禮物送給高考狀元?
    今年高考,廣東理科第一名的劉洋奪得清華大學總分第一名,作為獎勵,清華校長不僅親自給郵寄通知書,還特第挑選了一個禮物隨錄取通知書一起送到他的手中。而這個禮物就是費孝通先生的《鄉土中國》。對此清華校長還說:我相信在今年特殊的背景下,閱讀這本書,將會讓你們對自己腳下的這片熱土,有更加深厚的感知,對自己肩頭的這份責任,有更加深刻的體悟。為什麼清華校長要選《鄉土中國》這本書作為繼續呢?
  • 眼界決定對世界的認知 在閱讀中開闊眼界了解中國社會
    02 閱讀素材 《鄉土中國》 作者:費孝通 我們當然記得不少提倡鄉村工作的朋友們,把愚和病貧聯結起來去作為中國鄉村的症侯。關於病和貧我們似乎還有客觀的標準可說,但是說鄉下人「愚」,卻是憑什麼呢?鄉下人在馬路上聽見背後汽車連續的按喇叭,慌了手腳,東避也不是,西躲又不是,司機拉住閘車,在玻璃窗裡,探出半個頭,向著那土老頭兒,啐了一口:「笨蛋!」——如果這是愚,真冤枉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