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沒有廚神的天賦和造詣,學會這一點。你也能成為名廚。大家好,我是美食翻譯家。
美食翻譯家一直堅持認為:一個絕頂的廚神,要具備3種能力:
懂得食材的選擇和搭配,能利用食材的天然味道相互配合,激發出新的味蕾體驗熟悉醬汁的製作,醬汁是對原始味道的一種補充,不是掩蓋食材的天然味道,而是要去完善它,簡單的講,如果食材人口平淡,後味醇厚,你需要藉助醬汁將食材滋味的感受提前;如果食材入口極鮮,但後繼乏力,你需要醬汁增加回味綿長,「餘音繞梁三日不絕」的效果。掌握食物的擺盤藝術,一盤味道極佳的美食,如果不能第一眼吸引住食客,不可謂不遺憾。
其實,有些能力是需要一定天賦的,就像電影《香水》裡的男主人公,僅僅憑藉靈敏的嗅覺,就可以分辨出香水的配方,而且在熟悉各種香味的搭配效果後,創新出了最動人心魄的香水,可以讓他控制整個世界。而如果一位大廚具有靈敏的味覺天賦,能夠細辨出各種食材的細微差別,我相信他製作的每一份佳餚都會緊緊抓住人類最原始的欲望,讓人們無法擺脫美食的誘惑。
以上3點,第一點的能力是需要一定天賦的,而其它2點卻是有跡可尋,可以憑藉經驗和學習來實現的。這也就是為什麼美食翻譯家在前幾期文章要向小夥伴們介紹如何搭配醬汁以及原湯製作,這些都是幫助你掌控味道的根本。但是話說回來。隨著科技的發展,第一點能力目前也可以用通過「分子料理」的科學方式實現,關於這方面的內容,小夥伴們如果感興趣,請在評論區留言,美食翻譯家今後會向大家介紹。
今天,主要是和大家一起分享第3點:擺盤的藝術。掌握了擺盤,即使味道沒有做到最好,你做的美食一樣能給家人和朋友帶來眼前一亮的驚喜
一,擺盤的原則
無論是中餐,還是西餐都講究擺盤的藝術,其中擺盤的原則是:選擇大的餐盤,60%:40%的比例,60%留白依據主食材確定大結構和主色調食材的紋理,材質和顏色要遵循對比原則,例如,材質選擇軟對硬、粗糙對順滑、乾燥對粘稠等,形狀選擇粗對細,方對圓,顏色選擇互補色,等等主食材擺放要整齊,輔材要配合擺盤主結構,主輔食材儘量集中在一起,醬汁分散開附加內容不宜過多,最好3~4種
二,擺盤的技巧
1,利用幾何形狀
1)一條直線
2)弧線
3)弧線加直線
4)圓和直線
2,利用醬汁
1)勾畫法
用勺子倒一些醬在盤子靠近邊緣處,再從醬中間輕輕劃出弧線
2)拖尾法
直接取一勺sauce,在盤中頂部往下拉,隨意隨性的下拉
3)滴墜法
將醬料以斑點形式點綴在盤子中央或者食材旁邊,配合擺盤大結構原則
4)摔醬法
挖一勺醬料,放在盤子裡,用勺背敲擊醬汁,形成醬汁四濺的效果
5)杯壓法
用勺子放一小堆醬在盤子中間,再用玻璃杯壓出花紋,垂直拿開,形成樹葉脈絡狀的花紋
三,擺盤色調的應用
1,色調的選擇原則
1)選擇互補色:跳躍奪目,色環相距180度,面對面的格位
2)選擇對比色:鮮豔豐盛,色環相距120-180度,相鄰4-5格
3)選擇相近色:統一協調,色環相距90度以內,相鄰2-3格
2,選擇光感色澤烘託擺盤
除了用常規色彩進行漂亮的搭配,還可以用金屬元素、透明質感、黑白對比等頗為強烈的色彩塑造擺盤藝術。
1)金屬色:高端、張揚
2)透明色:先鋒、個性
3)黑白色:素淨、內斂
好了,介紹了這麼多,想必小夥伴們都已了解了擺盤的原則和技巧,接下來就需要在實踐中運用了。其實,只要對擺盤原則理解透徹,小夥伴們可以自行發揮,還有一點,要想掌握擺盤的技巧,還需要多看其他大師們的作品,這也是我在這篇文章裡放了很多圖片的原因。
看過今天的文章後,美食翻譯家相信大家在今後的美食製作中,一定會讓自己做的美食產生出不一樣的效果。
最後,希望小夥伴們喜歡這篇文章,並且能轉發分享和關注我,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