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D進地鐵站!年底前覆蓋北京7條線路104座車站

2020-12-27 北京商報

北京商報訊(記者 陶鳳 王晨婷)10月27日,北京市啟動軌道交通車站配置自動體外除顫儀(以下簡稱AED)工作。據悉,2022年底,北京市所有軌道交通車站將實現AED設備全覆蓋,一線站務人員培訓取證率達80%以上。今年年底前,將完成地鐵1號線、2號線、13號線、4號線等7條線路104座車站的配置工作。

本次AED設備安裝工作按照「試點先行,分步推進」的原則,以每站1臺AED設備的配置標準,分三階段有序實施。2020年底前,完成地鐵1號線、2號線、13號線、4號線、大興線、大興機場線、燕房線等7條線路104座車站的AED配置工作;2021年底前,完成地鐵5號線、6號線、7號線、8號線、9號線、10號線、首都機場線、八通線、14號線、16號線等10條線路229座車站的AED配置工作,實現設備覆蓋率達84%;2022年底前,完成地鐵15號線、昌平線、亦莊線、房山線、S1線剩餘5條線路65座車站的AED配置工作,實現北京市軌道交通路網地鐵車站的AED全覆蓋。

同時,2020至2022年新開通線路將同步配置AED設備。

據悉,AED是一種能夠自動識別異常心律並給予電擊除顫的急救設備,搶救心跳驟停患者的成功率遠高於徒手心肺復甦。其最大特點是使用者無需具備專業背景,在接受一定時間的培訓後,操作者即可使用該「救命神器」。如果在公共場所發生心臟驟停危及生命事件時,在救命的「黃金四分鐘」內,正確使用AED和實施心肺復甦,能極大地提高院前急救效果,達到挽救生命、減輕傷害的目的。

記者注意到,地鐵車站的AED設備均放置於車站顯著位置,並設有明顯的指引標識。AED上張貼使用說明,方便使用者按照流程使用。如西單地鐵站作為1號線和4號線的換乘車站,在兩條線路附近分別都設有一臺AED。4號線的設在乘車的站臺層,1號線的設在進出站的站廳層。兩套設施均設在地鐵工作人員值班室旁邊。

為了推動AED設備的有效使用,AED專業技能培訓、應急急救宣傳等工作也將同步開展。2022年底前,將實現一線站務人員培訓取證率達80%以上。

北京地鐵公司運營服務管理部劉珊告訴記者:「目前每個站按照1:14進行培訓,一臺設備確保有14名地鐵員工會用。我們對員工進行急救和設備實操及理論考試,目前已有852名員工取得AED使用資質。」

「目前全市每年AED培訓量在2千至3千人左右,我們爭取做到站臺服務人員人人都能使用。」北京急救中心培訓中心主任陳志告訴記者,「雖然我們對地鐵員工進行培訓,但AED實際上是為公眾普及設計的,理論上誰都能使用,風險是很低的。更推薦培訓過的人使用是為了提高救治效率。」

陳志在現場演示了AED的使用方式。AED設備不會上鎖,在取出設備後開機,即有語音指示,按照提示來操作即可。「如果是在地鐵站出現危險,我們建議首先打120,同時立刻找地鐵工作人員拿AED。除了設備指示,120也會告訴你具體操作步驟。」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增配設備,這些AED設備將會納入信息系統,通過信息化手段加強與院前急救指揮調度體系的聯通,急救調度中心可全面掌握全市所有AED設備的定位及狀態。「現在已有的4臺設備已經納入120調度系統了。在打120急救電話的時候,對方就會告訴你,最近的什麼地方會有AED。因為我們目前的急救車到達時間在15-20分鐘,如果有AED的話將能大大提高救治效率。」陳志表示。

下一步,120急救中心將匯總火車站、地鐵站、交通樞紐、公園等公共場所所有AED設備的聯網信息,形成全市範圍內的AED地圖,便於市民第一時間獲悉周邊AED設備的位置及是否可用,切實保障廣大市民的生命安全。

同時,地鐵運營企業編制了軌道交通AED設備使用管理辦法,並會同廠商共同細化AED設備日常管理、檢查維護、使用流程等具體事項,確保AED設備保持良好狀態並在乘客意外事件救助中發揮作用。

今年6月16日,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強本市院前醫療急救體系建設的實施方案》,明確要求推動本市火車站、地鐵站、交通樞紐、長途客運站、公園、景區、大型商場、體育場館、社區等公共場所按標準配置AED等急救設施設備。

陳志也告訴記者:「我們需要大量推廣社會急救能力建設。要點在於所有公共場所要配備器材,同時家庭高風險人群也要配備急救包。AED也可以進家庭,而且進家庭後,價格會大幅下降。此外,雖然我們有『好心人法』,但救人本身還是嚴肅的問題,因此加強社會培訓,引導公眾參與規範化培訓很有必要。」

陳志提到的「好心人法」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條規定,「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通過法律保障免除善意救助者的民事責任,讓事發現場的目擊者實施緊急救助行為時無後顧之憂。

據悉,為讓更多的市民朋友掌握急救的基本技能,市相關部門將繼續加強社會公眾急救知識和技能的普及培訓,進一步細化完善法律法規,努力營造「人人會急救,人人敢出手」的社會急救氛圍,為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增添一份保障。

相關焦點

  • 北京地鐵有「救命神器」了!年底前完成7條線路104座車站配置
    記者從北京市交通委和北京市衛健委獲悉,為保障民眾生命安全,完善軌道交通急救設備配置,健全突發事件應急救治機制,10月27日,北京市啟動軌道交通車站配置自動體外除顫儀(簡稱AED)工作。2022年底,北京市所有軌道交通車站將實現AED設備全覆蓋,一線站務人員培訓取證率達80%以上。
  • 北京年底前7條地鐵105站全部配置AED
    北京分三階段推進地鐵站配置AED2020年底前地鐵1號線、2號線、13號線、4號線、大興線、大興機場線、燕房線等7條線路車站完成AED配置工作。2021年底前地鐵5號線、6號線、7號線、8號線、9號線、10號線、首都機場線、八通線、14號線、16號線等10條線路車站完成AED配置工作,設備覆蓋率達84%。
  • 2022年底北京市所有軌道交通車站將配置AED設備
    2022年底,本市所有軌道交通車站將實現AED設備全覆蓋,一線站務人員培訓取證率達80%以上。  2020年底前,完成地鐵1號線、2號線、13號線、4號線、大興線、大興機場線、燕房線等7條線路104座車站的AED配置工作;  2021年底前,完成地鐵5號線、6號線、7號線、8號線、9號線、10號線、首都機場線、八通線、14號線、16號線等10條線路229座車站的AED配置工作,實現設備覆蓋率達84%;  2022年底前,完成地鐵15號線、昌平線、亦莊線
  • 北京地鐵將全線裝備AED 有教程嗎?
    近日據媒體報導,2022年年底,北京市所有軌道交通車站將實現自動體外除顫儀(以下簡稱AED)全覆蓋,今年年底將完成7條線路104座車站的配置。緊接著問題來了,「救命神器」到位了,你真的會用嗎?今天就請120北京急救中心的急救專家手把手教你掌握AED的技能,關鍵時刻救人一命。
  • 北京地鐵將全線裝備AED 救命神器你會操作嗎?
    近日據媒體報導,2022年年底,北京市所有軌道交通車站將實現自動體外除顫儀(以下簡稱AED)全覆蓋,今年年底將完成7條線路104座車站的配置。緊接著問題來了,「救命神器」到位了,你真的會用嗎?今天就請120北京急救中心的急救專家手把手教你掌握AED的技能,關鍵時刻救人一命。
  • 北京地鐵將全線裝備AED 救命神器駕到 你會操作嗎?
    北京地鐵將全線裝備AED  救命神器駕到 你會操作嗎?  近日據媒體報導,2022年年底,北京市所有軌道交通車站將實現自動體外除顫儀(以下簡稱AED)全覆蓋,今年年底將完成7條線路104座車站的配置。緊接著問題來了,「救命神器」到位了,你真的會用嗎?
  • 廣州地鐵啟動AED配置試點,覆蓋109座地鐵站和車站
    在搶救心臟驟停患者的「黃金4分鐘」裡AED被譽為「救命神器」12月11日,廣州地鐵集團對外公布,為進一步健全廣州地鐵應急救護機制,將於12月18日起,在地鐵線網交通樞紐站、換乘站等100座車站,及所運營的廣清城際、廣州東環城際9座車站分兩批開展AED(自動體外除顫器)配置試點工作。
  • 北京在建的20條地鐵線路,史上最全!(文末含圖)
    全程共設車站6座,自西向東共分別為金安橋站、蘋果園站、蘋果園南路站、西黃村站、廖公莊站及田村站,平均站間距達1.7公裡。跨區海澱區、石景山區,全長10.3公裡。計劃於2018 年底開通試運營。4、8號線(美術館--瀛海)8號線三期北起中國美術館站與二期相連接,向南經王府井大街、前門東大街、南中軸路最終到達豐臺區五福堂站,全長17.3千米,共14座車站,其中6座為換乘站,全線均為地下線,8號線四期,大興區。五福堂-瀛海,全長3.4公裡,預計2017年底全線貫通。
  • 北京將投放多少AED?急救站點分布是否合理?五問院前急救
    明年近400個地鐵站全部裝配AED「今年9月,地鐵13號線霍營站發生了乘客猝死的事情,當時公眾對於地鐵站配備AED都十分關注。我們知道,發達國家在公共場所配置AED的覆蓋程度比較高,國內有的城市前幾年也都配置了。」
  • 廣州地鐵將在百座車站試點配置AED
    來源:證券時報網原標題:廣州地鐵將在百座車站試點配置AED12月11日,廣州地鐵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出通知,將於12月18日起,在地鐵線網交通樞紐站、換乘站等100座車站,及所運營的廣清城際、廣州東環城際9
  • 地鐵站名知多少|它不僅是車站的稱謂,也是北京的地理文化符號
    地鐵站名知多少 北京地鐵一號線篇 地鐵站名不僅是地鐵車站的稱謂,也是北京的地理文化符號「站名知多少」系列將挑選每條線路的部分站名進行分享。如果你對某個站很感興趣就留言告訴小編吧,我們會準備的喔~ 北京地鐵一號線 是北京最早的地鐵線路 也是北京地鐵當之無愧的老大哥
  • 掌故|北京地鐵站為何採用「公主墳」「大瓦窯」等名字?
    1969年10月1日,北京首條地下鐵道竣工通車,1971年1月15日投入運營,從此,北京有了地鐵,這也是中國建成的第一條地下鐵道。如今,半個世紀過去,北京的軌道交通線路可謂四通八達。截至2019年底,北京軌道交通運營線路已達22條(含磁懸浮S1線和現代有軌電車西郊線),總長度近700公裡,線路覆蓋北京市12個市轄區,日均客運量達上千萬人次,地鐵已成為人們出行最為快速、便捷、環保和安全的交通工具。北京是有著3000多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都,而作為標誌性稱謂的地名,則伴隨著北京的發展而發展,變化而變化。北京的地名不但由來已久,且涵蓋範圍廣泛,獨具地方特色。
  • 北京地鐵16號線中段年底開通 七座車站「一站一景」
    16號線中段年底開通 七座車站「一站一景」  16號線中段與16號線北段實現貫通;房山線北延與10號線、在建16號線形成換乘;新線多站可換乘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 攝  記者昨日從北京市重大項目辦和京投公司了解到,北京地鐵16號線中段和房山線北延將於年底開通試運營。  據市重大項目辦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北京軌道交通在建線路共計16條(段)、在建裡程304.6公裡。年底16號線中段、房山線北延兩條重要軌道交通線路開通後,將進一步提升軌道交通服務範圍,豐富和完善軌道交通線網。
  • 北京16條地鐵更新!5條年底開通!趕緊看看您家門口的線
    北京16條地鐵更新進度! 5條年底開通! 看看有沒有您期待的? 在建線路16條(段)! 北京軌道交通最新進展公布 今年北京軌道交通在建線路共計16條(段)、304.6公裡,軌道交通建設總體進展順利,全市軌道交通建設將努力超額完成年度任務。按照計劃,今年年底16號線中段和房山線北延將力爭實現初期運營。
  • 2021年北京地鐵規劃全圖公布!家門口終於有地鐵站啦!
    北京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二期建設規劃(2015-2021)示意圖日前發布,到2021年底北京軌道交通在建20條(段)線路將全部通車,總長338公裡,車站160座。到2020年底北京16區將實現區區通軌道目標。  期待!振奮!先上大圖!
  • 北京地鐵這三條線實現AED全覆蓋 急救設備操作培訓正開展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原標題:北京地鐵這三條線實現AED全覆蓋,急救設備操作培訓正開展記者從北京地鐵公司了解到,北京地鐵已在1、2、13號線車站安裝AED設備58臺,目前正在集中對員工開展急救設備操作方面的培訓
  • 北京軌道路網「更新」 兩條線路年底開通
    隨著2021年的臨近,北京軌道交通兩條新線也開通在即。年底,16號線中段、房山線北延兩條重要軌道交通線路開通。屆時,本市軌道交通通車總裡程將達715公裡。
  • 北京:地鐵站英文名 東西南北隨意翻
    最近,部分地鐵8號線列車更新線路圖,一些年底即將開通的車站亮相。細心的網友發現,大紅門南站英文名是漢語拼音音譯「DAHONGMENNAN」,而同條線路已經開通的地鐵站,東、南、西、北則是「East」「South」「West」「North」。
  • 一個地鐵站冒出倆英文名,北京公共場所外語標識正在修訂
    北京早在2006年便出臺了地方標準進行規範。從2018年開始,隨著多條新線路的開通,北京開始逐步採用新的地鐵站名英文譯寫規則。不過,記者近日在幾處地鐵站卻發現,有的地鐵站冒出兩個英文站名,有的地鐵站翻譯和附近地名、火車站名不統一……據了解,市政府外辦正會同多個相關部門,對公共場所外語標識相關地方標準進行修訂,其中交通部分計劃於年內發布。
  • 上海:進博會前將實現297座地鐵車站5G覆蓋
    經過6個月建設,力爭在今年進博會前完成全市297個地下車站站廳、站臺的5G網絡覆蓋,並在地鐵安全管理、運營服務、設備智能運維等方面探索5G創新應用。市經信工作黨委書記陸曉春、市經信委副主任張建明、市交通委副主任楊小溪、市國資委總經濟師陳東、市通管局二級巡視員範志鋼,以及申通地鐵集團、上海電信、上海移動、上海聯通和上海鐵塔等公司領導出席籤約開工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