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民劉女士發現一向很乖的兒子變得性格暴躁,食慾下降,而且晚上還有磨牙的症狀,尤其是經常用手去撓屁屁。劉女士判斷孩子可能得了寄生蟲病,到醫院經醫生一檢查,兒子果然患上了蟯蟲病。
醫生介紹說,蟯蟲病是兒童常見的腸寄生蟲病,蟯蟲主要寄生在小腸下段,會爬出肛門,在周圍皮膚上產卵,引起奇癢,孩子用手指搔癢時,蟲卵又通過汙染的手、食物、衣物、塵埃、玩具等物從口中吞入,在體內成蟲,反覆感染,多在兒童集體機構或家庭中反覆流行。
據了解,寶寶如果感染了蟯蟲病,常伴有煩躁不安、食慾減退、消瘦、失眠、夜驚、腹痛、腹瀉等症狀。如果長期反覆感染蟯蟲病,可能會導致腸黏膜輕度受損,繼而出現慢性炎症及消化功能紊亂。
醫生提醒家長,預防蟯蟲病,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最好不穿開襠褲,勤剪指甲勤洗手;不讓孩子飲用生水,不吃生冷的蔬菜、肉類等;保持居室內的清潔衛生,經常清洗孩子的餐具、玩具等;為孩子勤換衣褲,被褥要經常晾曬,以殺滅蟲卵。
不只蟯蟲,還有其他寄生蟲如蛔蟲等威脅著孩子們的健康。寄生蟲與人體爭奪營養,誘發貧血,造成人體營養不良、發育遲緩等疾病,既影響孩了的體格發育,又損害寶寶的智力發育。據兒科醫生介紹:腸道內有蛔蟲等寄生蟲的孩子在聽覺、短期或長期記憶、閱讀與回憶等能力方面均有一定程度削弱。一旦將寄生蟲清除,上述症狀也會隨之消失,兒童智力可在9周內得到恢復。
因此,及時有效地預防和清除寶寶體內的寄生蟲是爸爸媽媽必須重視的工作。而秋天正是替寶寶清除體內寄生蟲的最佳季節。從寄生蟲的生活史看,夏季是寶寶外出活動最頻繁、與大自然接觸最親密的季節,接觸到髒東西的次數也最多。只要寶寶的衛生稍有放鬆就有可能使寄生蟲的蟲卵進入體內。這些乘虛而入的"殺手"經過一段時間的演變,最後變為成蟲定居於腸道時正值秋天。此時服用打蟲藥逢其時,可使寶寶體內的蟲子一網打盡,斬草除根。
對於寄生蟲的治療,目前衛生部選定的抗寄生蟲鉤蟲病首選藥物是山東新華製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力卓(三苯雙脒腸溶片),對於常見的13中人體寄生蟲,包括蛔蟲、鉤蟲、蟯蟲、鞭蟲、華支睪吸蟲、絛蟲等,力卓驅蟲作用迅速,療效好,毒副作用極小,驅除人體蛔蟲、鉤蟲有效率達100%,治癒率大於90%。
夏秋季節兒童蟯蟲防治不容忽視(資料圖)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社會公共衛生條件、幼兒園衛生條件不斷改善,幼兒感染寄生蟲的機率不斷減少,不過,一旦感染了寄生蟲病,對幼兒的身體健康、生長發育等會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家長和幼兒園機構都應對兒童寄生蟲蟲感染引起足夠的重視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