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前段時間學姐給大家講過醫保的報銷流程,但還是有些小夥伴依然很迷惑,醫保所說的「兩定點,三目錄」是什麼意思?醫保的報銷範圍是怎麼界定的?
最重要的是,自己明明是到定點醫院就醫的,結果一趟下來,發現醫保報銷的數額少得可憐,感到十分迷惑。
OKOK~今天學姐就來跟大家好好講講,關於醫保,那些我們並不在意但卻十分重要的細則。
大家一定要好好了解清楚,不要到時候,連醫保報不報銷得了,能報銷多少都不清楚。
報銷範圍
社保的報銷範圍主要受到起付線、封頂線、報銷比例以及「兩定點三目錄」的限制。我們一個個來看:
起付線簡單來說,起付線就是指國家給你報銷的醫療費用的起點。
一年之內,我們因醫療費用產生的花費如果沒有累計(注意是累計)超過起付線的金額,那麼這些醫療費用就需要我們的個人帳戶中支付或由個人自付。
只有累計超過了起付線,超過的部分才會由社會統籌基金按比例報銷。(關於社會統籌基金是什麼,學姐會在後面進行講解,這裡可以先簡單理解為國家專門拿來給參保公民報銷用的錢)
由於不同地區經濟狀況不一樣,所以不同地區起付線並不相同,原則上來說,起付線的多少控制在當地職工年平均工資的10%左右。此外,不同等級的醫院,起付線也有一定差別。
封頂線簡單來說,封頂線就是指國家給你報銷的醫療費用的最高限額。
雖然國家為醫保的報銷額度設立了一個封頂線,只有在起付線到封頂線的部分才能按比例報銷,顯得很「摳門」。
但其實國家這麼做,是為了保證參保公民們都能正常使用醫保,不至於因為極少數人得了罕見的大病花掉了社會統籌基金中百八十萬的錢,導致其他人難以得到正常的醫保保障。
由於不同地區經濟狀況不一樣,所以不同地區封頂線並不相同,原則上來說,封頂線的多少控制在當地職工年平均工資的6倍左右。
報銷比例社會統籌基金在給我們的醫療費用報銷時,採用的是共付制。即在我們進行報銷時,社會統籌基金報銷一部分(一般為70%~90%),個人承擔剩下的一部分。
報銷比例的高低,是由就診醫院的級別以及我們花費的醫療費用的多少決定的,就診醫院級別越高,報銷比例越低,個人負擔比例越高;花費醫療費用越高,報銷比例越高,個人負擔比例越低。
兩定點、三目錄
兩定點指的是定點醫院和定點藥店,三目錄指的是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基本醫療保險診療項目和基本醫療服務設施標準。
定點醫院和定點藥店簡單來說,醫保的報銷需要到我們社保卡或醫保卡綁定的相關定點醫院和定點藥店才行。
如果不到「兩定點」進行就醫或買藥的話,要麼報銷不了,要麼報銷比例會很低。
定點醫院與定點藥店的綁定,需要在我們激活社保卡或醫保卡的時候進行,不同地區能夠綁定的定點醫院以及定點藥店數量是不同的,一般為2~4個。
此外,如果我們需要申請長期異地就診的話,定點醫院與定點藥店都需要重新綁定。
選定之後,我們就可以到選定的「兩定點」進行就醫,並可自主決定在定點醫療機構購買或持處方在若干定點藥店購藥啦。
值得注意的是,除急診和急救外,參保人員在非選定的定點醫療機構就醫發生的費用,不由醫療保險基金支付。
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就是指國家予以報銷的藥品目錄。
能夠被納入《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的藥品,都是具有臨床必需、安全有效、價格合理、使用方便、市場能夠保證供應等優點的藥品,並且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現行版)收載的藥品;
符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部門頒發標準的藥品;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正式進口的藥品。
《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中的藥品在《國家基本藥物》的基礎上遴選,分為兩類:
「甲類目錄」的藥品:臨床治療必需,使用廣泛,療效好,同類藥品中價格低的藥品。
「乙類目錄」的藥品:可供臨床治療選擇使用,療效好,同類藥品中比「甲類目錄」藥品價格略高的藥品。
其中,「甲類目錄」由國家統一制定,各地不得調整;「乙類目錄」由國家制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可根據當地經濟水平、醫療救助和用藥習慣,適當進行調整,增加和減少的品種數之和不得超過國家制定的「乙類目錄」藥品總數的15%。
此外,以下藥品不能納入基本醫療保險用藥範圍:
主要起營養滋補作用的藥品;
部分可以入藥的動物及動物內臟,幹(水)果類;
用中藥材和中藥飲片泡製的各類酒製劑;
各類藥品中的果味製劑、口服泡騰劑;
血液製品、蛋白類製品(特殊適應徵與急救、搶救除外);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規定基本醫療保險基金不予支付的其他藥品。
基本醫療保險診療項目基本醫療保險診療項目,就是指國家予以報銷的醫療技術勞務項目和採用醫療儀器、設備與醫用材料進行的診斷、治療項目。
它的基本特徵是:
臨床治療所必需,安全有效、費用適宜;
由物價部門制定了相應的收費標準;
由定點醫療機構為參保人員提供的定點醫療服務範圍內的診療項目。
基本醫療保險支付部分費用的診療項目範圍包括:診療設備及醫用材料費和治療類項目。
基本醫療服務設施標準基本醫療保險醫療服務設施,就是指由定點醫療機構提供的,我們在住院過程中中必然用到的生活服務設施。其中主要包括,住院床位費以及門(急)診留觀床位費。
至於已經在這裡面的日常生活用品、院內運輸伺服器和水電等費用,醫保不另行報銷,醫院也不會向我們收費。
需要注意的是,基本醫療保險基金不予支付的生活服務項目和服務設施費用,主要包括:
就(轉)診交通費、急救車費;
空調費、電視費、電話費、嬰兒保溫箱費、食品保溫箱費、電爐費、電冰箱費及損壞公物賠償費;
陪護費、護工費、洗理費、門診煎藥費;
膳食費;
文娛活動費及其他特需生活服務費用。
個人帳戶與統籌帳戶
學姐之所以把這部分放在最後再講,是因為這部分內容對我們來說屬於「了解一下就好」的水平,對我們實際影響不大。
在平時生活中,我們只需要知道社保卡或醫保卡中個人帳戶「還有多少餘額,這些餘額可以用來幹嘛」就足夠了。
學姐曾經說過,我們平時在繳納醫療保險時,個人要交個人工資的2%,公司要替我們交工資的8%(不同地區比例略有區別),這筆醫保費會分別去兩個地方:
個人交的2%部分會直接進入個人社保卡或醫保卡中的【個人帳戶】,可以在我們平時感冒發燒去醫院看門診或者去藥房拿藥時,直接劃卡消費;
公司交的8%部分會進入【社會醫療統籌基金】,可以在我們得了較為嚴重的病,需要交住院費、醫療費時,得到一定比例的報銷。
但這是比較籠統的講法,實際上,個人帳戶與統籌帳戶的組成部分比這要複雜一些,支付範圍也更廣一點。
個人帳戶我們的個人帳戶由三部分組成:
個人繳納的醫保費全部劃入個人帳戶,即個人繳納的2%
用人單位繳納的醫保費按照規定比例劃入的部分,一般為30%
個人帳戶儲存額的利息收入
個人帳戶可以用來支付這些項目:
在定點醫院門(急)診的醫療費用;
在定點藥店購藥的費用;
起付線以下的醫療費用;
起付線以上、封頂線以下,由個人負擔的醫療費用;
起付線以上應當由個人負擔的醫療費用。
需要注意的是:個人帳戶中的餘額只能用於醫保,只有個別地區可以用來買商保、提現等操作。
個人帳戶中的餘額只要滿足一定條件,允許結轉使用和繼承;
如果我們身故了,個人帳戶還有餘額的話,可以劃入繼承人的帳戶,繼承人未參保的話,這筆錢一次性支付給繼承人;
沒有繼承人的,個人帳戶餘額「充公」,劃入社會統籌基金;
累計繳費時間滿25年的,退休後不再繳費,個人帳戶基金由統籌帳戶劃撥。
統籌帳戶統籌帳戶即社會統籌基金,主要由這幾個方面組成:用人單位扣除計入個人帳戶後的剩餘部分;財政補貼;社會捐助;銀行利息;滯納金等。
統籌基金可以用來支付「三目錄」中產生的費用,即:
住院治療的醫療費用;
急診搶救留觀並收入住院治療的,其住院留觀7日內的醫療費用;
血液透析、惡性腫瘤放化療、腎移植後服抗排異藥等特殊病種的門診醫療費用。
總的來說,我們平時找國家報銷的那部分醫療費用,全部都來自統籌帳戶,它對我們個人的影響並不大,並不需要我們操心,大家只需要了解一下就好。
看到最後,還有問題想私聊我們?
1.關於這個問題還有什麼不懂的,可後臺私信我,學姐詳細為你解答~
2.也可以搜索公眾號:【學霸說保險】,我們會耐心逐一免費解答!
學霸說保險,為您著想的保險分析專家。
我們可以提供:產品測評、投保指南、保險規劃、理賠諮詢。
任何保險問題,連線我們,讓你不用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