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醫保個人帳戶資金為何要封閉管理

2020-12-16 中國政府網

    3月20日,在北京市團結湖公園附近的北京銀行,記者看到,取醫保金的人排起了長隊。雖然該銀行在門口牆壁上和取款機旁邊貼了兩張公告,明確告知「注入個人醫保存摺的資金,參保人員憑醫保存摺可以隨時到北京銀行(或北京農村商業銀行)自由支取」,但是一些市民仍然「怕突然封上了,取不出來了」。

    最近,北京市人社部門宣布,醫保個人帳戶年底將封閉管理,屆時,參保人員個人帳戶資金將打入社保卡中,僅用於看病就醫,實現專款專用。個人帳戶的錢是不是「自己的錢」?為什麼要封閉管理?全國各地都是怎麼做?記者進行了採訪。

    個人帳戶不僅是「自己的錢」

    記者了解到,北京醫保個人帳戶在年底封閉之後,個人帳戶資金直接打到社保卡上,不再打到存摺上。而已經打到個人醫保存摺上的資金屬於個人,不會被封上。

    很多人不能理解,個人帳戶的錢明明是自己的,為何要封閉管理?1998年《國務院關於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明確,「個人帳戶的本金和利息歸個人所有,可以結轉使用和繼承」。但同時指出,「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由統籌基金和個人帳戶構成」,也就是說,個人帳戶是醫保的一部分。基於這一點,全國大部分地區都對個人帳戶實行封閉管理,只允許在定點醫院、藥店看病買藥。

    專家認為,個人帳戶和統籌基金是一個整體,發揮保險的互助共濟作用,這是社會醫療保險的一個重要功能,不應簡單地將其看作是自己的錢,況且,個人帳戶中還有一部分資金是用人單位繳納的,大約佔用人單位繳費額的30%。

    沉澱資金需發揮共濟作用

    不管是放開管理還是封閉管理,都存在個人帳戶資金大量沉澱的問題。人社部2012年統計公報顯示,個人帳戶積累2697億元,佔總結餘規模的35%,並以每年約300億元的規模增長。

    一方面個人帳戶結存資金在不斷地滾雪球,一方面統籌基金支付壓力卻在不斷增大,有些地方當年結餘只有當年收入的3%,面臨收不抵支的風險。且儘管個人帳戶絕對數在不斷增大,但是由於無法在醫保「大盤子」裡共濟使用,人均支付能力不強,即使參保人將其積累到退休,相對於不斷攀升的醫藥費用來說,仍然是杯水車薪,無法有效減輕參保人因疾病帶來的經濟風險。

    個人帳戶設計之初的支付、積累等功能,未能有效發揮,無法體現保險的共濟作用。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社保所所長李珍認為,個人帳戶的資金是以保險的名義收取的,而保險是一個風險分擔的機制,那就是「眾人為一,一人為眾」。也就是說,一個人支付的保險費,當他生病時可以得到比較高水平的保障,因為那些沒生病的人的保費給他了,這就是所謂眾人為一。而相反他沒有生病的話,他所交的保費就給了生病的人,即所謂一人為眾。可見,「個人帳戶不是一個風險分擔機制,只能專款專用,不能共濟使用,反而因為個人帳戶繳費過多,浪費了保費資源。」

    封閉管理後,如何盤活個人帳戶資金,把大量沉澱資金用起來,真正實現保險的互助共濟作用,成為醫保管理部門亟須解決的問題。北大醫學部主任助理、衛生經濟學教授吳明認為,從衛生經濟學角度來看,醫保的運行模式設計非常重要,醫保基金儘量多用於提高參保人的補償比,降低參保人的醫藥費用經濟風險。「個人帳戶並沒有起到分擔風險的作用,資金大量沉澱,應該改革。」

    多地可家庭共用,可買商業險

    有學者對廣東6市的醫保個人帳戶改革實踐進行研究發現,若個人帳戶資金沉澱太多,將直接導致統籌基金餘額不足,統籌基金支付能力下降,影響待遇水平的提高。

    總結先行改革地區的經驗,專家認為,當前可行的辦法是逐步消化個人帳戶沉澱,弱化個人帳戶,提高基本醫保的補償水平,降低個人的負擔。從全國來看,主要有三種做法:拓展個人帳戶使用範圍和對象,提高其效率,比如廣東、江蘇等多個地市率先將其家庭化,參保人直系親屬、配偶也可以使用這筆錢去門診、藥店看病購藥;用門診統籌來彌補個人帳戶共濟作用小的缺陷,目前全國大部分地區開展了門診統籌,主要用於慢性病、特殊病種的補償;將個人帳戶資金用於新的用途,比如購買補充商業保險,像江蘇常州、蘇州等地允許用個人帳戶資金購買大病商業補充保險。

    李珍主張將個人帳戶的錢用於提高基本醫保的補償水平。「比如一個家庭裡既有參加職工醫保的,也有參加城鎮居民醫保的,形成『一家多制』,往往是『一老一少』繳費少,保障水平較低,醫保的錢經常不夠用。」她認為,如果將這筆錢用於城市「一老一小」的醫療保障,既可以解決現存個人帳戶資金浪費的問題,同時也可以提高「一老一小」的基本醫保水平。(記者 李紅梅)

相關焦點

  • 北京擬叫停醫保存摺自由取現 個人帳戶年底擬封閉管理
    原標題:醫保個人帳戶年底擬封閉管理   北京青年報記者昨日獲悉,市民存在北京銀行存摺上的醫保現金,擬在今年年底封閉管理,這筆錢專款專用,只能用來看病。   醫保個人帳戶不得自由提取現金在全國一些地區已經推行。
  • 北京醫保卡取錢流程升級 個人醫保存摺仍可隨時支取
    原標題:北京人力社保局回應醫保系統升級:醫保存摺仍可隨時支取  因有傳言稱北京市醫保系統升級後醫保存摺無法取現,近日大量市民前往北京銀行網點排隊取現。28日,北京市人力社保局與北京銀行就此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系統升級改造與個人帳戶改造無關,個人醫保存摺仍可隨時支取。
  • 學者聲音:醫保個人帳戶支付既要嚴管也要方便
    醫保個人帳戶的資金,本質上來說,屬於個人財產。它的來源,一是從個人工資中扣繳的醫保費用,二是用人單位補貼的小部分。不管來源是什麼,到了個人帳戶,其實就是個人財產。當然,這種強制性要求用工單位和職工個人將一部分資金存入醫保個人帳戶,目的是為了給個人就醫積聚一定的資金,防止萬一將來個人需要就醫時資金不足的問題。這個措施,當然可以說是一種國家父愛主義的做法。
  • 3323億醫保個人帳戶結餘資金有多少能變成健康險保費
    他分析,目前,對於醫保個人帳戶資金的使用,儘管各地政策不一,但真正起到社會醫療保障的作用的不多。資金可自由支取的自不必說,採用專款專用原則的地區,要麼資金餘額趴在帳戶上,要麼乾脆通過購買指定藥店的「柴米油鹽」的方式變相自由使用了。
  • 6月1日起,醫保個人帳戶資金可買商業醫療保險
    ,發揮資金效率,提升參保職工醫療保障水平,現就統一全市商業保險機構承辦職工醫保個人醫療帳戶資金購買商業醫療保險有關事項通知如下:一、統一保險機構受理全市承辦職工醫保個人醫療帳戶資金購買商業醫療保險的保險機構,按條件由市級醫保經辦機構統一受理。
  • 開始正常繳納社保,為何個人醫保帳戶餘額竟然為「0」?
    繳納社保,那麼我們的個人的醫保帳戶就將會有一筆資金進入。我們可以憑藉著我們的社保卡裡的餘額到藥店買藥,或者是門診就醫。但是有的人卻發現,自己已經開始正常繳納社保了,為何自己的醫保個人帳戶餘額卻是為「0」呢?這又是怎麼一回事?
  • 廣東省出臺規定醫保個人帳戶有條件「異地取現」
    》,對全省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個人帳戶管理問題明確規定,在若干特殊情況下,醫療保險經辦機構應及時處理個人帳戶資金。    除此之外,通知還明確,不僅職工因調動工作到外省外市,其他原因離開原醫保統籌地區的,在終結醫療保險關係時,個人帳戶存儲額也將退還給參保人;職工在參保期間應徵入伍時,可以支取其個人帳戶資金;參保人在參保期間死亡,其個人帳戶資金一次性支付給繼承人,沒有繼承人的,其個人帳戶資金納入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參保人出境(包括港、澳地區)定居的,其個人帳戶資金可退還本人。
  • 醫保繳費不再進個人帳戶 2020醫保最新政策發布
    學術界普遍認為,個人帳戶分散了統籌基金總量,積累功能也有限,要增強醫保基金的共濟能力,就必須調整個人帳戶的結構。  事實上,個人帳戶是職工醫保制度設計之初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  而帳戶資金沉澱過多,但資金使用效率低下,是醫保個人帳戶遭受眾多詬病的重要原因。專家認為,在縱向個人保障方面,雖然個人帳戶的資金一直有計入,但積累作用並不明顯,老年參保者累計結餘較少,在門診費用保障作用有限。而在橫向風險分散方面,個人帳戶基金雖然總體存在大量沉澱,但主要是年輕的、健康的人積累,這部分人群由於看病需求較少,只能讓這筆資金在帳戶中不斷累積。
  • 醫保個人帳戶每個月劃入多少錢?能不能取出來用?
    醫保帳戶分為個人帳戶和統籌帳戶,其中個人繳納的醫療保險全部納入個人帳戶,單位繳納的醫療保險有一小部分也要納入到個人帳戶,個人帳戶裡面的錢可以用來看病消費或買藥,個別地區可以取出來用。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城鎮職工的個人帳戶醫保裡面的錢可以拿來用,城鄉居民醫保裡面是沒有錢的,後者交的保費也要比前者少很多。城鎮職工醫保個人帳戶每個月會劃入多少錢呢?
  • 醫保個人帳戶家人可以共享了!條件是……
    福建省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個人帳戶可實現家庭共濟。在家庭共濟帳戶設立之後,參保人員及其未成年子女、配偶等直系親屬可以使用。家庭共濟帳戶的結轉、計息、繼承等按照基本醫療保險個人帳戶有關管理規定執行。對省內跨統籌區參保的家庭成員沒有限制但家庭成員都應是福建省基本醫療保險的參保人員若家庭成員有個人帳戶將優先使用其個人帳戶資金家庭共濟帳戶涉及多個個人帳戶的應指定家庭共濟帳戶使用個人帳戶資金的先後順序
  • 個人醫保餘額全家一起花 高青醫保個人帳戶實現「家庭共濟」
    記者獲悉,自12月起,高青縣職工醫保個人帳戶可實現「家庭共濟」,這意味著職工醫保個人帳戶裡的結餘資金,可供本人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等直系親屬使用。醫保個人帳戶家庭共濟,指的是職工醫保個人帳戶歷年結餘資金,可用於其配偶、未成年子女等直系親屬的醫療保障費用,實現家庭成員之間共濟互助。採訪中記者了解到,高青是全省醫保個人帳戶家庭共濟試點縣,高青醫保分局積極與上級部門爭取,和相關軟體公司協調,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醫院和縣婦幼保健院已試點應用, 為全省首家。
  • 2021醫保迎「大調整」,醫保有了新變化?個人帳戶門診能報了?
    我們都知道,目前我國實行的是兩套並行的醫療保障體系,即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城鎮職工醫保制度。城市和農村居民醫保(新農合和城鎮醫保並軌後的新辦法)每年繳費一次,2020年最低繳費標準為280元/年;城鎮職工醫保每月都要繳費,企業和個人分別承擔8%和2%的費用(不同地區、不同比例)。
  • 醫保個人帳戶家人可以共享了!條件是……
    我們的醫保又有新變化了。近日,福建醫療保障局印發了《福建省基本醫療保險家庭共濟帳戶使用管理辦法(試行)》通知。今年7月1日開始,福建將執行醫保新政策,進一步擴大醫保的使用功能!大家醫保帳戶裡的錢可以和家人一起使用啦!
  • 7月1日起,福建醫保個人帳戶家人可以共享了~ 條件是……
    福建省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個人帳戶可實現家庭共濟。在家庭共濟帳戶設立之後,參保人員及其未成年子女、配偶等直系親屬可以使用。家庭共濟帳戶的結轉、計息、繼承等按照基本醫療保險個人帳戶有關管理規定執行。對省內跨統籌區參保的家庭成員沒有限制但家庭成員都應是福建省基本醫療保險的參保人員若家庭成員有個人帳戶將優先使用其個人帳戶資金家庭共濟帳戶涉及多個個人帳戶的應指定家庭共濟帳戶
  • 2020年底前,醫保將全面取消個人(家庭)帳戶!
    特別是隨著2016年城鄉居民醫保的整合,制度保障能力不斷提升,大部分地方取消了新農合個人(家庭)帳戶,但也有個別地方保留了這一做法。 換言之,到今年底,並不是居民醫保個人帳戶將被取消。只有新農合的個人(家庭)帳戶會被取消,城鎮職工醫保不會受到影響。
  • 今天起杭州醫保個人帳戶可家庭共濟 手把手教你劃帳
    共濟後的個人帳戶資金,所有權同步轉移,其使用、結轉、轉移、繼承及所產生的利息等按照杭州市基本醫療保險個人帳戶歷年資金管理的有關規定執行。特別提醒:自助劃轉各操作平臺,於3月1日9時開放權限,屆時可在各操作平臺上實現自助劃轉,操作成功後即時生效。蕭山、餘杭、富陽將適時開展這個政策,桐廬、淳安、建德、臨安也會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具體實施辦法。
  • 醫保迎來新變化!個人帳戶或將全面取消?帳戶餘額還在嗎?
    這些年來,醫保制度不斷地完善和改革,很多地區的新農合帳戶都已逐漸的向門診統籌靠攏。特別是在2016年城鄉居民醫保融合之後,很多的地區就已經完成了新農合個人帳戶的取消,只剩下少數地區還有所保留。也正是因此,國家醫保局才正式下發通知,要求在2020年底徹底取消個人帳戶。這也就意味著,到2021年,新農合所有的個人帳戶都將不復存在。
  • 官宣了,2021年前醫保個人帳戶將全面取消,個人帳戶餘額怎麼辦?
    而就在10月份,多省都發布了關於2021年醫保的繳納標準,又引發了一波繳納醫保的浪潮。但是最近卻又有一個消息愈演愈烈,據傳在2020年底將全面取消醫保個人(家庭)帳戶?一時之間激起網友的熱烈反響,這個意思是個人醫保日後都不復存在了嗎?首先,普通居民不需要太過擔心。醫保個人(家庭)帳戶並不代表我們現在繳納的城鎮居民醫保,今年正常交過費用的居民不需要慌張。
  • 北京銀行稱醫保存摺轉卡後帳戶資金須繳利息稅
    醫保存摺個人帳戶裡的資金是免利息稅的但北京銀行今天表示—— 存摺轉卡後要繳利息稅  利息稅沒多少錢 轉帳後更方便 目前建國、九龍山兩支行可辦理該業務  本報訊(記者張焱)記者今天上午從北京銀行獲悉,如果辦理了「醫保轉帳」業務,那麼轉入銀行卡的錢將不再享受免繳利息稅的政策
  • 滬職工醫保帳戶如何買商業醫療險? 專家來解答-個人帳戶 帳戶餘額...
    本市試行職工醫保個人帳戶購買商業醫療保險,是為了更好地完善本市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減輕參保職工自費醫療費負擔,進一步發揮好醫保個人帳戶醫療保障作用。  目前,參加上海市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參保人,可按照自願原則,使用職工醫保個人帳戶歷年結餘資金,為本人向保險公司申請購買商業醫療保險專屬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