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巧用工具平滑流動性明年M2增速或在10%左右

2020-12-16 證券之星

  「今年貨幣政策運用保持了市場流動性的平衡,運行的實際結果雖穩中稍偏緊,但這與金融去槓桿的要求相匹配,既滿足去槓桿的需要,同時也滿足市場流動性不要受到太大的壓力,即處理好去槓桿和經濟平穩運行的關係,總體上達到了調控目標。」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昨日表示,對2017年央行貨幣政策作了上述評價。

  多工具組合平滑流動性

  今年以來,央行貨幣政策強調穩健中性,靈活運用和創新各種不同期限的貨幣政策工具來調節市場流動性,從流動性的管理上保證了量適度和價合理,達到了調控的目標和效果。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昨日表示,今年央行貨幣政策通過逆回購、開展常備借貸便利(SLF)和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等多個貨幣政策工具進行運用組合,根據市場流動性不同時點的需要進行調控,對期限工具進行合理搭配,如遇到季末和半年末,通過投放跨季度和跨時點的期限,避免季節性因素對流動性穩定帶來影響。

  另外,央行今年以來還進一步豐富了貨幣政策工具的期限品種,於10月下旬啟用了2個月期逆回購操作。對此,連平認為,今年央行貨幣政策運用有更多的創新和靈活性。兩個月期逆回購工具的增加,有助於年底流動性的對衝,保持市場流動性平穩。

  「目前貨幣政策工具從短期到中長期,形成了一個完美而平滑的曲線,既有利於跨期限操作,避免短期波動,也為金融市場利率的參考和定價保持平穩發揮了積極作用。」溫彬表示。

  在貨幣政策工具創新方面,9月30日,央行宣布對普惠金融實施定向降準政策,並從2018年起實施。對此,溫彬認為,此舉是按照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需要,在原有定向降準操作的基礎上,進一步豐富定向降準的內涵,雖從明年才開始實施,但監管層已設定了門檻目標,有助於提前引導銀行等金融機構按照達標的要求,在信貸上對上述領域給予支持,發揮貨幣政策工具創新運用對實體經濟的效用也是可圈可點。

  連平也表示,準備金結構性調整雖在明年初才開始推進,其實效應已經在市場顯現,運用短期和中期工具,同時運用長期工具並結合結構性調整,這是今年貨幣政策的一個新動作,未來隨著時間的推移,整個行業市場會發生進一步的變化,相信長期工具如準備金調節這一工具在明年運用的機會也會進一步顯現。

]]>

相關焦點

  • 10月M2增速回落 財政支出增加料支持M2增速反彈
    3月以來,單月新增住戶部門短期貸款均值在2100億元左右,9月一度高達2537億元。9月下旬以來,監管部門對個人消費貸的監管力度加大,10月新增住戶部門短期貸款下降至791億元。  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方面,央行數據顯示,10月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增加2142億元。其中,短期貸款減少113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2366億元,票據融資減少378億元。
  • M1、M2剪刀差與流動性陷阱:成因、對策全解析
    從去年開始,全球央行都面臨類似「流動性陷阱」的困境——無論如何,進一步釋放流動性,都無法進一步刺激企業投資意願、提升通脹。今年以來,中國央行似乎對降準等措施有所顧慮,M1和M2數據之間的「剪刀差」不斷擴大,並在今年6月創下新高,這令中國企業的「流動性陷阱」備受關注。甚至有學者質疑,說好的降準以及全年13%的M2增速目標的必要性還是否存在?
  • 央行再次超量續作「麻辣粉」 明年貨幣政策如何走?
    光大證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師張旭也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今日的MLF超額續作充分滿足了金融機構需求,充分體現出央行穩定1年期市場資金利率的意圖。1年期同業存單利率與MLF之間的利差反應出銀行體系對於中等期限資金的渴求程度,而MLF正是央行向銀行體系提供中期資金的主要工具。
  • 央行:科學把握貨幣政策操作力度 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中國經濟編者按:昨日,央行發布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9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長10.9%,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13.5%,增速均明顯高於2019年。9月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4.63%,較上年12月下降0.49個百分點。
  • ...M1和M2增速為何大幅上升、未來是否降息、人民幣匯率走勢如何……
    M1、M2增速大幅回升具體來看,3月末,M2餘額208.09萬億元,同比增長10.1%,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3個和1.5個百分點;M1餘額57.51萬億元,同比增長5%,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2個和0.4個百分點;流通中貨幣(M0)餘額8.3萬億元,同比增長10.8%。
  • 央行本周連續投放流動性 下周將有5000億回籠
    天風證券孫彬彬團隊亦認為,年底12月和春節前1月可能出現季節性流動性緊張的時間段,預計央行仍會精準投放MLF和OMO進行對衝,流動性整體保持緊平衡而不會簡單收緊。華安證券則表示,預計12月相對11月來說,流動性小幅寬鬆,央行將堅持總量政策適度,維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整體看流動性相對寬鬆。
  • 中信證券明明:央行給出四大信號 市場會如何反應?
    從這個角度來看,央行對於今年槓桿率抬升的容忍度不應過度解讀,這並不意味著央行對於未來槓桿率的上升放鬆約束。據我們估算,用宏觀槓桿率來衡量的金融周期大概率在今年四季度見頂,明年上半年宏觀槓桿率增速可能明顯回落。 四、人民幣匯率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近期人民幣匯率升值是我國經濟基本面向好的反映。
  • 「MLF+逆回購」長短結合 央行多管齊下維穩流動性
    11月30日,央行發布公告,為維護月末流動性平穩,當日開展2000億元一年期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和15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  自2019年LPR改革後,每個月15日前後央行均操作MLF作為當月LPR報價指引;2020年以來,央行也僅在每月15日前後操作MLF。此次月末開展MLF操作打破了今年以來的慣例,被市場認為「超預期」。
  • 央行繼續「注入流動性」
    繼上周重啟逆回購後,央行8月6日再度小幅度釋放流動性,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120億元7天期逆回購。這是在經歷了「錢荒」風暴後連續第三次逆回購操作。中國央行周二繼續向銀行系統注入流動性,展開120億元(約196億美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央行「注入流動性」 (to inject liquidity)就是提高貨幣供應量,即人們俗話說的「印鈔票」。
  • 東北證券:中長端流動性偏緊局面有望改善
    來源:金融界網站來源:東北證券12月銀行間流動性展望:整體來看,12月銀行間流動性缺口較小,約為2300億元左右,主要為財政支出發力向市場投放流動性所致具體來看,12月預計新增財政存款-12000億元、M0及庫存現金增加3000億元、貨幣政策工具到期10400億元、銀行繳準增加900億元、外匯佔款小幅波動。
  • 央行放水是什麼意思?關於降息、降準、M1、M2、社融的那些事
    如果你留意過網上的新聞報導,就會注意到類似「保持廣義貨幣M2合理增長」這樣的表述,這是因為,M2對研究貨幣流通的整體狀況有著重要意義,長期以來我們用M2來作為一個主要指標。 當M2增速高於GDP增速的時候,往往意味著貨幣超發,有通脹的風險,好比只有100塊的貨物,但要用120塊的錢去買,貨幣實際上是有貶值風險的,當然M2增速過快的時候,往往也意味著市場投資過熱;我們常用池子裡的水來形容M2的總量,當央行又大幅降準降息的時候,你甚至會聽到「大水漫灌」這種表述,至於這裡面究竟是什麼因果關係,我們後面會進一步說明。
  • 央行對貨幣政策定調轉為「合理適度」 什麼信號?
    而最近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法是: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為了方便對比,我還特意搜了下央行此前對貨幣政策的表述。
  • 天風宏觀宋雪濤:明年信用環境會重複18年嗎?
    11月社融增速13.6%低於10月的13.7%,預計之後會持續回落,明年3月開始社融信貸增速在超高基數壓力下大概率出現加速回落,到明年底社融增速大致在11%左右。在信用擴張出現拐點的同時,債務違約也出現了延遲暴露。目前看,雖然二級市場的信用溢價有明顯上升,一級市場的國企發債仍然處於暫停的狀態。
  • 宋雪濤:明年信用環境會重複18年嗎?
    11月社融增速13.6%低於10月的13.7%,預計之後會持續回落,明年3月開始社融信貸增速在超高基數壓力下大概率出現加速回落,到明年底社融增速大致在11%左右。在信用擴張出現拐點的同時,債務違約也出現了延遲暴露。目前看,雖然二級市場的信用溢價有明顯上升,一級市場的國企發債仍然處於暫停的狀態。
  • 央行重提「總閘門」後,貨幣政策應關注哪些方面
    根據歷史經驗,央行「總閘門」的提法往往伴隨著貨幣政策的邊際變化。2017至2019年期間,央行曾多次提出「調節好」、「管住」和「把好」貨幣「總閘門」,期間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的增速均呈現震蕩回落態勢(參見圖1)。而當央行刪去「總閘門」表述時,信用環境更為寬鬆,期間M2和社融增速明顯回升。
  • 央媽突然「加量」投放3500億流動性馳援反常操作有何深意...
    不少分析人士認為,11月信用違約事件突發,對資金面構成擾動,再疊加月末效應,央行在市場情緒敏感期間加大流動性投放,旨在向市場釋放維穩信號,保障市場流動性的充裕。11月初的信用違約事件對央行原本的流動性調控節奏構成一定擾動,為助力中國經濟長期平穩和可持續增長,貨幣政策將更加注重穩增長與防風險的平衡,2021年寬鬆力度將明顯弱於2020年,既不會大幅寬鬆,也難有明顯收緊,但信貸社融增速會逐漸回落。
  • ...無序擴張,堅決反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明年四大重點工作也明確
    持續深化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引導市場利率圍繞央行政策利率中樞運行,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明年要「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這意味著M2增速和社融存量增速兩項貨幣政策中介目標在明年將經歷壓降的過程。
  • 海通策略:宏觀流動性拐點逐漸到來 明年牛市由基本面+情緒面驅動
    在此我們選取M2同比、十年期國債利率兩個代表性指標分析過往三輪牛市中,宏觀流動性拐點與股市拐點的關係。今從量的角度看,宏觀流動性收緊初期股市繼續上漲。M2增速與社融存量增速、貸款餘額增速變化趨勢基本保持一致,在此我們用M2同比來跟蹤貨幣總量變化,M2同比與工業增加值累計同比的差值來跟蹤貨幣剩餘變化。
  • 花旗銀行劉利剛:明年中國GDP增速將達8.2%
    ,預計明年中國GDP增速大幅反彈,全年整體增速預測將達8.2%。「我們對明年的經濟形勢是比較樂觀的,因為基數原因,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速會十分強勁,而下半年則會逐步收斂,回歸潛在增長率。預計明年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的GDP同比增速分別為16%、8%、6%和5%。」劉利剛表示。具體來看,劉利剛認為消費是支撐明年經濟反彈的主要動力,而出口對於GDP增速的貢獻則會降低。
  • 如何理解流動性的「水」和「渠」——從流動性變量看債之基礎篇
    進一步理解當前流動性環境和對債市的影響。從量的角度解讀五大疑問:(1)如何理解央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取向,精準滴灌而非大水漫灌?(2)如何理解央行對貨幣工具的選擇?(3)下一次降準會發生在什麼時候?(4)「水」是否停留在銀行間「水槽」中——理解央行釋放的流動性是否大量淤積在銀行體系內;(5)「水」越多,購買債券的資金一定越多嗎?——理解影響超額準備金的其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