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寫醫療記錄需警惕!藥物縮寫可能會導致用藥錯誤

2020-12-16 健康界

使用有潛在危險的藥物縮寫和劑量表達是用藥錯誤的主要原因之一。導致這些失誤的潛在原因是臨床醫生的書寫潦草和不規範,以及醫務人員之間的交流不清晰。對美國醫院評審聯合委員會而言,用藥安全和對用藥錯誤的識別、預防、及時報告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這一期的警訊事件特別強調與藥物縮寫和劑量表達相關的處方藥物用藥錯誤。

25年多以來,儘管美國醫療安全協會(the Institute for Safe Medication Practices,ISMP)和其他的組織針對用藥信息交流中使用某些縮寫的危險性反覆警告,但是使用這些危險縮寫的行為依然存在,增加了對患者的潛在傷害。美國醫院評審聯合委員會開發與管理檢驗副主任、美國藥師協會藥學博士DarrylS. Rich稱:「當在病曆書寫處方和記錄時,為了節省時間和精力,頻繁使用標記和縮寫,然而這些標記和縮寫存在潛在的錯誤和混淆。」

例如,特別容易出錯的縮寫包括,「U」代表「單位units」,「ug」代表「微克」。當醫生書寫「U」時,經常看起來像0。很多對警訊事件進行根本原因分析的個案報導顯示,有關胰島素劑量錯誤的根本原因,就是將「U」理解為0。另一個用藥錯誤的根源,是使用縮寫「μg」代替「mcg」,因為當手寫時標記「μ」看起來像「m」。其他危險的醫囑書寫方式,如使用小數點後零(如,2.0和2)或者省略小數點前置零(如.2代替0.2)。手寫醫囑時,使用小數點後零或者沒有小數點前置零,有時會漏看小數點。這樣的醫囑理解錯誤,可能導致10倍劑量的失誤。「為了使潛在的錯誤最小化和病人的安全最大化,開處方者需要避免使用這些危險的縮寫和短語,」Dr.Rich說。

美國醫療安全協會發出警訊

嗎啡處方的理解錯誤導致嬰兒的悲慘死亡事件之後,ISMP近來對健康保健機構發布了警示,提醒他們使用某些危險的縮寫和劑量表達的危險性。「近30年來,ISMP和其他協會倡導摒棄使用這些縮寫和表達,」美國醫療安全協會主席、藥師協會藥學博士Michael Cohen說,「ISMP也強調在其他信息交流方面,避免這些危險縮寫和劑量表達也是同等的重要,如計算機產生的標籤、給藥記錄、藥物存儲箱/貨架的標籤、列印前的醫囑和協議、藥房和處方者醫囑顯示屏。」更多與處方錯誤和患者傷害有關的危險縮寫和劑量表達的列表,可以從ISMP網站獲得:www.ismp.org。

此外,美國國家用藥錯誤報告和預防協調委員會(National Coordinating Council for Medication Error Reporting and Prevention,NCCMERP)在1996年發表了「糾正易錯處方書寫的建議」,1997年,美國藥典發布了「處方書寫的建議」,討論了組織避免用藥錯誤和最小化患者危險的方法。

降低風險的策略

雖然新的技術如計算機控制的輸錄入系統已被引入健康保健,據估計,現如今只有低於5%的美國醫生應用這個系統進行電子處方書寫。機構沒有採用這些新技術的原因是相關的費用和訓練問題。然而,利用電子處方系統,組織機構能夠很大程度上最小化用藥錯誤,包括那些有關書寫潦草的,他們大幅度降低了患者風險和藥物相關致殘和致死的花費。考慮到大多數的健康保健機構近期將不能實施這項新的花費較大的技術,醫院聯合委員會已經確定了一些適用於任何健康保健機構的,具有成本-效率和成本-效率比的降低風險的策略:

1.建立一個不能使用的縮寫和標示的清單,供所有處方醫生分享;

2.建立一個保證醫務人員查閱清單的規則,採取措施以保證其依從性;

3.建立一個程序,當處方者如果輸入一個不得使用的縮寫時,醫囑系統能自動提請驗證。

建議

美國聯合委員會要求藥物醫囑「對應其使用目的,必須具有準確性、完整性和可辨別性」(JCAHO標準指南IM.3)。標準IM.3也要求使用標準化的縮寫、縮寫詞和符號。使用易混淆和危險的縮寫與這個標準的目的是相悖的。此外,醫院需要評估/審核醫療記錄中醫囑的「現實性、及時性、易讀性和有效性」,和「採取行動,改善影響患者照護的記錄的質量和及時性(醫院全面認證指南IM.7.10)。這應該是季度醫療記錄審查,作為醫院從事記錄的完整性和認證性的一部分。作為評估的一部分,標準IM.7.10明確地要求強調易讀性以及完整性,有效性。

此外,MS.8.2.3(醫院綜合評審手冊)要求,在資格審查程序中,應特別強調「準確、及時、清晰的完成病人的醫療記錄」的數據。這些數據必須不僅僅是整合的數據,而且是某位醫師與規範的相比的結果如何。否則,在藥物使用評價或行為改進項目部分,也會導致多種建議。多個聯合委員會標準要求醫囑的易讀性,而且醫院應該採取適當的措施來提高醫囑的易讀性。最後,標準TX.3.5.2(醫院全面評審手冊)要求藥劑師審查所有藥物醫囑,如果出現問題,就與開處方者交流。為了實現對這些標準的依從性,需要採取措施來減少危險縮寫的不恰當使用,比如在減少危險警訊事件中,已獲驗證的措施。

(作者:秦億蓉,重慶醫科大學2010級七年制臨床醫學;任洪豔,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原文標題《因藥物縮寫導致的用藥錯誤》,摘自2001年9月1日的The Joint Commission)

相關焦點

  • 預防用藥錯誤,醫療保健初創企業 Mint Solutions 獲 500 萬歐元 B...
    在美國每年有大約 150 萬人因用藥錯誤而對身體健康產生損害,其中有 10 萬人因用藥錯誤死亡,醫療保健初創企業 Mint Solutions 針對醫療領域這一痛點問題,研發了 MedEye 解決方案,來改善用藥失誤問題。
  • 視頻|兒童哮喘防治需控制症狀,警惕用藥誤區,善用兒童劑型
    海上名醫平臺邀請到了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呼吸內科陳志敏主任醫師、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南京兒童醫院呼吸科趙德育主任醫師及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兒科洪建國主任醫師,對家長們普遍關注的兒童哮喘病因、用藥管理和患者依從性問題進行解答和指導。
  • 警惕!兒童藥物使用不當,會導致嚴重併發症,想要避免,家長要牢記這...
    審閱者: 王天成(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 孩子生病了,想儘早讓他好起來,安全的做法是,遵循一些謹慎的指導原則,確保給孩子及時用藥,這一點很重要。 對於非處方(OTC)兒童藥物,若使用不當,會導致嚴重的、甚至危及生命的併發症。
  • 宮頸癌錯誤用藥的教訓:完善相似藥品管理制度
    用藥安全是全球突出的公共衛生問題,據WHO報告[1],全球有約1/3的患者因不合理用藥而死亡,用藥安全已成為威脅患者安全的第三大挑戰。按照用藥環節可將用藥錯誤分為醫囑錯誤、配藥錯誤和給藥錯誤,其中給藥錯誤最為常見,發生率高達67.6%[2]。給藥錯誤是指患者實際接受的藥物與醫囑之間存在差異[3]。
  • 開錯藥致4歲男童身亡:用藥安全制度不容忽視!
    3.電腦警訊處理機制醫院升級合理用藥監測系統(PASS系統):PASS系統主要在門診和住院醫生工作站、護士工作站、靜脈輸液配置工作站等醫院信息系統(HIS)平臺上運行,PASS系統可極大地彌補記憶的不足和人工失誤所導致的用藥錯誤,並提供網上提供藥物查詢系統,最後確認正確的病人和正確的藥物,減少最後的病人用藥錯誤,
  • 男子拔針後30秒人就死亡 基層輸液警惕這類藥物!
    2015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及2015年版《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均未規定喹諾酮類藥物輸液前要做皮試。因此臨床輸液一般不需做皮試可直接使用。需注意的是,雖然喹諾酮類藥物過敏反應發生率低,臨床上也不要求皮試,但是此類藥物導致過敏性休克和喉頭水腫的報導卻時有發生。喹諾酮類藥物使用時要注意哪些?
  • 2019年公眾十大用藥提示發布 用藥需謹慎 誤區應遠離
    但分散片可以掰開服用,控釋片必須整片吞服,掰開或嚼碎服用會破壞劑型結構,甚至可能導致藥物成分大量進入血液,增加藥物的副作用。兒童合理使用退燒藥發燒是機體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是免疫系統對病原菌作出的積極反應。
  • 只需3步,安全用藥更放心
    呼籲家長們配合做好以下3點,一起做好孩子的用藥監護,守護孩子的用藥安全!當給孩子服藥時,測得心率低於上述要求時,必須給孩子停藥,以免繼續服藥導致地高辛中毒。一般停藥1-2天,心率可顯著改善或消失。當再次服藥時心率仍然達不到要求,要及時就醫,讓醫生根據孩子情況決定是否繼續用藥或者重新制定治療方案。
  • 安全用藥 戰疫同行
    4,用藥過程中如果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就醫。在服用止咳藥、止痛藥、解熱藥、胃腸藥等藥物3~5天症狀沒有明顯改善,應及時到醫院檢查,以免耽誤治療。5,最後請廣大市民朋友不要輕信偏方、秘方能藥到病除便盲目服用,這是很危險的。所謂的「秘方」「偏方」魚龍混雜,真假難辨,有的是「遊醫」杜撰的,有的以訛傳訛,錯誤百出,如果按「秘方」「偏方」去治病,後患無窮。
  • 一起用藥錯誤引發的護理不良事件「啟示錄」
    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一起護理用藥錯誤案例分析,堪稱樣本。問題萌芽事件原委是這樣的:製圖:健康界由於及時發現被制止,此事未對患者造成傷害,也未造成醫療糾紛。Ⅱ級:輕微傷害,生命體徵無改變,需進行臨床觀察及輕微處理。Ⅲ級:中度傷害,部分生命體徵有改變,需進一步臨床觀察及簡單處理。Ⅳ級:重度傷害,生命體徵明顯改變,需提升護理級別及緊急處理。V級:永久性功能喪失。
  • 用藥|關於阿片類藥物使用的十大提醒,建議大家收藏
    部分患者的疼痛很厲害,為了不麻煩家人或害怕用藥,會隱瞞自身情況,抱著「能忍則忍」的態度。當疼痛已影響到飲食和睡眠時,就不要忍受疼痛,也不能自己亂用鎮痛藥物,應前往正規醫院接受醫生正確的鎮痛用藥指導。開具該藥物需準備哪些資料?阿片類藥物為國家特殊管理的麻醉藥品,根據《處方管理辦法》規定,門(急)診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需長期使用麻醉藥品和第一類精神藥品的,首診醫師應當親自診查患者,建立相應的病歷,籤署《麻醉藥品和第一類精神藥品使用知情同意書》。
  • 兒童用藥需謹慎,兒童安全用藥基因檢測非常有必要
    並且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數據顯示,中國兒童用藥不良反應率為12.9%,是成人的兩倍,新生兒用藥不良反應率高達24.4%是成人的4倍,兒童專家也提出,兒童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這麼高,跟多種因素是有關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兒童用藥缺乏,在當前國內的
  • 九個易犯用藥錯誤:幾種藥一起吃
    在美國,每年有150萬人因用藥錯誤損害健康,甚至有10萬人因此死亡。然而,這些錯誤完全是可以被避免的。近日,美國MSN健康網邀請藥學專家總結了九個最容易犯的用藥錯誤。為此,本報又補充採訪了中國的藥學專家,為讀者做進一步提醒和指導。
  • 醫療糾紛:一例因超說明書用藥,致藥物嚴重過敏醫院擔責案例分析
    【關鍵詞】卡馬西平,醫療糾紛,賠償責任,超說明書用藥,藥物過敏答辯人沒有超出用藥範圍,鑑定書中提及的適應症廣泛、相對安全、種類繁多非甾體類鎮痛藥,可以用於治療枕大神經痛的藥物包含卡馬西平,作為基層診療機構在使用該藥物時答辯人進行了風險與收益評估,充分考慮了利弊情況
  • 塗麝香膏導致孕婦流產?警惕!孕期用藥該注意哪些問題
    該事件中,孕婦流產是否因為麝香使用所導致還需要等待醫療機構的具體調查。」晉獻春教授說。但他建議想懷孕的女性和身體較弱或是體質過敏的孕婦,儘量不要接觸麝香。懷孕期間可以用藥但需注意這幾點孕期能不能用藥,該如何用藥?
  • 懷孕後皮膚瘙癢發黃,警惕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可導致胎兒死亡
    導語:如果你在懷孕期間發現了自己皮膚瘙癢和發黃,那你要開始提高警惕了小心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了!這是妊娠期特有的併發症,好發於妊娠中晚期.主要表現為皮膚瘙癢和發黃,可導致胎兒早產、缺氧、甚至死亡,在孕婦生產該病可以自行消失,但是想要保護胎兒應及時治療。
  • 治療痛風藥物要警惕哪些副作用?3種藥...
    別嘌醇是痛風常用藥,抑制黃嘌呤氧化酶活性,防止其轉化成尿酸,進而減少尿酸合成,降低血液中尿酸濃度,此類藥物能治療高尿酸血症和痛風石以及痛風,同時也應用於尿酸性腎病和尿酸性腎結石。不過用此藥物前需做基因檢測,因為藥物會給身體帶來不良反應,如胃腸道反應和皮疹;也有部分患者發生免疫系統反應,如肝臟受到損傷和淋巴結腫大,不過只要停藥後就能恢復。
  • 勺子衡量藥物劑量 錯誤的風險高達近50%
    有研究聲稱,使用勺子來衡量兒童用藥劑量,可能存在導致劑量錯誤的潛在危險。相反,研究人員鼓勵父母們使用以毫升為計量單位的滴管和注射器來衡量液體藥物的劑量。在最近的測試中,與使用精確的毫升計量器量取藥物的父母相比,使用勺子量藥的父母,給孩子錯誤劑量藥物的概率高出了50%。  劑量不正確包括給得太多或太少,二者均十分危險,該報告的合著者,紐約大學醫學院副教授,艾倫•門德爾森博士說道。他解釋說,劑量過少可能無法充分治療疾病,會導致抗藥性感染,而用藥過量引起的疾病或副作用可能會危及生命。
  • 「中藥含馬兜鈴酸致肝癌」論文引爭議,專家:警惕藥物肝損傷
    馬兜鈴酸真的會導致肝癌發生嗎?這些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草藥都不能用了嗎?上海仁濟醫院消化內科茅益民教授在國內率先牽頭開展藥物肝損傷的相關研究,並創建了國內首個關注藥物性肝損傷的網絡平臺。他看到這篇論文後表示,「醫學界對這篇論文的爭議很大,研究只說明馬兜鈴酸與肝癌發生關聯,但不能說明具有因果關係,不過研究提醒我們對含有馬兜鈴酸的藥物要非常警惕。」
  • 北京兒童醫院專家:這四大用藥誤區需警惕,不注意可能危及孩子生命!
    導致它沒有辦法進入血液當中進行藥效的發揮。同樣,果汁中的酸性物質可能會和鹼性的藥物發生化學中和,導致藥物失效。擅用成人藥可能會延長藥物的半衰期,這樣藥物的血藥濃度及副作用會加大,不但不能達到治療效果,還可能會給孩子造成藥物中毒,甚至帶來身體的潛在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