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淼:給孩子科普首先講究故事性,最後才是嚴謹

2021-01-08 澎湃新聞
李淼:給孩子科普首先講究故事性,最後才是嚴謹

2020-10-16 16: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如今沒有一位家長不在乎孩子的科學素養,但是如何給孩子做科普卻難倒了一大片人。

10月14日,在 2020小蠻腰科技大會「賦能生活科技讓家庭更美好」平行論壇上,著名物理學家、科普作者、南方科技大學物理系教授李淼分享了「給孩子談科普」的心態。

圖為李淼

給孩子講量子力學的秘訣

從身邊說起

根據圖書行業諮詢機構北京開卷的的統計,李淼從2017年1月份出版的首部「給孩子講」系列作品,其中《給孩子講量子力學》最為暢銷,在2017年1月出版的少兒科普類書籍中排名第一,且從出版至今總銷量超第二名1倍以上。

「高深莫測」的量子力學常常讓人敬而遠之,那麼家長又該如何將其通俗地解釋給孩子聽?李淼說,自己之所以出版這本書,是因為三年受到微信邀請去給500名7歲到11歲的孩子講量子力學。

「我感受到了挑戰,但還是欣然接受。我在微信上講了四講,每次講15分鐘,另外15分鐘留給家長孩子提問。從結果來看,居然很成功。」李淼說。

那麼成功的方法是什麼?李淼認為要講身邊的故事。

地球上有各種五顏六色的花卉,為什麼花兒會呈現不同的顏色?很多人的答案是——太陽照射地球上萬事萬物,萬事萬物吸收陽光後又反射出來。這個答案雖然沒有錯,但是回答得很「表面」。李淼說,這背後是量子力學在作用。

「我們可從原子出發去講述,比如氫原子中,電子按照獨立的跑道圍著原子核轉。如果電子住在五樓卻跳到三樓,就會釋放能量。」李淼說,不管花卉有多麼複雜的結構,都能夠從最簡單的原子結構來講述。原子可以輻射並吸收可見光。當太陽光打到原子上,電子就吸收光的能量。電子跳到一個更高跑道,再掉下來,隨後就輻射出相應的光。

雷射去毛、雷射祛疤同樣是量子力學的應用。李淼舉例說,黑色物質能夠吸收一定頻率的雷射,而白色、淺色的地方不吸收。

核磁共振也是量子力學的應用。李淼說,人體當中有大量的水,而氫原子是水的組成部分。核磁共振可以產生一個強磁場,氫原子的原子核會與磁場產生「共鳴」。「在磁場作用下,人體的氫原子輻射電磁波,核磁共振儀器就會吸收電磁波,並知曉氫原子在何處。因為人體骨骼、肌肉、脂肪、血液等等含著不同成分的水,一旦我們把氫原子分布看清楚,就能把身體的分布看清楚。」李淼說。

科普是一門手藝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李淼也認為,科技立國需要科技創新,也要做好科普工作。科普工作不僅是讓所有人提高科學素養,也為科技創新做這種儲備,因為孩子當中未來就有一批人會成為科技創新的重要人物。

但李淼也認為,科學傳播是一種專業、手藝甚至藝術,而不是一種業餘愛好。

在5年前,李淼認為科普的要素順序是嚴謹和準確、深入淺出、故事化,如今他認為這個順序已經打亂重排。他表示,科普首先要有故事,要有趣,並且做到深入淺出。淺出是從人們身邊講起,深入是從身邊的事情講出背後深刻的科學道路,但是不需要把科學道理太「漫畫」了,否則畫虎不成反而變成貓。

嚴謹如今被李淼放在科普要素順序的最後。「最後我們才講嚴謹,而不是倒過來先講嚴謹。如果先講嚴謹,我只能回去規規矩矩寫論文,只有同行才看得懂。」他表示。

來源:廣州日報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李淼:給孩子科普首先講究故事性,最後才是嚴謹》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李淼:給孩子講科普寫作
    我是李淼,大家好啊,今天有幸被邀請到和同學們來分享我的科普寫作體會。然後也會提及關於一些科幻寫作的看法,雖然科幻寫作不是我的長項,但我也做過一點。今天我就基本上分三部來與同學們分享。第一部分關於科普,第二部分關於三種寫作,最後一部分關於科幻。我還會在最後留下時間,回答這個你們的問題。    首先,關於科普。
  • 南方科技大學教授李淼:做好醫學科學傳播,要結合時尚接地氣
    南方科技大學教授博士導師李淼表示,這次國內抗疫很成功,體現了科技大國各個方面的優勢,「我一直認為傳統醫學有其值得我們傳承、保護和發揚光大的寶貴內容,並且我們還應該繼續在傳統醫學領域中創新。」
  • 師者|物理大咖李淼跨界做「科普」,卻最喜歡被稱為「詩人」
    「蠻受歡迎的」,談到這點,希望得到受眾認可的李淼顯得有些高興,他說,今年還會在某媒體平臺開設物理學通識課,出一本關於太陽系的繪本。現在,李淼也在中山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研究院任院長一職。其博士生、中山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副教授王爽曾和他一起合作過《給孩子講宇宙學》《給孩子講量子力學》兩本書。「個人覺得李老師應該是中國學術界最好的科普作家之一。
  • 李淼:科普做得好就沒人覺得科學高深枯燥
    從科學研究轉型給孩子講科普李淼在國際學術刊物上共發表了100餘篇學術論文,引用總數達6000餘次,他的研究涉及天體、宇宙學、黑洞、引力、弦理論、M理論等多個關乎宇宙的「終極」問題。他進入科普這個行當,大概40歲左右。2016年2月,一個偶然機會接觸到兒童科普,他的心從此和孩子們連在了一起。
  • 物理學家李淼帶小朋友解密外星世界,他感嘆「科普做得好就沒人覺得...
    繼給孩子們講量子力學、相對論、時間簡史等之後,大物理學家李淼又帶著小朋友解密外星世界,帶孩子展望太空、理解生命了。最近他的新書《給孩子們講地外文明》面市。62歲的李淼被孩子們親切地稱為「淼叔」,他說,50歲之後,他把人生重點轉到教育和科普上來,而且這條路會一直走下去。
  • 「天琴計劃」領頭人、物理學家李淼:科普和探測引力波同樣重要丨70...
    「科普和科研同樣重要」,在李淼看來,在中國正在邁向科技強國之路上,科學普及是科技創新的基礎。越是好的科學家越應該擔起科普之責,「我永遠無法成為愛因斯坦,卻可能會影響下一個愛因斯坦。」科普&跨界像開完學術會議後聊大天李淼認為科普和科研同樣重要,「我永遠無法成為愛因斯坦,卻可能會影響下一個愛因斯坦。」
  • 專訪丨物理學家李淼:如何給孩子講關於外星人的事
    影視作品《E.T.外星人》中的外星人理論物理學家、科普作家李淼在繼暢銷少兒科普《給孩子講量子力學》《給孩子講宇宙》《給孩子講相對論》《給孩子講時間簡史》後又推新作——《給孩子講地外文明》。李淼用趣味的故事帶孩子想像外星文明,用堅實的科學知識回應人類的狂野想像,了解人類在探索地外文明上的努力與進展,建立對宇宙和生命的科學認知。澎湃新聞記者就新作專訪了李淼。
  • 物理學家李淼給孩子講地外文明
    出版方供圖物理學家李淼給孩子講地外文明南報網訊(融媒體記者 解悅)近日,物理學家、文津圖書獎得主李淼教授再推新作——《給孩子講地外文明》,這本關於外星智慧生命的科普讀物由博集天卷和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發行
  • 著名理論物理學家李淼:36年前,我給霍金看了我的計算草稿
    相比於枯燥的理工學科,文學才對他有更大的吸引力。只是父母覺得在這個動蕩的時代,相比較「危險」的文科而言,學好數理化,才是最明智的選擇。李淼在人生岔路口上的第一個選擇,「聽媽媽的話」,他想,當科學家大概也不錯。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讓一大批科學家開始走進人們的視野,也堅定了李淼「學習數理化」的決心。李淼以他們為人生的榜樣,開啟了自己的「科學之路」。
  • 李淼:不懼院士的身份地位,是一個敢說真話的人
    李淼答道:「這個我不能在這裡解釋...我只能說這是和性相關的...」該事件由於被炒作,結果李淼一下子被扣上了「不尊重女性」的帽子。其實,所謂黑洞的梗,是科普界很多年前就知道的,我很多年前在一些翻譯過來的科普著作上也多次看見過這個梗。當初這個名詞剛剛被發明出來之後,科學家們坐在一起開會,法國的科學家就質疑說為什麼不叫做暗星,因為黑洞這個詞彙在我們法國這裡有特別的含義。
  • 博集Live×李淼|「我問科學家」,揭秘那些你好奇的科學問題
    學校開始上物理課了,不好學啊,公式啊,做題啊,考試啊,孩子厭學啊,父母開始焦慮了,這才開始思考怎麼給孩子講物理,作為家長,真是身體力行地在給孩子示範臨時抱佛腳的標準操作。 這次你再也不用假裝玩手機,或者敷衍了事,因為這一次,你有了超級外援——大物理學家李淼教授。 他不僅是中國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更是最會回答孩子科學疑問的人。
  • 物理學家李淼:500年以後火星可能是下一個地球
    在被認為是中國航天超級大年的2020年,網易新聞在火星探測器發射之際,聯合科普中國、中國航天科普,策劃重磅系列報導《一起去火星》,為廣大網友呈現完整、新穎的火星科普知識,帶大家一起「穿越」火星。著有《超弦史話》《<三體>中的物理學》《給孩子講量子力學》等。在採訪中,物理學家李淼暢想到,500年以後火星可能會是下一個地球,「如果成功,我們國家將從航天大國升級為航天強國,因為之前只有美國和歐空署成功過。」此外,李淼認為,年輕一代的天文愛好者肩負著祖國航天的未來,所有的航天專家都是從愛好者裡產生的。
  • 《我們都是深圳人》系列之:南方科技大學教授李淼
       (點擊上方按鈕可直接收聽)  本期主角:  李淼2019年11月加盟南方科技大學物理系,研究方向為宇宙學與引力理論,業餘科普寫作。代表作《給孩子講量子力學》等。      南方科技大學(簡稱南科大)是深圳在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創建的一所高起點、高定位的公辦創新型大學,被確定為國家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驗校。2012年4月,教育部同意建校,並賦予學校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大學制度、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重大使命。
  • 南科大教授李淼,演講時說黑洞是女性的……
    ——常歡自在社評語,歡迎批評指正前言導語:「鼎鼎大名」的物理學教授李淼,去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分校演講,本來是件好事,結果,鬧出醜聞,最後竟然說要在法庭見云云原來,李淼在演講時,說黑洞是女性的陰道口,現場有女生反駁。李淼應該道個歉就算了吧,但他不,先是污衊深圳大學生是廢青曱甴,企圖混淆是非顛倒黑白,繼而扯出愛國大旗,最後甩鍋給已故的物理學家霍金。
  • 李淼:智商的神話
    在連續關注「學霸是怎樣煉成的」之後,今天請聽李淼教授為我們解析智商。側記號稱「最懂宇宙的中國人」的李淼,也是一位「不務正業」的理論物理學家。他是詩人,創作頗豐。他開闢文化專欄,談論文學。他喜歡用宇宙理論解釋生活。
  • 《動物吃飯有講究》:論動物界的吃貨是如何吃飯的
    ,所以我就給他這本《動物吃飯有講究》,之前家裡有一本《動物睡覺有講究》孩子很喜歡,所以毫不猶豫就入手了這本書。不管孩子還是大人,故事性的繪本是孩子特別容易接受的,因為有情節還好玩。科普性的繪本有時候會有一些枯燥,因為裡面的知識比較專業,但是給孩子看的這本《動物吃飯有講究》絕對不會讓孩子感到無聊,每一種動物都有自己的小故事,還用說話氣泡的方式講動物們擬人化,孩子在讀的過程中像是在看故事。
  • 著名理論物理學家李淼:33年前,我給霍金看了我的計算草稿
    「霍金是愛因斯坦之後對公眾社會影響最大的科學家,這是無可爭議的事實」,物理學家李淼對封面新聞記者說,「他一去世,大家的微博和朋友圈都刷屏了。」李淼是國內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現任中山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研究院院長,他的專業研究領域包括超弦理論、宇宙學和粒子物理。他曾經四次見到霍金。住在當年毛主席的下榻處「第一次是在霍金第一次訪問中國的時候,那是1985年。
  • 物理學家李淼眼中的霍金:愛因斯坦後影響最大的科學家 一生三大...
    中山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研究院院長李淼認為,霍金可能是愛因斯坦之後社會影響最大的科學家,他發現的奇點定理、黑洞蒸發和對宇宙量子起源的研究是他對物理學的三大學術貢獻,並且啟發了公眾對宇宙探索的興趣。李淼認為,除學術成就外,霍金對人類的貢獻更多在於其社會意義。1988年,霍金的科普著作《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發行,從研究黑洞出發,探索了宇宙的起源和歸宿,該書被譯成40餘種文字,出版逾1000餘萬冊,但因書中內容極其艱深,在西方被戲稱為「讀不來的暢銷書」。
  • 李淼:經歷「重生」,逆流而上
    我心裡這一塊石頭才落了地,可以說,李梅姐就是我的貴人,如果當初我沒有碰到她而是另一個脾氣暴躁或沒有耐心去鼓勵年輕演員的導演,那麼我的自信可以說就完全消失殆盡了。拍戲掙錢娶妻生子 人生得意之時的當頭一棒有了一個還算圓滿的開始,李淼也順利進入了正規的演員的行業。
  • 博集Live×李淼|我問科學家,揭秘那些你好奇的科學問題(文末有獎)
    那麼如何在你的未知領域與孩子玩好這個提問遊戲?悅讀君給你推薦一個超級外援——大物理學家李淼教授。  李淼教授近年來將重心放在科普上。他曾經給馬雲、徐小平、羅振宇等許多名人上物理課,從微博紅人到知乎達人,從直播平臺到各種講座互動,淼叔一直在運用各種新媒介和新平臺,傳達他想讓大眾了解的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