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6 16: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如今沒有一位家長不在乎孩子的科學素養,但是如何給孩子做科普卻難倒了一大片人。
10月14日,在 2020小蠻腰科技大會「賦能生活科技讓家庭更美好」平行論壇上,著名物理學家、科普作者、南方科技大學物理系教授李淼分享了「給孩子談科普」的心態。
給
孩
子
科
普
圖為李淼
給孩子講量子力學的秘訣
從身邊說起
根據圖書行業諮詢機構北京開卷的的統計,李淼從2017年1月份出版的首部「給孩子講」系列作品,其中《給孩子講量子力學》最為暢銷,在2017年1月出版的少兒科普類書籍中排名第一,且從出版至今總銷量超第二名1倍以上。
「高深莫測」的量子力學常常讓人敬而遠之,那麼家長又該如何將其通俗地解釋給孩子聽?李淼說,自己之所以出版這本書,是因為三年受到微信邀請去給500名7歲到11歲的孩子講量子力學。
「我感受到了挑戰,但還是欣然接受。我在微信上講了四講,每次講15分鐘,另外15分鐘留給家長孩子提問。從結果來看,居然很成功。」李淼說。
那麼成功的方法是什麼?李淼認為要講身邊的故事。
地球上有各種五顏六色的花卉,為什麼花兒會呈現不同的顏色?很多人的答案是——太陽照射地球上萬事萬物,萬事萬物吸收陽光後又反射出來。這個答案雖然沒有錯,但是回答得很「表面」。李淼說,這背後是量子力學在作用。
「我們可從原子出發去講述,比如氫原子中,電子按照獨立的跑道圍著原子核轉。如果電子住在五樓卻跳到三樓,就會釋放能量。」李淼說,不管花卉有多麼複雜的結構,都能夠從最簡單的原子結構來講述。原子可以輻射並吸收可見光。當太陽光打到原子上,電子就吸收光的能量。電子跳到一個更高跑道,再掉下來,隨後就輻射出相應的光。
雷射去毛、雷射祛疤同樣是量子力學的應用。李淼舉例說,黑色物質能夠吸收一定頻率的雷射,而白色、淺色的地方不吸收。
核磁共振也是量子力學的應用。李淼說,人體當中有大量的水,而氫原子是水的組成部分。核磁共振可以產生一個強磁場,氫原子的原子核會與磁場產生「共鳴」。「在磁場作用下,人體的氫原子輻射電磁波,核磁共振儀器就會吸收電磁波,並知曉氫原子在何處。因為人體骨骼、肌肉、脂肪、血液等等含著不同成分的水,一旦我們把氫原子分布看清楚,就能把身體的分布看清楚。」李淼說。
科普是一門手藝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李淼也認為,科技立國需要科技創新,也要做好科普工作。科普工作不僅是讓所有人提高科學素養,也為科技創新做這種儲備,因為孩子當中未來就有一批人會成為科技創新的重要人物。
但李淼也認為,科學傳播是一種專業、手藝甚至藝術,而不是一種業餘愛好。
在5年前,李淼認為科普的要素順序是嚴謹和準確、深入淺出、故事化,如今他認為這個順序已經打亂重排。他表示,科普首先要有故事,要有趣,並且做到深入淺出。淺出是從人們身邊講起,深入是從身邊的事情講出背後深刻的科學道路,但是不需要把科學道理太「漫畫」了,否則畫虎不成反而變成貓。
嚴謹如今被李淼放在科普要素順序的最後。「最後我們才講嚴謹,而不是倒過來先講嚴謹。如果先講嚴謹,我只能回去規規矩矩寫論文,只有同行才看得懂。」他表示。
來源:廣州日報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李淼:給孩子科普首先講究故事性,最後才是嚴謹》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