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佛教自創立以來,這千百年來,學佛者不計其數。但佛法艱深義奧,往往不好理解,因此,許多人學佛都是通過聽別人講或看別人的註疏來學習的。這樣學佛的方式方法對嗎?
但佛陀由29歲開始修習梵行,先後拜過阿羅羅迦羅摩仙人、優陀伽羅摩子等為師。後來,他終於意識到,沒有人能夠傳授他希求的最高真理,只有潛入內心,才能發現最高真理,從此,他不再向外尋求幫助了。
也就是說佛陀的覺悟,是靠自己苦修長達六年之久,完全依靠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最終如理如量地知見萬法而成為覺悟者的。佛陀不是天生的佛陀,而是通過自己的精進成就了佛果。用他自己的話說:「我無老師。」是他自己通過如實知覺悟了真諦。
佛陀覺悟後,廣為說法,普度眾生,信眾無數,他時常勸誡其弟子們要自己解脫,強調自己為自己的依怙和個人精進的重要性。佛陀曾經為了澄清他和弟子們的關係,明確指出:「汝應自努力,如來唯導師。」
中國人造字很有意思。悟字拆開來,左邊是「忄」,右邊是「吾」,合起來意為「我的心」,覺悟就是要靠自心去悟,以自我為中心,不能過於仰仗於別人。換句話說,覺悟是靠自己的。
佛陀覺悟成佛後,也沒有自詡為救世者,因為淨與不淨完全靠自己。有一次,有個叫陀那的人覺察到佛陀的與眾不同,就問道:「尊者是天人嗎?」佛陀回答著說:「秀蓮生水中,不為水染汙;我實 為佛陀,不為世間玷。」
佛陀以覺悟喻比蓮花,無論水如何汙濁,蓮花都不受所染;以清淨之心,直指滅盡煩惱的悟解。
佛教常用內心如同鏡子來教人開悟,萬法就如實映現出來了。鏡中雖現萬物,但鏡中物裡沒有人間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富貴貧賤等等一切煩惱的粘著;當一個人了知了這個道理,達到了這種心境,一切煩惱便可息止,整個世界的消亡和演變都再 與已無關。
據說佛陀悟道成佛時,就覺悟了證了四聖諦。認識到人生皆苦的真理,萬事萬物從真諦的角度看並無一個恆常的「我」存在,就連我們的這個身體也是「五蘊」合假,無非一個酒囊飯袋,一個「我」的居所,並不能真正代表「我」。因而,無「我」便無「我所得」,教我們要這樣將對世間一切虛妄不實之物的執著放下。
佛家說的徹底清淨心直指一個人的真如本性,如同「秀蓮生水中,不為水染汙」,覺悟的人則「不為世間玷」,意識就從色慾、生欲、無知等煩惱中得以解脫。
《法句經》說:「清淨唯已得,煩惱任人掐; 汝當自努力,如來唯說者。」這一句話裡包含萬千法門。所謂師傅領進門,學佛最終還得靠自己,信解行證幾乎就是修學佛法的無二法門。
編撰:然好
本文純屬作者讀書心得報告,不能代表佛法。讀者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