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打造「智慧大腦」 讓城市管理更智能

2020-12-16 教師考試苑

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城市綜合治理的方向,12月4日,日照市網格化智能管理工作平臺正式上線。平臺由日照市委政法委會同日照市大數據發展局與日照移動公司聯合開發,結合本地實際情況,量身打造了以「網格全科化、數據共享化、應用智能化」為特點的社會治理網格化智能管理工作平臺。平臺創新性地提出了「統、全、聯、智」的設計理念。統(即多網融合、一網統籌)、全(即網格體系全覆蓋,社情民意全掌控)、聯(即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聯動機制)、智(即數據應用智能化)。

紮實市域治理數據基礎,實現」三化」升級

通過網格劃分抓「實」、信息採集抓「全」、事件流轉抓「通」,對全市實有人口、實有房屋、特殊人群等「人、地、物、事」的基礎信息實現了全域覆蓋。作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樞紐型工程,日照「城市大腦」啟動建設以來,覆蓋自然資源、公共安全、建設交通、行政執法、應急管理等領域,形成市域治理要素一張總圖,實現「一屏觀全市、一網管全城」的有機統一,讓城市管理變得更精細。

記者從日照移動公司工作人員了解到,系統總體建設一個終端APP,3個大數據應用平臺,6個雲圖呈現和8個業務應用系統,共包含145 個子模塊,在信息互通高效化、工作模式信息化、網格建設智能化三個方面進行升級。平臺縱向由市到網格六級聯動貫通(省、市、區縣、鄉鎮、村、網格),橫向通過與城市大腦對接,與10多個市直部門系統實現雙向互通,實現信息互通高效化;為網格員配備智能化手機APP,實現基礎信息和相關情況實時採集、實時上報,並及時向網格員提供必要的可視化支撐服務,提升網格員發現隱患、反饋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實現工作模式信息化;按照「統、全、聯、智」的要求,推行「網格+網絡」等服務管理模式,將全市多部門網格化工作共性部分納入平臺管理,科學劃分網格體系,打造「多網融合、一網統籌」的全科網格新機制,形成「上面千條線、下面一張網」,成為城市全域分析的「供血動脈」和城市綜合治理「延伸的手臂」,實現網格建設智能化。

提升智慧管理水平,打造智能數據應用

為了在「智」字上下功夫,日照移動公司通過大數據、雲計算、5G等最新移動技術,從平臺「全域感知」「智能判斷」「高效聯動」三個維度出發,切實提高預測、預警、預防各類風險的能力,建立數學算法模型和模型庫,用於大數據智能分析,並充分集成到各部門應用場景中,使數據有價值,決策有依據,最大限度發揮全科數據的優勢。

在場景應用上,通過已接入20餘個職能部門的數據,精準定位風險源,與綜治基礎、雪亮應用形成聯動,完成自動分析-預警-核實-處置的閉環。同時,打造特殊人群、矛盾糾紛、重點人員、綜治信息四張專題雲圖,通過已建立的數學模型,為全市各級綜治中心掌握轄區內社會治安和社會穩定形勢,提供整體研判、動態監測的可視化展示,將全市市域治理狀況直觀、實時、全方位地展示在一張圖上,使數據有價值,決策有依據,最大限度發揮數據優勢,為日照市市域治理、平安建設的整體形勢評估和預判,提供直觀的數據支持。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下一步,日照市將在智能化的數據利用體系、適應海濱旅遊城市的風險防控體系、互聯互通的協同體系、多元參與的共建共治體系方面再進行優化升級。努力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打造具有時代特徵、日照特色的市域社會治理新模式,真正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相關焦點

  • 創新完善城市大腦建設 讓城市更聰明更智慧
    如今在杭城許多停車場都已覆蓋的「先離場後付費」系統也是城市大腦的應用之一。 記者 李忠 攝杭州日報訊 讓城市更聰明、更智慧,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由之路。著力補齊應用領域和技術上存在的短板、加強數據協同和系統智能聯動、延伸拓展城市大腦在城市建設管理等領域的場景應用,能讓市民更好感受城市溫度、享受城市服務。民建杭州市委會就提交了《關於加快推進城市大腦在我市環境管理領域應用》的提案,建議加強環境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構建水、氣、土一體化多元感知體系,實現治理設施與環境管理同步智慧化。
  • 打造「城市大腦」 「領軍先鋒」引領智慧城市建設-中新社上海
    、智能電網、雲計算、軟體服務等多行業的快速發展,作為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智慧城市迎來建設大潮。  進行到第五年的上海智慧城市「領軍先鋒」評選活動,今年的得獎者大多與智慧城市建設各領域密切相關,他們通過統籌完善「城市大腦」,探索建設數字孿生城市,數位化模擬城市全要素生態資源,正在構建城市智能運行的數字底座。  ——城市大腦的「架構師」  近幾年來,國內不少城市都提出要打造自己的「城市大腦」,但如何理解和定義城市大腦,卻各不相同。
  • 打造「城市大腦」,守好「城市動脈」,他們是建設「世界智慧城市...
    11月18日,2020年世界智慧城市大獎(WSCA)正式公布獲獎名單,上海拿下「世界智慧城市大獎」,成為首次獲此殊榮的中國城市。        今年上海智慧城市「領軍先鋒」評選活動的得獎者大多與智慧城市建設各領域密切相關,他們通過統籌完善「城市大腦」,探索建設數字孿生城市,數位化模擬城市全要素生態資源,正在構建城市智能運行的數字底座。
  • 「城市大腦」讓合肥更智慧
    近年來,合肥加速推進智慧城市建設,不斷拓展各行業信息化應用場景建設,統籌構建市級大數據平臺、新一代政務雲、政務信息能力支撐平臺三位一體的「城市大腦」,將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5G等技術應用到智慧城市生態構建上,為市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
  • 智能樓宇讓智慧城市更宜居
    新冠肺炎疫情給城市管理和基礎設施運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然而,大數據、人工智慧、5G等技術在疫情中的不同應用也讓我們看到了數位化和智能化技術賦予城市管理的巨大潛力,為更多城市數位化應用場景的發展帶來機遇。
  • 智慧城市邁入深度下沉階段 曠視城市大腦讓城市智能化「知行合一」
    而要做到「知行合一」,關鍵就在於城市大腦的建設。在此背景下,曠視作為AIoT領域的智能物聯方案專家,一直以來不斷服務於城市管理、社區、教育、交通等城市公共IoT場景。在不斷探索城市管理場景下的AI落地模式的過程中,曠視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城市大腦方法論,並通過為城市公共空間的數位化管理提供軟硬一體化解決方案,從而為智慧城市的建設添磚加瓦。
  • 建智慧城市鄭州咋恁拼?「城市大腦」需要匹配智能市政設施
    對於負責鄭州「城市大腦」建設的團隊來說,通宵達旦可以說是今年的家常便飯。 鄭州為什麼要在智慧城市上抓得這麼緊? 「城市大腦」需要匹配智能市政設施 目前,鄭州的「城市大腦」在政務服務方面走得比較快,在城市管理方面,目前底層技術的開發已經準備,但鄭州的最大問題是,原有的很多市政設施還不智能,可能無法與「城市大腦」對接。
  • 華為林明:智能城市須從城市「大腦」走向城市智能體
    中國經濟新聞網訊(記者 劉慧)「一個城市不僅要有智慧『大腦』,還需要靈活的『手腳』,關鍵要耳聰目明,有暢通的『血脈』。城市還要具備深度學習的能力,通過不斷處理城市底層的問題,來提升城市的自動化水平。所以,整個城市要形成一盤棋、一體化、智能化,智能城市須從城市『大腦』走向城市智能體。」華為智慧城市執行總裁林明近日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
  • 新型智慧城市:城市更「聰明」,生活更美好
    近日,山東成立膠東經濟圈新型智慧城市發展聯盟。聯盟由青島、煙臺、濰坊、威海、日照5市組成,旨在通過深化區域合作,促進智慧城市發展模式創新和技術應用創新,打造具有全國競爭力的智慧城市品牌。各市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探索建立了哪些應用場景,摸索出了哪些經驗,記者走進聯盟的發起地威海進行探訪。
  • 海澱區東升鎮攜曠視深化城市大腦建設 加速構築智慧城市新形態
    基於智慧城市所帶來的高效智能的城市管理,北京等城市紛紛出臺規劃藍圖,如《北京市"十三五"時期信息化發展規劃》提出的城市發展目標:到2020年,北京成為網際網路創新中心、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和智慧城市建設示範區。在此背景下,作為支撐智慧城市發展的「城市大腦」自然成為了重中之重。
  • 2020全國兩會關注智慧城市發展 如何讓「城市大腦」更聰明
    「新基建」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智慧城市再次成為兩會熱議話題。在今年眾多代表委員的提案中,如何讓城市更聰明、更智慧成為焦點,不少代表委員圍繞交通、政務、社區、物聯網等相關領域積極獻言獻策。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智慧城市建設面臨重大考驗。
  • 大華HOC智慧城管助力崑山城市管理
    崑山市城市管理局聯合大華股份、華東信息研發的智能視頻分析應用系統,在城區核心區投入使用,對佔道經營、道板停車、非機動車違停和無證攤販設攤等問題的通過智能分析實現智能監控、智能預警,大力推進了城市數位化、精細化、智能化管理,全力加速「崑山智慧城市大腦」建設進程。
  • 標委會專家解讀智慧校園建設標準,為城市教育大腦打call
    提出,智慧校園建設需覆蓋全體學校,基礎環境完善是建設基礎保障,要建設智能化校園,統籌建設一體化智能化教學、管理與服務平臺。而《智慧校園總體框架》國標正是規範了智慧校園建設的一把準尺,城市教育大腦也正是基於這一大背景研發的智慧教育整體方案。
  • 新華三中標呼和浩特智慧城市項目,智慧城市作業系統即將落地青城
    未來,新華三集團將深度參與呼和浩特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打造由運營指揮中心、智慧應用層、智慧城市作業系統層、智鏈數據引擎層、混合雲基礎設施層組成的「城市數字大腦」。其中,新華三立足於智慧計算、智能存儲、智能聯接等數字基礎架構以及在雲與智能平臺層面的全棧實力搭建了混合雲平臺,在其上引入了專題庫、基礎庫、部門庫和數據工具等數據分析能力,打造了能夠高效、實時洞察數據價值的智鏈數據引擎。
  • 看效果|給城市裝上「耳朵」「眼睛」「智慧大腦」
    目前,江北區智慧城管已邁入3.0階段,城市管理變得更便捷,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大大提升,成為「智能化為生活添彩」的「樣本」。給一株大樹安裝上檢測儀,系統就能自動獲取、分析樹木的生長情況。在此基礎上,通過對溫度、溼度、光照、土壤水分等環境進行數據分析,實現對樹木的智能噴灌、病蟲害防治、養分補給。
  • 城市更智慧,管理更精細丨「三立三進三突圍」系列解讀⑥:台州深化...
    城市更智慧,管理更精細丨「三立三進三突圍」系列解讀⑥:台州深化社會治理路徑 2020-04-20 14: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浙江:讓城市和鄉村更聰明更智慧
    在這場牽一髮動全身的重大改革中,讓城市和鄉村變得更聰明更智慧正是基層治理現代化的重要目標。城鄉融合 下好一盤棋省委十四屆八次全會要求,深入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同時提出,大力建設新型智慧城市,推行「城市大腦」中心城市全覆蓋,加快建設數字鄉村。
  • 瑞安:智慧城管讓城市管理「耳聰目明」
    今年11月,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全面完成智慧城管向鄉鎮、街道延伸工作,率溫州8個縣(市)之先實現全市(除北麂鄉外)覆蓋,真正把「一級監督、二級指揮、三級聯動」的智慧城市管理模式落實到位,並對各處置單位的工作起到了督促作用。「主動查找問題,及時處置,以此提高城市管理的水平,讓市民更有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該局相關負責人說。
  • 當一座城市有了數字大腦……智慧城市,到底啥樣?
    隨著大數據、5G、AI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產業和應用場景變得更加聰明智能。而當一座城市有了數字大腦……  「智慧城市」聽起來高端大氣,究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變化?第六屆中國智慧城市國際博覽會3日至5日在京舉行,記者帶你一探究竟。  ——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找不到停車位!
  • 大數據「中臺」技術構築「智慧城市」-「阿里」城市智慧大腦
    其次,CIM平臺具有城市運行虛實映射、城市決策模擬仿真、城市災害智能預警等強大功能,有助於重塑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決策等應用模式,真正實現「一張圖」規劃,「一盤棋」治理。最後,CIM平臺的建設將全面激活智慧產業,尤其是攝影測繪、模擬仿真、可視化渲染等技術產業,CIM模型企業迎來進軍智慧城市市場最佳契機,傳統智慧城市廠商正加快搭建面向數字孿生城市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