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絲路|塞上雙璧:渤海國的古都記憶

2020-12-20 悠遊吉林

在吉林省唯一的自治州——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境內,有兩座承載著千年歷史的古城:地處吉林省東部的敦化和琿春。前者素有「千年古都百年縣」之稱,曾是渤海國的都城。後者則是中國直接進入日本海的唯一通道,而且與敦化一樣,琿春也一度成為渤海國的都城。這兩座千年古都堪稱「塞上雙璧」,千年之前,它們共同見證了渤海國兩百餘年的興亡。

敦化:渤海國古都的人文蹤跡

作為歷史長河中曇花一現的地方政權,渤海國給後世留下的東西並不多,因此往往被蒙上一層神秘色彩。關於這個遙遠國度的眾多未解之謎中,最為著名的當屬「渤海國二十四塊石」遺址。所謂「二十四塊石」遺址,並不是特指某一處遺址。自20世紀50年代發現以來,考古人員先後在俄羅斯濱海區、朝鮮的平壤、中國的吉林、黑龍江一共發現了二十多處「二十四塊石」遺址。僅在吉林省敦化市到黑龍江省寧安上京龍泉府這一段150多公裡的路上,就發現了10處「二十四塊石」,平均15公裡一處,約佔總數的一半。在敦化境內多達四處。俄羅斯遠東的烏蘇里斯克也發現一處。關於其用途一直沒有定論,成為許多歷史研究者探究的對象。

這些遺蹟中,以敦化市「江東二十四塊石」最為著名,一是因其留有比較多的人類文化信息而在國際考古界聞名;二是敦化曾經作為渤海國的國都,有重要歷史意義。在敦化敖東古城東南,還有一處充滿傳說色彩的「二十三塊石」遺址。這處石頭東西為縱,南北為橫,一縱八塊,一橫三塊。經過考古挖掘,發現地下有瓦的殘片,具有明顯的渤海風格,沒有發現磚,這足以證明這是一座只有瓦蓋而沒有磚牆的建築。但為什麼別處都是二十四塊,而此地只有二十三塊呢?在清代文獻記載中可以得知,早在一百多年前,敦化的人們所看到的石頭就是二十三塊,民間有個神秘的傳說,說那塊大石是被大風颳走的。

敦化江東二十四塊石遺址與敖東城遺址隔江相望,距離渤海時期的六頂山古墓群僅有6公裡之遙。從遺址周邊採集到的板瓦殘片看,與敖東城和六頂山古墓群的同類出土文物相同,屬於同一時期遺蹟。漫步在敦化古城,看著歷史的印記,足以讓人對千年前的渤海國故事產生濃厚興趣。那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度呢?

時間要追溯到公元698年,也正是中國歷史上唯一正統的女皇帝武則天掌權的武周時期。在白山黑水間的塞北,粟末靺鞨首領大祚榮在東牟山(今吉林敦化西南城子山山城)正式建立了屬於自己的政權,自稱「震國王」(一作「振」)。經過十餘年,中原政權回到了李唐手中,而大祚榮的政權在穩步發展,終於在713年,他與唐王朝的聯繫首次出現在史書上。那年,唐玄宗冊封大祚榮為「渤海郡王」並加授忽汗州都督,自此以「渤海」為號。半個世紀後的762年,唐朝再次詔令,將渤海升格為「國」,「渤海國」之稱也就此而來(此外還有「靺鞨國」「渤海靺鞨」等別稱)。

千年前的渤海國也是一個多民族雜居的國度,居民由靺鞨人、高句麗人等民族構成。他們按唐制建立政治、經濟制度,全盛時轄境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其文化深受唐朝文化影響,享有「海東盛國」之美譽。盛世之後,古都也被淹沒於歷史長河中,到了明清時期,這裡稱作敖東城。康熙十六年(1677),朝廷下旨尊長白山為神,對這裡進行封禁。作為滿清皇族發祥地,清初這裡被封禁達二百年之久,取《四書中庸》中「小德川流,大德敦化」之句,寄「敦風化俗」之意,定名為敦化。不過到了清末,隨著敦化人口增加,又重新建城池,搭班子,修縣衙。終於在光緒八年(1882),敦化縣正式建成。

琿春:見證千年苦難與輝煌

渤海國歷史的角度來看,敦化還有一座與它血脈相連的兄弟城市——琿春。琿春是一座邊城,地處吉林省東部,政區以琿春嶺為界與俄羅斯濱海邊疆區的哈桑區接壤;西南以圖們江為界與朝鮮鹹鏡北道相鄰;北部以老爺嶺為界與汪清縣毗連。是中國唯一地處中、朝、俄三國交界的邊境城市。它與敦化的關係在於渤海國時期,琿春已成為享譽東北亞的著名國際商埠,其轄地包括海參崴等地區,渤海國也曾建都於琿春八連城。兩座千年古都,合稱「塞上雙璧」

琿春的人類活動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據2013年的報告,截至當年為止,琿春已發現20餘處新石器時代遺址。也就是說在原始社會的新石器時代,被視為滿族祖先「肅慎」人就在這個地方繁衍生息。而這座城市首次進入興盛時期,就是渤海國時期。渤海國的民族主體為靺鞨族,是我國東北地區最早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而靺鞨族又有許多分支,比如其中的黑水靺鞨是「肅慎」人的後裔,也是構成滿族人的直接祖先。渤海國建國都,地處朝鮮半島的新羅、西邊的契丹以及隔海的日本之間,這個政權周旋於幾個國家,遊刃有餘。不過也正是由於這種特殊關係,在後來的200多年裡,渤海國又多次遷都,而吉林敦化和琿春,都曾經作為渤海國的首都。但無論首都怎麼遷,渤海國始終都保持著比較繁榮的局面。他們積極吸收唐朝的先進文明,其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方面,都與唐朝幾乎一脈相承。

發展至明代,朝廷於此地設衛,被視為邊塞重地。明朝奴爾幹都指揮使司下屬的密拉衛、烏爾琿山衛、童寬山衛(今琿春通肯山)等,皆設在琿春一帶。而至清初,琿春與敦化一樣,都成為封禁區。不過「琿春」這個地名是怎麼來的呢?一直以來有各種傳說,但真正首次在官方史料中出現,是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那年,清廷設琿春協領,次年始建協領衙門於渾蠢水(即琿春河)之北,並開始建城。從康熙年間至今,經過三百年發展,繼作為渤海國國都後,琿春再度迎來新的繁盛時期。這座古城歷史悠久,除了北地的秀美自然風光之外,還有不少獨特的人文古蹟。截至2013年,琿春市共發現歷史遺址、墓群、城址、碑刻、古建築址80餘處,其中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的有7處。

琿春不僅記錄了古渤海國的興衰,也見證了近代中國的苦難痛史。尤其以俄國和日本侵華的歷史最具警示作用。位於防川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內,中俄邊界的起點處,有一塊著名的「土字牌」。此碑是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中俄重勘東部邊界時重立的。「土字牌」東是俄羅斯的哈桑鎮包德哥爾那亞城,西是朝鮮的豆滿江(圖們江)。1860年,沙俄趁英法聯軍發動鴉片戰爭之機,強迫清政府籤訂了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條約》,割佔了烏蘇里江以東的廣大地區,從琿春轄區內就割去了2/3多的中國領土,從此,琿春失去了沿海地區,始鄰俄國,有了共同的疆界,琿春完全失去了出海口,成了一個「望海之地」。面對沙俄對我領土的不斷侵略,清朝廷於1885年派吳大澂為欽差大臣到吉林督辦邊務。他率中方代表與俄方代表舉行勘界談判,於1886年7月與俄方籤署了《中俄琿春東界約》。也正是由於吳大澂的據理力爭,我國不僅收回了黑頂子地方,重新確定了邊界界碑、記號,使得「土字牌」立於沙草峰以南越嶺而下的山麓盡處,而且爭得了中國從圖們江的出海權。

在防川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還有著名戰役遺址中俄界山張鼓峰,山腳下設有張鼓峰事件紀念館。1938年,日、蘇兩國軍隊在此爆發了震驚中外的軍事衝突——史稱張鼓峰事件。張鼓峰事件紀念館為吉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及吉林省國防教育示範基地。

到了琿春,除了看自然、看歷史,體驗當地的民風民俗亦是必不可少。琿春和敦化都是多民族聚居地區,是多彩的城市。琿春市擁有朝鮮族洞簫、滿族剪紙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位於防川國家風景名勝區南部,中、俄、朝三國交界地帶的防川朝鮮族民俗村,則是體驗當地朝鮮族民風民俗的好地方。該村總面積14平方千米,海拔高度僅5米,是吉林省海拔最低的地方。地處中、朝、俄三國交界處,村內所有居民都是朝鮮族,其民族文化內涵濃鬱,現仍保留著原有的文化氣息和民族特色,被譽為「東方第一村」。

本文來源:《國家人文歷史》鳳翔/文

原標題:《從敦化到琿春的千年霜雪 塞上雙璧:渤海國的古都記憶》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冰雪旅遊吉林行(八)吉林:「百米畫卷」勾勒千年冰雪絲路記憶
    /第八期/ 吉林:「百米畫卷」勾勒千年冰雪絲路記憶 文/雪芙 在第三屆吉林雪博會開幕式「我與時空對話環節」上,吉林省站在時間的中軸線上談古論今話,重磅推出「冰雪絲路」;2019年,業界專家齊聚長春,為吉林省「冰雪絲路」內核支招;近年來,吉林強化文旅融合,全力推進「冰雪絲路」建設,以吉林省為核心區
  • 洛浦縣絲路冰雪遊樂場迎來冬季滑雪熱潮
    滑雪Skiing>>洛浦縣絲路冰雪遊樂場冬季是滑雪的好時節,但在和田,夏天雨少,冬天雪少,所以沒有滑雪條件,絲路冰雪遊樂場的成立為全縣各族群眾冰雪旅遊滑雪提供有利條件,絲路冰雪遊樂場這段時間也是做足準備工作,將以更高的服務質量、更完善的配套設施、更豐富的遊樂項目讓遊客樂享冰雪樂趣。
  • 唐代渤海國文字瓦
    近些年來,考古工作者在黑龍江省寧安縣渤海上京龍泉府遺址及其周圍的一些寺廟、建築遺址中,採集和出土了一定數量的陶瓦。其中,一些帶有「文字」的陶瓦受到許多學者關注,並取其名為「文字瓦」。現黑龍江省博物館就收藏有一些文字瓦。 這些文字瓦上有百餘個「文字」,大體可分為正楷漢字類、殊異字類及符號類3種。
  • 行測常識考點:中國古代文學中的「雙璧」
    行測常識判斷考試中,文學常識是一個常考的內容,中公教育在本文給大家介紹中國古代文學中的「雙璧」。一、中國文學的雙璧:《詩經》、《楚辭》《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詩歌,共305篇,又稱為「詩三百」。
  • 寧夏銀川:冰雪運動歡樂多
    胡俊 攝中新網銀川12月13日電 (於翔 楊迪)寒冷的天氣也抵擋不住銀川市民參與冰雪運動的熱情。12月13日,2019年寧夏·興慶「歡樂冰雪運動季·冬季暢遊在興慶」啟動儀式暨興慶區第四屆冰雪健身休閒運動會在銀川鳴翠湖國家溼地公園舉行,活動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去參加。
  • 論唐朝對渤海國的羈縻政策
    唐王朝如何體現對渤海的宗主國地位?渤海國又如何體現對唐朝的附屬地位等等,仍有進一步探討的必要。我認為,在這一問題上,從羈縻政策的角度來剖析兩國之間的關係,是一個更好的視覺。公元713年,「睿宗先天中,遣使拜祚榮為左驍衛大將軍、渤海郡王,以所統為忽汗州,領忽汗州都督,自是始去靺鞨號,專稱渤海。」[5]6180渤海國由此得名。大祚榮欣然接受唐朝招慰,標誌著雙方羈縻關係的初步確立。睿宗先天二年(713)唐王朝對大祚榮冊封的完成,標誌著雙方正式建立起「藩臣」關係。
  • 羽生結弦「帝國雙璧」的五周年
    「帝國雙璧」已是佳作,各種破紀錄,而且達成衛冕。而「帝國雙璧」的意義不僅對於羽生結弦,甚至對於亞洲選手,對於花滑運動都是一種裡程碑的存在。
  • 李驪明:新西安承擔絲路文化樞紐建設的使命
    李驪明:新西安承擔絲路文化樞紐建設的使命時間:2016-09-27 10:02:26來源:西安新聞網作者:趙宇編輯:王瑜    西安新聞網訊 「十三朝古都」、「歷史文化名城」……在不同人的口中,西安的輝煌都能用一句膾炙人口的話來概括。作為中國首屈一指的歷史文化名城,西安有太多、太豐厚的文化積澱供後人品味與享用。
  • 雙璧合一 《龍城》天時地利人和
    雙璧合一 《龍城》天時地利人和    我們都知道行軍打戰需要講究陣法,以人多為後盾的軍隊是不可能獲得勝利的,所謂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好的陣法能以更少量的兵力戰勝敵軍。在8090遊戲《龍城》中怎樣讓攻城變得簡單呢?作為最專業的戰士,自然對攻打皇城有自己的策略!龍城:http://www.8090xx.com/lc?
  • 何伯勤:清易雙璧簡評
    清易雙璧簡評 餘初治易,惜乎無有師承,雖涉獵頗豐,用功非淺,然如大海行舟,古林探路,發奮數載,日夜不輟,竟難曉崖略,更遑論奧旨!至清中期,解易者頗能兼採漢宋,集其大成,尤以《康熙御纂周易折中》、《乾隆御纂周易述義》為一代翹楚,堪稱清易雙璧。今人慾入易學門徑,此二書實為至佳之途也。易之難解,端在易例散失太多,後儒多望文生義,不乏臆測,是以聚訟紛紜,莫衷一是。若能循例而求,比類而觀,雖歷代傳抄有誤,亦不礙其疏通大義,獲其受用。
  • 古琴崑曲,雙璧同輝
    原標題:古琴崑曲,雙璧同輝第九屆「良辰美景·非遺演出季」的後臺。中國崑劇古琴研究會供圖《讓古琴醒來——中國藝術研究院館藏古琴音樂會》上的古琴表演。
  • 怎樣能夠成為絲路人 李小琳:家國情懷,勇於擔當
    原標題:怎樣能夠成為絲路人李小琳:家國情懷,勇於擔當2020年8月28日 行知絲路研究院「絲路二期」開學典禮在首都北京隆重舉行,創始人李小琳女士身著白衣紅裳亮相,顯得既古典又莊重。新冠疫情期間,行知絲路研究院全體師生累計向社會捐贈超億元。
  • 渤海國的歸屬到底是中國還是朝鮮,這個問題一直是兩國爭論的焦點
    第一,新羅和渤海國相互對立的程度加劇:公元713年,唐玄宗冊封大柞榮為大將軍、渤海郡王,因此,新羅國感受到了壓力,認為渤海國肯定會威脅到新羅的地位。史料記載,孝昭王年間,新羅國在北部邊境築起了長城,以防禦渤海國對他們的軍事行動,這也是新羅對唐王朝冊封渤海郡王一事的回應。第二,渤海國與靺鞨部落同樣存在敵對情況:為什麼會這樣呢?
  • 我們又雙叒叕跳了一遍絲路
    其中由北外舞蹈團表演的《絲路魅影》舞姿妖嬈,服裝華麗,伴奏優美,場面宏大,在給觀眾們帶來美的享受與深刻印象的同時,生動演繹了我校「外、特、精」的辦學特色。          《絲路魅影》是北外舞蹈團的傳統節目,曾多次登上大型晚會的舞臺,但觀眾並未因此感到審美疲勞,反而喜聞樂見,樂此不疲。
  • 盤點《魔道祖師》中容易混淆的劇情:藍氏雙璧是雙生子 金光瑤單身...
    盤點《魔道祖師》中容易混淆的劇情:藍氏雙璧是雙生子 金光瑤單身到最後時間:2020-08-28 16:46   來源:動漫星際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盤點《魔道祖師》中容易混淆的劇情:藍氏雙璧是雙生子 金光瑤單身到最後 哈咯大家好,歡迎來到圓子的魔道時間。
  • 第七屆絲路國際電影節來了,你pick哪項精彩
    作為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重要活動單元,本屆電影節將舉辦一系列論壇活動,貫穿電影節舉辦全程,內容涵蓋「一帶一路」電影合作、文學作品電影改編、市場投資、藝術融合、5G技術變革、國漫IP創作分享、產業與人才教育等方面。本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還將組織開展創投會、大師班、絲路青年短片等專場活動。
  • 海東盛國渤海國,軍事制度有哪些特點?引進盛唐文明,府兵制
    導語:海東盛國渤海國,軍事制度有哪些特點?引進盛唐文明,仿製唐朝設立府兵制,建有神策軍和天門軍。渤海國自從大祚榮建國起,就積極實行「憲象中原」策略,先後六次派使節入貢唐朝,在政治和經濟方面與唐朝加強交流,使得盛唐文明不斷傳入渤海地區;大欽茂執政時期,曾被唐朝多次冊封,與唐朝交流程度遠超大祚榮時期,他重視文化教育,竭力引進盛唐文明,走上了全面唐化的道路,使渤海與唐朝關係更加牢固緊密。
  • ​怎樣能夠成為絲路人|李小琳:家國情懷,勇於擔當
    2020年8月28日 行知絲路研究院「絲路二期」開學典禮在首都北京隆重舉行,創始人李小琳女士身著白衣紅裳亮相,顯得既古典又莊重。新冠疫情期間,行知絲路研究院全體師生累計向社會捐贈超億元。導語是一個眼神的心 領 神 會是二話不說的瞬 間 秒 懂是眾志成城的無 私 奉 獻是勇於擔當的家 國
  • A爆的現代pa,藍氏雙璧vs雲夢雙傑,男友力max,腹黑款藍大搶鏡
    藍氏雙璧在姑蘇深處,有那麼一處寧靜優美的地方,裡面住著一群顏值爆表、實力強悍的人,其中最為人熟知和最具代表性的當然是藍氏雙璧:藍曦臣和藍忘機,這一對神似雙胞胎的俊男組合,腰斬了無數少女的芳心,更是在多個領域發揮驚人的戰鬥力,藍大帶領著姑蘇藍氏迎接新的未來,而藍二逢亂必出,雅名遍布,都是無數人心中的男神
  • 渤海所與渤海城(組圖)
    魏明俊  唐朝鼎盛時期,東北有個渤海國,而今京郊懷柔區則有個渤海所,兩地相距數千裡之遙,是起名巧合?其中此前由東北遷徒而來的渤海國的後裔們也在逃亡之列。這部分人從昌平新城經懷柔的橋梓,北宅一線,入關渡河。之後,沿懷沙河畔一路蜿蜒而上。當他們行至今渤海所一帶時,見眼前是一片草木茂盛的開闊地,便產生了落腳於此的想法,就這樣,這些逃亡而來的渤海人便在這裡開始了他們的新生活。因這部分人原籍屬渤海國,又因戰亂流離失所,不免對故土產生思念之感,為抒發這種思鄉之情,他們便稱自己為「渤海人」,稱駐地為「渤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