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性代數(Gelbert)---線性變換

2021-02-24 LetITGolang

    稍微整理了下,發現了29篇半成品,不知不覺居然積累了這麼多。。。怠惰desinei。還找到了一篇和這課內容相關性很高,但更中國,更抽象的《線性代數先修課(一)》。就是Gelbert所說的,很多線代課是從這一部分開始的,因為不用矩陣也能理解線性變換(同樣原因,我的印象在這一篇裡也很難跑題發散)。Gelbert的課就更直觀,更幾何。

    按初中的理解對線的描述,在幾何課中是需要藉助坐標系的。當然,不畫出笛卡爾坐標軸也是可以通過圖表示出映射過程的,不過極坐標系也是坐標系(雖然也不完整)。比如,不用矩陣,而用幾何的方式表示之前學過的投影:

    其中,T(v)就是向量v到直線T(x)的映射,這裡的T(x)事實上就是一個二維空間中的一個映射,與投影矩陣是等價的,將輸入向量v映射為輸出向量T(v)

每一個線性變換都對應一個矩陣,類似坐標空間中的函數。

    判斷一個映射是不是線性變換,可以通過兩條規則是否滿足來確定:

T(v + w) = T(v) + T(w)

T(cv) = cT(v)

    其中,c是常數,v、w是向量。可以用來驗證一下上圖中否是線性變換,比如將v延長,T(v)也會相應延長;v×-1,T(v)就跟著變成相反數。接下來,通過幾個例子來感受一下這兩個條件的運用。

    聯合線性變換的兩條規則可得:T(cv + dw) = cT(v) + dT(w),所以映射如果是直接加一個向量 T(v) = v + v₀,就不是線性變換,如果v翻倍,除非v₀是零向量,否則T(v)應該不會剛好翻倍。可以通過0來驗證,T(0)應該等於0,v是任意向量所以0×T(v)=T(0×v)=0,而v₀不是零向量就不行。向量的相加,以及下文會提到的係數等可參考《矩陣的行列圖像》。取平方的也不是,取模( T(v) = ||v|| )的當然也不是,因為對負常數倍就不符合了。旋轉是線性變換,長度一定是符合的。例如二維空間旋轉45°,不只向量,圖形(面)旋轉也是可以的,就相當於一個點集或者輪廓整個旋轉。

    每一個矩陣都對應一個線性變換(這一系列裡好像有很多地方都表達過類似的意思):T(v) = Av。前面的規則就變成了:

A(v + w) = Av + Aw

A(cv) = cAv

    很明顯,這兩條矩陣都是滿足的。對於Av實際就是矩陣乘法,例如:

    它的作用就是x分量不變,y分量變成相反數。Gelbert說理解線性變換,就是找到線性變換對應的矩陣。至少對於這門課,就是這麼回事兒。為了確定矩陣需要引入坐標系,選定一組基。例如,將一個三維向量映射成二維向量(輸入三維輸出二維),就是說T(v) = Av中,v是3×3,T(v)是2×2,那根據之前學過的矩陣乘法,很明顯A是2×3的。

    線性變換作用於向量大概就是這樣了,它可以作用於空間中所有的向量。只需要確定空間的一組基,就可以作用於整個空間,而不用枚舉所有空間中的向量。例如只需用向量v₁和v₂的線性組合(如果線性相關,就是倍乘)就可以表示整個平面空間。因為,如果有一組基v₁、v₂、...、vn,那空間中任意一個向量都可以表示為這組基的線性組合:

v = c₁v₁ + c₂v₂ + ... + cnvn

    於是:

T(v) = c₁T(v₁) + c₂T(v₂) + ... + cnT(vn)

    接著,要把一個與坐標無關的線性變換轉換成與坐標相關的矩陣,把T換成A表示。Gelbert說矩陣源於坐標系,雖然我有點不太同意,不過也沒理由反駁就是了。國內的線代開始並沒有套入坐標系,不過方程本就可以放到坐標系中表示,從這個角度看確實可以這麼說。矩陣的兩個方面研究,一方面是解方程組,另一方面是研究雙線性形式(上一篇的知乎連結裡說的,我也不確定是不是對,但我找不到錯就是了)。

    如果放入坐標系,那麼選定了基就意味著確定了坐標,以基為選定坐標的單位和軸的方向的依據。於是,坐標的存在就代表基的確立。選定的基對輸入空間和輸出空間進行關聯,將輸入空間以基為軸進行映射。將輸入空間中 v 表示成選定基的線性組合後,基向量的係數就是坐標值,輸入 v 相對於這組基的數值,也就是相對於坐標軸在各個基方向上的單位量。先選擇一個輸入空間向量 v,然後選擇一組基,通過用這組基來表示 v,求出坐標值:

    此處選用了標準基,也可以選擇特徵向量做基,選擇不同的基變了,坐標值也不同。用 這組基組成的矩陣A 乘以 坐標值即可等效線性變換,得到變換後的輸出向量:

T(v) = A[3 2 4]ᐪ

    從矩陣乘法的運算角度可以發現其實這兩個計算過程是一樣的,用A等效這個線性變換,為原來與坐標無關的線性轉換找到一個起同樣作用的矩陣A。

    類似本文一開頭的圖,2×2的投影,將這個二維空間用一組新的基來表示,體會一下A的作用,用以對比之前的線性轉換。由於是同一個空間,所以輸入空間的基同時也是輸出空間的基 v₁=w₁、v₂=w₂。任意向量 v = c₁v₁ + c₂v₂。將第一個基向量 v₁ 就選定在前文圖中T(v)的直線上,由於本身就是對這條直線投影,於是T(v)作用在這組基上:T(v₁)=c₁v₁ (任意向量在這個方向上相差常數倍);第二個基向量 v₂ 選擇垂直於 v₁ 的方向,對 v₁ 投影為0,也就是T(v₂)=0。對T(v)輸入[c₁ c₂]ᐪ,得到輸出[c₁ 0]ᐪ。w₁:c₁[1 0]ᐪ,w₂ :c₂[0 0]ᐪ(其中 c₁ 為任意v的x方向的值,由於與直線方向重合,所以 c₁ 就是相對直線的值;c₂是y方向的,由於y方向垂直於直線,所以相對直線的值是 0 )。用矩陣表示(A × 輸入坐標 = 輸出坐標):

    由於c₁、c₂(看方向)剛好是特徵向量,所以得到的A是對角陣∧。以特徵向量為基,可以得到對角陣,對角線上是特徵值。

    也可以選擇標準,不過標準基就沒這麼好,A不是對角陣了。圖就不畫了,這次是映射到x軸正方向45°,也就是y=x直線的例子。標準基:

    對照《正交》中所學的投影知識可以發現,T(v) 就是 p = [(aaᐪ)/(aᐪa)] b 公式中的p,而 v 就是 b,矩陣 A 也就是 (aaᐪ)/(aᐪa) 。由於選擇的基是坐標系 x (1,0)和 y (0,1) 軸上,公式中的 a 對應直線是 y = x (也就是p所在的直線上),那 在坐標軸上表示應該是:

    投影的長度 a = OP = 二分之根號二,P點坐標(0.5, 0.5)。這組基雖然沒有特徵向量那組「好」,不過也不很差,這個A是對稱矩陣,也有一些「好」的地方,比如P=P²,當然特徵向量那組也滿足這個優點。

    至此,坐標、矩陣、線性變換,這就算聯繫到一起了。通過前面兩個例子可知,選擇輸入基  v₁ 、 v₂ 、 ... 、 vn 和輸出基 w₁ 、w₂ 、 ... 、wm (不一定是方陣)後,A的第一列可以通過 T(v₁ ) = a₁₁w₁ + a₂₁w₂ + ... + am₁wm (此處a₁₁就是A的第一個元素)找到A第一列的各元素,以此類推T(vn ) = a₁nw₁ + a₂nw₂ + ... + amnwm 。

    上面有的推導或者計算過程還有那個圖,雖然有些課上沒有,是我自己算的,但是應該都是正確的。這堂課最後,Gelbert又用求導做例子,把這個過程講了一遍(求導是線性運算,能求出那些基本求導規則線性組合的導數就是因為這個過程是線性變換,可參考《微積分重點》,平滑降維 :p):T = d / dx。輸入空間:c₁ + c₂x + c3x², 空間的基(也就是標準單位):1、x、x²;輸出(一階導數):c₂ + 2c3x,基:1、x。從三維空間到二維空間的變換:

    根據矩陣乘法可知,其實看著是降維也知道 A 是 2×3 的矩陣。

a₁₁c₁ + a₁₂c₂ + a₁₃c₃ = c₂ 

a₂₁c₁ + a₂₂c₂ + a₂₃c₃ = 2c₃ 

    看起來和上面總結的不太一樣,於是我自己豎過來。根據基 1、x 算了一下,果然就是把這個先每列和一下再求和。其實是一樣的,就是囉嗦了點,於是就這麼意思一下算了:

公眾號:

相關焦點

  • 二、線性代數(2)線性變換與矩陣
    1、矢量的線性變換 我們在學習函數時,學習到函數就是把一個數字變成另一個數字,那麼矢量之間是否也存在這樣的映射
  • 線性代數(Gelbert)---奇異值分解
    矩陣的分解幾乎貫穿了整個Gelbert的線代課,從《準備》中A=LDU(可逆消元),到《矩陣的冪》中A = S∧S-1(特徵向量都線性無關),《對稱矩陣》A = Q∧QT,最後到奇異值分解,用Gelbert的話就是最終和最好的分解,而且它對任意矩陣都可以。它應用很廣泛,網上有很多圖形降噪的例子,如果有時間,我還挺有興趣實現一個的,看上去也不難,大家都可以試試。
  • 線性代數的本質--對線性空間、向量和矩陣的直覺描述
    下面來回答第二個問題,這個問題的回答會涉及到線性代數的一個最根本的問題。線性空間中的運動,被稱為線性變換。也就是說,你從線性空間中的一個點運動到任意的另外一個點,都可以通過一個線性變化來完成。那麼,線性變換如何表示呢?
  • 線性代數拾遺(一):線性方程組、向量方程和矩陣方程
    這本書不僅對線性代數的基本概念闡述地很直觀形象,而且還有許多現實生活中的應用,特別是經濟、物理、計算機領域,真正讓人領略到線性代數作為現代數學的魅力。我特將自己的讀書總結和體會記錄於此,也是希望藉此加深自己的理解。注意,這個系列假設你已經有了線性代數基礎,像是行變換、將矩陣轉換為行階梯形式這種基本技巧已經掌握。本文不再贅述具體操作步驟,主要關注於概念的直觀理解。
  • 線性代數的應用----線性方程
    線性代數中的線性方程 介紹案例—經濟和工程領域的線性模型1949年的夏末,哈佛大學的教授 Wassily Leontief 正在將手中的最後一張穿孔卡插入 Mark II 計算機。這些穿孔卡存儲了關於美國的經濟信息以及美國勞工統計局兩年內收集的 250,000 條記錄數據。Leontief 將美國經濟分成了 500 個組,例如煤炭工業組,汽車工業組,通信組等等。
  • 線性代數學習之線性相關,線性無關與生成空間
    繼續接著上一次線性代數學習之線性系統的線性代數的學習繼續向前,這次則開始要接觸線性代數領域更加核心更加關鍵的內容:什麼是線性相關?
  • 線性代數學習的核心——從雞兔同籠到線性方程組
    這是線性代數的核心思維。比如,既然方程組加減消元時只有係數改變,省略未知數符號xy可不可以?當然可以。寫成,則就是小學時「殘忍的砍腳法」的化簡流程,也是中學時的加減消元法,如果你已經複習線性代數,就會認出這是對增廣矩陣做初等行變換。線性代數的發端,本就是源自解方程組。方程組既有代數形式,也有矩陣形式,還有向量形式。
  • 線性代數的本質
    下面來回答第二個問題,這個問題的回答會涉及到線性代數的一個最根本的問題。線性空間中的運動,被稱為線性變換。也就是說,你從線性空間中的一個點運動到任意的另外一個點,都可以通過一個線性變化來完成。那麼,線性變換如何表示呢?
  • 線代專題:《矩陣的初等變換與線性方程組》內容小結、公式、題型與...
    2020-12-09 09:21:23 來源: 不猶豫 舉報   一、初等變換與初等矩陣
  • 2019考研數學線性代數重點:齊不齊線性方程組
    專業課歷年真題》》  2018 |2017 |2016   齊不齊線性方程組是線性代數的考察重點爭取做好衝刺提分的工作:   1、齊次線性方程組有無零解和非齊次線性方程組是否有解的判定。;   還可以從一個向量可否由一向量組線性表出來判定;當方程個數和未知量個數相等時,可以利用係數行列式是否為零來判定非齊次線性方程組的唯一解情況;今年的考題就體現了這種思想。
  • 淺談線性代數的複習
    線性代數在考研中分值佔比不大,但是線性代數的知識相較於高數和概率論而言比較瑣碎和抽象,需要記憶和理解的東西也不少。許多同學在複習線性代數常常會感到很苦惱,那就是非常容易忘,造成這點的原因就是線性代數的知識既抽象又瑣碎,同學無法將線代知識有機地串聯起來。
  • 理解線性代數的好課本!
    同濟版從行列式出發,第二章才講矩陣,第三第四章講向量和向量空間,然後接上線性空間和線性變換,最後是特徵值和二次型。說實話,要是手邊沒有一個同濟版的書,我是一定想不起來這個結構的。Strang的書就好多了,從解方程出發,到向量空間,線性變化,正交,行列式,然後特徵值,最後來個矩陣的數值計算和線性規劃來讓大家開開眼線性代數到底有什麼用。
  • 學好線性代數,我推薦這本書
    這個概念其實不屬於線性代數,但它的理論可以服務於線性變換,此即第五章的內容。但這不只是簡單地重新喚醒我們的記憶,讓我們將向量幾何從二維三維推廣到高維;現在有了前面關於向量空間與線性映射的概念,自然我們就要問,內積空間的不變量如何刻畫?這就自然引出正交變換的概念,最終我們發現,原來正交變換(以及平移變換——注意它一般不是線性變換)就是我們中學所學習的全等(也稱為歐幾裡得運動)概念的實質。
  • 2016考研數學線性代數:初等變換的應用方法
    在考研數學線性代數中,初等變換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方法,被廣泛地用於很多題型的求解之中,如行列式的計算、矩陣的求逆、線性方程組的求解、矩陣秩的計算、化二次型為標準型等。初等變換包括初等行變換和初等列變換,具體說有三種:互換兩行(列)、某行(列)乘以一個非零數、某行(列)乘以一個數加到另一行(列)。
  • 線性代數入門——矩陣乘法的定義及其意義
    線性代數課程的一個重要特點(也是難點)是概念眾多,而且各概念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對於初學者不易理解的問題我們會不惜筆墨加以解釋。在內容上,以國內的經典教材「同濟版線性代數」為藍本,並適當選取了一些補充材料以開闊讀者的視野。本系列文章適合作為初學線性代數時的課堂同步輔導,也可作為考研複習的參考資料。文章中的例題大多為紮實基礎的常規題目和幫助加深理解的概念辨析題,並有相當數量的歷年考研試題。
  • 線性代數六大考點及出題形式
    線性代數作為數一、數二、數三都考的科目,相對高數來說屬於比較簡單、容易掌握的知識,所以在考研數學中,線代的學習也是要多加關注的。今天幫幫為大家帶來線性代數中重要考點及常考題型,一起鞏固學習吧!1、重點內容:(1)向量的線性表示線性表示經常和方程組結合考察,特點,表面問一個向量可否由一組向量線性表示,其實本質需要轉換成方程組的內容來解決,經常結合出大題。(2)向量組的線性相關性向量組的線性相關性是線性代數的重點,也是考研的重點。
  • 線性代數的概念理解
    1、線性代數的兩種認知數值層面,這是大部分課程中的教學內容,能解決計算、應用問題。但卻不是最本質的內容,它是在給定法則下的運算。
  • 線性代數精華——向量的線性相關
    寫成一行則是行向量:那麼則稱向量組A是線性相關的,否則是線性無關的。一般情況下,我們說線性無關或者線性相關,都是指n >= 2的情況。我們很容易看出,對於兩向量來說線性相關,其實就是指的兩向量成比例。如果是三個向量,則是三向量共面。
  • 線性代數第一章行列式學習指導
    線性代數是數學的一個分支,它研究什麼呢?
  • 線性代數ch1_1 二階與三階行列式
    最簡單的線性問題就是解線性方程組. 行列式和矩陣為處理線性問題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也推動了線性代數的發展、向量概念的引入, 形成了向量空間的概念,而線性問題都可以用向量空間的觀點加以討論。因此向量空間及其線性變換,以及與此相聯繫的矩陣理論,構成了線性代數的中心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