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拿走一半的諾貝爾獎,他們的「另類教育」,從幼兒園就開始了

2020-12-17 小青育兒世界

眾所周知,德國人口雖少,但卻天才眾多,而且他們還拿走了世界一半的諾貝爾獎,5種諾貝爾獎與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主中,德國就有106位。所以全世界都在好奇,德國人是怎麼做到的?

其實,德國擁有這麼多高智商精英,關鍵在於從幼兒園就開始的「另類教育」





德國人的教育觀念——注重閱讀

德國是一個非常喜愛閱讀的國家,並且在教育中,閱讀也是一項體現孩子能力的方式。

在德國,雖不主張對孩子進行「學前教育」,但是卻鼓勵孩子習得閱讀能力,因為他們認為,良好的閱讀能力是一個人的素質體現和學習前提。





而且,閱讀確實是一項非常有益的全民活動。

美國心理學家推孟,經過多年研究表明:有一半的天才,在5歲之前就開始閱讀了。德國政府也非常重視青少年的閱讀,推出了一系列的讀書活動去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提高閱讀能力。





另類教育從幼兒園開始

1、森林幼兒園

在德國,幼兒園沒有快節奏的知識灌輸,他們為孩子專門開設了森林主題幼兒園。在這裡,他們能親近接觸大自然,而他們的任務就是釋放自己的天性:去探索和發現。

教師就像一個主持人,給孩子解答一些問題,而不是指導孩子去做什麼。

正如德國幼教專家福祿培爾所說:不應該過早讓孩子學習字母、數字,而應該讓孩子在自然中玩耍。




孩子在自然中,去追逐探險,自己親身實踐的經歷會給他們經驗和教訓,也能從同伴身上學習更多東西,發揚孩子的探索精神與求知慾

而且,這些孩子在戶外奔跑玩耍,體魄強健,很少生病,綜合素質很高,也更外向自信。





2、注重習慣的培養

德國是一個非常嚴謹的國家,他們注重對孩子習慣的培養,比如守時、排隊的秩序、看書的習慣、尊重和禮貌待人等。雖然他們不主張對孩子超前教育,但是這些習慣卻是從小就要求培養的。

在德國幼兒園,家長和老師都會給孩子上一堂守時課,告訴他們一旦和別人約定,就一定得守時,否則就會失去別人的信任。





德國孩子自理能力普遍都很強,因為他們父母從小就讓孩子自己洗手洗臉,自己吃飯等,不會像中國家長一樣把飯餵在孩子嘴裡。並且吃飯時,自己盤子裡的東西是一定要吃完的,不能浪費食物。

德國人不會把孩子年齡小當成犯錯免責的藉口。即使孩子再小,自己的錯誤也得自己承擔,家長不會縱容,讓孩子養成壞習慣。





3-6歲是培養孩子好習慣的最佳時期,這時孩子的行為習慣還沒有固定,如果能及時引導,想養成孩子的好習慣還是很容易的。

這時就需要家長能利用好繪本這種工具,繪本中的故事更符合孩子的思維,很容易起到教育效果,孩子會主動模仿故事中主人公的行為,要比家長說千遍大道理管用得多。



3、更注重孩子的規則意識

德國人的規則意識已經刻到骨子裡了,無論是社會、學校還是家庭,處處都有規則意識的體現。

德國父母往往從小留給孩子灌輸規則意識,比如排隊去街邊買東西吃,那隊伍一定是筆直有秩序的,如果孩子插隊,家長會立即制止,並讓孩子去道歉。孩子玩具,也講究先來後到的規則,誰搶到算誰玩。

就如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曾說,秩序,維持自由的第一條件。由於父母從小就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讓孩子明白只有遵守規則,才能獲得公平與自由,讓孩子能更理智成熟,也提前明白社會的基本規則。




4、鼓勵孩子自由探索

就如同森林幼兒園的教育方式一樣,在家、社會也鼓勵孩子自由探索,著名教育家杜威說過:兒童的本能就是探索,喜歡探索也是與生俱來的特點。

德國父母,給予孩子充足的信任與自由,不會禁止孩子去做什麼,而是去鼓勵孩子去探險。





比如對於孩子爬樹,家長不會去阻止孩子去爬,因為在戶外是鬆軟的土地,即使摔下也不會傷害身體。

家長帶孩子出去露營,當孩子對火感興趣而去用腳踩火時,家長也不會聲色俱變,因為在確保孩子安全的同時,不會有什麼危險,反而讓孩子明白火會灼傷自己,以後也不會觸碰這些危險東西了。

因為探索,孩子能獲得生活經驗,激發創新精神,讓孩子更有獨立能力





德國擁有那麼多的物理、哲學天才並不是偶然的。他們很重視孩子是否能接觸到自然。想讓孩子與自然多接觸的家長,也可以嘗試給孩子看科普書的方法。

科普書不同於普通的繪本,科普書蘊含的是孩子要掌握的基礎知識,滿足孩子的為什麼。內容帶有邏輯性和科學性,看科普書長大的孩子,邏輯思維能力和創造力都要高於同齡人。

因此,青青媽媽推薦《第一次遇見科學》這套科普書。專門為5-12歲的孩子打造。為了讓孩子看到世界最真實的一面,裡面的圖片全都來自於美國國家地理,高清畫質。



孩子不僅能接觸到自然、動物、星空等環境,還能掌握生活常識和自然知識。就比如下圖長頸鹿媽媽和寶寶,讓孩子用最樸素又最敏銳的觀察力,找出動物媽媽和寶寶的不同。

也許在大人看來,無非就是大小的區別,但在孩子眼裡所有動物的毛色、斑紋,甚至眼睛大小都是有區別的。

家長要做的就是帶孩子仔細觀察,而後表達、總結出特徵。現在分享給有需要的家長。



相關焦點

  • 德國另類教育方式,難怪8300萬人口拿走了世界一半的諾貝爾獎
    最近,有很多家長私信我,想要學習一下德國的教育方法,於是我在網絡上收集了很多資料,接下來分享給大家。我們都知道德國是一個僅有8000萬人口的國家,但是他們諾貝爾獎獲得人數超過了200人,是我們中國的十幾倍了,根據調查,德國拿走了世界上將近一半的諾貝爾獎。
  • 德國拿走了世界一半的諾貝爾獎,他們的教育理念,值得我們學習
    最近,有很多家長私信我,想要學習一下德國的教育方法,於是我在網絡上收集了很多資料,接下來分享給大家。我們都知道德國是一個僅有8000萬人口的國家,但是他們諾貝爾獎獲得人數超過了200人,是我們中國的十幾倍了,根據調查,德國拿走了世界上將近一半的諾貝爾獎。為什麼德國會出現這麼多優秀的人才?
  • 為什麼德國能拿走一半的諾貝爾獎?他們教育孩子的方式,值得複製
    德國僅8300萬人,卻能拿走世界一半的諾貝爾獎,和其餘全球70多億人平分。為什麼德國人為什麼能如此優秀?這與德國人的早期教育理念有很大關係,而德國的教育理念,也一直是各國父母相繼模仿的目標,而這3方面和國內的幼兒園也有 很大的區別。
  • 德國憑什麼拿走一半的諾貝爾獎?看到人家的幼兒教育,我服氣了
    記得之前屠呦呦、莫言獲得諾貝爾獎時,他們刷屏的新聞持續了將近小半年的時間。 然而對德國人來說獲得諾貝爾獎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情。 從1895年設立諾貝爾獎以來,德國人(含移民加拿大、美國等德裔)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已有上百位,幾乎是獲得諾貝爾獎人數的一半。
  • 德國僅8300萬人口,卻拿走一半的諾貝爾獎,另類教育方式值得複製
    而一個人才的培養從小就離不開家庭跟學校的教育,也離不開父母們的態度。有一個好的教育環境,那孩子更容易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才。要說最能代表的傑出人才的獎項,那非諾貝爾獎當屬了。諾貝爾獎的由來諾貝爾是近代炸藥的發明者,因此也獲得了巨大的財富。
  • 為何德國人拿走一半諾貝爾獎:禁止學前教育
    德國憲法禁止學前教育  諾貝爾獎獲獎人中,德裔佔總數的一半。  小學前「唯一的任務」就是快樂成長。德國父親告訴中國父親,自己兩個孩子都上幼兒園,周末帶他們出來玩。中國父親問:「你們不利用周末時間帶孩子參加學習班嗎?」德國父親用不解的表情看著中國父親:「參加什麼學習班?」中國父親說:「比如跳舞、體操、繪畫、鋼琴、外語、奧數之類的,我女兒在幼兒園期間,除了奧數,幾乎把所有的課程都學了。」德國父親回答:「我們這裡,學前教育是被禁止的,孩子在幼兒園期間不允許教授專業知識,社會上也沒有類似的培訓班。」
  • 德國包攬了世界近一半的諾貝爾獎,他們教育孩子的方法,值得借鑑
    作為最有權威、最能體現價值的獎項,每一次諾貝爾獎的獲得都能令我們興奮很多年。然而獲得諾貝爾獎對德國人來說已經是很稀鬆平常的一件事。從1895年諾貝爾獎設立以來,德國人(含德裔)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已經達到了108人,接近諾貝爾獎獲得人數的一半。
  • 德國拿走了世界一半的諾貝爾獎,他們的教育理念,值得學習
    文/飛愛媽媽諾貝爾獎是1895年由諾貝爾得部分遺產作為基金創立的獎項。自開設以來,諾貝爾獎被譽為專業領域內最重要的獎項,所以每個諾貝爾獎的獲得者都備受大眾的推崇。在眾多的諾貝爾獎獲得者中,德國以108人的總人數排在第三名,而據我們所知,德國總人數僅有8300萬人。為什麼德國人能夠如此優秀?德國人的教育理念德國人的教育理念一直是很多國家爭先模仿的對象,希望能夠藉助別人的經驗,培養出優秀的孩子,那麼德國人是怎麼教育孩子的?
  • 諾貝爾獎有一半被德國人拿走了,是有原因的,來看看人家的教育方式
    諾貝爾獎有一半被德國人拿走了,是有原因的,來看看人家的教育方式,才發現的確是與眾不同! 德國人口雖然不多,但到今天為止,已經出現了108個諾貝爾獎得主,而我們國家才僅僅只有兩個,真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為什麼德國會有那麼多呢?當然是教育的原因了。
  • 德國包攬了世界近一半的諾貝爾獎,他們教育孩子的方法,值得學習
    要知道德國雖然是歐洲的發達國家,但是人口甚至還沒有我國廣東省人口多,僅僅只有8000多萬,但是目前為止,德國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已經接近諾貝爾獎總人數的一半,這樣龐大的數據,絕對需要良好的教育和環境進行支撐。
  • 憑啥德國人能獲得一半諾貝爾獎?看看德國幼兒園,國內學校做不到
    文丨小哥(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諾貝爾獎的獲獎數代表了一個國家的科研軟實力,而德國的科學家幾乎拿走了一半的諾貝爾獎。能代表國家獲得諾貝爾獎是很光榮的,這一點德國確實值得國內學習。有的人會不服,憑啥德國人能獲得一半諾貝爾獎?其實看看德國幼兒園就知道了。一個國家的科研實力,跟這個國家的教育模式高度相關。
  • 德國僅8300萬人, 卻拿走了世界一半的諾貝爾獎!
    僅僅8200萬人,卻拿走了世界一半的諾貝爾獎;德國教育,一直以來都是「神」一般的存在。
  • 德國人為啥能承包近一半諾貝爾獎?看到的德國幼兒園,網友服了
    談起諾貝爾獎,德國人確實很有科學精神,因為他們的科學家攬獲了將近一半的諾貝爾獎。對此,育兒專家就有自己的想法,她表示:德國人為啥能承包將近一半的諾貝爾獎?你們可以看看德國幼兒園,那裡就能找得到答案。聽到這名育兒專家的話,網友們有的就在網上找到了德國幼兒園照片,在看到了他們幼兒園的現狀後,網友表示服了。01德國幼兒園到底有哪裡不同呢?
  • 德國承包了一半的「諾貝爾獎」,幼兒園卻只教這3樣,值得一看
    德國承包了一半的「諾貝爾獎」, 幼兒園卻只教這3樣,值得一看,應該有很多人都認為德國的製造業很厲害,但是說到「諾貝爾獎」,德國更是厲害著,「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基本上有一半都是德國人。並且第一家幼兒園就是德國的教育家創辦的,俺麼德國的教育到底厲害在哪裡呢?在幼兒園,德國的教育就開始不一樣了,在德國,孩子最主要的就是玩。
  • 為啥德國承包一半的諾貝爾獎?看到德國幼兒園,網友:這才是教育
    提到德國,大家對這個國家的印象印象是什麼?一般人的印象肯定是:哦,那是個發達的國家,年輕人會說:德國是個很死板的國家。而有點見識的人都會說:德國承包了世界一半的諾貝爾獎,並且德國的教育讓人佩服,德國屬於世界發達國家之一,人民生活較為富裕。
  • 德國8000萬人口,就拿下一半諾貝爾獎?早在幼兒園就已經輸了
    當有了孩子之後,家長的全部重心便會放到孩子身上,孩子的教育問題是家長最為關注的,很多家長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於是早早讓孩子學習各種技能,小小年紀就給他們報了很多補習班。德國才8000萬人口而已,就拿下了一半的諾貝爾獎中國的孩子在拼命學習的時候,然而德國的孩子卻在外面瘋跑,他們的童年可以說非常快樂,沒有特別多的壓力,而且經常在深林裡面探索。
  • 德國幼兒園只教這些!8000萬德國人卻承包了全世界近一半的諾貝爾獎
    自諾貝爾獎設立以來,5種諾貝爾獎與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主中,德國有106位。但是德國人(含移民美國、加拿大等國的德裔)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將近總數的一半。換句話說,8200萬的德國人分享了一半的諾貝爾獎,而全球另外60多億人口只獲得了剩下的一半。 難道這是種族的問題? 恐怕沒有這麼簡單!!!
  • 諾貝爾獎一半得主來自德國,德國兒童的教育究竟有何不同?
    為什麼只有8200萬人口的德國,卻獲得了世界一半的諾貝爾獎?這主要歸功於德國的兒童教育--避免過早開發孩子的智力,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裡有三個重點是可以「教育」孩子的1,基本的社會常識,比如不允許暴力、不大聲說話等。2,孩子的動手能力。在孩子上幼兒園期間孩子會根據自己的興趣參與手工製作,讓他們從小就主動做具體的事情。
  • 為什麼德國才8千萬人,卻得了一半的諾貝爾獎?看幼兒教育就懂了
    記得之前屠呦呦、莫言獲得諾貝爾獎時,他們刷屏的新聞持續了將近小半年的時間。然而對德國人來說獲得諾貝爾獎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情。從1895年設立諾貝爾獎以來,德國人(含移民加拿大、美國等德裔)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已有上百位,幾乎是獲得諾貝爾獎人數的一半。
  • 憑啥承包近一半諾貝爾獎?看了德國幼兒園後才明白
    每個國家採取的教育方法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小朋友的受教育程度不同,諾貝爾獎是很多學者心中最高的榮耀,因為它認證了各領域的極高造詣。能代表國家獲得諾貝爾獎,不僅是個人的驕傲,更是一個國家的榮耀。但在眾多國家中,德國人憑啥承包近一半諾貝爾獎呢?當大家看到德國的教育之後就能明白其中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