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另類教育方式,難怪8300萬人口拿走了世界一半的諾貝爾獎

2020-09-09 黎黎育兒筆記

最近,有很多家長私信我,想要學習一下德國的教育方法,於是我在網絡上收集了很多資料,接下來分享給大家。我們都知道德國是一個僅有8000萬人口的國家,但是他們諾貝爾獎獲得人數超過了200人,是我們中國的十幾倍了,根據調查,德國拿走了世界上將近一半的諾貝爾獎。

為什麼德國會出現這麼多優秀的人才?為什麼兩次世界大戰都是由德國引起,而後德國的經濟依然只進不退?這所有的答案都藏在德國的教育中!

德國的教育水平算是世界上最頂尖的存在了,在這裡你不會看到任何有關補習、課程的廣告,因為這裡的學生根本不需要考試,德國所有的教育都是悄悄進行……

德國人非常重視家庭教育,這也是唯一將父母養孩子的義務寫進憲法的國家,因為比起傳授知識文化,德國教育更加注重技能和良好的習慣。而「如何成為一個完整的人」,是每個德國家庭教育的第一課。

德國人「另類」的教育方式

1、閱讀塑造強大的民族

根據大數據調查顯示,德國是全世界圖書館最多的國家,僅僅在柏林平均1.7萬人就會有一家書店,雖然德國的書店很密集,但卻從來不缺少讀者!

路過德國你就會發現,無論在機場上、地鐵上、還是火車上玩手機的人非常少,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他們的手中都會拿著書籍觀看,而且學齡前的孩子還會看著繪本等車。

德國人基本上不會看電子書,因為在他們都喜歡在書店中看印刷書,而書店中有很多種類的書籍品種,給孩子的選擇也會更多,這要比電子書看著更有趣。

在德國的公共場合中,你幾乎不會看到大吵大鬧的孩子,大多都安靜的讀書,因為在德國的教育理念中,都會鼓勵孩子去讀書,而且大型的場所內,都會提供一個讀書的地方。德國從不主張「學前教育」,明確的規定不準教孩子學習知識,但卻要求家長陪孩子閱讀。

2、父母的陪伴勝過一切教育

首先,我給大家解釋一下關於「德國禁止學前教育」的說法,其實,德國孩子上幼兒園並不是每天都在玩,他們對學前教育只是有自己獨特的理解而已。

德國的幼兒園僅僅上半天課,而老師們會教孩子如何自己乘坐公交車回家,如何遵守交通規則,不能在公共場合大喊大叫,最後德國還教會孩子垃圾分類和社會秩序等等,德國人會認為,孩子在嬰兒時期時,家長就要跟孩子建立好關係,這能幫助孩子健康成長,塑造完整的人格和三觀。

在德國的教育中,家庭是非常重要的,很多的德國人都有自己的家庭日,就像是給自己的家過了一個生日一樣,在這一天家長會全身心的陪伴孩子,比如郊遊、野餐、玩耍等等,在整個過程中,德國的家長除了陪孩子玩之外,更重要的是教會他們規則,教會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所以,德國6歲的孩子基本上具備了一定的自理能力了,完全不會依靠家長。

3、學前教育內容,培養專注力和邏輯思維

你會發現德國的學前教育,幾乎沒有太多的時間好好學習知識的,為了給小學做準備,幼兒園的老師們會給孩子上靜坐的課程。

除此之外,幼兒園還會安排學前課程,而這些課程不是讓孩子學習知識,而是訓練孩子的專注力和邏輯能力,就像是找不同的遊戲一樣,利用孩子愛玩的天性,從中鍛鍊這些能力

總的來說,幼兒園中的課程是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比如觀察沙漏和鐘錶的關係,進行科學小實驗等等,這樣每個孩子都會產生興趣,完全不會出現厭學的情況。

其實,我們從德國「另類」的教育中能學習到很多,想要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家長不能強迫孩子去學習,而是給孩子提供一個有趣的童年,在玩中學習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相關焦點

  • 德國拿走一半的諾貝爾獎,他們的「另類教育」,從幼兒園就開始了
    眾所周知,德國人口雖少,但卻天才眾多,而且他們還拿走了世界一半的諾貝爾獎,5種諾貝爾獎與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主中,德國就有106位。所以全世界都在好奇,德國人是怎麼做到的?其實,德國擁有這麼多高智商精英,關鍵在於從幼兒園就開始的「另類教育」。
  • 德國憑什麼拿走一半的諾貝爾獎?看到人家的幼兒教育,我服氣了
    記得之前屠呦呦、莫言獲得諾貝爾獎時,他們刷屏的新聞持續了將近小半年的時間。 然而對德國人來說獲得諾貝爾獎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情。 從1895年設立諾貝爾獎以來,德國人(含移民加拿大、美國等德裔)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已有上百位,幾乎是獲得諾貝爾獎人數的一半。
  • 德國僅8300萬人口,卻拿走一半的諾貝爾獎,另類教育方式值得複製
    當今世界,人才問題已經成為關係到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關鍵問題,人才資源是黨和國家最寶貴的財富,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第一資源。而一個人才的培養從小就離不開家庭跟學校的教育,也離不開父母們的態度。有一個好的教育環境,那孩子更容易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才。要說最能代表的傑出人才的獎項,那非諾貝爾獎當屬了。
  • 為什麼德國能拿走一半的諾貝爾獎?他們教育孩子的方式,值得複製
    德國僅8300萬人,卻能拿走世界一半的諾貝爾獎,和其餘全球70多億人平分。為什麼德國人為什麼能如此優秀?這與德國人的早期教育理念有很大關係,而德國的教育理念,也一直是各國父母相繼模仿的目標,而這3方面和國內的幼兒園也有 很大的區別。
  • 德國拿走了世界一半的諾貝爾獎,他們的教育理念,值得我們學習
    最近,有很多家長私信我,想要學習一下德國的教育方法,於是我在網絡上收集了很多資料,接下來分享給大家。我們都知道德國是一個僅有8000萬人口的國家,但是他們諾貝爾獎獲得人數超過了200人,是我們中國的十幾倍了,根據調查,德國拿走了世界上將近一半的諾貝爾獎。為什麼德國會出現這麼多優秀的人才?
  • 德國僅8300萬人, 卻拿走了世界一半的諾貝爾獎!
    僅僅8200萬人,卻拿走了世界一半的諾貝爾獎;德國教育,一直以來都是「神」一般的存在。
  • 德國包攬了世界近一半的諾貝爾獎,他們教育孩子的方法,值得借鑑
    作為最有權威、最能體現價值的獎項,每一次諾貝爾獎的獲得都能令我們興奮很多年。然而獲得諾貝爾獎對德國人來說已經是很稀鬆平常的一件事。從1895年諾貝爾獎設立以來,德國人(含德裔)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已經達到了108人,接近諾貝爾獎獲得人數的一半。
  • 諾貝爾獎有一半被德國人拿走了,是有原因的,來看看人家的教育方式
    諾貝爾獎有一半被德國人拿走了,是有原因的,來看看人家的教育方式,才發現的確是與眾不同! 德國人口雖然不多,但到今天為止,已經出現了108個諾貝爾獎得主,而我們國家才僅僅只有兩個,真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為什麼德國會有那麼多呢?當然是教育的原因了。
  • 德國拿走了世界一半的諾貝爾獎,他們的教育理念,值得學習
    文/飛愛媽媽諾貝爾獎是1895年由諾貝爾得部分遺產作為基金創立的獎項。自開設以來,諾貝爾獎被譽為專業領域內最重要的獎項,所以每個諾貝爾獎的獲得者都備受大眾的推崇。在眾多的諾貝爾獎獲得者中,德國以108人的總人數排在第三名,而據我們所知,德國總人數僅有8300萬人。為什麼德國人能夠如此優秀?德國人的教育理念德國人的教育理念一直是很多國家爭先模仿的對象,希望能夠藉助別人的經驗,培養出優秀的孩子,那麼德國人是怎麼教育孩子的?
  • 為什麼德國才8千萬人,卻得了一半的諾貝爾獎?看幼兒教育就懂了
    記得之前屠呦呦、莫言獲得諾貝爾獎時,他們刷屏的新聞持續了將近小半年的時間。然而對德國人來說獲得諾貝爾獎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情。從1895年設立諾貝爾獎以來,德國人(含移民加拿大、美國等德裔)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已有上百位,幾乎是獲得諾貝爾獎人數的一半。
  • 德國幼兒園只教這些,難怪人口沒我們多,卻能拿下一半諾貝爾獎
    文|秘籍君諾貝爾獎,幾乎是所有學者心裡最高的榮譽,因為它認證了全球科學、文化等領域取得的造詣,如果有人得到了諾貝爾獎,不僅僅是個人榮譽,更是為國爭光。不過,自從諾貝爾將設立以來,得獎人數最多的國家,卻是人口僅有8千萬的德國。
  • 來看看德國教育孩子的方式,怪不得拿走了世界一半的諾貝爾獎
    德國科學家幾乎在所有領域獲得過諾貝爾獎,主要是因為德國教育孩子的方式很獨特,我們可以參考借鑑。德國人教育孩子的方式講求獨立自主,因為孩子終究要離開父母步入社會,所以德國人教育孩子從小要有面對挫折的勇氣,相比於我國傳統的教育方式,德國人更喜歡讓孩子們吃苦。
  • 為何德國人拿走一半諾貝爾獎:禁止學前教育
    我們來看看德國的做法,也許能提供另外的啟示。  德國憲法禁止學前教育  諾貝爾獎獲獎人中,德裔佔總數的一半。  小學前「唯一的任務」就是快樂成長。  在德國的《基本法》(即憲法)中,第七條第六款明確規定,禁止設立先修學校,也就是學前班。  做法2  不剝奪孩子珍貴的童年  德國孩子在小學前「唯一的任務」就是快樂成長。教育專家認為孩子的天性是玩耍,所以要做符合孩子天性的事情,不應該違背孩子的成長規律。
  • 德國包攬了世界近一半的諾貝爾獎,他們教育孩子的方法,值得學習
    要知道德國雖然是歐洲的發達國家,但是人口甚至還沒有我國廣東省人口多,僅僅只有8000多萬,但是目前為止,德國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已經接近諾貝爾獎總人數的一半,這樣龐大的數據,絕對需要良好的教育和環境進行支撐。
  • 德國禁止早教益智課,反而培養出全球50%頂尖學霸!網友:快引進
    最新資料顯示,德國人口僅有8300萬,卻拿走了世界一半的諾貝爾獎。也就是說,全球頂尖的學霸,德國佔了50%。看完德國「輸在起跑線上」的另類教育,你就知道原因了,總的來說有以下3點。1.沒有統一的教科書,上課只有幾張紙,培養專注力沒有統一的教科書,老師上課就帶幾張彩色的紙,孩子們圍成一個圈找圖片上的不同,對圖片進行排序等等。
  • 德國孩子幼兒園最大任務就是玩,卻包攬世界一半諾貝爾獎,為什麼
    最後她感嘆地說:哎,這1萬多元算是打水漂了。 其實,她家挨打的這個老大才上幼兒園大班,未來的路還長著呢,不過她總是放心不下,經常把自己搞得很焦躁,白天打完孩子,晚上又懺悔,她說:感覺自己快要得躁狂症了。
  • 人口不到一個億的德國,為何能得一半諾貝爾獎?主要贏在幼兒期
    而想要自己的孩子能夠成才,並不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資源就足夠,更多的還是需要父母有一個合適的教育方式。雖然說近些年中,我國家長們隨著時代觀念的改變,對於教育的問題也越來越重視,但是還是有許多家長,無法把握好教育的度,也不清楚自己究竟應該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
  • 德國8300萬人口,超一半住農村,德國農村有啥吸引?
    作為全球八大工業國之一,德國的工業發展十分迅速。但就是這樣一個工業化和城市化都很發達的國家,當地人卻對城市沒有過多的嚮往,相反的都紛紛往農村跑。 據統計,德國總人口有8300萬,其中超過一半的人居住在農村。 農村對德國來說到底有什麼吸引力? 第一,完善的生活配套和基礎設施是關鍵。
  • 人口8千萬卻拿下一半諾貝爾獎,德國憑啥這麼豪橫?幼兒園見分曉
    教育是立國之本,一個國家是否有發展潛力也是要看教育。無論什麼時代,教育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都不可忽視。人口8千萬卻拿下一半諾貝爾獎,德國憑啥這麼豪橫?幼兒園見分曉中國有13億人口,可截止到2017年,只有莫言和屠呦呦兩人獲得過諾貝爾獎。
  • 德國禁止「早教益智課」,還能培養出世界近半的頂尖人才?
    這就是德國,他們還專門出臺了法律,禁止學校設置公教課程。但是讓很多人大跌眼鏡的是,德國人口僅有8300萬,卻拿走了一半的諾貝爾獎。這是一個恐怖到讓人咂舌的概率,全世界最頂尖的人才,德國佔了50%。今天就讓我們深入討論一下,德國憑什麼能夠用自己「輸在起跑線」的另類教育,讓孩子贏在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