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寶奶奶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教育是立國之本,一個國家是否有發展潛力也是要看教育。
無論什麼時代,教育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都不可忽視。
中國父母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心急如火的父母從早教啟蒙,再到各種興趣班、補習班,一個接著一個地讓孩子學習,為的就是讓孩子抓住時機贏在起跑線。
可為什麼中國的孩子如此努力,和外國孩子比仍然不夠優秀呢?
中國有13億人口,可截止到2017年,只有莫言和屠呦呦兩人獲得過諾貝爾獎。
而只有8千萬人口的德國人,卻超越了全球60億人,獨攬近一半諾貝爾獎。
德國為什麼能如此豪橫呢?其實這和德國的教育模式,脫不開關係。
中國流行「學前教育」,在幼兒園就要接受具有一定深度的學前知識,可是對德國的孩子來講,他們更講究自身成長規律,孩子在幼兒園期間就應該多「玩」。
德國的幼兒教育提倡:不要把幼兒園變成學校。
因此他們有很多的幼兒園,開設在森林之中,在這樣的幼兒園裡,孩子們會親密地接觸大自然。
不論是炎炎夏日,還是冰天雪地,他們都會在這所特殊的幼兒園裡進行學習。
看似這群孩子們每天都在玩耍中度過,其實在玩的過程中,孩子們不僅學會了各種野外技能,還提升了自身的創造力、專注力和社交力,讓孩子們變得更加自信,從小樹立了堅韌不拔的品質。
德國的森林幼兒園老師,都是經過常年的培訓,需要考取了專業的資格證書,並且都有著深厚的學術背景,可不是隨隨便便一個人就能夠勝任。
一、中國的幼齡兒童,嬌生慣養、獨立性差
說實話,中國的孩子太過於「嬌氣」。
做父母的冬天怕孩子凍著、夏天怕孩子熱著,一個星期能去5天幼兒園,都是奇蹟。
就算每天按時按點地上幼兒園,不是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就是吃飯、上廁所都需要老師的幫助,獨立性太差。
而且有些幼兒園就是單純的哄孩子,好讓孩子的父母解脫雙手,擁有自己的時間而已。
二、中國孩子過早進行小學教育,限制孩子成長
現在幼兒園的孩子,放學的第一件事就是「做作業」。
不論是老師還是家長,巴不得孩子在幼兒園,能夠把一輩子學習的技能都掌握,而孩子自身卻沒有太多的時間,去嘗試其它的事。
表面上,中國的孩子在學前教育就紮下了堅實的基礎,實則是讓孩子被動地接受知識,缺乏主動思考的習慣。
家長想要讓孩子變得優秀,在幼兒園期間,不妨給孩子培養這3種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不僅要向孩子提問,還要鼓勵孩子提問題,更有助於孩子提升自身的溝通和語言能力。
在以後與人交流孩子才不會膽怯,有足夠能力去在幼兒園中應對交際中的各種難題。
幼兒園時期的兒童,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也很重要,但很多爸媽並不知道,應該如何去培養孩子的這個能力,這時候,家長朋友們就需要一個「好幫手」了!
這套繪本,由韓國國家青少年輔導中心策劃,有很多理念都深受中外家長青睞,印刷精美、紙質優良,且裝訂更加耐翻,十分適合給孩子看。
上幼兒園後,孩子要獨自吃飯、洗手、上廁所,如果這些自理能力都不能掌握的話,那孩子只能餓肚子、尿褲子,從而害怕上幼兒園。
上幼兒園之前,父母就要著重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以便他們能夠更好地適應幼兒園生活。
儘可能讓孩子做自己的事情,父母越少插手孩子的事情,他們的獨立性就會越強。
獨立性較強的孩子總是能夠一枝獨秀,他們遇到問題的時候不僅可以獨自去解決,更會迎難而上,讓自己更強。
事實上,教育孩子的同時父母也需要不斷地成長,這樣才能和孩子一同並肩前行,為他們樹立良好的榜樣,伴隨他們快樂成長。
討論話題:你怎麼看待德國的森林幼兒園那?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和大家分享您的觀點和看法
(文中配圖全部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