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籍君
諾貝爾獎,幾乎是所有學者心裡最高的榮譽,因為它認證了全球科學、文化等領域取得的造詣,如果有人得到了諾貝爾獎,不僅僅是個人榮譽,更是為國爭光。不過,自從諾貝爾將設立以來,得獎人數最多的國家,卻是人口僅有8千萬的德國。德國拿下了全世界一半的諾貝爾獎。這不禁讓人感到好奇,德國人口還沒我們多呢,為何能拿這麼多諾貝爾獎?
最近網上流傳著一段德國幼兒園的紀錄片。在紀錄片裡,一所叫做「森林幼兒園」的幼兒園裡,孩子們一天的活動安排,看完讓人恍然大悟,原來德國幼兒園只教這些,難怪人口沒我們多,卻能拿下一半諾貝爾獎:
德國幼兒園,孩子們一天的活動
德國幼兒園的孩子,早上9:05在老師的安排下,頂著只有3攝氏度的低溫,拿著學習工具徒步走進國家森林,上午10:12,孩子們在寒冷的森林裡練習爬樹,當一個兩三歲的孩子摔倒,老師沒有立刻扶起他,而是鼓勵他繼續嘗試。上午10:30,孩子們開始上工具課,拿著木匠用的鋸子、小刀、榔頭等工具,開始削木頭、敲釘子。中午到了用餐時間,大家坐在一起吃背來的點心、午餐。下午,孩子們在專業課老師的帶領下,上繩索遊戲課、讀繪本,在下午3:45的時候,孩子的爸爸媽媽接孩子回家。
據了解,孩子們每年除了上課的地點不變,上課的內容會根據四季的變化做出調整。你可能會說,像這樣標新立異的幼兒園,肯定只有少數。但是,實際上這樣的森林幼兒園在德國超過1500所。
德國幼兒園主要教孩子什麼?
可以看出來,孩子們整天在森林裡上課,並沒有坐在教室學習數學、語言,這些課本知識。但是,讓孩子們把很多時間都花在了實踐上,同樣讓學習到了很多知識:
①教給孩子適應集體生活的技能
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創造情景鍛鍊孩子各項技能,比如讓孩子像木匠一樣,用手中的工具,削木頭、敲釘子,孩子有機會掌握適應生活的技能,生活能力變強,也更喜歡去探索、去實踐。為孩子將來的成長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德國幼兒園教給孩子的技能,貼近生活,讓上學變得像是在生活,孩子也可以全情地投入到學習當中。
②教孩子體驗大自然的美妙
德國幼兒園帶孩子上課,主要的活動地點是戶外,讓孩子通過努力去體驗大自然的美妙,比如讓孩子嘗試爬樹,就是讓孩子換一個視角觀察這個世界的另一面。孩子在與自然為伴的過程中,也會產生對大自然的敬畏和熱愛,然後更具有開拓精神。其實,很多科學家都是因為小時候熱愛自然,對自然界出現的現象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努力鑽研,獲得一番成就。
③教給孩子面對挫折的態度
孩子在幼兒階段,並不能真正學習多少知識,關鍵是要學會用積極的心態,應對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德國的幼兒園,不管是教孩子在各種惡劣環境下學習,還是鼓勵孩子遇到失敗的再次嘗試,都是在教給孩子面對挫折時的態度。知識是無限的,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教會孩子學會面對挫折,也讓他有一個強大的自信心迎接未來,會更加勇敢。
德國幼兒園的教育方式,給家長帶來的啟示
德國幼兒園獨特的教育方式,暫時沒有在我們國家普及。家長把孩子送進幼兒園,孩子也很難接受到類似的教育。但是,德國幼兒園對孩子的教育,依然能夠給家長教育孩子一些啟示:
①多帶孩子到戶外親近自然。孩子年齡小,出於安全的角度考慮,大部分家長讓孩子活動的區域,都主要集中在家的附近。孩子活動範圍小,是相對安全,但是卻磨滅了孩子對大自然探索的興趣。建議家長多帶孩子到戶外親近自然,讓孩子近距離觀察不同種類的花朵、樹葉等等,孩子的求知慾也會增加。
②教會孩子一些基礎的生活技能。家長總是擔心孩子這做不好,那做不好,想要多替孩子做一些事情。其實,孩子的自理能力,還有生活技能,才是讓他變得更自信,生活得更好的基礎。所以,家長不要總是事事替孩子安排好,年齡小的孩子,早一點讓他學會自己吃飯、穿衣、上廁所,年齡一點大的孩子,讓他幫忙做家務,學會做簡單的飯菜等等,讓孩子儘早自立起來。
【話題討論:你願意把孩子送到像德國這樣的幼兒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