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孩子幼兒園最大任務就是玩,卻包攬世界一半諾貝爾獎,為什麼

2020-12-10 騰訊網

01.

昨晚一個朋友憂心忡忡的對我說:這段時間孩子在家,幾乎什麼都不做,自己看著特鬧心,昨兒上英語網課時不認真,實在忍不住狠狠打了孩子一頓,現在又很後悔。最後她感嘆地說:哎,這1萬多元算是打水漂了。

其實,她家挨打的這個老大才上幼兒園大班,未來的路還長著呢,不過她總是放心不下,經常把自己搞得很焦躁,白天打完孩子,晚上又懺悔,她說:感覺自己快要得躁狂症了。

這幾天,我正在研究德國的教育,發現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在德國你看不到什麼補習班的廣告,但是德國的教育水平卻是世界頂尖的,特別是職業教育和素質教育,更是聞名世界。

這個只有8000萬人口的國家,擁有2300個世界品牌,包攬了全世界將近一半的諾貝爾獎,比任何一個國家都要多得多。

相比較而言,感覺我們的教育有點聲嘶力竭迫不及待,孩子一出生就「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似乎每對父母都被裹挾著向前衝,你不衝,反倒像怪胎一樣。

有個小故事說,1978年,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聚會,有個記者問其中一位獲獎者:"在您的一生裡,您認為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所大學、哪所實驗室裡學到的呢?"

那位年逾八十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平靜地回答:"是在幼兒園。"

德國的幼兒園教育很神奇:

全世界第一家幼兒園是德國人建立的,這個人叫福祿貝爾

國家法律規定,禁止學前教育

德國學前教育的觀點是:如果太早強行教授知識,孩子各方面不成熟,最後只會變成背書和讀書機器,沒有思辨能力。孩子在幼兒園最大的任務就是玩,所以,德國的孩子們從來不會吵鬧著說不去幼兒園,相反,他們都很喜歡去幼兒園。

02.

德國幼兒園的孩子們雖然看起來是在玩,但實際上玩出來的都是有用的:

第一:玩自理能力

德國的幼兒園是這樣的,不管孩子多大,都是混雜在一起,不分班,大的和小的在一起,這樣混雜起來的好處就是,小孩子學習各類自理技能非常快,其實,這一點,我們家有二胎的會非常有感觸,小的孩子跟著哥哥姐姐,基本就不用父母教什麼了,學得又快又好。

第二:玩生活技能

德國幼兒園的孩子要學的一個很重要的技能就是,自己回家,自己要學會乘坐有軌電車,自己記住回家的路。

德國幼兒園孩子上午是一些常規教學,下午就會帶孩子去做實踐,長見識,比如去消防局,看消防員蜀黍如何滅火,參觀警察局,甚至,他們還可以去市政府認識市長,去菜市場觀察如何買東西。

第三:玩科普知識

德國幼兒園更注重教育孩子掌握關於科學,生命,地球,地理,物質等科普類知識,他們更願意帶孩子去天文館,給孩子放科普知識的動畫片

第四:玩日常禮儀

在德國,很少看到公共場合大吵大鬧的孩子,因為他們在幼兒園最初學到的就是

公共場合不能大聲吵鬧

要有秩序地排隊

要懂禮貌

不能夠隨便打人

不能浪費水資源等

03.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德國幼兒園雖然不會教孩子識字,卻非常注重孩子的專注力習慣的培養以及想像力的培養,而這項學習技能才是孩子未來學習的保障技能。

著名的教育家蒙特梭利曾經說過專注力是一切學習的基礎。

美國的一項研究,追蹤了430名孩子,從幼兒園到大學,發現最終成功的孩子裡面,專注力和自控力是他們擁有最多的品質

在德國,送給孩子的最好的禮物就是書。

我的一位德國朋友說,當她生下孩子的時候,當地的很多朋友,都來拜訪她,祝賀她,而帶的禮物,就是各種各樣的花式書,有小孩子啃不爛的書,還有洗澡時看的塑料書,有吸引孩子注意的洞洞書。

孩子們成長過程中得到的第1張卡就是圖書卡。孩子們,到達年齡的時候,父母送給孩子的成長禮物就是一張圖書卡,讓孩子們可以在圖書館裡自由的去看自己想看的書籍。

在孩子看書的過程中,周圍的人一定是不會去打擾他,有意的去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有了這些優良的品質做基礎,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可以自由發展,天性發展,自然也就成就更多更大!

jason媽咪有辦法,喜詩詞,愛旅遊,寫有溫度的文字,做靈魂有香氣的媽咪。

資深文案,多平臺原創籤約作者,育兒路上一路修行中。原創不易,請求關注點讚並轉發!

相關焦點

  • 德國包攬世界一半諾貝爾獎,瞧人家孩子0-6歲學啥
    導讀:德國包攬世界一半諾貝爾獎,瞧人家孩子0-6歲學啥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德國包攬世界一半諾貝爾獎,瞧人家孩子0-6歲學啥!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德國包攬了世界近一半的諾貝爾獎,他們教育孩子的方法,值得借鑑
    作為最有權威、最能體現價值的獎項,每一次諾貝爾獎的獲得都能令我們興奮很多年。然而獲得諾貝爾獎對德國人來說已經是很稀鬆平常的一件事。從1895年諾貝爾獎設立以來,德國人(含德裔)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已經達到了108人,接近諾貝爾獎獲得人數的一半。
  • 德國包攬了世界近一半的諾貝爾獎,他們教育孩子的方法,值得學習
    要知道德國雖然是歐洲的發達國家,但是人口甚至還沒有我國廣東省人口多,僅僅只有8000多萬,但是目前為止,德國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已經接近諾貝爾獎總人數的一半,這樣龐大的數據,絕對需要良好的教育和環境進行支撐。
  • 德國承包了一半的「諾貝爾獎」,幼兒園卻只教這3樣,值得一看
    德國承包了一半的「諾貝爾獎」, 幼兒園卻只教這3樣,值得一看,應該有很多人都認為德國的製造業很厲害,但是說到「諾貝爾獎」,德國更是厲害著,「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基本上有一半都是德國人。並且第一家幼兒園就是德國的教育家創辦的,俺麼德國的教育到底厲害在哪裡呢?在幼兒園,德國的教育就開始不一樣了,在德國,孩子最主要的就是玩。
  • 為什麼德國人不上補習班就包攬了一半的諾貝爾獎呢?
    我們承認這樣一個成績優秀的孩子,但是當我們發現其他人沒有那麼多補充課程,反而培養了更多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時,我們發現您應該考慮一下這是為什麼呢?我們不能否認的是,德國的教育水平幾乎是一流的,大家都熟悉「猶太人」,在每個人的概念中,猶太人是智慧的象徵。
  • 近一半諾貝爾獎出自德國,在玩中學習的德國孩子為啥如此優秀?
    德國教育之先進,我們很多人可能都有所耳聞。據調查,世界上有近一半的諾貝爾獎基本都是出自德國,不少中國父母可能認為德國孩子是不是天生聰明,或是比別人更用功。然而,事實並不是這樣的。在德國,曾有人做過一個實驗,以3歲小孩為研究對象,共分為兩個小組,每組50人。一組孩子的父母要求他們從3歲就開始努力學習各種學科,而另一組孩子的父母則認為讓孩子在玩中學習更利於孩子的成長。
  • 諾貝爾獎一半都在德國?看看德國幼兒園都教些啥,明白其中原因
    文/囧爸育兒(專注於原創優質文章,歡迎大家轉發分享)諾貝爾獎,是無數科學家、文學家、經濟學家夢寐以求的人生最高榮譽,自它設立的一百多年來,有一半的獎項都被德國人包攬。在德國的幼兒園不分年級,不同年齡的孩子會被混編在一個班裡,而且學校並不是全日制,只有上午半天會安排課程,下午半天全部是課外活動。
  • 諾貝爾獎一半得主來自德國,德國兒童的教育究竟有何不同?
    為什麼只有8200萬人口的德國,卻獲得了世界一半的諾貝爾獎?這主要歸功於德國的兒童教育--避免過早開發孩子的智力,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孩子在上小學之前的主要任務是「快樂成長」,在幼兒園時不允許學習專業知識,就算是上了小學也不能學習課程之外的知識。
  • 為何德國人拿走一半諾貝爾獎:禁止學前教育
    德國憲法禁止學前教育  諾貝爾獎獲獎人中,德裔佔總數的一半。  小學前「唯一的任務」就是快樂成長。德國父親告訴中國父親,自己兩個孩子都上幼兒園,周末帶他們出來玩。中國父親問:「你們不利用周末時間帶孩子參加學習班嗎?」德國父親用不解的表情看著中國父親:「參加什麼學習班?」中國父親說:「比如跳舞、體操、繪畫、鋼琴、外語、奧數之類的,我女兒在幼兒園期間,除了奧數,幾乎把所有的課程都學了。」德國父親回答:「我們這裡,學前教育是被禁止的,孩子在幼兒園期間不允許教授專業知識,社會上也沒有類似的培訓班。」
  • 承包世界一半諾貝爾獎的德國,幼兒園都在教這些,真是不簡單
    最近看了一段德國幼兒園的紀錄片,給我的衝擊非常大。雖然德國只有8000萬人口,卻能包攬一半的諾貝爾獎,這和他們的教育理念有很密切的關係。紀錄片裡,有一所幼兒園名叫「森林幼兒園」,我們一起看看孩子們一天的安排。
  • 為什麼德國能拿走一半的諾貝爾獎?他們教育孩子的方式,值得複製
    德國僅8300萬人,卻能拿走世界一半的諾貝爾獎,和其餘全球70多億人平分。為什麼德國人為什麼能如此優秀?這與德國人的早期教育理念有很大關係,而德國的教育理念,也一直是各國父母相繼模仿的目標,而這3方面和國內的幼兒園也有 很大的區別。
  • 德國拿走一半的諾貝爾獎,他們的「另類教育」,從幼兒園就開始了
    眾所周知,德國人口雖少,但卻天才眾多,而且他們還拿走了世界一半的諾貝爾獎,5種諾貝爾獎與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主中,德國就有106位。所以全世界都在好奇,德國人是怎麼做到的?其實,德國擁有這麼多高智商精英,關鍵在於從幼兒園就開始的「另類教育」。
  • 德國包攬了近半的諾貝爾獎,卻沒有滿天飛的補課班廣告,憑什麼?
    我們不能否認的是,德國的教育水平幾乎是頂尖的,一說起「猶太人」大家都不會陌生,在大家的概念裡,猶太人和聰明直接就掛了等號。自從諾貝爾獎設立以來,德國獲得諾貝爾獎人數幾乎佔了獲獎人數的一半,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 培養出世界最多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德國,幼兒園教育到底厲害在哪裡
    近年來,我們發現一個奇特卻令人深思的現象,那就是自諾貝爾獎設立以來,德國人(含移民美國、加拿大等國的德裔)獲得的諾貝爾獎人數將近總數的一半。換句話說,8200萬德國人獲得了一半的諾貝爾獎,而全球另外60多億人口只獲得了剩下的一半。 面對這種現象,我們不禁好奇,培養出眾多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德國,他們的幼兒園教育是怎麼樣的呢?
  • 德國幼兒園只教這些!8000萬德國人卻承包了全世界近一半的諾貝爾獎
    自諾貝爾獎設立以來,5種諾貝爾獎與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主中,德國有106位。但是德國人(含移民美國、加拿大等國的德裔)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將近總數的一半。換句話說,8200萬的德國人分享了一半的諾貝爾獎,而全球另外60多億人口只獲得了剩下的一半。 難道這是種族的問題? 恐怕沒有這麼簡單!!!
  • 德國另類教育方式,難怪8300萬人口拿走了世界一半的諾貝爾獎
    最近,有很多家長私信我,想要學習一下德國的教育方法,於是我在網絡上收集了很多資料,接下來分享給大家。我們都知道德國是一個僅有8000萬人口的國家,但是他們諾貝爾獎獲得人數超過了200人,是我們中國的十幾倍了,根據調查,德國拿走了世界上將近一半的諾貝爾獎。
  • 德國憑啥包攬近一半的諾貝爾獎,看看他們的教育法,值得家長學習
    我們來看看德國,僅有8000萬人,卻包攬了近一半的諾貝爾獎,而中國13億人口,獲得諾貝爾獎的卻屈指可數。德國孩子很獨立,從小就積極地參與生活實踐,看家長如何買菜、消防員如何滅火,親自釘釘子、削木頭等等,在觀察、實踐中提高動手能力,掌握生活技能,這就是科學啟蒙的雛形。
  • 京華合木幼兒園:為何德國幼兒教育要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贏在起跑線上」是我們一直強調的幼兒教育觀,而德國卻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為什麼8200萬的德國人分享了世界上一半的諾貝爾獎?答案竟也是「不過早過度開發兒童智力,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相信你和京華合木一樣,想問為何德國幼教要這樣做?
  • 人口8千萬卻拿下一半諾貝爾獎,德國憑啥這麼豪橫?幼兒園見分曉
    中國父母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心急如火的父母從早教啟蒙,再到各種興趣班、補習班,一個接著一個地讓孩子學習,為的就是讓孩子抓住時機贏在起跑線。可為什麼中國的孩子如此努力,和外國孩子比仍然不夠優秀呢?
  • 德國為啥能包攬全球一半的諾貝爾獎?這樣的「特殊教育」不容小覷
    正如德國幼兒自我管理圖畫書裡面勾勒的那樣,他們從小受到的種種教育都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德國教育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眾所周知,德國包攬了世界一半的諾貝爾獎,比任何一個國家都要多。德國人一直以聰明、嚴謹著稱,而德國人之所以令全世界都刮目相看,這跟德國人的早期教育有著莫大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