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三急,上廁所可是一件人生大事。排洩屬於人體本能,這個不需要人教,我們都知道去衛生間解決。
可是小寶寶還沒有自控能力,經常弄的一身都是,大人也是相當的苦惱。
我的一個朋友,有一個兒子,快三歲了還不會自主的去衛生間。只要來感覺了,甭管是站著還是坐著,都是就地解決,褲子一天洗八條都不夠。可把大人氣壞了,各種說教,可是收效甚微。前一秒還在跟他講,方便要去衛生間,下一秒就弄一褲子。愁的我這個朋友,鬍子都快白了。
三歲就要上幼兒園了,如今幼兒園都會要求,孩子在學會了上廁所之後才能入學。那麼,該如何正確訓練孩子上廁所的意識呢?
一般2歲左右的孩子,就可以開始訓練了。太早了,他還什麼都不懂,對事物的認知還很模糊,無異於「對牛彈琴」。
同時家長也要做好長期作戰的心理準備,你別指望他一下子就能學會。這個事情要慢慢適應,循序漸進,才能形成一種行為習慣。
每個人的思維不同,教導方式也就會有差異。在決定訓練孩子之前,父母要一起商量一個訓練計劃,不要一個這麼說,一個那麼教的,會干擾孩子的判斷力。最後搞得父母辛苦,可孩子啥也沒學著。
親眼目睹要比說教更能增加印象。首先要讓孩子牢記方便時的那種感覺,並且明白這種感受代表什麼意思,他才能提前告訴大人想方便的意圖。
當孩子想要方便的時候,大人可以和孩子一起去衛生間。現場演示一下,上廁所的過程步驟,告訴他這種行為,只能在衛生間裡進行。
現如今生活很方便,有那種兒童專用的小馬桶。在衛生間裡面準備一個,把練習坐馬桶當成一個小遊戲,這樣他會更感興趣。和他講解馬桶的作用,該如何使用它。
把孩子放在小馬桶上,教他怎麼坐、腿怎麼放。不要穿紙尿褲,讓他親自感受一下這個過程。一開始他還不習慣把上廁所的想法,要告訴家人。家長就要多費心,感覺他想上廁所的時候,就提前把他放在馬桶上,每天多使用幾次。
潛移默化的牢固孩子對於上廁所的思維,也許不用太久,他就會習慣這種如廁方式。
在訓練過程中,多對孩子進行鼓勵。不要稍微做的不對,父母就擺出一副批評教育的姿態。切勿急躁,對待孩子,耐心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