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叫你從"媽媽"變成"媽",這其中體現孩子成長的心理歷程

2020-12-09 爸媽識堂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孩子最開始學會的第一個詞,大部分是爸爸或者媽媽。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孩子都會在你身後"媽媽,媽媽"的叫你,會問你各種各樣奇奇怪怪可可愛愛的問題。你感受到有一個孩子的樂趣。

隨著孩子的不斷成長,上幼兒園、小學、中學,然後某一天你突然發現孩子不知道什麼時候不再叫你"媽媽",而是叫"媽"了。心頭有種悵然若失的感覺,好像孩子和你沒有那麼親密的感覺了。在稱呼你為"媽"的同時,他不再像小時候那樣黏著你,有什麼心事都和你分享了。


但是,每次他放學回家,進門的第一件事又是先大喊一聲"媽",你不在的時候,也許也會先問清楚你去哪了的時候,你又會覺得,孩子還是以前的孩子,還是很愛你的那個孩子,他只是成長了罷了。

其實從孩子出生那刻以後,他的生理及心理就在不斷的成長變化。最開始他沒有太多自己的思想,他依賴母親,喜歡粘著媽媽,對媽媽的稱呼當然也很親暱。但是隨著年齡的成長,心理的變化,孩子逐漸變得有獨立,稱呼上當然也有了變化,這只是孩子成長的一個心理歷程,並不是不和媽媽親近或者不愛媽媽了。

孩子對媽媽稱呼的變化,這其中體現的是孩子成長的心理歷程。


獨立性


孩子剛剛出生的時候,天然地對母親有依賴性。有些孩子一不見母親就會大哭大鬧,這是孩子缺乏安全感,對母親的依賴感也很強。但是隨著孩子的年齡的成長,他對母親的依賴性會越來越少,當他成長到一定的階段的時候,對媽媽的稱呼就會產生變化了。


而作為媽媽,也要逐漸的適應孩子漸漸的遠離自己,變得越來越獨立的過程,從一開始離不開你,到後來短暫的離開你去上學,到長時間的外出求學,這是一個逐漸遠離的過程,也是孩子不斷的變得獨立的一個過程。

孩子的個人意識增強


當爸爸媽媽的都知道,在孩子還小的時候,你給他吃什麼、穿什麼、怎麼出行等等,都是你來決定,都是你賦予的,甚至孩子連怎麼想都是你來引導的。這是孩子的個人意識不強的時候,家長能幫他決定的。


但是當孩子成長到一定階段的時候,他們有了自己的審美要求,有了自己的感受,這個時候也是他們的個人意識很強的時候,他們就不在需要父母去幫他決定事情了。對爸爸媽媽稱呼的轉變,也是孩子的個人意識的一個表現。

那麼這個時候,作為家長,要做的就是尊重孩子的選擇,當然在孩子還比較迷茫與稚嫩的時候,可以給孩子更多的引導,但是絕不是幫助孩子做決定。


表達力和理解力增強


孩子剛剛學會表達的時候,可能所有的事物都可以用"爸爸"或者"媽媽"來代替,也是這個時候你教孩子怎麼讀怎麼說,他都會學習。但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懂得了其實"媽媽"和"媽"沒有什麼區別的時候,他可能就會喜歡用"媽"代替"媽媽"的稱呼。

暖心寄語


有人說,父母和孩子之前,註定是一場不斷遠離的修行。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成長會變得獨立,也漸漸的脫離父母的庇護,甚至可以庇護父母。而稱呼只不過是其中一個小小的變化而已,知道孩子一直都是愛自己的即可。


今日互動話題:你覺得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還會哪些變化?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叫你從「媽媽」變成「媽」,這其中體現孩子成長的心理歷程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最開始學會的第一個詞,大部分是爸爸或者媽媽。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孩子都會在你身後"媽媽,媽媽"的叫你,會問你各種各樣奇奇怪怪可可愛愛的問題。你感受到有一個孩子的樂趣。
  • 從「媽媽」到「媽」,孩子的稱呼變化,體現孩子成長的心理歷程
    但是,當孩子越長越大,家長們會發現孩子的稱呼也會變化,會從「媽媽」變成「媽」,從「爸爸」變成「爸」。,一定程度上能夠體現出孩子心理成長的一些歷程。,孩子的成長不僅僅是年齡的成長,孩子對媽媽稱呼的變化,實際上也是孩子的一個心理成長曆程。
  • 孩子從叫「媽媽」改叫「媽」,一字之差,體現孩子3個心理變化
    最近網絡上有這樣一個小調查,問的是:孩子叫「媽媽」和叫「媽」有區別嗎?被孩子這樣叫,有什麼樣的感受?我們不妨先看看網友是怎麼回答的。@不能吃,別動:「我兒子小時候叫我媽媽,上了初中之後就開始叫媽了,有些事情他能自己做,不需要我幫忙的時候,叫媽的次數也減少了,這或許就是成長吧,孩子獨立了,和家長的距離也就遠了。」
  • 孩子從叫「媽媽」改叫「媽」,一字之差,體現孩子3個心理變化
    最近網絡上有這樣一個小調查,問的是:孩子叫「媽媽」和叫「媽」有區別嗎?被孩子這樣叫,有什麼樣的感受?我們不妨先看看網友是怎麼回答的。@不能吃,別動:「我兒子小時候叫我媽媽,上了初中之後就開始叫媽了,有些事情他能自己做,不需要我幫忙的時候,叫媽的次數也減少了,這或許就是成長吧,孩子獨立了,和家長的距離也就遠了。」
  • 當孩子對你稱呼從「媽媽」變成「媽」,需注意別錯過4個心理變化
    文/好奇的萌娃控孩子從依賴父母生存到成為一個獨立個體,這個過程會經歷很多心理變化,父母一定要仔細觀察孩子的微小變化,其中可能暗藏著很多心理問題,及時抓住給孩子反應,以免孩子受到傷害。當孩子對你稱呼從「媽媽」變成「媽」,需注意別錯過4個心理變化1、孩子長大了當孩子對你的稱呼從「媽媽」變成了「媽」,說明孩子有了自己的意識,對父母的依賴變少,是長大成人的第一個標誌。
  • 孩子不叫媽媽改叫「媽」,一字之差:不適應的同時要注意心理變化
    直到現在依然記得,孩子第一聲叫「媽媽」的時候,自己心裡甭提有多高興了。但你有沒有想過忽然有一天,孩子喊你不是可可愛愛的「媽媽」了,而是一個單字「媽」, 那時候你們的心情有沒有瞬間失落的感受。當孩子偶爾的喊你「媽」的時候,就說明你與孩子之間有了新的矛盾,需要做出改變了。有的媽媽說,自己的孩子並不完全把稱呼由「媽媽」變成了「媽」,只是會有偶爾的改變。就舉棋不定。
  • 孩子不叫「媽媽」改叫「媽」,一字之差,隱藏著孩子三個心理變化
    兒子前兩天突然叫我「媽」,而不是媽媽,第一次聽到時,我愣了一下;第二次聽到的時候感覺有點心酸;第三次的時候我發現是孩子在耍調皮,因為每次他叫我「媽」的時候都是用方言叫的,叫完後就咯咯咯地大笑起來了。以前的我們一直叫「媽」,所以從來沒有覺得有什麼變化,但現在的孩子們都叫「媽媽」,突然叫「媽」,這當媽的心理難免有些變化,但事實上從「媽媽」到「媽」同時也隱藏著孩子的三個心理變化,家長也需要注意了。
  • 孩子從叫你「媽媽」變成:媽,有4個隱藏的心理變化,不能忽視
    從什麼時候,小時候跟在你身後,甜甜的叫「媽媽」的孩子,開始叫你「媽」。孩子從叫你「媽媽」到「媽」,難道就只是少了一個字?難道只是為了省事?其實這個變化中,隱藏著4個心理變化,作為家長真的不能忽視,因為這也預示著你的教育方式,應該產生變化了。
  • 孩子從叫你「媽媽」變成「媽」,共有4種隱藏的心理變化
    「媽媽」這個詞讓人感到溫馨,讓母親欣慰,這也是孩子人生中學會的第一個詞語,孩子的一聲呼喚,就可以溫暖母親的心,一身的疲乏都沒有了。有很多母親發現隨著孩子的長大,很難再聽到孩子叫一聲「媽媽」,不知不覺間就變成了「媽」,這僅僅的一字之差,不僅是稱呼的改變,這其中還隱藏著孩子的心理變化。
  • 莫忽視,孩子從「媽媽」稱呼變成「媽」,家長要注意娃的心理變化
    從寶寶咿呀學語的開始,「媽媽」一直都是每個做母親最自豪聽到的稱呼,當孩子叫出一聲媽媽的時候,相信每個母親都會感到非常欣慰。可是你有沒有發現當孩子從媽媽兩個字的稱呼,變成一個字媽的叫法時,孩子內心的那些細微的心理變化,你有沒有察覺呢?
  • 孩子從叫你「媽媽」變成「媽」,可能暗藏4個心理變化,不能忽視
    每位媽媽最開心的時候估計就是孩子可以呼喚媽媽的那個瞬間,可以幫助孩子的母親趕走所有的疲勞。對於孩子常見的稱呼。在孩子學習說話的初期,都會是去叫媽媽,但是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對媽媽的稱呼就會逐漸地發生改變,有的孩子就會改口只叫媽,有的家長會認為這樣子稱呼上的改變沒有什麼區別,但是家長卻忽略了孩子的心理變化。
  • 孩子從叫「媽媽」到改叫「媽」,一字之差,暗藏孩子3個心理變化
    突然有一天,孩子不再喊"媽媽",而是變成了似乎沒有多少感情的"媽",媽媽們也許難免有些失落:是孩子不愛自己了嗎,還是孩子變懶了?01孩子不叫"媽媽"改叫"媽",一字之差,暗示著3個心理變化貝貝10歲之前,每次媽媽學校接他放學,他都會撒嬌地撲到媽媽懷裡
  • 孩子對你的稱呼,從媽媽變成「媽」,暗藏這4個心理變化,別忽視
    孩子們自降生到這個世界上,往往說出口的第一個詞就是「媽媽」。聽到孩子叫自己「媽媽」總是會讓母親忍不住嘴角上揚,感到無與倫比的溫暖。然而,隨著孩子逐漸長大,稱呼卻會從親暱又帶有撒嬌意味的「媽媽」變成「媽」。這雖然是大多數孩子都會經歷的變化,但仍然不可忽視。
  • 稱呼從"媽媽"變成"媽",僅一字之差,卻暗藏著孩子的心理變化
    稱呼從&34;變成&34;,僅一字之差,卻暗藏著孩子的心理變化剛生完寶寶,我們每天都在盼著孩子可以開口喊爸爸媽媽,有些家長聽到孩子喊自己後,眼淚直接就流出來了,那種激動的心情一直忘不掉。媽媽這兩個字是大部分寶寶最先會說的,奶聲奶氣的一聲真的會讓自己的心融化。
  • 孩子不叫「媽媽」改叫「媽」,看似一字之差,實際是孩子悄悄長大
    文|麒麟媽媽(文章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前幾天,朋友楠楠突然一臉憂愁的對我說:「你知道嗎,這幾天孩子對我的稱呼變了,以前都是叫媽媽,現在開始叫我媽了,我的心裡還真有些不是滋味」。確實,對於做媽媽的人來說,這看似一字之差的稱呼,仿佛拉遠了彼此之間的距離,難免會讓人覺得有些失落。不過,孩子對媽媽的稱呼也不是說變就變的,當孩子不叫「媽媽」改叫「媽」,實際是孩子在悄悄長大。
  • 你的孩子叫你「媽媽」還是「媽」?
    這是一種複雜的情感,既希望孩子快快長大,卻又捨不得孩子漸漸遠去。從「媽媽」到「媽」,孩子對母親稱呼的改變,是一場母愛的分離。其實這也是每一個媽媽都要經歷的:@絕世美顏:確實是,小時候孩子從來都是媽媽的叫,也就是八九歲開始孩子會媽媽和媽之間切換的叫,慢慢的可能就會叫成媽了,母愛確實是一個逐漸分離的過程。
  • 孩子叫「媽」和叫「媽媽」,在暗示什麼?這3個變化要注意
    導讀不知道,發沒發現孩子對自己的稱呼發生變化了呢?細心觀察會發現,最開始的時候,孩子對你的稱呼是「媽媽」,但是不知道從何時開始,稱卻變成了「媽」。前段時候,在網上看到了一個媽媽發的消息:聽到兒子開口叫自己的媽媽了,真的太開心了。要知道,孩子小時候都會稱呼母親為「媽媽」,記得聽我母親跟我說,小時候去幼兒園接我時,當我看到她的第一反應就是叫「媽媽」,不過,不知道從何時開始,我卻開始叫母親為「媽」了。其實,別看「媽」和「媽媽」的意思相同,但是卻在暗示著孩子心理的變化。
  • 孩子從叫「媽媽」改喊「媽」,一字之差,包含著孩子三個心理變化
    說來也神奇,「媽」這個字的發音在大多數地區都幾乎是一樣的,對於小孩子來說,這是最簡單也是最容易學會的的一個發音,而這簡單的一個發音卻讓所有的母愛都值得。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呢?孩子在小時候的都是叫「媽媽」,而長大後卻更多的是叫「媽」,雖說只是一字之差,但是聽起來卻怪怪的。
  • 當孩子對你的稱呼,從媽媽變成「媽」,做家長的要警惕其心理變化
    ,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孩子對媽媽的感情,一般情況下,孩子出生後都會叫寶媽為「媽媽」,因為家長就是這麼教孩子的。孩子在開始學話的時候,家長會教孩子叫「媽媽」、「爸爸」、「爺爺」、「奶奶」等等,都是這樣的疊詞,所以孩子學會的也是這樣的。但如果有一天,孩子對自己家長的稱呼,從媽媽變成了單字一個媽,這裡面其實另有隱情,值得每一位家長認真考慮。
  • 孩子從「媽媽」改叫「媽」,一字之差,卻暗藏孩子3個心理變化
    文/山爸爸育兒記「媽媽」可以說是世界上我們最親近的人,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一稱呼卻也發生了變化,當孩子從「媽媽」改叫「媽」的時候,一字之差的變化,給人感覺卻不同,那麼「媽媽」和「媽」到底有什麼區別?又暗藏了孩子哪些心理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