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圖方便,將白茶餅全部撬開存在罐子裡?請放過好茶吧!

2021-01-15 小陳茶事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茶葉,本應該是根根分明,脆弱乾燥的。

但茶餅的出現,卻跌破了很多人的想像。

麵粉能被揉成一團,做成大餅這並不奇怪,可茶葉,竟然也能做成一塊餅狀?

當然。

並且,這段歷史還能追溯到距今1700多年前的三國時期。

在魏·張揖《廣雅》中就有這樣的記載:「荊巴間採茶作餅,成以米膏出之。」

那時的人們,將茶葉先做成餅狀,曬乾或烘乾,飲用時,碾碎衝泡,作為一種調料或是羹。

這,便是中國關於餅茶的最早記載,也就是我國茶文化萌芽的時候。

茶餅的一生,浮浮沉沉,從唐宋時期的鼎盛,到了元代的衰落,現在卻依然出現在世人面前,令人感動。

那是一種打心底裡的雀躍,傳統的茶文化,被一直延續下來的欣喜。

但當時做茶餅的方法,具體經過怎樣的處理,和現在有什麼不同,已無從考證了。

白茶,最常見的兩種形態,便是散茶和餅茶。

縱觀現在,白茶餅已經佔據了白茶圈的半壁江山,喜歡它的人也很多。

但買回家之後,茶友們對待它的方法卻千奇百怪。

比如,前兩天看到了一個問題,「買到一塊白茶餅,應該全撬開後,放在茶葉罐裡嗎?」

《2》

剛開始看到這個問題,不能理解,為什麼要將白茶餅全部撬開呢?

而聽完茶友隨後說的,一下子就明白了。

「每次喝之前都要撬餅,乾脆一下子全部撬開,不是方便了很多嗎?想喝隨時從茶葉罐裡拿。」

原來是這樣,按照這位茶友的想法,這確實是一個偷懶的小辦法,隨取隨拿。

但事實上,這樣做對於白茶餅的風味,以及品質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首先,我們要知道,白茶壓餅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第一是方便儲存,第二是有利於風味轉化。

那麼將白茶餅全部撬開了之後,它不再是一塊完整的餅了,而是變得破碎,七零八落。

本來是想著節約存茶空間,可卻弄巧成拙,佔地面積變大了,和買散茶有什麼區別呢?違背了初衷啊。

其次,白茶餅醇厚甘甜的風味,是來自於壓餅後的物質轉化。

當白茶散茶再次經過蒸軟、包揉、壓制定型和烘乾之後,葉片內的細胞壁破裂,其中的果膠物質滲出,附著在了茶餅外部。

這些溢出的果膠物質,經過陳化之後,便會轉變出特殊的香氣和滋味。

不僅如此,它們還充當了茶葉之間天然粘合劑的作用,讓葉片與葉片緊緊的連在一起,保持茶餅的完整性。

這樣看來,茶葉與茶葉互相依靠,也就成為了一種團隊陳化。

它們抱作一團,在時間的長河中,默默轉化,生出了獨特的風味,比如優質的老壽眉餅,可能出現棗香。

平時在撬餅時,若是只撬一小塊,是不會打破這個平衡的,其餘的茶葉們依然在安穩的進行團隊陳化。

但如果將它們全部撬開了,變成了一個一個小團體,原本平靜的生活環境就被破壞了。

漸漸地,由於大小不一,薄厚不同,它們的陳化程度開始出現差異。

可能這塊轉化得更快更好一些,而另外一塊落隊了,整體的陳化速度變緩,風味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依然是違背了白茶壓餅的初衷,所以,將白茶餅一下子全部撬開,卻沒有喝完,是一個毫無意義的舉動。

《3》

此外,將白茶存在茶葉罐裡,是一個極其不妥當的行為

市面上的茶葉罐樣式豐富,有陶罐、鐵罐、玻璃罐、紫砂罐、錫罐等等。

事實上,大部分都不適合用於長期儲存白茶。

因為茶葉罐的特性是材質硬,缺乏柔韌性,罐口與罐身存在縫隙。

不管這個縫隙是大是小,都會讓空氣中的水汽有了可趁之機,鑽進罐子內部。

白茶最怕的就是「溼」,時間長了,受潮變質便找上門,使一款好茶成了劣質茶。

而有些茶葉罐,蓋子上雖然有橡膠圈,可以增加整體的密封性,可反覆使用後,也會失去彈性,增大縫隙,同樣會讓茶葉受潮。

因此,「將茶餅全部撬開後存在茶葉罐裡」,本身就是一個極其錯誤的行為!

那麼,想要長期儲存白茶餅,保證其品質優越,應該怎麼做呢?

最好的辦法,當然是喝多少撬多少了。

這樣,不僅不會打擾到其它茶葉的陳化,還能體驗到不同轉化程度的風味。

每次撬完茶餅之後,將白綿紙原樣包裝回去,再用三層包裝法密封起來。

同樣的,不要改變儲存環境,依然是乾燥、避光、陰涼、無異味。

喝一次茶餅,110毫升的蓋碗只需要搭配5克即可,若是不小心撬多了,可以將剩下的用拉鏈密封袋儲存起來。

並且在短時間內儘快喝完,畢竟密封袋也只能短期儲存,經過了1-2個月後,依然容易受潮。

曾經也有過這樣的經歷,裝在拉鏈袋中卻放在了角落,等到幾個月後再次打開,已經飄出了淡淡的酸味。

很明顯,茶餅已經受潮嚴重,不能再喝了,只能忍痛丟進垃圾桶。

為了白茶餅本身的品質著想,也為了讓它陳化的更快更好,還是建議大家喝多少,撬多少。

《4》

另外,從茶友的那番話中,自己還聽出了另外一層意思。

想要一次性全部撬開,隨取隨喝,難道是覺得撬餅太費時間,太麻煩了嗎?

可自己每次操作,只需要短短的1分鐘就能完成,從沒想過全部撬開呀。

覺得太麻煩,可能是因為方法沒用對。

每次喝茶,從三層包裝內取出茶餅之前,先要注意,保持桌面的整潔以及手部乾淨。

接著,再小心翼翼的打開白綿紙,不要弄溼也不要破損,否則會讓多餘的水汽進入。

撬茶餅的工具,可以選擇茶刀或是茶針。

以撬壽眉餅為例,在側面找到一個有茶梗的縫隙處,深深的插入其中,再輕輕往上翹起。

這個步驟,不要用蠻力,而是用巧勁,否則很容易將茶餅敲得太碎,弄得到處都是。

不小心撬得太碎,也無妨,可以收集起來,用茶包衝泡,也不會造成浪費。

按照茶餅表面的層次,就能輕鬆的撬下來薄薄的一塊。

薄片狀的白茶餅,更有利於後續衝泡時,茶葉內質與滋味的釋放。

一開始上手,可能需要一定的時間,但熟能生巧,熟練了之後便能在短時間內完成。

若是害怕麻煩,而一下子全部撬開,或是不買白茶餅,那麼就會錯失白茶餅醇厚甘甜的風味。

面對困難,逆境有一種科學價值,一個好的學者是不會放棄這種機會來學習的。

《5》

入冬之後,人也變得懶洋洋的,總想煮一壺老白茶給自己暖暖身。

讓小夥伴從倉庫帶來了一餅壽眉餅,2017年的,正適合煮著喝。

在等待水沸之時,撬下一塊茶餅,投入煮茶壺中。

不一會兒,嫋嫋的茶香便飄散而出,在這小小的環境中,芳香四溢。

有些人不理解白茶餅的好,自然有人願意去解釋,茶餅的優點與特色。

有的人不理解白茶餅該如何儲存,自然也要有人站出來,撥開雲霧。

最後,雲開霧散終有時,守得清心待月明。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讚。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相關焦點

  • 白茶餅怎麼撬開?這個方法簡單易學,1分鐘就會!
    《2》白茶餅怎麼撬開?這些錯誤方法並不可取!為了撬開這小小的茶餅,各路茶友可謂煞費苦心,就差沒用上液壓千斤頂。在這些層出不窮的撬茶方式中,有兩種方法,堪稱「泥石流」一般的存在,將會帶給茶餅不可修復的傷害。
  • 白茶餅要怎么喝?學會這兩個關鍵步驟,很關鍵!
    故而我們買到的銀針餅,疏鬆、容易撬開才是正確打開方式。撬銀針餅時,只要用茶針輕輕撬動茶葉,即可輕鬆取下茶葉。這是白茶餅中,撬茶難度最低的茶。相比之下,白牡丹和壽眉撬茶,則稍微費點勁。白牡丹和壽眉,屬於芽葉茶,帶著葉片。
  • 僅憑塑膠袋,能把白茶餅保存好嗎?可長點心吧!
    趕緊丟了吧,改天我再給你送過去。」從叔叔的話中,小白還聽出了其他問題。白茶餅包裝破損只用塑膠袋裝能行嗎?發黴了還能繼續喝嗎?如果茶友們也有遇到這些問題,就接著往下看吧。02白茶餅包裝破碎,可以用塑膠袋包起來嗎?
  • 買了十幾餅白茶,平時應該怎麼存比較好?注意這4點,白茶才安全
    最近幾天,剛巧有位茶友過來諮詢。 「買了十幾餅白茶,平時應該怎麼存比較好?」 認真說起來,漫漫藏茶歲月裡,該如何存好茶,還真是個系統工程!
  • 泡白茶餅,習慣性坐杯?這是什麼壞習慣,趕緊改了吧
    >01說白茶餅,應該沒有人不喜歡吧。現在是有白茶處,必有白茶餅。哪怕是之前對散茶瘋狂迷戀,到了最後,或多或少,都會收藏白茶餅。這算不算殊途同歸?習慣了喝散茶,直接稱茶就泡,然後快出水,突然換了一個餅茶,這種體積小,壓成餅狀的茶,卻有點慌了,要怎麼泡啊。
  • 如何正確使用茶刀、茶針撬白茶餅?記住這四個技巧!
    出現頻率較高的,還是五金材質,質地堅硬,方便撬茶。茶針和茶刀,都是撬茶的好幫手。利用刀體前端的尖刃可順利的插入茶餅內,以此沿被切軌跡重複上述方法,這時只要輕加很小外力,即可實現茶餅部分的分離。至於像茶友們列舉的菜刀、錘子、老虎鉗之類的工具,我們還是收好。
  • 密封袋、一層餅紙、頻繁開箱,這3點存白茶餅錯誤,會報廢好白茶
    選茶,買到適合的好茶,重在分辨。而存茶,妥當珍藏一箱老茶,計在長遠。近期有位北方的茶友,過來諮詢白茶儲存的方法。聽了我們的三層包裝建議後,他一臉驚訝。「呀,我們北方冬天特別幹,用不上這麼麻煩吧。」基於操作簡便,方便取茶,省事快捷等優勢,不少茶友習慣用密封袋封裝白茶。要麼是用相似款的餅袋,裝白茶餅。要麼直接用散茶密封袋,裝入散白茶。其實,按這樣的存茶包裝方式。短期臨時使用,沒有問題。
  • 白茶餅在家中乾燥處放了幾年,還能喝嗎?為什麼感覺有一股黴味
    將白茶的散茶壓製成茶餅,這是一項技術活。預先要將散茶從倉庫裡搬出來,經過簡單醒茶後,將幹茶的茶葉適當蒸軟,讓其恢復一部分的韌勁。再然後,經過稱重後,將茶餅放進布袋內包揉。包揉的過程,可以促進白茶梗葉部分破壁。
  • 選購白茶,既然有方便保存的茶餅,為什麼還要選擇散茶?
    從去年新茶做的茶餅,到五年、十年的老白茶餅,看上去一應俱全。她還在商品櫃的一個角落裡,發現了跟自己「同款」的2018立秋壽眉,只不過它是餅茶,自己的是散茶。老闆看這位茶友對這餅壽眉饒有興趣的樣子,熱情地給她介紹這餅壽眉餅,香氣有多甜,口感有多好,據說還能陳化出棗香。
  • 撬白茶餅的方式,是撬成兩半,還是分層呢?選錯方式真的很傷茶
    將一塊茶餅撬成兩半,與空氣接觸的面積就更大了,存放的難度就增加了。故而,這樣的做法增加了白茶餅受潮的概率,不利於後期的轉化。總的說來,撬白茶餅的時候,不建議撬成兩半。平時取茶的時候,肯定會有所晃動,茶餅之間就會碰撞摩擦,這樣就會在一定程度上產生碎茶,從而導致浪費。但是呢,若是將兩塊茶餅分開儲存的話,浪費資源,上文也有說過茶葉講究團隊陳化,分開儲存會影響陳化出的滋味。總的說來,撬白茶餅,喝多少撬多少,將茶餅撬成兩半,實在大可不必。
  • 白茶餅有沒有檔次之分?白茶新手入門,請從茶餅的品質說起
    這兒晝夜溫差也比平地大,對於植物而言,晝夜溫差愈大,愈能幫助它們積累內物質,一款好茶的滋味,便藏在內物質的積累當中。而高山獨有的雲霧繚繞,對茶樹的生長有著雙重的作用,一是幫助補充水分,二是幫助生成漫射光線。
  • 一篇文章告訴你,白茶餅是由何而來的
    ,存茶空間就會有限,無法滿足散茶的存茶空間,這個時候就需要將散茶壓製成餅茶,可以節省更多的空間,減少了散茶佔用過多空間的難題和庫存的壓力,還省下了租倉庫的費用。白茶壓餅之後方便運輸,傳統的白茶散茶,多採用成箱存放與運輸,採用成箱包裝的散白茶,由於內部結構不穩定,運輸途中很容易受到損傷或破壞,影響成品質量,而白茶壓餅之後,較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 圖文並茂,詳解煮老白茶全過程,撬茶、煮茶完整流程演示!
    古人煮茶,最有講究,融雪煮茶成了一種喜好,又或者像妙玉,將雪水收集起來,置於陶甕中,埋在地底下,等到來年,在挖出來招待知心人。瞬間充滿高級感。到了現代,山泉水、礦泉水取締了雪水的存在。根據形體劃分,則有散茶、餅茶的存在。煮茶,豐儉由人,選擇性相當豐富。一般來說,選擇壽眉散茶,最為方便,取相應重量的茶葉,水燒開後投入其中,水沸騰片刻後,就能倒出茶湯。不過,散茶,並不是老白茶的唯一形態。
  • 深秋第一壺茶你煮了嗎?老茶客心水推薦3種茶,滿足你的百變口味
    然而,在現代生活裡,煮茶取水就簡單多了。選純淨水煮茶, 便足夠發揮出一款好茶的本色。現如今想要煮好一壺茶,大家更關注的內容在於——什麼茶適合煮,選什麼茶煮才好喝?就事論事,以實際的煮茶經驗看,茶友們可以嘗試煮下面提到的這幾種茶。
  • 不論散茶、餅茶,日常收到的禮品包裝的白茶,能原箱長期保存嗎?
    「這茶看著很不錯,包裝很高級!」呃,其實判斷一款茶葉的好與壞。最準確的方法,是通過形色香味衡量。單看外包裝來斷定好與壞,那可是外行的想法了。不過,無可否認。放置起來,十分方便。近年來,隨著白茶市場的火熱。不少人會選擇老白茶餅,作為專門的贈禮。禮品包裝的茶餅,外層往往用的是禮盒。但從存茶的效果看,禮盒裝的白茶餅,不建議長期原裝保存。
  • 從好茶之光到好茶之殤,當茶放進了透明罐,茶掌柜究竟錯在了哪?
    因為幹茶沒有看得特別清楚,也說不上這到底是不是真正的金駿眉。但毫無疑問的一點,好茶不應該放進透明的罐子裡。尤其是一款名貴,昂貴,價值不菲的茶。將它放在不避光的罐子內,不然很容易存壞變質,暴殄天物!挺括,方便造型,耐磨損。但缺點就是,不避光,並且還會有塑料味。透明密封罐存茶,它們的優勢極少,但劣勢很多。僅有的一點優勢作用,在於美觀、展示、裝飾上面。部分茶掌柜,專門將茶葉存放進玻璃罐內。
  • 只要是茶餅,不論白茶還是普洱茶、黑茶,放幾年就會變鬆軟好撬?
    將乾燥的散茶,從倉庫裡搬出。下一步,將幹茶稍微的攤開,簡單醒一醒茶。緊接著利用蒸汽,讓乾燥的白茶適當蒸軟,讓茶葉恢復一部分韌勁。蒸軟過後的白茶,依次的按規格稱重,放入乾淨的布袋內。不松也不緊,撬茶的時候,輕輕將茶刀從側面伸入。簡單一撬,就能得出完美的茶餅薄片。《4》由此見,任何茶餅只要放幾年就會變鬆軟好撬的說法。其實質上,根本就是謠傳!
  • 只有劣質白茶才會壓餅,好白茶捨不得壓餅?這3個因素會給你答案
    如果有哪個茶掌柜把自己家的白茶餅,一年四季都擺在架子上。如此不愛惜,這款茶的品質如何,就需要茶友們自己定奪了。但話又說回來,也正是因為如此,提起老白茶,很多人的腦海裡都會自動想到一塊塊白茶餅。事實證明,白茶餅在茶圈中佔有重要地位。
  • 臺北丨罐子茶書館
    罐子茶書館,是茶館和書館的合稱。創辦人劉太乃最初的想法是建一家書店,直到他看見明代畫家丁雲鵬的一副木刻畫:文人臥坐書房,童子煮水奉茶。生活不可無茶。於是他將茶元素加入了書館之中。罐子茶書館有七層。劉太乃為每一層注入了不同元素:茶、書、藝術品,每一種元素都與茶有關。每一位愛茶人,都能在這裡找到自己與茶相處的空間。
  • 喝白茶餅時不能忽視的三個細節,關乎餅茶的口感!
    想要將白茶餅撬成完美的薄片狀不是難事。我們可以藉助一些外在的工具,使用茶刀或是茶針,新手更推薦茶刀,操作難度係數小,安全係數高。 這些碎茶末棄之不顧就有些可惜,留之麻煩。這些碎茶末,衝泡起來還是比較不方便的,在出湯的過程中,茶末會隨著茶湯落入品茗杯中,所以在喝茶的過程中,會將碎茶喝到嘴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