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登高是杜甫筆下的一首詩。這是杜甫在秋天裡寫的一首詩。在從小到大的語文課本中,我們多多少少都會了解到有關杜甫的一些知識,比如杜甫的出生經歷,還有他的一些名篇創作。從杜甫的詩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杜甫是一個極為有才華的人。但是由於杜甫的一些生身經歷,這也使得杜甫創作詩的風格多種多樣。
從杜甫的另外一個名詩《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我們感受到了杜甫的不易,在那首詩中杜甫居住在那個陰冷的小茅草屋裡面,不時的還有一些小孩故意的去捉弄杜甫,也寫出了當時杜甫的居住環境的惡劣。從那首詩中我們可以看出杜甫的創作一般很悽涼冷瑟。《登高》這首詩也一樣。為什麼杜甫的創作主要以陰沉為主呢?這就與詩人杜甫的出生環境還有人生的一些經歷有很大的關係。
杜甫在寫登高這篇詩時年齡已經很大了,並且這首詩的寫作背景也是很不好的。處在戰爭過後的幾年,當時的背景很亂,不僅僅是社會背景,還有一些關閥之間的背景也很亂。就是這樣杜甫才被捲入了這場政治鬥爭中,因為距離那場戰爭剛過去不久。所以當地的人際關係非常的複雜和錯亂,本來杜甫依靠著杜甫的一個朋友,可是後來杜甫的朋友卻出了意外去世了,身為一個是那杜甫變得無依無靠。但是杜甫是一個政治家,所以當杜甫看到那些社會上動亂的現象,還有人本性的邪惡的時候,種植的杜甫心裡總是過意不去。於是杜甫善於用寫作的方式把那種動亂還有不安展現給了大家。這也是杜甫形成了他做事的主要風格的原因。
而登高這首古詩的大概意思便是,這首詩寫於秋天,秋天的風很急的在吹著,秋天開始慢慢變冷了,所以天也顯得很高。遠處的山上有猿猴在叫著,大概是那種仰天長嘯吧,朱清沙白鳥飛回裡面的渚,是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洲被和河底的沙圍繞著,就像是一個東西被包圍著一樣。而天上也有鳥在飛,一群鳥在河上迴旋著。因為是在秋天,所以樹上的落葉開始慢慢的一直往下掉。
長江的水好像也因為天氣的原因一直在滾滾的流動著,有一些波濤洶湧的感覺。這個時候的杜甫遠離了自己的家鄉,來到了別的地方,因為是在秋天,所以突然難過。因為這首詩的創作是在杜甫晚年的時候,這個時候的杜甫也一直在生病,身體也很不好。所以看到那種悽涼的場景,心中也會覺得憂愁煩悶。所以當杜甫登上高臺的時候,便開始想到不知不覺中自己的頭髮已經白了,身體也很不好,所以這個時候杜甫的憂慮和愁悶纏上了心頭。
在人生病的時候或者是看到應景的東西時,都會感到難過和苦悶,這個時候也會想到一些東西。而杜甫在登上高臺感到憂愁的時候,在看到民間的百姓遭受到欺負的時候,還有在人性面前。杜甫身為一個文弱的書生,沒有什麼能力與之對抗。所以他便把這種憤怒轉化成了文字,傳遞給了大家。
在這首詩中,杜甫便把此時此刻他登上高臺時的這種感覺。形象地寫到了詩中。就比如當杜甫登上高臺時。感受自己漂泊在其他的地方,而且當時自己又生病年老而產生的惆悵,詩人杜甫就很好的用詩詞表現了出來,這句詩便是: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悲傷秋田自己在他鄉做客,既寫出了杜甫思念家鄉在他鄉無依無靠的情感,又寫出了自己生病時當下的情況。
杜甫這個人本就心繫國家大事,可卻未能做出一番事業,所以這時杜甫便用: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既寫出了當時作者登上高臺時自己的心情有多麼的難受,又在側面表達出作者心繫著國家大事,可是卻未能為此做出一番事業的情感。
我們從杜甫的登高中,不僅感受到了秋天蕭瑟的景象。還能感受出杜甫在晚年時的一些身體狀況和心理感受。能把眼中看到的那個蕭瑟的秋天,寫出像畫一般的景象。這時我們便也會覺得,怪不得古往今來人們對杜甫的評價都很高。使出街有原因,所以杜甫優秀的理由大概也是如此。能把心中所想,眼中所見,表現的淋漓盡致,這也是一種能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