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兒園大班裡,我個人認為學習音標(寫法)應該「因人而異」,順其自然。
從孩子的心理特點來說
這一年齡段兒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很強。我常常看到孩子們拿著筆不停地寫和畫,他們總是樂此不疲。很多孩子從小就愛唱兒歌,其中的漢語拼音兒歌也是很多父母作為孩子學習拼音的啟蒙教育。這樣的孩子,我曾經接觸過,他們不但會唱拼音兒歌,而且還願意用筆寫。寫作後將帶給家長們看。口中常說:「媽,你看我也會寫拼音。
」如此樂於寫作的孩子,往往是母親的教育方法得當,才會有孩子的內在動力。小孩上了大班,離上小學不遠了,我們做任何事都要有個初步的計劃,就拿學拼音這個事來說,你做父母的無論如何也要讓小孩對拼音有個初步的認識,不用學得多,只要讓小孩在學校以後學習拼音,不會覺得拼音「太陌生」容易接受。因此小孩在幼兒園大班學習拼音早不早,一定要根據自己家裡小孩的情況「因人而異」。
從孩子的個體接受能力來說
每一個兒童由於個體差異,其接受事物的能力也不同。至大班幼兒年齡階段,部分幼兒已能夠相對獨立地自主閱讀一些拼音版的故事書。這時,對於一些孩子來說,拼音,是一種認字的「幫手」。事實上,拼音是我們學習漢字的「輔助工具」。因此,不必誇大其難度,而是想方設法抓住孩子在這個年齡階段喜歡玩的方式,先不要管「聲母韻母」,在給孩子講有趣的故事時,潛移默化地將拼音結合成遊戲的形式,教給孩子。
因此我經常看到,有些孩子,因為喜歡看精彩的故事書,而拼出一些簡單的拼音。記起兒子上學前,最喜歡看奧特曼畫書,書中有些字會重複出現,簡單的拼音也在一起讀,慢慢教給他。在那個時候,根本沒有把漢語拼音「一板一眼」按在書上死記硬背。因此大班的孩子學習拼音早不早,那就需要父母去分析判斷您的孩子,是如何有能力,根據孩子的情況,「因人而異」。
如今的公立幼兒園,確實是根據孩子的發展來安排課程。不管是東西南北,只要是關於學習的東西,都要一步一個腳印,一路順風。但與目前仍在應試教育階段的小學銜接問題卻比較突出。
那也是許多父母焦慮的根源。學前兒童應多自由玩耍,給兒童一個快樂的童年。大部分的父母知道,他們也希望孩子能像這樣度過。但在小學一年級,課程安排尤其緊。講到拼音,老師只會在課堂上劈裡啪啦地講,至於你孩子跟不上,那是你父母的事,跟不上,自己在家教或者練習吧!即使是教師也會在家長群中點名批評哪個孩子的學習速度太慢,拼音寫不好等等。父母再平靜,遇到這樣的情況,恐怕也會焦慮起來。
所以。從現實的角度來看,我想,在孩子們長大之前,就應該玩,過一個快樂自由的童年。到達大班後,雖然不必像小學那樣,每天坐在小板凳上聽老師講課,但最基本的拼音、數字和簡單的加減法還是要學的。
孩子到了
然後,當老師或家長發現孩子在這方面的敏感時期,抓住機會,傾聽孩子的嘮叨,認字,拼音,幫助孩子,在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他們指導。不僅讓孩子自發地學習興趣,而且沒有成年人的強迫。
大班早一年學習拼音,有助於孩子和英文字母區分。
如今的孩子,對於大部分英文也是知之甚少。假如等到大一才開始學習拼音,很容易與英文字母混淆,讓本應慢慢接受的孩子更加困惑。
大班課開始了,雖然剛開始一些孩子可能也會有一些困惑,但孩子們有的是時間來消化他們之間的差異。只需給孩子時間,他就可以慢慢地自己去分辨,這是一個需要時間的過程,到了小學一年級,就很困難了。事實上,孩子們同樣也有時間,但由於課程較多,學習的東西也較多,再加上外部的老師和家長的壓力,常常會讓孩子們很痛苦。由此帶來的不良後果有:不自信,厭學等。
讓孩子慢慢練習適應一年級的課程。
當孩子們上大班的時候,許多私立幼兒園也會增加一些課程。補習班雖然不如一年級多,但一天只可以補習一兩次,讓孩子慢慢地適應,過渡到一年級的學習狀態。
在現在的教育體制下,我想,在大班裡適當地學習基礎知識,還是非常有益的。前提當然是適度,不過火。部分私立幼兒園為了迎合家長,已將小學一年級全部學好了,這種做法堅決不提倡。
總而言之,大班孩子學習知識時,不要用「孤立」的方式去教某個知識。任何事情都不能一蹴而就。唯有從孩子的實際出發,父母「因材施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