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夏淑琴公布證言 曾兩次赴日應訴
作為今年12月13日中國首個國家公祭日相關紀念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和南京大屠殺研究會口述史分會從17日起每天在國家公祭網和紀念館官方網站上公布一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的口述證言,連續100天,共公布100位倖存者證言。
-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活一天就要講一天
原標題: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活一天就要講一天2019年12位倖存者離世,僅餘78人;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開始收集倖存者後代數據根據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統計,截至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僅餘78人。根據新京報記者統計,2019年已有12位倖存者相繼離世,如今倖存者記憶傳承工作迫切,紀念館今年開始收集倖存者後代數據,有老人亦自發向後代傳承回憶內容。這些八九十歲的老人,有的曾親眼見到親人被殺,有的自己受到傷害,他們的痛楚揮之不去,但依舊站出來講述歷史。
-
26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 26段血淚抗爭故事
26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 26段血淚抗爭故事 尋訪倖存者,記錄血淚抗爭史:今天是抗戰勝利69周年紀念日,本報記者尋訪26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以26段血淚抗爭故事見證歷史。 我們覺得,不該忘記戰爭的罪惡,不該忘記中國人民在戰爭中所蒙受的苦難。 今年三月到七月,五十多天,我們的記者,三次奔赴南京尋訪拍攝那場慘絕人寰大屠殺的倖存者。 於是,今天,我們讓這些歷史的見證者「走」上版面,講述他們的血與淚,講述中國人民的頑強抗爭。
-
記者採訪:八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講那段歷史
陳德壽 (88歲,1937年他只有6歲) 陳德壽 倖存者 每次講述那段經歷後,回家好幾天都睡不著 「日軍侵佔南京時,我還小,才六歲。我就回答他們:希望你們都去一次南京,去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親眼看看,那裡有證據。我們有證人證詞,歷史就是歷史。」他坦言年紀大了,不知道能再過幾個公祭日,「但我希望我能等到日本政府承認、道歉,我等著。」
-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夏淑琴含淚追思「法庭上的戰友」
申冉 攝中新網南京8月22日電 (記者 申冉)22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與南京市律師協會共同舉行「談臻律師追思會暨物品捐贈儀式」。今年6月逝世的談臻律師,不僅曾為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夏淑琴名譽侵權案在中日兩國法庭上雄辯,多年來他也為推動南京大屠殺民間訴訟做了大量工作。
-
「南京大屠殺和我有什麼關係?」:不遷怒,但永不原諒
她出版的首部作品,描寫錢學森傳奇人生的《蠶絲》《THREAD OF THE SILKWORM》成為美國少有的在學生時代,獲得「和平與國際合作計劃獎」。 我不知道她為什麼會選擇「南京大屠殺」作為研究課題,也不知道她為什麼儘管頂著被日本威脅也要去完成這本書。
-
《南京大屠殺》在日本艱難出版 日媒體反思戰爭
《南京大屠殺》在日本艱難出版 本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文雨來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70周年紀念日。就在中國民眾以各種方式紀念這段歷史的同時,一部揭露南京大屠殺真相的歷史書即將在日本面世。
-
年輕人走進這裡悼念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
來源: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今天是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又是一年冬日來臨,已是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83周年。歷史不應被忘卻,罪惡應該被譴責。「大屠殺持續了多久?」這些問題夏淑琴老人都可以通過對話進行講述回答。據悉為了保證最好的視覺效果,該影像與美國南加州大學猶太大屠殺基金會合作拍攝,錄製時使用了多達110臺攝像機。塵封的歷史再次被打開,每個來館參觀的人都能直接與歷史見證者「對話」。
-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夏淑琴奶奶91歲生日 祝奶奶身體健康永遠...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今天(5月6日)上午發布消息,5月6日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夏淑琴奶奶91歲的生日,經歷過戰爭苦難的奶奶現在已經四世同堂,讓我們一起祝福奶奶身體健康,永遠幸福。截至目前,南京侵華日軍受害者援助協會登記在冊在世的倖存者,僅剩74位。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雕塑廣場,現在設置了一處進行捐款獻花的服務臺,捐款金額不限,全部捐款將用於幫助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及日軍「慰安婦」制度受害倖存者老人們。一枝菊花,一份心意,點點關心匯聚成溫暖的海洋。
-
張純如逝世十周年:她讓全世界都看到南京大屠殺
唐順山是張純如採訪的第一位倖存者,也是唯一一位到張的住處接受採訪的次,所以採訪的程序也與其他人有所不同。 「張純如首先要唐順山聲明允許她在書中使用採訪談話內容。然後要他簡述個人自傳,我把它通俗地翻譯成叫什麼名、多大年齡、住在哪裡等等,接著請他講述個人在南京大屠殺中的經歷。」 整個採訪過程花了近兩個小時,這是採訪倖存者花費時間最長的一次。
-
...的控訴: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受害家庭口述史展」在南京曉莊學院...
展覽由南京曉莊學院商學院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研究青年志願者團隊與江蘇省社科普及研究基地南京曉莊學院圖書館主辦,以20餘幅版面,向觀眾講述南京大屠殺前後10餘個受害家庭(族)的生活狀況。
-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只要活著,就要把這段歷史一直講下去
那個陰冷的冬天,城牆在哭、南京在哭、中國在哭。12月13日,是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之前,南京大屠殺的幾名倖存者向上遊新聞(報料微信號:shangyounews)記者講述了那段令人痛苦、難堪回首的過往。悲哀、控訴,心酸,不僅僅只屬於他們和他們的時代。
-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只要活著,就要把這段歷史一直講下去
那個陰冷的冬天,城牆在哭、南京在哭、中國在哭。83年過去,南京已是煙火繁華,但那段苦難的歷史從未被忘記。12月13日,是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之前,南京大屠殺的幾名倖存者向上遊新聞(報料微信號:shangyounews)記者講述了那段令人痛苦、難堪回首的過往。
-
特別關注|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我們該如何向孩子講述這段苦難?每一位南京大屠殺的倖存者,都是這段歷史的活證人,他們是歷史真相的捍衛者,更是和平與正義的守護者。 83年過去了,見證者正在凋零,血與淚的記憶卻不能忘,不敢忘! 他們一生背負血淚記憶,深藏著中國那段最屈辱的歷史,見證了中華民族的苦難和輝煌。歲月流逝,他們逐漸凋零,但歷史不容忘卻。每一個中國人都該銘記!
-
今年,倖存者牆上的燈熄滅了20次……這段記憶,怎敢忘!
2018年8月15日,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祝四孜老人去世,享年98歲。「當時江邊的蘆葦溝都是紅的,飄著很多屍體。」2018年4月30日,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張翠英去世,享年88歲。「血淌得跟水一樣啊!血淌得跟水一樣啊!」
-
南京大屠殺為什麼和我們有關係?
空氣裡充斥著刺鼻的血腥味▲圖為在南京大屠殺中,日軍把無辜的中國人反綁雙臂槍殺後,擲入城郊池塘。(圖片來源: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官方網站)如今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已不足百人就在不久前陳廣順、趙金華兩位倖存者相繼去世歷史的證人正在不斷離去我們如何才能延續這份記憶讓不該忘卻的永遠被銘記也讓不該被否定的得到證實時間帶走歷史的證人,但所有經歷過的的苦難,我們從未忘卻
-
南京大屠殺史再添新證
新華社南京8月22日電(記者邱冰清、蔣芳)22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獲捐一批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夏淑琴老人訴訟日本右翼分子名譽侵權案代理律師談臻的資料及物品,包括「夏淑琴日本訴訟案」留影等。1998年,日本亞細亞大學教授東中野修道和日本自由史觀會成員松村俊夫在出版的兩本書中,夏淑琴等人被描述成「假證人」。2000年,夏淑琴在南京以侵害名譽權為由,起訴松村俊夫和東中野修道。針對夏淑琴在中國國內的訴訟,日本被告東中野修道在東京法院提出了反訴訟。談臻等人與南京律師援助團陪同夏淑琴赴日出庭應訴。當夏淑琴站到日本法庭上,對方突然撤訴,夏淑琴隨後提出反訴。
-
《南京大屠殺史》英文版問世,將向西方讀者系統講述日軍暴行
《南京大屠殺史》英文版問世,將向西方讀者系統講述日軍暴行 張恩傑/法制晚報 2018-08-23 15:37
-
書單|南京不哭:關於南京大屠殺的沉重之書
日前,譯林出版社推出了知名華人物理學家、麻省理工學院終身教授鄭洪先生根據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真實經歷創作的長篇小說《南京不哭》。鄭先生已八十高齡,他用十年的時間寫成此書,痛訴國殤。在侵華日軍侵佔南京前後,他出任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主席,和其他國際友人一同,協同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在其負責的不足4平方公裡安全區內,拯救了超過25萬中國人的生命。《拉貝日記》,是他親歷南京大屠殺所作的記錄,時間跨度從1937年9月到1938年2月,拉貝還保存了80多張當時在現場拍攝的照片,並對這些照片作了翔實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