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窮人家」並不是單純的物質財富少,家裡窮。
我們還沒有一個真正窮人的概念,現在我們都能吃飽飯那都不叫窮人!
只不過一山還望一山高,看著別人有錢罷了!
這裡的「窮人家」更是精神上的貧瘠,是不重視進取,不給後代一個發展的鋪墊,得過且過那種。
作為一個從教多年的在線專業提分老師,我見過的家長無數,一些自稱自己家裡窮的人家,不一定真的窮,難道窮得連飯都吃不起了嗎?
是不是吃了上頓沒有下頓那種?如果是那樣,你可能會算窮吧。
但即使那樣,或者說大多數情況是我們的「窮」恐怕不是金錢上的窮,反而是精神上的貧乏,是不思進取,這才是真正的「窮」!
我不願意報這些「窮人家」的課,不是我嫌貧愛富,我對他們有沒有錢,自身並不感興趣,我只看他們對待教育的態度。
去年暑假班的時候,一位媽媽跟我來信。前前後後溝通有近3個月,她都在反覆考慮自己要不要給孩子報班的問題。
她孩子小學四年級,學習成績不是很好,屬於那種學習沒有方法,學習一團糟的那種。
在微信上聯繫到我,要求試聽公益課。我就把三天公益課的名額給她報了,孩子三天也都守在屏幕前聽完了。
接著這位媽媽就給我發來微信,說孩子很喜歡,老師講的方法很好。
接著她便向我問了很多問題,比如她孩子自律性不夠,學習驕傲自大,習慣不好。
最後她告訴我她是一位單親媽媽,各方面不容易,希望我可以多幫助她。
我於是就多了一份小心。告訴她孩子的心態方面,主要是學習的知識內容不多,還要多學習才是,「學然後知不足」,自然就不會自大了。
媽媽看到以後感覺很受觸動,覺得很有道理,就說,好,那我給孩子看看。
我看自己的引導還是很奏效,於是接著說到,孩子的學習問題主要是學習方法上的,我們要讓孩子學得多,學得好,就要「授之以漁」。
接著我幫她分析孩子問題存在的根源。
孩子為什麼學不好呢?為什麼存在傲慢牴觸情緒呢?為什麼會缺乏自律呢?一切的根源就是不懂得該如何學習。
我們的教學是方法課程,是以方法為綱,只有孩子掌握好了方法,一切學習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這位媽媽也是極度認同,對我倍加欽佩,但在交流中我似乎感覺到,她還沒有進一步深入考慮的意思。
或是不願,或是不去想。她或許只是想繼續這樣維持下去,時不時可以找我幫忙解決孩子的學習問題。
於是我接著說道:「解決孩子所有問題的根本還是學習方法上的問題,公益課只是一個我們方法的集中展示,真正要解決問題,還需要更深入的學習。」
說到這裡,這位媽媽就開始猶豫了,她還在考慮,還在擔憂,憑我多年的教育諮詢經驗,我也斷定她還在考慮。
可是一個月過去了,我就問她,家長考慮得怎麼樣了呢?她的回答是,孩子學習吃緊,怕沒時間,老師。
我遇到太多這樣的「窮人家」的家長了,他們都覺得孩子的問題分析得很對,也覺得我們的方案能夠解決掉孩子的問題,但是一遇到真正要報課,真正去解決問題的時候,就都退縮了。
從經濟上的術語來講就是,他們不敢嘗試因而不去嘗試的機會成本實際上遠遠大於他們去嘗試的機會成本。
什麼都不做的「鴕鳥政策」「休克療法」讓他們白白喪失掉了很多次可以改變孩子命運的機會!
這就是「窮人家」思維的致命弱點。
那麼「窮人家」父母的思維是什麼?
是能夠意識到問題,不管這種意識是或多或少的,但從未為此做出實際改變。
他們知道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不好,他們知道孩子的學習方法有問題,他們知道孩子的學習態度不對,他們知道或者隱隱約約知道,他們需要改變。
然而這只是一瞬的觸動,然後,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僅此而已。
兩個月、三個月,時間就這樣溜走了。
上面提到的這位單親媽媽的孩子,學習依然不好,但是她對孩子糟糕的成績依然手足無措的樣子。
今天語文閱讀題全錯,就來問我閱讀題有什麼辦法;明天英語作文寫不好,就問我有沒有作文的解決之道;後天又不想學了.
於是我耐心地給她講解,並且說到我現在做的都很淺層,只是幫她分析問題,提出大致解決方案,徹底解決孩子學習問題是根本不可能的,還需要孩子自己系統用心學習。
但是每當我一提出根本解決學習問題的系統方案時,她就開始「沉默」了。從教多年,看到這樣的家長真有些「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從這位媽媽的回覆中,我很清晰地看到她是在避重就輕,給我說她的種種「特殊情況」,說自己是單親媽媽,獨立撫養小孩不容易,她怕孩子學不好,浪費錢,又怕孩子沒時間,又怕方法不管用.
總之是各種怕,跟之前的話也是自相矛盾,就這樣我跟她,或者是她跟我「糾纏」了3個月,又想報又不敢報,反反覆覆。
最後終於把我的耐心也磨沒了,我知道一切最終都是無果的。
我最近在看李笑來著的《把時間當作朋友》,書裡提到的一段話讓我聯想到了這次不愉快的經歷,我頓時感觸良深:
當有機會學習一項技能的時候,人們常常會問:「學這東西有什麼用?」其實,在尚未學習之前,對提問者來說,答案只能是「不知道」。
但是最後卻得出了兩個截然相反的結論:
一種是「因為不知道有什麼用而決定學習的人」,我們稱為甲;
另一種是「因為不知道那種東西有什麼用而拒絕學習的人」,我們稱為乙。
甲因為自己不懂,所以就自顧自地去學了,反正技多不壓身,多學一個總是好的,自然也就能享受這項新的技能給他帶來的好處。
乙也因為自己不懂,自然不會對這項新技能給他帶來什麼好處有任何新的體驗和感受,因為不去學嘛,因此也憑經驗說:「不學也沒什麼。」
但是某一天,當乙真正要用到這項技能的時候,就後悔起來,「為什麼當初不學呢?」
甲和乙是我們生活中的兩類人,而乙又常常是多餘甲的。
很有趣的是,甲和乙作出截然想法決定的理由竟然是一模一樣——「學這東西不知道有什麼用」!
但是他們得出的結論和選擇的行動竟然大相逕庭,證明了邏輯的無能為力。
我們「窮人家」的家庭缺的是什麼?不是缺多少錢?我們並不窮?根本也沒資格說自己窮!
真的窮得連5000不到的學費都掏不出了嗎?不可能的!
窮的是意識,窮的是對教育的急迫,窮的是「溫水煮青蛙」的固化思維。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是很不情願給這樣的「窮人家」的小孩報班的,因為太麻煩了。
不是說他們不需要,或者更為確切地說,他們真的比誰都需要,因為教育無知的代價和成本真的是太大了,尤其是對他們而言!
可結果呢?
結果卻是你明明幫他們看到了他們孩子教育上的問題,找到了學習狀況改變的方法,最後他們卻遲疑了,變得裹足不前起來,白白浪費了大好時機。
我不是說自己對那些猶豫不決感到厭煩,不是不耐煩家長的詳細詢問,更不是害怕家長的質疑擔憂。
我都會去站在家長的角度去考慮他們的需要,真正解決掉他們的問題,真正要讓孩子見效果,才是我的初衷,而不是以賣課報單為目的。
我是來解決問題的,問題是有很多那種明明可以解決的問題,家長也明白,但就是不去解決,這是我特別不願意看到的!
還是那句話,「自知者明」,我們有多少人能夠跳出自我的局限呢?
這種固化思維是沿襲下來的一種「基因」,是一種比貧窮還要可怕千萬倍的存在,不解決這個問題,一切的改變也就恰然而止了。
這就是「窮人家」之所最缺。
我為什麼不願意「窮人家」孩子來報我們的課,不願意教「窮人家」的學生,其原因就在於此。
因為我無法保證一個連教育都不太重視的家庭,他們的孩子能夠在學習道路上走得更遠.
我無法保證。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我是專注於英語、語文提分的專家老師,專注於高效學習法的學習教育專家!
我的學習法讓數以萬計的學子從中受益,打開他們認知世界的大門,享受學習的樂趣,提升學習信心,獲得高分成績,就從踏實的每一天點滴積累開始。
文章作者簡介:滕老師,牛學霸教育資深輔導老師,以細緻深入的解析,專業清晰的解答,深刻的教育教學法,幫助孩子打破學習瓶頸,快速提升學習水平。
個人微信號:滕老師(ID:duxue76)。
歡 迎 點 擊 「在 看」 , 或 者 轉 發 朋 友關於孩子記憶力難,想快速提分等學習問題,通通可以找我!微信號:duxue76 (長按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