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直以來,在國內,教師節都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日,在這一天,很多學子都會為自己的老師送上最誠摯的祝福,為老師的辛苦耕耘和付出表示最由衷的感謝,可是現在卻有著越來越多的教師,說到自己,不想過教師節了,甚至說教師節希望取消掉,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原本象徵著尊師重道的一個傳統節日,如今卻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逃離,甚至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這一天都感覺成為了一種沉甸甸的負擔,老師不想過,學生不願意過,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其實教師節很多老師越來越不想過,最主要的原因在於,教師節已經在逐漸失去相應的味道,每年教師節,各種各樣的緋聞奇葩事也是撲面而來,比如說很多家長或者學生,都會在這一天想著應該送老師什麼樣的禮物,一邊老師日後給自己進行孩子或者自身進行關照,送東西還要有講究,不能太貴重,也不能太隨意,禮物要拿的出手,也不能太奢華,另外還要看到別人送了什麼東西,不能太丟了面子,讓老師難堪。
而很多老師也樂於接受學生家長或者學生禮品,而且有的還要雙份,這都幾乎成為了一種潛規則,比如說最近的某學校教委會,明確要求,給老師買禮物,統一買鮮花和巧克力,然後要買雙份,一份用於過節當天給老師當面送上,一份用於老師的的辦公室裡面,和其它教職工共同分享使用,還未過節,要買的東西都早已安排好,而且這是每個學生要送的最低配置,也就是說,實際上除此之外,其其它要送的東西自己掂量這來,說是這樣說,但是你敢隨意送嗎?
教師節,如今送禮過節,根據所送的禮物來看學生或者學生家長對於老師的孝心,如今早已變得一種歪風邪氣,送的東西也會被老師用筆記記下來,作為一項很重要的事情,每一年,都有人因為送禮送不到位,過了截止後被區別對待的,甚至之前又爆出,有的學生送的禮物實在是太過寒酸,直接被老師當面扔到了臉上,這種逐漸開始走形式,走流程,還有私自攀比的送禮風氣,早已讓本該發自內心的節日祝福逐漸的變了味道,甚至讓本該學生對老師的感激之情,而這之前和諧師生之情蒙上了一層陰影,也讓越來越多的學生或者學生家長開始排斥起教師節這個節日。
除了上述的送禮成風,互相攀比,讓教師節逐漸失去其本身的意義之外,還有另外一層因素,就是目前的很多學校,在教師節當天,都會舉行所謂的優秀教師頒獎大會,當然既然有頒獎,那麼自然也有一些之後的批判和反面典型學習了,很多學校的校長或者校園領導,藉助教師節當天的過節氣氛,會對於學校的優秀教師進行頒獎典禮,對其優秀的貢獻做出對應的獎勵,梳理其他老師學習的榜樣,這本是無可厚非,也是可以提升老師積極性的。
可是,除此之外,還會在會後,或者過完節後,對於其他的一些老師,進行對應的批判和反面典型教育,為了緩和學生,學生家長,教師之間三者的關係,很多學校都會定期的發送一些學生滿意度調查,針對於教師的授課評價,態度評價等等,這個評價單由教師定期的發送給學生,學生填寫或者學生家長填寫,最後再上傳到學校,進而實時掌握學生對於老師的教課水平,態度等各方面的評價,這也會作為老師的職稱評定,評優等重要的參考標準,同時也可以規避自身的一些責任,一旦出了問題,可以將所有問題全部推到老師身上。
為了讓自己的評價足夠高,也為了少一點家長或者學生對於自己的負面評分,很多教師不僅要將日常的課程教好,還要顧及到學生對於自己的想法和意見,所以很多老師都會儘量的討好學生,生怕學生的一些投訴,或者學生家長的一些舉報,如此這般,也讓很多教師將很多精力都投入到對於學生和學生家長對自己的滿意評價問卷回收的過程,而只要大家都給自己打高分,總體評價愈高,這樣一旦學生和老師發生糾紛矛盾,或者學生除了一些學業或者校園惡劣事件之後,自己也可以在第一時間,用這個作為規避責任的一個留底,從而讓自己明哲保身,最後由學生或者學生家長承擔一切。
正因為如此,教師節已經逐漸變了其對應的味道,因為裡面的優秀教師,其實有時候不僅僅是教師教學成果的考慮,其更重要的在於學生家長和學生對於老師的重要評價,打分回收問卷意見進行參考,而且佔據的比例越來越高,那麼老師為了評為優秀,則會拼命地進行討好學生,討好學生家長,有的也會通過各種高壓對學生進行一些恐嚇,讓其不要對自己做出任何負面評分,由此讓是本身的師生關係變得越來越緊張,而不屑於做這些的教師,則在自身學生發生問題(如打架鬥毆,或者成績下滑,校園暴力等)所有的責任都會推到老師頭上,也會被學校領導作為負面的典型案例,進行不斷的警戒!
有的老師說,現在的老師越來越不好做了,學生不敢說,不敢罵,更不敢打,要學會哄著,還要學著怎麼拿捏學生的心思,讓學生對自己的印象好,同時又要讓學生願意學習,總之一點,老師怕學生投訴舉報,更怕學生家長來學校鬧事,學校也越來越重視這一塊,所以現在的很多教師儼然已經變成了一種弱勢群體,怕學生不喜歡自己,更怕學生成績不好,最怕的還是學生打架鬥毆,還有校園暴力欺凌事件發生在自己的學生身上。
老師和學生之間本身應該是學生尊重和敬畏老師,可是如今的關係早已對調過來,學生不怕老師,老師需要哄著學生,所謂的教師節,也早已變成了一種形式和流程,學生或者學生家長,按照約定好的流程然後給自己送上對應的禮品,然後自要很感激很感動的表達感謝,之後的話要對於送出重禮的學生給出特殊照顧和關懷,學生對於老師的尊重或者愛戴,其實也是流於表面,教室接過了之後,曾經是怎樣,後面還是怎麼樣,學生覺得老師收了禮物,就應該遷就著自己,同時老師為了更好的評分評級評優秀,也需要不斷的討好著學生,二者之間的關係早已變得畸形,大家都心知肚明,不說出來而已。
如今的教師節,早就失去了原本的那種味道,說是走過場似乎也是不為過,表面形式化的感激,其實讓彼此都會很累,看似表面其樂融融,然而背後卻早已是千瘡百孔,一個按照預定的流程送出對應的東西,一個收好對應的東西,然後參加學校組成流程化的頒獎,然後那些不適應規則的,最後被學生或者家長舉報,最後成為了校領導宣傳和標榜的典型負面案例,對於學生,老師是不敢打,不敢罵,不敢說,還要讓其學習成績提升,更害怕突然出點事情被輿論曝光,最後所有責任都會絕對到自己身上,所以戰戰兢兢。
為什麼教師節越來越變了味道,也在於如今的學生和老師之間的角色之間的對調和轉換,除此之外很多東西,都變得流程化和刻意,也變得逐漸失去了其本身的價值和意義,所以越來越多的教師呼籲取消教師節。
對於如今的已經變了味道的教師節,你是怎麼看待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積極留言,期待你的精彩評論!
喜歡我,請輕點關注,更多好文章,好觀點,與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