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80後的母親,對於孩子的教育一直是我心中最牽掛的事。
國慶後,孩子進入學校讀書的軌道了。我對女兒說:「媽媽要去工作了,你以後自己回家寫作業,我不能陪伴你寫作業了。你現在也長大了,要學會照顧好自己。女兒激動地說:「我還是有點害怕,我一個人在家你們放心嗎?」我安慰她說:「媽媽相信你,你能做得更好,我會早點下班回來陪你的。」
女兒智商還可以,情商有點欠缺。有時候遇到一點小事情過於激動,不能自我控制情緒。我覺得能妥善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即能調控自己才是最好的。認識自身的情緒,只有認識自己,才能成為生活的主宰。孩子智商高,情商不一定高;情商高,智商一定不低。智商決定人的認識能力。智商高的人,思維能力、學習能力強,容易在某個專業領域有較高造詣,取得傑出成就,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情商的高低決定著人的認識和實踐的動力大小,它通過影響人的興趣、意志、毅力,來加強或弱化認識和實踐的驅動力。無論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中,更應該認識到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孩子的情商比智商更有潛力,更有效果。如何培養孩子情商,有以下建議:
生活中,有的孩子辦事有頭無尾,缺乏意志和耐性,長大以後事業上也少有成功。父母給孩子零花錢,如果孩子第一時間拿到零花錢很快就花完了,甚至又想開口要,沒達到目的就情緒低落。那麼家長可以這樣說:「如果你能忍住一星期不花錢,下周可以加倍給你,你可以攢起來買你需要的大東西。」父母不要馬上給予幫助,而是鼓勵孩子堅持一下,忍受挫折帶來的困難,很快就會成功的。每個人一生中,遇到無數的困難與挫折也是必然的,在困難時要懂得自我調解和忍耐。我們要引導孩子釋放壓力,學會自我鼓勵,相信自己的能力。挑戰自己才是最大的挑戰,過於自卑和自負都是阻礙孩子成功的最大障礙,要認清自己,鼓勵自己才能夠有更大的力量去追逐成功。
要培養孩子的自制力,父母是最好的榜樣。陪孩子按時睡覺、按時起床、按時進行體育鍛鍊、按時閱讀、按時就餐、按時看書(寫作業),耳濡目染,習慣成自然。杜絕電視節目和電腦遊戲,有利於孩子形成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這也是對父母自制力的考驗,也是孩子自制力形成的關鍵。自制力是指善於控制自我的欲望、情緒、言行、思想等偏離規範的傾向,而調整到可以控制程度的能力,成功者不可缺少的能力之一就是自制力。
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中培養自制力幫助孩子培養自制力的最終結果是孩子達到自製,而不是父母強制。所以,要逐漸地減少對孩子的幫助和控制,從開始的較多幫助到較少幫助,到最後的孩子自主、自立。
我見過一位家長,每天接送孩子,幫孩子寫作業,替孩子整理學習用品,給他背書包。上初中後,雖然孩子遠比他爸爸強壯,可還是父親代替他做這些事。看著爸爸替孩子背著大書包,後面跟著一個身高體壯的大男孩,讓人感覺又好笑,又可悲。父母包辦本應由孩子自己完成的事情的結果,就是讓孩子在困難面前失去信心和自制力,事事都靠父母控制的孩子怎麼自立。
這些年,我們一直帶著女兒北漂,女兒跟著我們也沒少受罪。有一次搬家,女兒坐在後座的兒童座椅裡。我騎車跟在車後面,車停下來,女兒迅速下車,兩手拎著東西快速地按住電梯,把包放在電梯口,接著幫我來回拎東西,特別有主意又顯得十分勇敢能幹。7歲時,她學會洗襯衣,搞衛生。漸漸地,她養成了自強和獨立。無形中也造就了她外向型性格,並且充滿著自信,形成了自立能力強的孩子。
良好的社交能力能夠帶給孩子健康、自信和自尊。培養社交能力首先要給孩子一個寬鬆的家庭環境,培養孩子敢說話、會說話的性格,家庭大事也儘可能讓孩子參與討論。這樣有利於孩子樹立信心,大膽而正確地與人交往,品嘗與人交往的各種滋味,了解自己的長處與不足。我們要鼓勵孩子多交朋友多串門,或者邀請一些小朋友來家裡玩。當交往的機會到來時,家長要學會站在孩子的身後,而不是衝在孩子的前頭。
有的父母很少讓孩子出門,擔心這擔心那。孩子看到生人就哭、就躲,長大後易敏感、退縮。有的小孩子自私自利,缺乏團結精神,因而也很少有朋友,長大以後也會因人際關係緊張,而影響才能的發揮。社會是一個群體,任何一項事情光靠一個人單槍匹馬的奮鬥是不可能實現的,必須依靠群體的力量,這就要學會同不同人打交道,並能取長補短。
情商優秀、智商也優秀的孩子在擇業時有很大的優勢,不但範圍廣,而且也容易創造輝煌,還可能成為事業上的不倒翁。一個人是否具有較高的情商,和童年時期的教育培養有著密切關係。因此得出結論,培養情商應從小開始,伴隨著人在社會的一生。情商是通過後天培養與修煉達到的,它需要勇敢面對自己厭惡和害怕的事情,唯有如此,孩子才可以迅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