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APP,QQ群,微信…你家孩子用哪個?東營小學生作業「電子化」現象調查

2021-02-25 東營壹周

東營小學生作業「電子化」現象調查:

「將暑假經歷做成PPT」、「英語作業要通過一起作業APP完成」、「數學作業有了『速算盒子』」,如今,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高大上的「電子化」家庭作業已經走進了東營小學課堂,引發了大家的關注和熱議。 

本刊記者 曹優


現象:老師用微信、QQ群布置作業


韓女士是就讀東城某小學三年級張同學的母親,每天下班後,她都會打開電腦登錄QQ,看看孩子的班級QQ群中是否有老師的留言。如果有,她會將群裡的聊天內容詳詳細細地看上幾遍,把老師在群裡說的事情記錄在本子上,督促女兒或自己完成。有時用電腦登錄QQ後,孩子的班級群沒閃,她還會習慣性地再將手機拿出來登錄一遍,確保沒有遺漏信息。

東營部分學校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利用手機軟體布置作業

「上了小學一年級,我這個媽媽就覺得明顯力不從心,每天像打仗似的。從開學起,就馬不停蹄開始建QQ群,建微信群,下載APP。手機就成了做作業的工具了,我不下班回家,小孩做不了作業。」一位家長如此說道。記者了解到,目前東營很多學校已經藉助電子產品,實現了智能化的網絡作業。東城某小學一年級學生家長介紹,該小學老師、學生和家長藉助電子產品,通過一款「一起作業」的軟體,進行布置作業、完成作業、檢查作業,並及時溝通,發現學習中的問題。另外,該軟體還可以利用大數據和智能算法,分析學生在作業中反映出來的薄弱知識點,定向推送學習內容和測試題目。在採訪中,一位家長告訴記者,孩子通過一起作業,完成作業一般需要15分鐘左右,網站還有護眼提醒功能,孩子的作業時長、學習報告家長也能同步了解。另外,這款軟體有PC端也有APP端,在電腦和手機上都可以操作,非常方便,孩子學習積極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東營部分校外培訓機構也利用電子產品培養孩子興趣

部分校外培訓機構在培訓完既有課程外,還會給孩子布置些讀物或視頻,要求孩子看完後分享,多見於英語培訓課程,東城一英語培訓機構會讓孩子多看英文原片,以此提高孩子的口語水平,同時讓孩子更有興趣學習英語。

七成家長接受,其他持否定態度

記者在APP Store上看到類似這樣功能的APP已經有十餘款,上線時間都不久。記者下載家長介紹的APP時發現,學生註冊是通過老師的ID進入,裡面是任課老師挑選出來的套題,分「學習」、「班級」、「個人」,對每一項作業都有記錄,有選擇題、聽力題等等,並且有班級排名榜。

不少老師認可這種方式,為老師省了很多批改的時間,但是家長持各種態度:有些家長認為是一種好的形式,有些家長則擔心小孩會趁機玩其他遊戲等等憂慮,另外有家長不認可APP中的排行榜方式。記者在30名家長中做了一個調查,同意接受的大概在七成,其餘持反對或觀望。

熱議:

隨著技術的進步,電子產品在教學過程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一種新興事物的產生必然會出現不同的聲音。在調查中,記者了解到,一部分家長、老師、學生認為,這種形式新鮮有趣,帶動孩子學習興趣還讓寫作業簡單方便。另一部分人則認為紙質作業有不可取代的位置,對APP做作業產生質疑、擔憂甚至是排斥。

①長時間對著手機影響視力,孩子不能專心做作業

黃女士的女兒在讀小學二年級,她根據學校老師提示通過手機下載軟體後輸入孩子的個人信息建立帳戶,就可以開始做APP作業了。「APP的畫面鮮豔,互動性也強,孩子還蠻喜歡的,做作業的熱情很高。」可是時間一久,黃女士開始犯嘀咕:「這種APP作業每周會安排2次,孩子一對著手機就是半小時,大人看手機時間長了都受不了,孩子的視力會不會受影響呢?」

李先生說,孩子從小就喜歡抱著手機玩遊戲,一度讓他很是煩惱,為了此事,他還教育過孩子多次,但是收效甚微。於是乾脆為全家人的手機上了密碼鎖。聽老師說學校將利用手機布置作業,他最擔心的是孩子的注意力會被轉移到手機遊戲上。

②對這種新鮮的作業方式有些不適應

「雖然時代在進步,但孩子都在手機App上做作業,手寫的作業會不會越來少?」王先生說,本來他們對孩子使用手機和電腦都管得很嚴,現在為了做作業,不得不為孩子單獨購買一部手機,「這麼小就開始使用智慧型手機,是否會對孩子成長造成不良影響,特別是影響孩子視力?」另外,很多老人不會操作智慧型手機,只能等孩子父母下班後才做作業,浪費了很多時間。

③APP現花錢陷阱:

購買學豆、擁有VIP標識會造成不良風氣

王先生稱,他在使用「一起作業」時發現,在其中一個欄目中有這樣一個提示——「×××今天還沒有被獎勵,貢獻班級學豆給孩子更多獎勵吧!」只要點

擊「貢獻班級學豆」,馬上就會出現一個充值頁面,可以分別購買20、50、120、260個的學豆,價格分別為1、2、5、10元。

「雖然這些買學豆的錢都是小數目,但我很擔心這樣會不會造成一種不良的風氣,變相地讓家長去攀比。」

孩子積極掙「學豆」,家長不得不花錢買

上一年級的康康也是APP作業的小用戶。康康媽媽說,在APP系統裡有一個班級排名,都是用「學豆」這樣的積分來排順序,完成作業、自學、下載其他的連結軟體等都可以掙學豆,甚至還可以直接花錢買。1塊錢20個,10塊錢260個,可以將買來的學豆送給老師,老師再用學豆獎勵學生。軟體還有很多收費學習軟體的連結,可以用來自學。

康康媽媽說,剛剛開學一個月,班上最高分的「學霸」已經有1100多個學豆了,而小宇只有100多個。康康媽問過「學霸」家長,家長說做題要花學豆,學豆用完題還想做,就得花錢買學豆了,因為孩子很積極,所以家長也就不好意思不掏腰包了。

明確使用學習軟體的目的,提醒家長勿充值

APP做作業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及時跟進孩子對知識的掌握情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所以不鼓勵學生和家長去充值學豆,造成攀比。

APP作為一種新生事物值得一試

APP作業比較生動,能激發孩子興趣,而且能記錄孩子的語音,老師能實時查看孩子的作業完成情況,這些是傳統教學手段不能實現的,「所以只要不涉及收費,老師們也很樂意嘗試這種形式。」另外,學校負責人表示,學校方面未曾硬性要求學生必須使用APP,不建議家長為了該軟體就為學生購置一部手機,APP作業在孩子的書寫能力方面還有缺陷,「比如不能讓孩子做到書寫規範、不能提高書寫速度,因此APP只能作為傳統教育的補充手段。」同時,有的APP在開發過程中還附帶設計了遊戲,因此做APP作業時還需要家長實時監督。

孩子覺得寫作業變成了樂趣

「比起書本,APP圖文並茂的演示方法確實能讓孩子可以有效利用故事、動畫等方式,更樂於接觸和理解,更好地運用所學知識。同時,家長跟老師能及時了解孩子不會的知識點,以及對知識掌握程度的薄弱環節,」張女士說,利用APP做作業讓寫作業這事變成了樂趣,孩子更愛學習了。

能激發孩子興趣,優於傳統教學手段

據了解,東營已經有多所小學嘗試把APP引入到教學中來。對老師而言,電子作業平臺也是日常教學的好幫手。有學校老師說,該軟體具備一定的優勢,例如英語口語,該APP具備校準發音的功能,在數學做題期間,如果做錯題後,該軟體會推出一些類似的題型,供學生繼續作答。作為家長和老師,在線上也能看出學生是否在學習,同時可以了解學生答題的情況。而且APP作業比較生動,能激發孩子興趣,這些是傳統教學手段不能實現的。

使知識變得更好玩,提高孩子們的積極性

網絡作業可以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對他們自身的學習規劃也有好處。平時科學課不如主課多,科學作業都是以平面紙質為主。尤其是科學實驗這部分,寫在紙上總感覺很枯燥。後來學校讓學生將實驗過程拍成照片再做成PPT文件上傳,在做這個作業的時候,孩子們自然又把上課內容複習了一遍,使知識變得更好玩,提高了他們的積極性。

讓電子產品成為孩子豐富多彩生活的一部分

在電子產品已經成為這個世界一部分的時候,家長、老師,及社會各界都應該正視電子產品在兒童成長過程中的積極作用,將其作為學習和獲取資訊的工具,而不是一個必須遠離的「惡魔」。在使用電子產品的過程中,家長的陪同和引導至關重要,比如陪伴孩子在電腦上一起寫作業,與孩子在手機上一起學英語,體驗一種新的學習方法等,從而養成正確使用電子產品的習慣。

教育專家表示,在面對電子產品以及其他教育工具時,最好的辦法是讓其成為孩子豐富多彩的生活的一部分,讓其在合適的範圍內,更有創意、更有效地發揮功效。正確看待電子產品的功能和價值,及時溝通、合理引導,才是正道。

相關焦點

  • 學校作業流行上網 小學生作業「電子化」引爭議
    學校布置作業流行"上網" 不少家長表示增加了家庭負擔  小學生作業"電子化"引爭議  濟南家長杜鵬最近打算添置一臺印表機,原因是學校老師經常將孩子的家庭作業發到班級QQ群,要求家長下載列印後讓孩子完成。
  • 作業APP"藏汙納垢" 你家的孩子在用嗎?
    原標題:調查 你家孩子在用作業APP嗎? 網際網路時代,讓孩子們完全「斷網」,未必是明智的選擇,應運而生的作業APP,你會讓孩子用嗎? 近日,一款叫「一起小學學生」的APP被家長舉報暗藏遊戲,引起了不少重慶家長的共鳴——作業APP作為孩子完成作業的輔導手段無可厚非,但如果裡面有遊戲、暴力、黃色等不良內容,家長絕對「零容忍」,「一旦發現,一刻不留馬上刪除。」
  • 作業電子化在貴陽悄然興起,是利?是弊?家長、老師這麼說~
    每天放學回家,孩子就嚷著拿手機去做作業。雖然電子化的作業非常方便快捷,家長孩子都省力不少,但家長監督不到位,孩子就拿起手機玩兒遊戲。小編了解到,近年來學校老師通過網絡布置家庭作業的現象越來越多,比如通過QQ群、微信群布置作業,讓同學們在微信上還課,在APP上拍照做題,朗讀課文等等。
  • 用手機APP寫作業,對孩子是好還是壞?你怎麼看?
    近日,小學突然流行起來,用app做作業。據媒體報導,根據國內某在線教育平臺統計,廣州目前約90萬的小學生中,有一半學生正在使用APP軟體寫作業。很多家長們不僅感到很矛盾,學校既然使用手機APP布置作業,自然也有其優勢。這些問題讓家長們感到困惑,對於孩子手機APP上寫作業,你怎麼看呢?
  • 作業那些事|濮陽:部分學校存在微信布置作業、家長批改等現象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顏景獻 見習記者 申學楠/文 圖 視頻  濮陽市小學生書面家庭作業多嗎?存在家長改評作業現象嗎?對於這一問題,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對濮陽市的部分學校進行了走訪調查。濮陽市第二實驗小學:家庭作業通過微信群和作業平臺布置  12月9日下午5點左右,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在濮陽市第二實驗小學進行了走訪調查,李女士告訴記者,她的孫子在這個學校讀二年級,平時的作業量在一個小時左右,一般都是老師在課堂上布置完作業後再在家長群裡通知一下,輔導作業的大部分是孩子父母,偶爾自己也會輔導。
  • 河南多地市禁止微信等布置作業,家長代改作業現象有所改觀
    省內其他城市中小學家長改評作業情況是否存在?教育部門有何要求?多路記者進行調查採訪。我省部分地市先後出臺規定禁止教師通過微信、QQ等電子通信方式布置作業,嚴禁讓家長代為改評作業,新鄉市教育局更是早在2015年就發布了《關於進一步規範家校溝通有關工作的通知》,明確規定學校和教師不得使用網絡溝通取代教師家訪、布置作業、發布通知等正常教育教學活動。
  • 孩子作業用PPT家長求助 小學親子作業成"家長劫"?
    資料圖片 孩子德育作業用PPT,家長敗倒;為孩子掙面子,家長熬夜做燈籠…… 小學親子作業成「家長劫一份手工作業就能讓家長頭疼孩子嘆氣?對此,記者進行了調查,發現一半以上的家長曾因德育作業而煩憂,對此,不少小學回應稱,學校布置的德育作業一般是比較簡單的,一些較難的手工作業只是個別現象而已,家長應當利用和孩子做作業的機會,促進親子關係。
  • 小學生用APP做作業還充值?家長苦不堪言:作業APP上還有遊戲推廣
    小學生用APP做作業還充值?家長苦不堪言:作業APP上還有遊戲推廣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如今網絡帶給人們的便捷已經融入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今除了衣食住行,智能設備的普及,讓孩子的學習也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 大學生兼職項目,代做ppt賺錢,同時還可以增加你的被動收入
    項目背景 目前來說,大學生還是非常依賴於ppt的,首先各種社團或班級活動需要ppt,上課做報告需要ppt,然後各種作業的演示也需要ppt,所以做ppt是每一位大學生必須掌握的技能,但是有的同學對製作ppt非常不擅長,又或者急需ppt有沒有時間做,所以這就可以交給擅長做ppt的同學來做,製作一頁
  • 教育時評:「家庭作業電子化」有利也有弊
    教育時評:「家庭作業電子化」有利也有弊教育時評:「家庭作業電子化」有利也有弊>王營 近年來,學校老師通過網絡布置家庭作業的現象越來越多,比如通過微信群、QQ群布置作業,或者在客戶端上布置作業,各種名頭的作業客戶端佔據了家長的手機。
  • 小學生作業APP竟暗藏這個!也許你家孩子也在用......
    鎮平的寶爸寶媽們有沒有聽說過一種專門面向小學生的APP孩子可以在軟體上做作業、自測不少學校還曾要求學生用軟體做作業 可近年來,這種看上去新潮的線上教育經檢查發現,該款作業APP嵌入了多款遊戲,佳佳的遊戲等級已排到了第一。這位女士很憤怒:「整個作業過程就在一堆遊戲裡,讓這個才8歲的小學生,怎麼控制得了自己。」到底是何情況?記者進行了調查。
  • 小學生用APP做作業是大勢所趨還是弊大於利?
    小學生用APP做作業是把「雙刃劍」?  記者調查12所學校、走訪相關部門 聽聽大家怎麼說  期末考試臨近,一位一年級學生家長向本報反映,孩子每天要通過手機APP做作業,語文、數學加起來差不多要做一個小時。一個學期快上完了,孩子的視力已經受到影響,出現了嚴重眨眼的情況。
  • 老師開始不在微信群布置作業,孩子不會抄寫記作業,家長怎麼辦
    最近有很多家長又開始焦慮了,有些學校開始推行了不在微信群裡布置作業,對於小學階段低年級的孩子們,尤其是一年級,很多孩子不會記作業,回來還是不知道寫什麼,家長沒辦法,只有給老師打電話,針對這個現象,究竟該怎麼辦呢?為什麼我們老師開始不用微信布置作業了?
  • 韓國小學生PPT作業愁煞爸媽
    韓國小學生家長最近有點煩,望著學校布置的一堆得用電腦才能完成的作業,不熟悉PPT(幻燈片軟體)等軟體的家長瞬間頭大。軟體學習低齡化令韓國家長難以理解。
  • 教育部和學校為紙質作業和電子作業「打架」,理應多方參與討論
    這些年來,家庭作業電子化現象已經引起了社會關注和爭論。贊成者認為,手機APP作業用起來簡單方便,作業效率高,系統自動分析錯誤率,不少學生也感興趣……而反對者則認為,經常使用手機APP作業對眼睛不好,還會誘導學生網上抄襲答案,影響書寫能力……教育部擬禁止電子電子作業(電子化或在線作業),無非是擔心電子化作業會損害學生的眼健康,或加劇損害學生的眼健康。
  • 讓小學生使用APP做作業,你支持嗎?
    網絡圖片據媒體報導,石家莊市某小學家長反映,孩子每天要通過手機APP做作業。在智慧型手機高度普及的今天,讓小學生使用APP做作業是大勢所趨,還是弊大於利?李女士(家長):用手機做作業得不償失兒子剛上一年級,入學後不久,老師就讓家長下載了一個手機APP,專門用來寫作業,語文和數學都需要用手機來做,雖然都是選擇題,但一道道做下來也差不多一個小時,周末需要的時間更長。手寫的作業主要是練習拼音、寫字,很快就能完成,反倒是手機上的作業要花的時間最多。
  • 超六成小學生有手機?你家孩子幾歲開始觸網?
    報告顯示,中國未成年人首次接觸網絡的年齡不斷降低,小學生群體有自己手機的佔比達到64.2%,他們熱衷在網絡平臺上完成作業,並藉助微信及QQ聊天讀新聞。 值得注意的是,學生們也逐步邁入了「手機一族」:在被調查的圍城年人中,小學生群體有自己手機的佔比達到64.2%,初中生為71.3%,高中生86.9%。 青少年微信使用率達84.6%愛讀新聞愛聊天 目前,微信已成為未成年人獲得新聞信息的首先渠道。
  • 不用電子產品,孩子做不了作業?
    幾位小學生正在用平板電腦設計作品今年8月,教育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
  • 關注小學生學習負擔調查:佔課拖堂現象突出
    未發倡議書的學校——佔課、拖堂現象突出;中午布置作業現象也很普遍;老師懲罰方法不少  浙江在線05月11日訊4月20日,《新聞視點》刊發《一份集合165名小學生情況的學習負擔調查報告》一文,就2009年6月發出的《減輕學生負擔推進素質教育
  • 老師讓小學生做「ppt」?高考黨:我妹妹都急哭了!
    為什麼老師們喜歡讓小學生做ppt呢?是沒作業可留了嗎?可能老師是想孩子們能夠具備一定的講演能力。但是,我們不禁要質問一下老師:這難道不是「家長作業」嗎?小學生會做ppt嗎?答案是否定的,而且有的家長都不會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