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孩子,要找對時機

2020-08-27 我看鑑

由於自身及環境因素的影響,兒童的注意力發展會呈現出不同的發展水平,面對孩子的注意力水平差異,家長在生活中適時鼓勵,養成習慣。有意識地教導孩子提高注意力,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應對生活、學習上的任務。

提高孩子的注意力,首先需要知道的是,人類注意力的發展是從嬰幼兒時期的低水平逐漸發展到更高的注意力水平的過程,依賴於個體在日常生活、學習中的各項練習。

生活中,你是不是常常這樣:在孩子作業時問寶貝要不要吃什麼東西?要不要喝水?或者提醒,眼睛不要離書本太近!坐直背挺直!

有些孩子的注意力本來就弱,注意分配能力不足以同時應付多個任務,就容易出現顧此失彼的情況。寫作業的時候,注意力集中,作業完成較好。一邊聽家長的嘮叨,一邊寫作業,可能出現的情況是,題目抄錯,字寫漏,數字寫錯,計算出錯。

爸爸媽媽在生活中的這些不注意,無意識行為,其實是在打斷孩子集中注意力。過多的問題或者指令,容易給孩子帶來新的幹擾,這些行為不是關心,而是給孩子的選擇注意帶來挑戰。

生活中,關心鼓勵孩子,訓練提高孩子注意力,應該掌握分寸,選擇合適的時機。

孩子分心時,不是好時機

事實上,如果你在孩子不能集中注意力,已經分心的時候提醒教育批評他們,效果適得其反。

這樣下去他會更大聲,更頻繁地對你進行刺激。如果你僅僅在孩子進行不下去的時候關注他,他會越來越多地陷入這樣的境地以換取你的關注。如果你僅僅在孩子分心的時候停下你手裡的工作來到他身邊,在漫不經心中,你正在訓練他不斷地分心。

有經驗的教師經常採用的辦法是抓住孩子們做出正確行為的時機表揚孩子們。如果他們希望孩子們能在教室裡安靜下來,併集中注意力,會說:「我看到良玉同學已經準備好聽講了」,俊哲現在也準備好了,現在鎮東做得特別端正......你會神奇地發現,孩子一個比一個做得更端正,眼睛炯炯有神地盯著你。那些講話的,發呆的,開小差的孩子,也全部都停下來了。

老師的辦法讓我們知道樹立榜樣,及時鼓勵正確後,被表揚的行為將會在未來越來越多地出現。

適當適時鼓勵,促進形成習慣

孩子作業很多或很困難的時候,媽媽就待在附近。她希望能夠在孩子獨立完成功課後馬上獎勵她。她不想像從前那樣,只在孩子遇到困難停下來跑去尋求幫助的時候給她鼓勵。

當媽媽洗水果或去倒垃圾的時候,她不發一言,同時注意著她的孩子。當她看到孩子完成一頁作業,或換另外一門課的作業時,媽媽都會對她說,「好樣的,寶貝,你做得真好。」如果孩子可以專注於她的功課,媽媽在不造成孩子分心的情況下會對她進行獎勵。

孩子升入更高年級以後,她開始在自己的房間做作業。媽媽擔心因為看不到而不能在適當的時候對孩子的專注進行鼓勵。所以她採用其他的方式安靜地觀察女兒,並及時對她進行鼓勵,同時不會打斷她的學習。

孩子對於媽媽對自己的獎勵行為是非常期待的,這讓她更努力地投入功課中,她知道這樣做媽媽會很高興,她也看到媽媽在很努力地讓她高興。

孩子學會了在自己的房間完成她的作業。需要的時候,她會休息一下,這樣她可以保持注意力。她不會在每次自己失去注意力的的時候去爭取媽媽的注意。她學會了堅持下去,並把問題留到最後。

這個例子中,媽媽堅持對孩子的專注進行鼓勵,而且選擇適當的時候,比如完成一科作業的時候。在適當的時候進行鼓勵,強化孩子對於專注完成作業的內在動力,形成習慣。

相關焦點

  • 父母批評孩子,為什麼總是逆反,幫你找對最佳有效的批評時機
    「你要我說你多少遍呢?天天都要這樣出錯,你是怎麼回事,長點心行嗎?」「你這孩子怎麼就是不聽話呢?說了這麼久,還要這樣一根筋呢?」「我說不行就不行,今天就這樣吧!」上面的這些時機,我們選擇教育孩子,批評孩子都不會,有很好的效果和結果,若我們知道無效無果,還偏偏要繼續,在這樣不適合的狀態下,教育孩子,只會徒勞一場、兩敗俱傷、彼此都是傷痕累累。父母生氣孩子,打擊、嘮叨、反覆強調,或是一頓暴打,都是無效的行為,因為孩子每次都還會繼續反覆發生這樣的問題。
  • 鼓勵帶給孩子的正面影響是不可估量的
    【有效地運用鼓勵】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鼓勵,是給孩子提供機會,讓他們培養「我有能力,我能貢獻,我能影響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情,我知道該怎麼回應」的感知力。通過鼓勵來幫助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最好的方法,當失望感被消除的時候,不良行為的動機也就不存在了。
  • 孩子抄同學的作業,父母嚴厲制止的同時,也要找理由「鼓勵」他
    暑假才過去三分之一,肯定得再找點事情給樂樂做。於是,樂樂媽媽網購了幾本適合樂樂的練習卷回來,讓樂樂帶去託管班做,以鞏固他學習過的知識。當然,父母要給孩子改正的機會,如果孩子主動承認錯誤,並且願意及時改正,父母要對他的行為給予表揚和肯定。
  • 都說要鼓勵孩子,但是如何鼓勵才有效果呢
    家長們都知道要經常對孩子進行適當的鼓勵,這樣一來既讓孩子提高自信第一,誇要誇到點子上,我們更多的要誇在一些細節上面,讓孩子知道自己是在哪一方面得到了家長的肯定,而不是真好。做的對真厲害。比方說寶貝,你這次考試拿了95分的高分,比班裡誰的成績都要高。我以前也這麼做過,但是都沒有你寫的這麼細緻,類似於這種有比較性的話語,這樣容易給孩子壓力,並讓孩子產生攀比的心理。這樣的誇獎會讓孩子潛意識裡認為,如果想要得到父母的誇獎,就必須要做的比別人都要好才行。孩子就會一直受著攀比心理所影響,長此以往容易造成無法接受失敗,受不了自己比別人差等等過分好強的性格。
  • 越鼓勵,孩子越害怕?別讓你的鼓勵成為孩子的負擔
    鼓勵的方法不正確,同樣會有負面影響,勤藤教育認為當務之急是學會用正確的方式去鼓勵孩子。這類鼓勵也可以稱之為空洞的鼓勵方式,或許你覺得自己已經夠有耐心,而且給了足夠的時間和機會,也鼓勵了孩子,但為什麼結果並不好,孩子也根本沒有聽進去甚至還會選擇放棄。
  • 父母教育孩子的10個最佳時機
    教育與監護孩子雖是父母的權利,但並不意味著你可以隨時隨地、隨心所欲地批評孩子。那到底什麼時候不應該批評孩子,什麼時候應該及時教育孩子呢?看完下文你就知道啦,一定要把握好這幾個時機。一是早上出門時。一日之計在於晨,父母要幫助孩子懷著愉快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天的到來,溫馨地與孩子道別,而不是讓孩子從早上開始就受氣。
  • 鼓勵孩子,要掌握方法
    對於孩子的教育,父母首先要以愛心和熱情去努力培養孩子各方面的能力,要學會鼓勵和賞識自己的孩子。 要幫助孩子突破畏難,第一步其實是需要提供空間,允許孩子表達,接納孩子的畏難情緒。 鼓勵並不是泛泛、空洞的一句「要加油」「你真棒!」而是根據孩子遇到的情境,給予他適當的鼓勵和啟迪。
  • 怎樣正確的鼓勵孩子?
    正確的鼓勵孩子,在我們鼓勵孩子的時候,如果可以鼓勵過程,最好不要鼓勵結果兩群孩子在拼圖,給了兩群孩子不同的鼓勵方法,結果也會截然不同,一群孩子拼完圖以後,給第一群孩子的鼓勵方法是你們真聰明,給第二群孩子的鼓勵方法是你們很知道動腦子,很知道探索。
  • 讓孩子自主排便排尿,怎麼選擇合適的時機?父母要做的又有哪些
    讓孩子自主排便排尿,怎麼選擇合適的時機?父母要做的又有哪些導語孩子如何能夠自己去如廁這個問題,相信父母們都特別關心,尤其是在孩子進入幼兒園之前,若能夠鍛鍊孩子自己排便排尿,那麼,孩子更能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 孩子吃飯時被媽媽訓,外婆阻止:飯前不訓子。訓孩子要把握時機
    訓孩子,最好把握住這幾個時機1.孩子出現一些小毛病時要立即指出當孩子犯錯時,父母最好及時指出,因為可能一旦過了時間點,孩子就忘了這件事了,當你秋後算帳時孩子可能會認為你在找事兒。只不過,教育孩子也要講究方式方法,要就事論事,既讓孩子知道錯在哪裡,又要讓孩子明白日後該怎麼改,切忌一邊打罵一邊講道理。如果孩子是在睡前、飯前犯了錯,那家長要心平氣和指出來,而將批評教育的事推後再說。
  • 巧用鼓勵,讓孩子找到歸屬感
    通過鼓勵來幫助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最好的方法,當失望感被消除的時候,不良行為的動機也就不存在了。因此,對於家長來說,巧用鼓勵就能讓孩子找到歸屬感和價值感。真正的鼓勵並不容易,因為家長們很容易習慣性的以負面方式對孩子的不良行為作出回應,而不是處理隱藏在不良行為背後的信息,以激勵孩子做得更好;另外也有一些家長會錯誤的認為,懲罰才能促使孩子改善他們的行為。
  • 送禮要把握住時機和場合
    送禮,總要在說法上有個由頭,才好送出去。所以,你在送禮時,一定要先找個理由,下面的幾種方法可供你參考。方法一:把理由推到不在身邊的愛人身上。方法二:把理由推到對方的孩子身上。你可以說:「東西是給孩子買的,和你沒關係。別說是來找你辦事,就是沒這事,隨便來串門兒還不一樣應該給孩子買點東西嗎?」
  • 為何孩子難以管教?歸根結底是沒有了解孩子,父母要贏得孩子信任
    其實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教育中,沒有贏得孩子的心,相信教育中親子間肯定出現過很多分歧。只是有些父母為了所謂的威嚴,經常會用錯了方式,甚至一度把孩子當做競爭對手去教育,所以孩子肯定會各種反抗。因此教育是要學會技巧的,最起碼得要贏得孩子的心。
  • 華裔媽媽的育兒經驗分享:鼓勵孩子是父母一生都要堅持的功課
    她認為,鼓勵孩子是父母一生都要做的一項功課。她說:鼓勵,是我們一輩子要堅持的一個人生態度。為什麼呢,因為你想我們的孩子,從出生後,他什麼都不會,不會吃飯,不會穿衣服,不會刷牙,不會洗臉洗手洗腳,都是我們後來教會的。我們用的什麼辦法,其實就是鼓勵。
  • 孩子發脾氣,父母的大道理屢屢敗北?不是道理沒用,是要用對時機
    3、通過及時的溝通,來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任何人都不會無緣無故地發脾氣,所有脾氣的爆發都是有原因的。父母萬萬不可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到孩子身上,想當然地為孩子的發脾氣找一個原因。1、父母要以身作則,孩子有樣學樣大人脾氣很差,當然也別指望孩子的脾氣有多好。同理,大人不講道理,也別指望孩子是個講道理的人。我們發現,很多家長給孩子說起大道理來頭頭是道,但是輪到自己卻一條都沒做到。比如:你要早睡早起呀,結果自己半夜不睡覺,一覺就睡到中午。
  • 陪孩子過節好麻煩?4個重點,告訴你一定要把握過節的時機
    和寶貝過節除了製造回憶,這些好處你絕對要知道!,把握節日的機會和孩子聊聊平時開不了口的話,絕對是最佳時機!,尤其是孩子最期待的生日,更是媽媽拼了命的母難日,所以每次過節,要懂得飲水思源感謝前人的播種、感謝父母的陪伴,了解生活中的一切,並非理所當然擁有的。
  • 膽小的孩子鼓勵沒有用,要這樣做
    所以,有時候,我們太希望孩子變勇敢、變堅強,會借著「鼓勵」的名義,逼著孩子勇敢起來,殊不知,這樣給孩子帶來的傷害更大。在了解逼迫孩子勇敢帶來的傷害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孩子們在害怕什麼。,大人認為很普通的事情,對於孩子來說都是無法接受的事,更有些父母見鼓勵沒用,忽視孩子的哭喊,直接把孩子放進水裡。
  • 父母教育孩子的10個最佳時機,快get起來
    ——葉同學教育與監護孩子雖是父母的權利,但並不意味著父母可以隨時隨地、隨心所欲地批評孩子。那到底什麼時候不應該批評孩子?什麼時候應該及時教育孩子呢?一定要把握好這幾個時機。這幾個時間不應該批評孩子一是早上出門時。
  • 孩子選擇文科,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壓力,而要鼓勵孩子
    「我孩子是高二男生,選擇文科,他將來找工作會不會比較困難?」有人問。困難,是可以克服的!如果高二的孩子對文科更為擅長,一學理科就頭痛欲裂,那麼選擇文科自然也是可以的。很多高校在招生的時候,招理科生的名額比文科生要多得多,理科不弱的,很多人都會選擇理科,因為選擇理科,在填報高考志願的時候有更多的可選擇餘地。但是,並非每一個人都很適合選擇理科,因為總有一些人會存在偏科的現象,和理科生相比,文科生的「路」確實窄一些,「路上」的坎坷多一些,但並不是意味著文科生無路可走。
  • 為什麼說鼓勵孩子是父母一生都要堅持的功課?中小學生父母看過來
    她認為,鼓勵孩子是父母一生都要做的一項功課。她說:鼓勵,是我們一輩子要堅持的一個人生態度。為什麼呢,因為你想我們的孩子,從出生後,他什麼都不會,不會吃飯,不會穿衣服,不會刷牙,不會洗臉洗手洗腳,都是我們後來教會的。我們用的什麼辦法,其實就是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