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一直是個令人溫暖的詞語
的確,它能給人以自信,給人以勇氣,給人以勇往直前的力量……可以說,無論是兒童,還是成年人,都喜歡並希望得到別人的鼓勵。
但並不是說,鼓勵就一定會給人帶來正能量。錯誤的鼓勵方式,不僅不能促使一個人的進步,甚至還會令人迷失前行的方向。
對於孩子的教育,父母首先要以愛心和熱情去努力培養孩子各方面的能力,要學會鼓勵和賞識自己的孩子。
然而日常生活中,很多父母常常用看似有用的鼓勵,想點燃孩子的興趣、激發孩子的自信,可往往卻適得其反。
那麼,什麼樣的鼓勵方式是錯誤的呢?
空洞的鼓勵
家長的說「你可以的,加油!」,這背後是對成功結果的期待,而不是對孩子能力的鼓勵。
孩子心裡想的可能是「這真的很難,我做不到,可爸爸 / 媽媽卻一直告訴我,我可以。
如果我沒辦法實現目標,一定會讓他們失望,證明我很差勁!」
所以,不要光和孩子說「你可以的」,卻不告訴他「可以」的原因。
無法感受到安全感
家長的話,比如「再試試,你是安全的!」
其實是否定了孩子的恐懼情緒。
孩子「不敢」背後的感受可能是「我好怕會摔下去,我說了很害怕,媽媽還說是安全的,還要逼我去冒險,我要瘋了。」
恐懼情緒是真實的,在家長看來很小的事,在孩子眼裡真的能讓他們感到恐懼。
要幫助孩子突破畏難,第一步其實是需要提供空間,允許孩子表達,接納孩子的畏難情緒。
鼓勵並不是泛泛、空洞的一句「要加油」「你真棒!」而是根據孩子遇到的情境,給予他適當的鼓勵和啟迪。
其實,對孩子有用的鼓勵,取決於孩子能否從鼓勵中感受到滿滿的愛,能否快樂地堅持父母眼中「理想」的事情。
給予孩子自由的空間
父母不要無時無刻「監控」孩子的學習,過分的關注,只會增加孩子的焦慮,容易把自己的學習或者興趣當成是任務。
孩子是需要自由的空間去試錯、去探索、去反思的,父母要給予孩子一個自由輕鬆的成長氛圍,讓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更高效率地學習與自我發展,這對孩子來說,是一種「無聲的鼓勵」。
傾聽孩子的內心
當孩子因為學習和生活遇到困難而開始向你抱怨和吐槽時,父母要懂得傾聽孩子的內心,不要一味地批評責罵孩子的「不爭氣」,孩子向你抱怨,是因為足夠信任你,也想通過抱怨向你證明自己已經努力過。
所以,一旦孩子抱怨,不要苛責,不要說教,而是傾聽孩子的內心,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被看見,從而得到父母「心理上的鼓勵」。
錯誤的鼓勵或許可以暫時激發孩子的熱情,但卻深深地影響著孩子的成長,而正確的鼓勵,能增強孩子的歸屬感和認同感,讓孩子更加自信與充滿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