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厚生勞動省30日發布報告,顯示2018年日本人均預期壽命創新高,女性為87.32歲,男性為81.25歲。
人均預期壽命是對一段時期內出生人口平均壽命的預期。厚生勞動省報告意味著按照現有醫療和生活水平,2018年出生的日本女性平均壽命是87.32歲,男性是81.25歲。
報告顯示,日本女性人均預期壽命2018年相比前一年延長0.05歲,男性延長0.16歲,均創最高紀錄。在全球各國和地區中,日本女性2018年人均預期壽命連續4年排名第二,僅次於中國香港(87.56歲);日本男性排名不變,連續兩年保持第三,在中國香港(82.17歲)和瑞士(81.4歲)之後。
厚生勞動省測算,2018年出生的日本女性88.1%能夠活到75歲,男性為75.6%;50.5%女性能夠活到90歲,男性為26.5%;女性日後罹患癌症或心腦血管疾病的概率是45.52%,男性為50.06%。與2017年相比,2018年出生者不論男女,今後死亡率都有所下降。
共同社報導,日本女性人均預期壽命1984年首次超過80歲,1985年至2010年連續26年保持世界第一;男性人均預期壽命1971年超過70歲,2013年首次超過80歲。
延伸閱讀:
2018中國人均預期壽命 中國人均預期壽命變化有多大?
國家衛健委稱,2018年中國人均預期壽命77歲。
《國務院關於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截至2018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約2.49億,佔總人口的17.9%;65歲及以上人口約1.67億,佔總人口的11.9%。
70年來,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從35歲提高到77歲,糧食總產量從11318萬噸增加到65789萬噸,全國鐵路營業裡程從2.18萬公裡擴展到13.1萬公裡……一組組數據,見證了中國人民自強不息、砥礪前行的堅定步伐,刻錄了中華民族邁向偉大復興的光輝歷程。
中國人均預期壽命變化有多大
1.超過1.8億老年人患有一種及以上慢性病的比例高達75%。
2.中國2018年人均預期壽命是77歲。
我國老年人患病比例高,進入老年後患病時間早,生活質量不高。
2017年中國人均預期壽命是多少歲
2017年,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由2016年的76.5歲提高到76.7歲。2018年中國人均預期壽命比2017年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多出0.3.
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是什麼意思
平均預期壽命是在一定的年齡別死亡率水平下,活到確切年齡X歲以後,平均還能繼續生存的年數,它是衡量一個國家、民族和地區居民健康水平的一個指標。可以反映出一個社會生活質量的高低。
社會經濟條件、衛生醫療水平限制著人們的壽命。所以不同的社會,不同的時期,人類壽命的長短有著很大的差別;同時,由於體質、遺傳因素、生活條件等個人差異,也使每個人的壽命長短相差懸殊。
人口平均預期壽命計算方法
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的計算要用到一連串的數學公式。如果用文字來描述,則計算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的方法就是:對同時出生的一批人進行追蹤調查,分別記下他們在各年齡段的死亡人數直至最後一個人的壽命結束,然後根據這一批人活到各種不同年齡的人數來計算人口的平均壽命。用這批人的平均壽命來假設一代人的平均壽命即為平均預期壽命。由於事實上要跟蹤同時出生的一批人的整個完整的生命過程有很大的困難,在實際計算時,往往可以利用同一年各年齡人口的死亡率水平,來代替同一代人在不同年齡的死亡率水平,然後計算出各年齡人口的平均生存人數,由此推算出這一年的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因此,人口的平均預期壽命與同時代的死亡率水平有關。
來源:北晚新視覺綜合 新華社 央視新聞 人民網 百科
流程編輯:TF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