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孩子的性格教育,教育孩子這5件事,家長必須自己上

2020-09-14 不浮華不浮誇

很多的家長認為把孩子送到學校,教育就成了老師的全部事情,我把孩子送到學校,交給老師,老師就要負責了。其實老師教給孩子的是技能知識,但是對於孩子的性格教育,老師的確無能為力,教育孩子這5件事,家長必須自己上!

大圖模式

1.良好的習慣


在麻將桌前和電視機前長大的孩子,一定和讀書的家長教的孩子大不相同。當許多家長催促孩子做作業時,他們正在打麻將和看電視。自然,孩子們不願意學習,有進取心,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大多數孩子都喜歡學習,能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他們的父母會在教育上省下很多心。當孩子有更多的壞發時,家長也應該反思自己的行為。

大圖模式

2.讀書的興趣

很多家長埋怨自己的孩子不愛學習,對讀書沒有興趣,卻沒有捫心自問一下,自己是否愛看書呢?孩子從幼兒園就開始學習看出,父母給孩子的影響其實很大,孩子小正處於模仿的階段,父母做好榜樣才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方式。

大圖模式

3.多鼓勵孩子

大家都知道美國人善於說好聽的話,尤其對孩子,無論他們做的如何,都常誇獎說:「幹的好」,「太棒了」,「你真是天才」之類。這就是採用鼓勵法則來正面激勵孩子。高標準嚴要求固然正確,但無形中也會扼殺孩子的很多希望使其灰心喪氣。

大圖模式

4.言傳身教

父母要注意所交往的社會關係和常去的場合對孩子的影響。父母交往的朋友,往往也會影響孩子的交朋友的觀念,如果發現孩子誤交損友,不要武斷地阻止他們來往,而要了解情況。孩子們都需要友誼,害怕孤獨,有些孩子是因為搬家轉學到新環境沒有朋友,所以言傳身教,同時也要及時的關心孩子的心理。。

大圖模式

5.幸福感

一個人所在的原生家庭對他一生的影響都很大,夫妻恩愛,家庭和諧,在充滿愛的環境裡長大的孩子,註定要比家庭不健全,或者整日吵鬧的家庭裡成長的孩子要心裡陽光很多。這是老師給不了,卻能決定孩子一生!做個稱職的父母,給孩子做榜樣才是最好的教育。

大圖模式

將孩子送入學校,你的孩子只是老師很多個學生中的一個,教育你的孩子也只是老師工作的一部分而已;但你不一樣,孩子是你的唯一,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永遠是你最重要的事業。孩子不是老師的,是家長的,家長永遠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而後,會有更多老師指導影響孩子,家校共育,請家長和老師協同作戰,共同培育好我們的孩子!

相關焦點

  • 孩子留學申請,家長必須做對這5件事
    出國留學不僅僅是孩子一個人的事,更是一個家庭的大事。雖然孩子是留學中的主角,但只有家長參與其中並正確引導,才能使孩子在留學準備的各個環節中做出正確選擇,享受精彩的未來。很多家長會問:「那我們應該做些什麼,才能真正幫上孩子?」這裡,有5件非常重要,家長必須做對的事。
  • 家長必須教會孩子的幾件事,任何人無法替代。
    家長必須教會孩子的幾件事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是每一個家長的心願,如果你只把培養孩子的任務交給老師,那麼你耽誤的可能就是孩子的一生。以下幾件事,是老師也教不了的:1、健全的人格一個孩子,可以學習成績差,但行為習慣,人格品質必須健全。這是需要家長從小去培養的。
  • 教育專家:孩子為何越來越孤僻?很可能是因為家長做了這三件事
    教育專家:孩子為何越來越孤僻?很可能是因為家長做了這三件事!為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樂觀開朗,自信勇敢。然而很多時候導致孩子自卑孤僻不願與人交往的原因往往在於家長,教育專家就指出,家長經常做這三件事會讓自己的孩子更加逃避社交圈,不願交朋友。那麼究竟是哪三件事呢?
  • 教育孩子這件事上,最大的天敵,是你的脾氣
    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孩子的問題,幾乎都是源於家長,只是很多父母從來不反思自己,只是想盡辦法修理孩子,當孩子受到「精神虐待」或者「身體虐待」,就會變得越來越消極和悲觀。家長們知道嗎?其實每個問題兒童的背後,都會有一個問題父母。
  • 李玫瑾:3-6歲是孩子性格培養關鍵期,這5件事家長要「使勁管」
    作者/小享編輯/小享現在很多小朋友都是家裡的獨生子女,不管是物質上還是其他方面,他們得到的太多時慢慢就會意識到,自己是這個家中的&34;,這樣性格上面就會出現很大的變化。還有一些小朋友是老人帶大的,年紀大的人比年輕人更縱容小孩,對他們的無理要求都能做到容忍。
  • 孩子性格內向,並不是性格上的劣勢,家長正確地教育孩子更優秀
    送走了客人,媽媽來到了素素房間,想要問問孩子這是怎麼了。而素素一臉委屈地反問媽媽:「為什麼一定要讓我叫他們?」許多孩子都不理解,為什麼要強迫自己和不熟悉的人打招呼。這在家長看來是沒禮貌,沒教養,實際上,是父母錯了。
  • 要想教育好孩子,這四件事媽媽別管,必須讓爸爸來做
    最近總會聽到一些抱怨,身為媽媽,好像在家庭層面承擔的東西要比爸爸多很多,生活起居、贍養老人、教育子女、陪伴孩子……在中國式家庭中,父親的角色似乎總被弱化了。我身邊的例子比比皆是,不得不承認的一點是,成長過程中缺少父親陪伴的孩子,或多或少性格上會略微敏感些。股神巴菲特說:「父親是我人生最好的禮物。」
  • 教育專家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尹建莉:3件事不要做,2點著重培養
    北京師範大學的教育學專家尹建莉,在這一方面則有著相當讓人信服的成績:她的女兒年僅16歲就通過連跳兩級的方式裸分進入清華大學,可以稱得上是的的確確的將自己的教育理論放入實踐當中並成功的典範,而她的教育方法也自然很值得家長的學習,談及自家女兒的成功,尹建莉她對女兒一直保持著3件事不做,兩件是重點培養的教育方案。
  • 家長在這三件事上縱容孩子,等於毀了孩子
    父母對於孩子的疼愛,出於本能,似乎是一種天經地義。但疼愛,並不是溺愛,而是正確的引導,是能夠助力孩子將來的正確舉動。誠如千百年前,觸龍對趙太后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畢竟,父母沒辦法永遠將孩子護在自己的羽翼下,孩子終究要走上社會,他只有懂得如何適應社會,才能真正活出自我,也才會收穫幸福和快樂。有三件事,看似小事,其實家長必須鼓勵孩子去做的。
  • 高中的暑假,家長做到這5件事,孩子註定優秀
    本期推薦5個建議,推薦高中家長閱讀1、家長與孩子需要做的5件事;因此,作為學生要擺正心態,凡事不能想當然;可能多數孩子,完成這頓餐的口味並不佳,但這就是暑期家庭教育的一個部分,讓孩子知道,自己所為美好的未來,需要自己努力耕耘不斷積累,正如這次做飯,父母完成了很多基礎過程,在父母的幫助下,僅僅得到了不可口的食物,這還是有結果的,但未來走入社會上,如果不努力積累,可能連結果都沒有。
  • 這兩件事上,孩子必須要「自私」,家長傻傻「裝大方」是在害孩子
    家長們也是如此,因為愛和擔心,我們總是通過一件兩件小事,就給孩子貼標籤、扣帽子,而實際上,孩子很多行為所反應出來的事情,並不是我們所想像的那樣。就拿孩子不願意將東西跟他人分享這件事來說,他們也是有自己的原因的。比如:缺乏安全感,擔心東西被拿走之後不被歸還;本身對這樣東西太看重,所以不捨得交予他人;不懂得什麼是分享,也不知道分享的重要性,更不覺得不分享會帶來什麼壞處。
  • 教育好孩子三件事,讓孩子的成長事半功倍!
    孩子的教育問題,一直都是父母最關心的。我們從備孕開始學習,怎麼做讓胎兒更健康,如何讓胎兒得到更好的胎教;孩子出生後,又學習嬰兒健康和早教知識;孩子快上幼兒園了,還得跟孩子一起學習簡單的知識。每個階段的父母,都在為孩子的教育付出。做好以下三件事會讓孩子的教育事半功倍哦!
  • 家長做好5件事,讓孩子喜歡上學習
    但是,現在我們的啟蒙教育被形式化、表面化、商業化了,家長認為把孩子送到學前班進行提前學習就是啟蒙教育了,完全沒有思考啟蒙教育到底應該培養孩子什麼能力以及如何培養。家長願意把孩子送學前班,絕大多數是出於跟風和盲目。一是誤以為學前班有承上啟下的功能;二是出於對孩子未來學習成績的焦慮,認為上學前班是「提前打基礎」了,是在學習上先走了一步。
  • 李玫瑾:教育男孩,家長要"捨得"做這三件事,兒子將來少走彎路
    教育專家李玫瑾表示,在教育男孩的這件事情上,要捨得做這三件事情,孩子將來才會少走彎路因為在很多家庭還存在重男輕女的現象,他們認為男孩是家裡唯一的頂梁柱,而女孩就是嫁出去的人潑出去的水,所以會特別的重視對男孩的教育問題。教育專家李玫瑾也認為,在教育男孩的這件事情上,有三件事情要特別特別的關注,這樣才能培養出更加有出息的男孩。
  • 3歲前做好這3件事,給孩子最好的啟蒙教育,勝過上萬元早教課
    孩子3歲之前必須做好兩件事第一 語言能力 語言其實是一門藝術,這門藝術,可能有些人一輩子都沒有參透。在孩子剛出生的時候,父母就會對著這個小小的還不會說話表達的孩子進行逗弄溝通,其實這就是在教孩子語言的一種方式。有可能一些孩子第一次開口說話是會有點晚的,這個時候家長可以不要由著孩子慢慢來。
  • 家長必讀!從這5件小事開始教孩子保護自己
    小E知道,雖然現在孩子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壓力越來越大,可是對爸爸媽媽而言,孩子能平安快樂地長大才是最重要的。但父母不可能永遠在孩子身邊保護他們,教會孩子自己保護自己,他們未來才能獨自面對更多複雜的問題。教會孩子下面這5件小事,能從小幫孩子建立保護自己、相信自己的意識!
  • 家長的情緒影響孩子性格,李玫瑾:好的教育,是家長學會控制情緒
    孩子在父母的陪伴和教養中逐漸成長,享受著父母的關愛,同時也接受著父母所帶來的影響。尤其是對於幼兒來說,缺乏對事物的判斷能力,父母的行為和情緒將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性格養成。如果父母比較暴躁易怒,很可能會讓孩子的性格出現問題。
  • 「媽媽,我不想上幼兒園了」,當孩子說出這句話,家長要做3件事
    看了一些家長記錄孩子放學的視頻,90%的寶寶都在哭著說「媽媽,我不想上幼兒園了,明天不來了」……聽到孩子說這句話,相信大部分家長心裡都很難受,五味雜陳的,畢竟是自己的孩子,誰能不心疼,尤其是當寶寶們哭成淚人,有些爸爸媽媽更是堅持不住了。但「長大」是每個寶寶都需要面對的事,他們需要接受,無論是主動接受還是被動接受,最終的結果是不會變的。
  • 教育這件事,不用看別人,從自己做起
    但是,在不同的地域(城市vs非城市),不同的年齡(學前vs小學),不同的階段(幼升小/小升初/中考),對於這件事的看法,差異還非常大。 認識這一點,對於教育特別重要。 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可以同時上3-4個奧數班? 為什麼自己的孩子一個奧數班的內容都消化不了? 為什麼有的孩子從黃莊雞到了藤校,有的雞到了北醫六院?
  • 13歲少年跳樓身亡:教育孩子,父母不要做這三件事
    導讀:13歲少年跳樓身亡:教育孩子,父母不要做這三件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13歲少年跳樓身亡:教育孩子,父母不要做這三件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