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錢鍾書是怎樣做讀書筆記的 | 鳳凰副刊

2021-02-08 鳳凰網

有文,有識,有趣——鳳凰副刊


許多人說,錢鍾書記憶力特強,過目不忘。他本人卻並不以為自己有那麼「神」。他只是好讀書,肯下功夫,不僅讀,還做筆記;不僅讀一遍兩遍,還會讀三遍四遍,筆記上不斷地添補。所以他讀的書雖然很多,也不易遺忘。

他做筆記的習慣是在牛津大學圖書館(Bodleian——他譯為飽蠹樓)讀書時養成的。因為飽蠹樓的圖書向例不外借。到那裡去讀書,只準攜帶筆記本和鉛筆,書上不準留下任何痕跡,只能邊讀邊記。鍾書的「飽蠹樓書記」第一冊上寫著如下幾句:「廿五年(一九三六年)二月起,與絳約間日赴大學圖書館讀書,各攜筆札,露鈔雪纂、聊補三篋之無,鐵畫銀鉤,虛說千毫之禿,是為引。」第二冊有題辭如下:「心如椰子納群書,金匱青箱總不如,提要勾玄留指爪,忘筌他日並無魚。(默存題,季康以狼雞雜毫筆書於燈下)」這都是用毛筆寫的,顯然不是在飽蠹樓邊讀邊記,而是經過反芻,然後寫成的筆記。

做筆記很費時間。鍾書做一遍筆記的時間,約莫是讀這本書的一倍。他說,一本書,第二遍再讀,總會發現讀第一遍時會有很多疏忽。最精彩的句子,要讀幾遍之後才發現。

鍾書讀書做筆記成了習慣。但養成這習慣,也因為我們多年來沒個安頓的居處,沒地方藏書。他愛買書,新書的來源也很多,不過多數的書是從各圖書館借的。他讀完並做完筆記,就把借來的書還掉,自己的書往往隨手送人了。鍾書深諳「書非借不能讀也」的道理,有書就趕緊讀,讀完總做筆記。無數的書在我家流進流出,存留的只是筆記,所以我家沒有大量藏書。

鍾書的筆記從國外到國內,從上海到北京,從一個宿舍到另一個宿舍,從鐵箱、木箱、紙箱,以至麻袋、枕套裡出出進進,幾經折磨,有部分筆記本已字跡模糊,紙張破損。鍾書每天總愛翻閱一兩冊中文或外文筆記,常把精彩的片段讀給我聽。我曾想為他補裰破舊筆記,他卻阻止了我。他說:「有些都沒用了。」哪些沒用了呢?對誰都沒用了嗎?我當時沒問,以後也沒想到問。

鍾書去世後,我找出大量筆記,經反覆整理,分出三類。

第一類是外文筆記(外文包括英、法、德、意、西班牙、拉丁文)。除了極小部分是鍾書用兩個指頭在打字機上打的,其餘全是手抄。筆記上還記有書目和重要的版本以及原文的頁數。他讀書也不忽略學術刊物。凡是著名作家有關文學、哲學、政治的重要論文,他讀後都做筆記,並記下刊物出版的年、月、日。鍾書自從擺脫了讀學位的羈束,就肆意讀書。英國文學,在他已有些基礎。他又循序攻讀法國文學,從十五世紀到十九世紀而二十世紀;也同樣攻讀德國文學、義大利文學的歷代重要作品,一部一部細讀,並勤勤謹謹地做筆記。這樣,他又為自己打下了法、德、義大利的文學基礎。以後,他就隨遇而讀。他的筆記,常前後互相引證參考,所以這些筆記本很難編排。而且我又不懂德文、義大利文和拉丁文。恰逢翻譯《圍城》的德國漢學家莫宜佳博士(ProfessorDr.MonikaMotsch)來北京。我就請她幫我編排。她看到目錄和片斷內容,「饞」得下一年暑假藉機會又到北京來,幫我編排了全部外文筆記。筆記本共一百七十八冊,還有打字稿若干頁,全部外文筆記共三萬四千多頁。

鍾書在國內外大學攻讀外國文學,在大學教書也教外國文學,「院系調整」後,他也是屬於文學研究所外國文學組的。但他多年被派去做別的工作,以後又借調中國古典文學組,始終未能回外文組工作。他原先打算用英文寫一部論外國文學的著作,也始終未能如願。那些外文筆記,對他來說,該是「沒用了」。但是對於學習外國文學的人,對於研究錢鍾書著作的人,能是沒用嗎?

第二是中文筆記。他開始把中文的讀書筆記和日記混在一起。一九五二年知識分子第一次受「思想改造」時,他風聞學生可檢查「老先生」的日記。日記屬私人私事,不宜和學術性的筆記混在一起。他用小剪子把日記部分剪掉毀了。這部分筆記支離破碎,而且都散亂了,整理很費功夫。他這些筆記,都附帶自己的議論,亦常常前後參考、互相引證。以後的筆記他都親自記下書目,也偶有少許批語。中文筆記和外文筆記的數量,大致不相上下。

第三類是「日札」———鍾書的讀書心得。日札想是「思想改造」運動之後開始的。最初的本子上還有塗抹和剪殘處。以後他就為日札題上各種名稱,如「容安館日札」、「容安室日札」、「容安齋日札」;署名也多種多樣,如「容安館主」、「容安齋居士」、「槐聚居士」等等;還鄭重其事,蓋上各式圖章。我先還分門別類,後來才明白,這些「館」、「齋」、「室」等,只是一九五三年「院系調整」後,我家居住的中關園小平房(引用陶淵明《歸去來辭》「審容膝之易安」)。以後屢次遷居,在鍾書都是「容膝易安」的住所,所以日札的名稱一直沒改。

日札共二十三冊、二千多頁,分八百零二則。每一則只有數目,沒有篇目。日札基本上是用中文寫的,雜有大量外文,有時連著幾則都是外文。不論古今中外,從博雅精深的歷代經典名著,到通俗的小說院本,以至村謠俚語,他都互相參考引證,融會貫通,而心有所得,但這點「心得」還待寫成文章,才能成為他的著作。《管錐編》裡,在在都是日札裡的心得,經發揮充實而寫成的文章。例如:《管錐編.楚辭洪興祖補註》十八則,共九十五頁,而日札裡讀《楚辭》的筆記一則,只疏疏朗朗記了十六頁;《管錐編.周易正義》二十七則,共一百零九頁,而日札裡讀《周易》的筆記,只有一則,不足十二頁;《管錐編.毛詩正義》六十則,共一百九十四頁,而日札裡讀《毛詩》的筆記二則,不足十七頁。

鍾書在《管錐編》的序文中說:「……遂料簡其較易理董者,錐指管窺,先成一輯」、 「初計此輯尚有《全唐文》等書五種,而多病意懶,不能急就。」讀《全唐文》等書的心得,日札裡都有。他曾對我說:「我至少還想寫一篇《韓愈》、一篇《杜甫》。」這兩篇,想是「不易理董者」,再加「多病意懶」,都沒有寫出來。日札裡的心得,沒有寫成文章的還不少呢。

這大量的中、外文筆記和讀書心得,鍾書都「沒用了」。但是他一生孜孜石乞石乞積聚的知識,對於研究他學問和研究中外文化的人,總該是一份有用的遺產。我應當盡我所能,為有志讀書求知者,把鍾書留下的筆記和日札妥為保存。

感謝商務印書館願將錢鍾書的全部手稿掃描印行,保留著手稿原貌,公之於眾。我相信公之於眾是最妥善的保存。但願我這辦法,「死者如生,生者無愧」。

楊絳敬序 二零零一年五月四日

(此文為《錢鍾書手稿集》序,商務印書館出版)

相關焦點

  • 人人皆知錢鍾書的天才 只有楊絳知道他的笨拙
    但很少有人知道從與親人離散到再次團圓的這條古驛道上四季交替中楊絳怎樣走完了她的人生,並以百歲高齡完成了錢鍾書生前未完成的心願。2016年5月25日楊絳平靜地離開人世,熱愛她的讀者在追思一代才女,同時也感喟「我們仨」終於能團聚了。但很少有人知道從與親人離散到再次團圓的這條古驛道上四季交替中楊絳怎樣走完了她的人生,並以百歲高齡完成了錢鍾書生前未完成的心願。
  • 錢鍾書、楊絳育兒觀:書香門第的富養,你也能複製
    楊絳在爸爸楊蔭杭的薰陶下熱愛讀書,她曾說,自己一星期不讀書就白活了。錢鍾書在牛津讀書時,每日讀中文、英文,隔日讀法文、德文,後來又加上義大利文,刻苦用功。楊絳雖然是旁聽生,但是每天給自己制定了嚴格的讀書計劃,一本本地細讀。他們在英國生下了錢瑗,日子更忙碌了,但從未耽誤過讀書。
  • 錢鍾書讀書筆記70000頁,哪有什麼天才,只不過是肯埋頭苦讀
    錢鍾書與楊絳,這對文壇伉儷,晚年曾將他倆一生的全部稿酬,捐獻給他們的母校清華大學,作為對考上該校貧困生的援助。獎學金的命名並沒有冠以兩人的姓名,而是取名為「好讀書獎學金」。「好讀書」,不僅是對莘莘學子的寄託和希望,更濃縮了錢鍾書求學不倦的一生。
  • 錢鍾書與楊絳的筆墨,滿滿書法味
    楊絳回答。世紀佳緣由此展開。1935年,楊絳與錢鍾書成婚,不久一同出國留學,無論在牛津或是巴黎,都留下了他們相親相愛的足跡。1936年錢鍾書與楊絳在牛津大學在牛津,楊絳與錢鍾書曾在詩歌裡追憶他見到楊絳的第一眼:「頡眼容光憶見初,薔薇新瓣浸醍醐。不知靦洗兒時面,曾取紅花和雪無。」
  • 錢鍾書,4年橫掃清華圖書館,孩子可借鑑怎樣的讀書經驗?
    他這樣做的目的,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是容易「找」。因為但凡學問做到一定程度的人,其圖書瀏覽量必然也不會少。這樣,寫文章的時候,怎樣引用更加方便就成為最重要的問題之一了。錢鍾書喜歡在頁眉上寫下自己的見解,非常有利於查找。他的文章旁徵博引,不只因為他博聞強記,還跟他做標記的習慣有很大關係。他這麼做還有一個好處:讓別人看書的時候會多幾分「方便」。
  • 楊絳今日凌晨去世 與錢鍾書關係生前作品盤點
    楊絳說:「我也沒有男朋友。」從此他們開始了書信往來。  一天,費孝通來清華大學找楊絳「吵架」。費孝通認為他更有資格做楊絳的男朋友,因為他們已做了多年的朋友。費孝通此前曾問楊絳:「我們做個朋友可以嗎?」楊絳說:「朋友,可以。但朋友是目的,不是過渡;換句話說,你不是我的男朋友,我不是你的女朋友。」這回,楊絳的態度還是沒變:「若要照你現在的說法,我們不妨絕交。」
  • 讀書筆記‖楊絳《我們仨》
    所以說,在我看來,有時候讀電子書,並不能叫真正讀書。我一直不敢說「楊絳先生」四個字,因為這四個字太有文化,我不配。《我們仨》,讀這本書,我是帶有情感的,我喜歡楊絳在這本書中所帶有的語氣,我仿佛可以聽到一個老人,在平靜地述說著往事,那是自己的往事,身邊的親人。如果可以將過往如此平和的寫下來,這樣的心態讓人羨慕和敬佩。
  • 楊絳:錢鍾書心中「最賢的妻 最才的女」
    求學清華時,一貫愛好文學的楊絳開始自己創作,備受任課教師朱自清的欣賞,她的第一篇散文《收腳印》和第一篇小說《璐璐,不用愁!》都是被他推薦至《大公報·文藝副刊》上發表。楊絳在清華沒能拿到碩士學位,後陪錢鍾書西方遊學,也未攻讀任何學位,但她一路旁聽,一路自修,坐擁書城,遍讀喬叟以降的英國文學,還不時和丈夫展開讀書競賽。
  • 錢鍾書與楊絳動人愛情故事:一見鍾情的世紀佳緣(圖)
    求學清華時,一貫愛好文學的楊絳開始自己創作,備受任課教師朱自清的欣賞,她的第一篇散文《收腳印》和第一篇小說《璐璐,不用愁!》都是被他推薦至《大公報·文藝副刊》上發表。楊絳在清華沒能拿到碩士學位,後陪錢鍾書西方遊學,也未攻讀任何學位,但她一路旁聽,一路自修,坐擁書城,遍讀喬叟以降的英國文學,還不時和丈夫展開讀書競賽。
  • 娶了楊絳,錢鍾書「痴人有痴福」
    自從嫁給錢鍾書後,楊絳一直甘願做「灶下婢」,不辭辛勞地操持家務。以至於心疼女兒的父親不免有不平地說:「錢家倒很奢侈,我花這麼多心血培養的女兒就給你們錢家當不要工錢的老媽子!」錢鍾書的嬸嬸誇楊絳:「季康啊,你是『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入水能遊,出水能跳。』宣哥(錢鍾書)是痴人有痴福。」
  • 教育專家告訴孩子:停課不停學,怎樣在家做好讀書筆記,學習知識
    對此,錢鍾書的夫人楊絳解釋「他只是好讀書,肯下功夫,不僅讀,還做筆記;不僅讀一遍兩遍,還會讀三遍四遍,筆記上不斷地添補。所以他讀的書雖然很多,也不易遺忘。」「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錢先生身體力行,驗證了這句話。無獨有偶,來自日本的奧野宣之也認為「筆記本是讀書的助手,可以把讀到的信息以準確的形式轉變為你思想中的一部分。」
  • 錢鍾書:只有死別,不再生離!楊絳:夫亡在前妻在後的順序不能錯
    可是入學牛津,時間在當年秋季,而楊絳在清華大學研究生院的畢業時間,是在第二年。錢鍾書不願拋下楊絳,楊絳同樣不放心錢鍾書一個人遠行。楊絳知道,出生於讀書世家的錢鍾書,書讀得沒話說,生活自理能力可就差遠了。楊絳決定,隨錢鍾書出國,照顧錢鍾書的日常生活。
  • 一代鴻儒錢鍾書:「人謂我狂,不知我之實狷」
    錢鍾書有著過目不忘的記憶力,對於詩詞和文獻的背誦信手拈來,被大家稱為「移動的圖書館」。  黃永玉翻遍《辭源》《辭海》《佛學大辭典》,找不到「鳳凰涅槃」典故的出處。錢鍾書告訴他說:「你去翻翻中文本簡明大不列顛全書,在第三本裡可以找得到。」  這種「百科全書式的腦子」是怎麼煉成的呢?
  • 錢鍾書與楊絳的愛情:互相珍惜,志同道合,懂得彼此
    錢鍾書與楊絳相識在美麗的清華園,兩人一見,相視一笑,錢鍾書說:「我沒訂婚」,楊絳說:「我還沒有男朋友」,一個才子,一個才女,自此攜手相扶,既定終生。為了陪伴錢鍾書,楊絳毅然終止自己清華研究生的學業,陪丈夫遠赴牛津留學,丈夫去上課,楊絳也不忘給自己充電,她最喜歡的地方是圖書館,幾乎將所有的業餘時間都放在了讀書上,閒暇時兩人一起讀書,一起背詩,生活過得好不愜意。
  • 楊絳給錢鍾書寄去一個「慫」字,錢鍾書寄回一個字,楊絳感動落淚
    楊絳和錢鍾書相識於校園中。年輕時候的楊絳非常漂亮,是名副其實的校花,身邊自然也就不缺乏追求者了。而年輕時候的錢鍾書,也是英俊帥氣。兩人在認識之後,都對對方有好感。不過,在互留聯繫方式的時候,錢鍾書一時緊張說出了「我還沒有女朋友,是單身」這樣的話,實在是有些搞笑。真是難以想像,錢大才子竟然也會因為緊張而激動。
  • 大師錢鍾書的讀書方法,學到這個要點,成為學霸不是難事
    有人會說,錢鍾書的記憶力是天賦,別人學不來。錢鍾書不這麼認為,他覺得自己天賦不高,之所以能有所成就,是因為自己更擅長下苦功夫,也更願意下笨功夫。楊絳提起,錢鍾書遇到一本好書會反覆讀好幾遍,同時還會認真做筆記,直到把書吃透為止。據統計,他一輩子約莫手寫2100萬字的讀書筆記,相當於100本書數量。
  • 獨家紀錄片 | 《楊絳:坐在人生的邊上》導演手記
    錢鍾書與楊絳昔日合影 合照做這個片子已經是5年前的事了,那時楊先生百歲生日剛過。當時我剛從美國回國探親,看到報刊亭最顯著的位置上擺著三聯生活周刊7月刊,封面是錢鍾書,楊絳兩人1952年時的合影。 機緣巧合,就在那一年我留在鳳凰北京節目中心工作。當時我還沒有看過楊絳全集,只是因為她的長篇小說《洗澡》那種精巧的敘事方式和含蓄的情感表達,感覺楊絳是個不錯的女性作者。
  • 讀書筆記的三種形式
    一本書,一篇文章,真正觸動你心靈的句子其實並不多,將這些集中抄寫在筆記中,筆記便成為了我們的錦囊,以後想查閱,只需翻閱筆記就行。做讀書筆記,其實就是在「斷舍離」。現在有很多軟體,可以直接用電腦做思維導圖,隨意添加,隨便改動,這也給想用思維導圖來做筆記的讀者提供了便利。
  • 楊絳婚後生活是怎樣的?錢鍾書只說了27個字,卻讓很多人自愧不如
    她就是被認為成為「先生」的楊絳。她是一個靈魂有香氣的女子,比起同時期的才女,她可能並不出眾,但她的智慧與淡薄卻被世人所喜愛。楊絳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父親是一名正義的法官,但對楊絳卻十分慈愛。楊絳愛讀書的習慣就是深受父親的影響,而溫柔則是來源於母親,楊絳的母親曾把中醫感動並在堅持不懈的照顧下奇蹟般的救活了楊絳的父親。
  • 錢鍾書的情書,通篇只有一個字,為何卻能牢牢俘獲才女楊絳的心
    據說當時錢鍾書第一眼看見楊絳就驚呆了,一直定定地看著楊絳,這也讓錢鍾書的同學很詫異,因為在他們印象中,錢鍾書一直是一個只愛讀書的人,在大學期間,他橫掃了清華大學的圖書館,甚至沒有時間去校園各處遊玩,就連香山都是後來楊絳帶他去玩的。愣了許久之後,錢鍾書終於打開了話匣子,吐口而出的話卻讓所有人忍俊不禁:「我沒有女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