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鴻儒錢鍾書:「人謂我狂,不知我之實狷」

2020-12-11 新華網客戶端

  他考取清華大學時,數學只得了15分,可是國文成績特優,英文更是史無前例地得了滿分,他依舊被合格錄取。

  他一生鍾情於書,嗜書如命。他在清華讀書四年,北京的著名景點幾乎沒有去過,時間都用在「橫掃整個清華圖書館」。

  他曾經說過,「只要有書可讀,別無營求。」

  他就是被譽為「博學鴻儒」、「文化崑崙」的錢鍾書先生。

  12月19日是錢鍾書逝世20周年,我們一起回顧他的故事,向先生致敬。

  「但願竭畢生精力做做學問」

  錢鍾書年輕時曾對楊絳說,「我志氣不大,但願竭畢生精力做做學問。」

  錢鍾書一生寫了唯一一部長篇小說《圍城》,這部家喻戶曉的文學經典被評論家稱為「現代中國最偉大的小說之一」,被翻譯成多國文字在國外出版。

  他的學術著作集中在《談藝錄》、《宋詩選注》、《管錐篇》,主要是談文論藝,尤以《管錐篇》為重。

  《管錐編》是一部體大思精、旁徵博引的學術巨著。全書用典雅的文言寫成,引述四千多位著作家的上萬本著作中的數萬條書證,引用了大量英、法、德、意、西原文,所論除了文學之外,還兼及社會科學、人文學科,堪稱「國學大典」。

  錢鍾書有著過目不忘的記憶力,對於詩詞和文獻的背誦信手拈來,被大家稱為「移動的圖書館」。

  黃永玉翻遍《辭源》《辭海》《佛學大辭典》,找不到「鳳凰涅槃」典故的出處。錢鍾書告訴他說:「你去翻翻中文本簡明大不列顛全書,在第三本裡可以找得到。」

  這種「百科全書式的腦子」是怎麼煉成的呢?

  楊絳寫過一篇《錢鍾書是怎樣做讀書筆記的》:「鍾書做一遍筆記的時間,約莫是讀這本書的一倍。他說,一本書,第二遍再讀,總會發現讀第一遍時會有很多疏忽。最精彩的句子,要讀幾遍後才能發現。」

  「他有個規矩,中文、英文筆記每天都看。一三五再看法文、德文、義大利文筆記。」

  魯迅先生有句名言:「哪裡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寫作上了。」

  即便是最聰明的人,在讀書方面,也只能用最笨的辦法。只有多看書、做筆記、反覆看,這樣才會將書中的內容牢牢記在腦子裡。

  「一生一代一雙人」

  他的長篇小說《圍城》告誡我們:「婚姻是圍城,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內的人想逃出來。」但是,他與夫人楊絳恩愛60年,做到了「一生一代一雙人」。

  1932年,錢鍾書對考入清華大學的楊絳一見鍾情。

  第一次見面,錢鍾書就說,「我沒有訂婚。」楊絳回答他,「我也沒有男朋友。」隨後,兩人開始通信,「越寫越勤,一天一封」,不久便墜入愛河。

  楊絳讀到英國一個傳記作家概括最理想的婚姻:「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我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後悔娶她;也未想過要娶別的女人。」楊絳很感動,把它念給錢鍾書聽。錢鍾書當即回說「我和他一樣」,楊絳也答「我也一樣」。

  錢鍾書曾用一句話概括他與楊絳的愛情:「絕無僅有的結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兩人一輩子興趣相投,感情一直很好。

  如果有完美的愛情和婚姻,那麼應該就像他和楊絳這樣。

  「人謂我狂,不知我之實狷」

  在人們印象中,錢鍾書是學慣中西、才華橫溢的一代文化大師,享譽盛名的學者。

  可鮮為人知的是,他其實左右腳不分,出門常常迷路,衣服前後老是穿反。妻子楊絳說,他始終有一股淘氣和痴氣,即使人到中年仍然持有孩子般的天真。

  錢鍾書會趁楊絳睡著時在她臉上畫花貓,會和楊絳比賽誰看書速度更快,會在女兒肚皮上畫畫,還往被子裡藏東西,玩興最大時藏過掃帚。

  在清華園,錢鍾書養過一隻小貓,這隻貓經常被鄰居家的大貓欺負。貓奴錢鍾書受不了自家貓被打,於是準備了一根竹竿,不管多冷的天,只要聽見貓兒叫鬧,錢鍾書就急忙從熱被窩裡鑽出來,拿了竹竿趕出去幫自己家的貓兒打架。

  他曾說,「為人本該寬容,但為文不妨刻薄,唯有刻薄之人才有入微的觀察。」

  他評價王國維的詩詞是「筆弱詞靡」,對張愛玲的作品不以為然,在小說中指出沈從文「非正途出身」,還撰文嘲諷過林語堂的幽默文學。

  他唯獨評價魯迅時說:「魯迅的短篇小說寫得非常好,但是他只適合寫短篇,《阿 Q 正傳》太長了,修剪了才能看。」

  他的犀利直接,讓人又愛又恨。他曾說自己,「人謂我狂,不知我之實狷。」

  1998年,錢鍾書去世。

  他生前告訴夫人楊絳,將來有錢的時候要捐助一個獎學金,鼓勵那些學子「好讀書,讀好書」,名字就叫「好讀書」獎學金。楊絳按照與家人商量好的,毫無保留地將夫妻名下的所有稿費捐贈出去。

  張愛玲說,「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人無完人,事難兩全。無論世人如何評價錢鍾書,在楊絳的眼中,他是最深情的丈夫,最有趣的父親,最天真的「老頑童」。

相關焦點

  • 錢鍾書一代大師,為何遭林徽因討厭,又在病中遭師妹索要道歉信?
    錢鍾書,第一個讀遍清華圖書館的狂生,也是中國古典文化裡最後一個風雅之士。聽聞其狂、其狷、其痴的故事,剛好發生在他不同的人生階段,讓我們後人不禁可惜、不免憐愛、不覺喝彩。新仇舊恨林下,徽因更加看不慣錢鍾書,兩家雖為鄰而居且同為清華園教授、文化界名人,但幾十年不往來、形同陌路。中年時的錢鍾書,曾說:「人謂我狂,不知我之實狷。」(狷意為耿直)「我不是狂,我是不肯同流合汙。」
  • 青春勵志故事錢鍾書:嗜學如命 文化崑崙
    這部多卷本學術著作是錢鍾書先生數十年心血的結晶,堪稱傳世經典。在這部著作出版30周年之際,中國青年網記者精心編寫並在今日的青春勵志故事主頁推出錢鍾書先生一生嗜學如命、成為一代文化崑崙的故事。  他36歲創作了小說《圍城》,卻在70歲才成名。他從不接受媒體的採訪,也沒有留下一本自傳。身為一代鴻儒,他狂傲不羈,又率直、痴頑。他著作等身,卻不接受任何榮譽。
  • 錢鍾書誕辰丨最狂傲的才子,最深情的丈夫
    錢鍾書之「狂」,在於才學上的眼高於頂,很少有人入得了他的法眼,經常口無遮攔,無所顧忌,「得罪」了不少人,因此有人稱他為「民國第一毒舌」。很多人不遠萬裡從各地甚至國外慕名來拜訪錢鍾書,而他卻常常閉門謝客,避之不及。有位英國女士打電話說非常喜歡他寫的文章,想到家中拜見作者。錢鍾書在電話中說:「假如你吃了一個雞蛋覺得不錯,又何必要認識那隻下蛋的母雞呢?」
  • 錢鍾書:最好的生活狀態是,一個人時,安靜而豐盛;兩個人時,溫暖而踏實
    對錢鍾書來說,一個人的時候,能夠保持內心安靜而豐盛;兩個人時,可以相濡以沫,溫暖而踏實;三口之家,也能相助相守,樸素溫馨。我想,這便是人生最好的生活狀態了吧。後來,由於政治原因,錢鍾書竟落到在女清潔工的監督下,打掃廁所的境地。讓這樣一個精通六國外語、深受西洋文明教育的飽學之士喪失學術自由,轉而去打掃廁所,其中所蘊含的殘酷可想而知。和錢先生關在一起的荒蕪先生就曾題詩曰:「可憐掃地盡斯文」,楊絳先生也曾在《幹校六記》中感嘆:「最經磨的還是人的血肉之軀!」
  • 人生必須要讀的一句詩: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每個人只有勇敢地去奮鬥,將一場五味雜陳的迷失視作青春激情的爆發。人生的道路上有迷茫,有不甘,有辛苦,也有喜悅,人生最要的是拼搏,人生最難是知己。活著容易,而知音難求,有一句話總是最容易打動那顆孤獨脆弱的心。「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 錢鍾書:最狂的才子,最深情的丈夫,最有趣的父親
    他就是被譽為「博學鴻儒」、「文化崑崙」的錢鍾書先生。要了解一個人,最好從他小時候說起。小時候的錢鍾書,一點都不像長大後那樣睿智聰敏,而是有些呆氣的。這個呆,首先表現在「呆頭呆腦」上。 關於自己的狂,錢鍾書是心中有數的,他有句名言是:「一個人到了20歲還不狂,這個人是沒志氣的,到了30歲還狂則是沒頭腦的。」 三四十歲以後,他逐漸由狂變成了狷,鋒芒一直還在,只是由外露變成了內斂。這個時期他的狂,主要表現在性情上的不趨時流和學問上的堅守底線。
  •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實話說,乍聞施老師的身體狀況時,我不禁對接下來的攝製工作有些擔憂。然而同時,我更為她帶病堅持在講臺前授課而感到十分驚訝。 她在生病住院期間,會脫下病服,換上正裝前往教室,下課後,又脫下正裝,換上病服回到醫院。而數年前,她曾經因為意外摔斷了腿,可為了不拉下一節課,就坐著輪椅給同學上課。
  •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詩文】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詩經•王風•黍離)【註解】知我者:了解我的心情的人;謂我何求:認為我有什麼要求【釋義】了解我心情的人,知道我心中的惆悵;不了解我心情的,還以為我呆在這兒有什麼非分的要求呢!
  •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 錢鍾書:二十不狂沒志氣,三十猶狂是愚妄
    這位怪才就是錢鍾書。初到清華的錢鍾書,便因放言「橫掃清華圖書館」而被同學們廣為熟知。作為清華三大才子之首,錢鍾書之狂,一在於其才學之高,使得很少人能入得了他的法眼:二在於其出了名的毒舌,往往不給那些名家大師留一點面子。相傳他曾評價說:「葉公超太懶,吳宓太笨,陳福田太俗。」
  • 《芒種》歌詞中的「謂我何求」,出自哪裡?古今用法又有何不同?
    聽的過程中,時而讓人糾結萬分,時而讓人心神寧靜,又時而讓人陰鬱沉悶。通過整篇歌詞,不難發現結尾「謂我何求」是詞作者的用心點題。那「謂我何求」出自哪裡?又有怎樣的歷史故事呢?黍,即黃米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彼黍離離,彼稷之穗。
  • 「知我者,謂我心憂」下句是什麼?僅8個字,道出深藏於心的孤獨
    洛水三千,哪一瓢知我冷暖?所謂「千金易得,知音難覓」,一個人的內心,在孤獨彷徨的時候,最需要的就是一個能夠了解自己的人。在2000多年前,有一首奇詩,將孤獨的感受寫到了極致,寫出你我都有的孤獨。這首詩中,有七個字,可以說是十分經典,「知我者,謂我心憂」,實際上,這一句的下句,才更加令孤獨者淚流。本期筆者就和大家一起來品一品這來自2000年前的孤獨:《黍離》先秦:佚名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 人不知而問,謂我何憂,無病呻吟罷!
    多麼美妙的時代,無憂無慮者,卻總是想來些憂鬱,人不知而問,謂我何憂,無病呻吟罷!現在的我很痛苦 我深愛我的男朋友 可是現在我一個人承受很多 我和我男朋友感情不是很好 經常吵架 因為在學校吵架很厲害後來把家長叫來了 我爸爸說我可以跟他 可是要他籤字條 說不要讓我受到任何委屈可是他不敢 我爸爸看見我身上的淤青更加不同意我和他在一起了。
  • 大學教師訪談錄: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知我者謂我心憂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訪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趙泓  l 教師與編輯都是很有成就感的職業,但做好不容易;  l 新聞傳播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光說不練肯定不行走上講壇已有7年,從一位編輯出版人到一名教師,這麼大的身份轉換,您是怎麼看的?  趙泓:我是05年來到高校的,已近不惑之年了。年輕時並不喜歡教書,人到中年想法有所改變。孟子說人生有三樂,其中之一樂便是聚天下英才而教之。跟年輕人在一起自己也會變得有活力,而且教學相長,我從學生身上也學到了很多東西。  教師與編輯都是很有成就感的職業,但做好不容易。
  • 孟子: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公元前312年,孟子辭去客卿的職位,準備帶著弟子們回到家鄉,安心做個「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老師。齊宣王到孟子家裡挽留,希望他能留下來,為齊國人做個榜樣,但孟子去意已決。孟子說,我辭去十萬石的俸祿,接受這一萬石的俸祿,你以為我是貪財嗎?以孟子的俸祿,在今天可是千萬富翁的水平,但孟子追求的不是財富,而是天下太平;追求的不是鐘鳴鼎食,而是天下的道義,是把仁政推廣到各諸侯國,以平治天下。這就是一個偉人的境界,他們可以「生無一錐土,而存四海心」。孟子說,「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無道,以身殉道。未聞以道殉乎人者也」。
  • 民國最「狂」才子:「整個清華沒有一個教授夠資格當我的導師」
    錢鍾書,一代文學作家,圍城一書寫得酣暢淋漓,讀來令人回味無窮。但他的才智也不是從小就表露出來的,他小時候呆呆的,比平常人看起來還要再笨一點,誰能想得到後來的成就。那麼,一個笨笨的孩子又是如何變成一代文豪呢?首先來略略介紹一下錢鍾書。
  • 「一陰一陽之謂道」:這兩種人越是聰明,越容易招致禍患
    《易經》中所說的「一陰一陽之謂道」,一語驚醒夢中人,告訴人們:一旦言行舉止失衡,就會招致禍患。就如曾國藩在家書中所寫:「近來見得天地之道,剛柔互用,不可偏廢,太柔則靡,太剛則折。」其實,一個人再聰明,若果有以下2種跡象,也是非常容易招致禍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