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2021-02-08 紀實人文頻道

文 | 鮑音音

 

在還未見到施索華老師的時候,我就聽說上海交通大學有一位特別的思想政治課老師,一位網紅老師。

 

全國優秀教師,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優秀教師,全國最美思政課教師等,翻開施索華的資料,我第一眼看到的是她名字後面緊跟著的一個個耀眼光環。

 

金杯銀杯不如學生的口碑,金獎銀獎不如學生的誇獎,作為老師,被學生歡迎、認可是最幸福的事……要走近我的學生們,只有相知才能相親,只有相親才能相愛。」她更是學生們心目中交口稱讚的「施媽媽」。

 

 


我深感好奇,施索華到底是怎樣的一位老師呢?她的課程又是怎樣的呢?

 

和施老師初次見面,沒想到首先從她口中得到的信息就是她身體欠佳,剛剛出院。緊接著,她又告訴我,每一年,她都要住院好幾次,她的頸椎有問題、心臟也有問題、中度哮喘、眼底病。走兩步就喘,多說點話也喘,眼睛也看不清楚,包裡時刻備著速效救心丸。

 

實話說,乍聞施老師的身體狀況時,我不禁對接下來的攝製工作有些擔憂。然而同時,我更為她帶病堅持在講臺前授課而感到十分驚訝。

 

她在生病住院期間,會脫下病服,換上正裝前往教室,下課後,又脫下正裝,換上病服回到醫院。而數年前,她曾經因為意外摔斷了腿,可為了不拉下一節課,就坐著輪椅給同學上課。


即便身體諸多不適,醫生也多次告誡過她,讓她別再講課了,可她就是捨不得離開這三尺講臺,捨不得她的學生們。


 


我納悶,她為什麼這麼堅持,到底是什麼力量在支持著她?


於是,我走進了她的課堂。

 

「我今天講傳統文化,一個人不知道往哪走了,就回頭看看自己是從哪來的,因為不知其源流,無法通古今之變,不別其得失,無法獲從入之途。被物質的力量打倒了精神的力量的現代人需要到古代去找一找熱量和營養……」

 

聽施索華講課,第一感受就是詞句優美,像是在讀一本散文書、一篇詩歌,又或是在聽一場朗誦會。你會不由自主的沉浸其中,印象中沉悶、枯燥的課堂被同學們聚精會神的目光和此起彼伏的掌聲所取代。

 

這是我第一次聆聽這麼藝術性的思政課。但是,當我開始細細品味她所說的內容時,我發現在這些妙語佳句的背後,是施索華老師不斷向學生們傳遞出的思政之美,展示出「家國天下」的情懷和抱負。


 


自從1993年留校成為上海交大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到現在已經25年了,這一門思想道德修養課,施索華也同樣教了25年。


「我一開始做老師是有教案的,某一章某一節,按照章節講,後來就不需要教案了,我腦子裡有幾十萬字甚至上百萬字的講稿,我會在教室裡走來走去,會盯著學生看,通過學生的眼神,通過學生的表情,隨時隨地地在修正自己的教學內容,改變著自己的教學方法。


 

貼合上海交通大學的學生特點和實際情況,施索華用同校學長錢學森的故事激勵這些年輕學子們,讓他們理解什麼是家國天下,什麼是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自己的祖國。


另一方面,如何待人處事,敲門怎麼敲,握手怎麼握,鞠躬多少度,開門關門都有什麼講究等等,這些細微處的禮儀規範也都成了她課上的內容。

 

「每周兩節到四節課,一節課45分鐘,去改變一個18歲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真的很難。」

 

正因為這樣的難,讓施索華更加用心於工作,全情投入其中。她沒有休閒時間,工作就是她的生活。


所有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不是在上課,就是在上課的路上,不是在幫助學生,就是在幫助學生的路上,她的關注點永遠都聚焦在學生們的身上,她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校園裡。


 


2008年2月,施索華工作室的成立,讓她有了一個和學生們充分交流的平臺。工作室內24小時熱線電話,全天候為學生服務。


一旦撥通熱線電話,施索華的手機、工作室座機以及家中座機,三部電話同時響起。學生們在任何時間,任何情況下,都能聯繫上施老師。

 

這樣的生活讓我有些難以想像,而施索華老師卻已經堅持了這麼多年。

 

施索華常常對學生們說:「在老師的眼裡你們都像是我的孩子一樣,個個都可愛。」


只有全身心的愛著學生,愛著自己的工作,才能如此無所保留的投入。多年的努力,讓她獲得了許多的榮譽,而她最看重的卻是交大學生們評選出的最受歡迎教師獎。

 

 


越是和施索華接觸,就越是感覺到她的執著。為工作,為學生,她從未停下過腳步。


即便是在隆冬臘月,課程陸續結束,校園裡變得冷清的時候,她的日程依舊滿滿,她工作室裡的燈依舊在夜幕下為學生點亮。


「如果有一天我身體實在堅持不下去,或者退休了,我不能上課了,但工作室還在,對大學生的溝通和交流還在。」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我一直認為教學有章,教法無常,人和人之間心靈和情感的交流能使文化、道德,素質、能力等得到最佳的傳遞。」


「真正教育的本質乃一棵樹搖動另外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外一朵雲,一個靈魂去喚醒另外一個靈魂。」


最後,我似乎明白了,對學生的愛,就是她的力量源泉。

            


相關焦點

  •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詩文】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詩經•王風•黍離)【註解】知我者:了解我的心情的人;謂我何求:認為我有什麼要求【釋義】了解我心情的人,知道我心中的惆悵;不了解我心情的,還以為我呆在這兒有什麼非分的要求呢!
  • 人生必須要讀的一句詩: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活著容易,而知音難求,有一句話總是最容易打動那顆孤獨脆弱的心。「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這句詩出自《詩經》:黍離先秦:佚名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 美文欣賞|初會篇-《知我者,謂我心憂》
    「一校一書」《詩經》心得有獎徵集活動    優秀成果展示(初會篇)《知我者,謂我心憂》作者:歐陽添  18思政1班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                                                                                   ——題記    詩者,吟詠性情也。先秦詩歌雙璧,一曰《楚辭》,二曰《詩經》,前者為浪漫主義濫觴,後者開現實主義之先河。
  • 「知我者,謂我心憂」下句是什麼?僅8個字,道出深藏於心的孤獨
    洛水三千,哪一瓢知我冷暖?所謂「千金易得,知音難覓」,一個人的內心,在孤獨彷徨的時候,最需要的就是一個能夠了解自己的人。在2000多年前,有一首奇詩,將孤獨的感受寫到了極致,寫出你我都有的孤獨。這首詩中,有七個字,可以說是十分經典,「知我者,謂我心憂」,實際上,這一句的下句,才更加令孤獨者淚流。本期筆者就和大家一起來品一品這來自2000年前的孤獨:《黍離》先秦:佚名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 孟子: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孟子說,我辭去十萬石的俸祿,接受這一萬石的俸祿,你以為我是貪財嗎?以孟子的俸祿,在今天可是千萬富翁的水平,但孟子追求的不是財富,而是天下太平;追求的不是鐘鳴鼎食,而是天下的道義,是把仁政推廣到各諸侯國,以平治天下。這就是一個偉人的境界,他們可以「生無一錐土,而存四海心」。孟子說,「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無道,以身殉道。未聞以道殉乎人者也」。
  • 大眾佔卜:知我者謂我心憂
    和傳統的一對一佔卜不同,在大眾佔卜中,點開視頻的受測者可以有無數個,而佔卜師只提供三到四種牌組。受測者只需憑直覺從這幾組中選一組,就能收穫對應的佔卜結果。高考之後,不想對答案的小趙第一次點進了塔羅佔卜視頻,想要看看自己的「七月運勢」。但運勢沒算準,小趙沒能考上喜歡的大學。不過在那之後,看B站上的「大眾佔卜」視頻逐漸成了她的習慣。
  • 「知我者,謂我心憂」來自哪裡?他的初衷是什麼?
    他的表面意思很容易理解,他常被用來形容心有憂無知己,但他的原意是什麼呢?這是從這首詩的起源開始的,單詞「知我者,謂我心憂」來自《詩經》,他是《國風·王風·黍離》中的一個句子。如果你撇開這首詩的背景,一個人讀,讀者往往會覺得他莫名其妙,重複,但是,如果你按照《黍離》的古老解釋來讀這首詩,你會看到這樣一個場景:西周舊都滿目瘡痍,宮殿宗廟遍地野草黍稷,一個士大夫在雜草叢中緩慢行走,越是荒涼,我對造成這一切的人就越是痛心場景。複述的方法可以使人體會到詩人所表達的卻令人震驚的鄉愁。
  • 大學教師訪談錄: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知我者謂我心憂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訪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趙泓  l 教師與編輯都是很有成就感的職業,但做好不容易;  l 新聞傳播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光說不練肯定不行  趙泓:我是05年來到高校的,已近不惑之年了。年輕時並不喜歡教書,人到中年想法有所改變。孟子說人生有三樂,其中之一樂便是聚天下英才而教之。跟年輕人在一起自己也會變得有活力,而且教學相長,我從學生身上也學到了很多東西。  教師與編輯都是很有成就感的職業,但做好不容易。做編輯你要了解市場,要建立作者隊伍,要熟悉出版流程,十八般武藝得樣樣精通。
  • 知我者為我心憂,不知我者為我何求,然世間茫茫眾生何處覓知音?
    《古詩十九首·西北有高樓》「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這是我特別喜歡的一句話。唯有真正理解我的人,才能讀懂我的內心。然世間茫茫眾生何處覓知音?《西北有高樓》這首詩所表達的正是這樣一種「無人知我心中愁苦」的心理,就像是高樓聽曲,真正能聽懂的又有幾人呢?西北方矗立著一座高樓,它高聳得能與浮雲相齊。鏤著花紋的木條交錯成窗,樓閣建在有三層階梯的高臺上。樓上飄下了弦歌之聲,這聲音讓人如此悲傷!
  • 蘇軾雪堂:知我心憂,謂我何求,惟適然也
    他當時的心情,或許就像這悠悠江水, 空茫一片,煙波泛起,似乎走到窮途而不知歸路。想那晉代阮籍每每駕車駛到渺無人煙之末路,便要下車放聲哭號,而蘇軾當時人生低谷的境況,也差不多如斯。「全家佔江驛,絕境天為破。飢貧相乘除,未見可吊賀」,「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裡。也擬哭途窮,死灰吹不起。」他的心境狀態,可謂一度低迷不振。
  • 知我者謂我心憂
    我真被他的這條微信震撼了,因為我看到了他的真誠,他對有能力者的崇拜,虛懷若谷嘛!這樣的人不應該被稱作渣男啊!隨後的一條微信讓你萬念俱灰:渣男囑咐她將這段話「截個圖,明天發給某某哥」!渣男就是渣男!
  • 《芒種》歌詞中的「謂我何求」,出自哪裡?古今用法又有何不同?
    大家好,我是喜歡講典故的阿偉,今天探討的課題是「歌曲《芒種》中的「謂我何求」,出自哪裡?古今用法又有何不同?」通過整篇歌詞,不難發現結尾「謂我何求」是詞作者的用心點題。那「謂我何求」出自哪裡?又有怎樣的歷史故事呢?
  • 【百科】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代表作有《斷鴻零雁記》及《碎簪記》。翻譯過拜倫、雨果等人作品。曾三次出家。早年參加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  其二,元.高明《琵琶記》:第三十一出 幾言諫父  原文:  我本將心託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  其三,明?
  • 曾經 文/謂我何求
    劉俊,網名謂我何求,京山人,2001年起在潛江某學校工作至今。業餘文學愛好者曾經文/謂我何求曾經我想當個好老師打過罵過摔過手機家長心存感激學生滿腹恨意但時間讓那些孩子懂得了愛的本質如今當個好老師成為一種奢望要學會保全自己還要學會視而不見
  • 【每日一習話】知標本者,萬舉萬當;不知標本者,是謂妄行
    他在講話中引用古語「病有標本」「知標本者,萬舉萬當;不知標本者,是謂妄行」,指出推進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需要找準導致深度貧困的主要原因,採取有針對性的脫貧攻堅舉措。&nbsp&nbsp&nbsp&nbsp「知標本者,萬舉萬當;不知標本者,是謂妄行」出自《黃帝內經·素問·標本病傳論》,這句話大意是說,疾病有「標」與「本」之分,知道了二者之間的關係,就能夠正確治療、不犯錯誤;如果不了解疾病的標本關係,就是胡亂診治、盲目行事。
  • 天天學習|知標本者,萬舉萬當;不知標本者,是謂妄行
    天天學習|知標本者,萬舉萬當;不知標本者,是謂妄行 【釋義】「知標本者,萬舉萬當;不知標本者,是謂妄行」是《黃帝內經》中岐伯對黃帝所提問題的回答。
  • 詩詞丨最深情的告白莫過於一句「我懂你」!
    世界上最好的感情,莫過於你知我的喜怒哀樂,我懂你的悲歡離合。人都說,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但,懂是比愛情更為難得的存在。若有人愛你,但不懂你,無異於同床異夢,是遺憾。但是若有人懂你,即便沒有愛,也會覺得心安。
  • 人不知而問,謂我何憂,無病呻吟罷!
    多麼美妙的時代,無憂無慮者,卻總是想來些憂鬱,人不知而問,謂我何憂,無病呻吟罷!現在的我很痛苦 我深愛我的男朋友 可是現在我一個人承受很多 我和我男朋友感情不是很好 經常吵架 因為在學校吵架很厲害後來把家長叫來了 我爸爸說我可以跟他 可是要他籤字條 說不要讓我受到任何委屈可是他不敢 我爸爸看見我身上的淤青更加不同意我和他在一起了。
  • 這首詩涵蓋了流浪詩歌的三大意象,後世凡此題材者皆集於此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