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詩文】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詩經•王風•黍離)【註解】知我者:了解我的心情的人;謂我何求:認為我有什麼要求【釋義】了解我心情的人,知道我心中的惆悵;不了解我心情的,還以為我呆在這兒有什麼非分的要求呢!
-
人生必須要讀的一句詩: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活著容易,而知音難求,有一句話總是最容易打動那顆孤獨脆弱的心。「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這句詩出自《詩經》:黍離先秦:佚名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
「知我者,謂我心憂」下句是什麼?僅8個字,道出深藏於心的孤獨
洛水三千,哪一瓢知我冷暖?所謂「千金易得,知音難覓」,一個人的內心,在孤獨彷徨的時候,最需要的就是一個能夠了解自己的人。在2000多年前,有一首奇詩,將孤獨的感受寫到了極致,寫出你我都有的孤獨。這首詩中,有七個字,可以說是十分經典,「知我者,謂我心憂」,實際上,這一句的下句,才更加令孤獨者淚流。本期筆者就和大家一起來品一品這來自2000年前的孤獨:《黍離》先秦:佚名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於是,我走進了她的課堂。 「我今天講傳統文化,一個人不知道往哪走了,就回頭看看自己是從哪來的,因為不知其源流,無法通古今之變,不別其得失,無法獲從入之途。 這是我第一次聆聽這麼藝術性的思政課。但是,當我開始細細品味她所說的內容時,我發現在這些妙語佳句的背後,是施索華老師不斷向學生們傳遞出的思政之美,展示出「家國天下」的情懷和抱負。
-
大眾佔卜:知我者謂我心憂
和傳統的一對一佔卜不同,在大眾佔卜中,點開視頻的受測者可以有無數個,而佔卜師只提供三到四種牌組。受測者只需憑直覺從這幾組中選一組,就能收穫對應的佔卜結果。高考之後,不想對答案的小趙第一次點進了塔羅佔卜視頻,想要看看自己的「七月運勢」。但運勢沒算準,小趙沒能考上喜歡的大學。不過在那之後,看B站上的「大眾佔卜」視頻逐漸成了她的習慣。
-
「知我者,謂我心憂」來自哪裡?他的初衷是什麼?
他的表面意思很容易理解,他常被用來形容心有憂無知己,但他的原意是什麼呢?這是從這首詩的起源開始的,單詞「知我者,謂我心憂」來自《詩經》,他是《國風·王風·黍離》中的一個句子。如果你撇開這首詩的背景,一個人讀,讀者往往會覺得他莫名其妙,重複,但是,如果你按照《黍離》的古老解釋來讀這首詩,你會看到這樣一個場景:西周舊都滿目瘡痍,宮殿宗廟遍地野草黍稷,一個士大夫在雜草叢中緩慢行走,越是荒涼,我對造成這一切的人就越是痛心場景。複述的方法可以使人體會到詩人所表達的卻令人震驚的鄉愁。
-
孟子: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孟子說,我辭去十萬石的俸祿,接受這一萬石的俸祿,你以為我是貪財嗎?以孟子的俸祿,在今天可是千萬富翁的水平,但孟子追求的不是財富,而是天下太平;追求的不是鐘鳴鼎食,而是天下的道義,是把仁政推廣到各諸侯國,以平治天下。這就是一個偉人的境界,他們可以「生無一錐土,而存四海心」。孟子說,「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無道,以身殉道。未聞以道殉乎人者也」。
-
知我者為我心憂,不知我者為我何求,然世間茫茫眾生何處覓知音?
《古詩十九首·西北有高樓》「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這是我特別喜歡的一句話。唯有真正理解我的人,才能讀懂我的內心。然世間茫茫眾生何處覓知音?他渴望有一個能知他懂他的人,就像俞伯牙有鍾子期一樣。這恰好印證了韓愈《馬說》中的一句話:「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沒有人賞識我的才學,我該如何施展抱負,報效國家?
-
蘇軾雪堂:知我心憂,謂我何求,惟適然也
散人,江湖散誕之人,前有唐代陸龜蒙「以舟載茶灶、筆床、釣具,往來江湖,號江湖散人」, 拘人則更次,一般世俗拘泥於瑣事和困於日常、且甘於此者,可謂拘人。散人與拘人,前者放浪形骸,不被接納,自願逃遁於世俗行為規範之外,又或將一切得失毀譽、功名及自我都不放眼中,物我兩忘,更接近於老莊的清靜無為;而後者則困於人慾而不得超脫。
-
知我者謂我心憂
我真被他的這條微信震撼了,因為我看到了他的真誠,他對有能力者的崇拜,虛懷若谷嘛!這樣的人不應該被稱作渣男啊!隨後的一條微信讓你萬念俱灰:渣男囑咐她將這段話「截個圖,明天發給某某哥」!渣男就是渣男!
-
《芒種》歌詞中的「謂我何求」,出自哪裡?古今用法又有何不同?
大家好,我是喜歡講典故的阿偉,今天探討的課題是「歌曲《芒種》中的「謂我何求」,出自哪裡?古今用法又有何不同?」通過整篇歌詞,不難發現結尾「謂我何求」是詞作者的用心點題。那「謂我何求」出自哪裡?又有怎樣的歷史故事呢?
-
【百科】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代表作有《斷鴻零雁記》及《碎簪記》。翻譯過拜倫、雨果等人作品。曾三次出家。早年參加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 其二,元.高明《琵琶記》:第三十一出 幾言諫父 原文: 我本將心託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 其三,明?
-
大學教師訪談錄: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知我者謂我心憂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訪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趙泓 l 教師與編輯都是很有成就感的職業,但做好不容易; l 新聞傳播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光說不練肯定不行 趙泓:我是05年來到高校的,已近不惑之年了。年輕時並不喜歡教書,人到中年想法有所改變。孟子說人生有三樂,其中之一樂便是聚天下英才而教之。跟年輕人在一起自己也會變得有活力,而且教學相長,我從學生身上也學到了很多東西。 教師與編輯都是很有成就感的職業,但做好不容易。做編輯你要了解市場,要建立作者隊伍,要熟悉出版流程,十八般武藝得樣樣精通。
-
英語美文欣賞:今天我學會控制情緒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英語美文>正文英語美文欣賞:今天我學會控制情緒 2012-03-19 15:12 來源:網絡 作者:
-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孔子在《論語·子罕篇》中有句箴言:「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聰明的人不會困惑,仁德的人不會憂愁,勇敢的人不會畏懼。孔子的意思是告訴我們,惑、憂、懼乃人生三大忌。一個人要達成完美的人格修養,重要的做到知、仁、勇,缺一不可。
-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作為近代中國啟蒙思想家、教育家的梁啓超,那個時代的年青一代,幾乎無一不受梁啓超思想和文字的洗禮。
-
美文欣賞 | 凌霄之上比誰高(衡萍)
暑假裡的一個清晨,我出來在小區裡跑步,無意中看見在小區裏白色拱形門處,繞在門柱子的幾根枯藤上,竟盛開著好些橙黃色的像喇叭一樣的花,顏色特別鮮豔奪目,一陣風兒吹來,隨風舞動身姿,既像在殷勤地主動和你問好,又像是激動得簇擁在一起歡呼雀躍。看見身邊剛好有給草木澆水的園藝工人,我也顧不上生疏,就直接跑過去進行了詢問。至此,我才知道,剛剛讓我忍不住心生喜歡的,竟然是傳說中的凌霄花。
-
詩詞丨最深情的告白莫過於一句「我懂你」!
世界上最好的感情,莫過於你知我的喜怒哀樂,我懂你的悲歡離合。人都說,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但,懂是比愛情更為難得的存在。若有人愛你,但不懂你,無異於同床異夢,是遺憾。但是若有人懂你,即便沒有愛,也會覺得心安。
-
英語美文欣賞:我的初戀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英語美文>正文英語美文欣賞:我的初戀 2012-03-19 14:54 來源:網絡 作者: